#徐醒民教授讲 中庸研讀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
中庸第四十八集
各位同修,我們繼續看《中庸》,剛才我們念到「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我們先看這兩句。「辟」這個字在經典裡面是這個字,我們普通學的,在下面加一個言語的「言」字,加個言語的言字就是我們常用的「譬」,做譬喻的譬字,在這個字跟那個字是一個字,做譬喻的。「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持載」就是大地把我們在大地上的人以及萬物,承載我們,讓我們在大地上都能夠存在這裡,這叫「持」,持是保持住。為什麼保持住啊?沒有大地在保持,我們就是到虛空裡面去了,那個就不能夠在存的,所以要「持載」。
「無不覆幬」,這個字讀「道」,「幬」,「覆幬」這兩個字意思就是覆蓋的意思,覆蓋就是天,天是虛空。虛空,在大地上有這個虛空,就等於來給我們大地上的萬物做一個保護,像個保護傘一樣的,給我們保護,這就是覆蓋。這個怎麼說呢?我們知道現在,大地上面——天空裡面有大氣層,有這個大氣層在那裡覆蓋,我們大地上面這個萬物,才能夠很順利地在那裡生存發展。沒有這個大氣層在保護,太陽光沒有經過大氣層的臭氣層過濾的話,我們人受不了的,這是一層。再說這個虛空,沒有虛空這個空氣,我們怎麼能夠生存呢?這個都是「覆幬」。「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這個「無不」這兩個字重要。大地承載萬物跟我們人類,它沒有選擇,沒有不承載的人,任何一個人——好人壞人,那些動物,對於我們人類有益的動物,對於我們人類有害的動物,大地沒有選擇,一概承載它,這就是平等啊。「無不」,「無不持載」,動物是這樣,植物也是這樣,礦物也是這樣,那叫「無不持載」。「覆幬」也是「無不覆幬」,它這個臭氧層不是專門為我們人類來覆蓋。我們大地上所有的好人、壞人,好的動物,凶猛的毒蛇猛獸,它都給它覆蓋,這就是「無不」,平等。這樣的,像天地這樣平等無私的,沒有選擇地這樣,「承載萬物、覆幬萬物」,這就比喻孔子的德就是這樣。孔子的德,前面講到「上律天時,下襲水土」,這裡的比喻就是比喻上面那兩句話。孔子的「德」對這個天道來講合乎天時,對於這個地道來講,就是了解大地的這種承載,大地的金木水火土的水土的屬性都能了解,都能順乎這種特性。因此在這裡講,他就拿「辟如」來講,譬如天地那樣無私,譬如那樣「承載」、那樣「覆幬」,拿這個來譬如孔子的那種合乎天地之道。
除了這個以外,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四時之錯行」,天有四時,前面講過了,「錯行」是什麼呢?「錯」當「迭」字講,「迭」這個字就是遺失的夫字,加一個走字邊,『更迭』的意思。「四時之錯行」就是『更迭』的循環地、來回地不斷,比如說,春天之後就是夏天,夏天之後秋天,秋天之後冬天,冬天完了,到明天又是春天,春夏秋冬這個四時,這樣『更迭』地這樣行,「行」就是來回地不停止,「四時之錯行」。
「如日月之代明」。「日月之代明」,天上是太陽,夜間是月亮,太陽是照白天,夜間怎麼呢?夜間有月亮。「代明」,到了夜間沒有太陽怎麼呢?有月亮出來了。就是我們人在這個天地之間需要光明的,這個光明,不只白天需要,夜間也需要,到了夜間有月亮出現了。日月這兩者「代明」,太陽到夜間不見了,月亮出現了,月亮出現的時候,月亮到了白天,月亮消失了,月光不見了,那叫白天陽光又出現了,這樣就是「代明」。「代明」表示日月這個明,這個光明永久在那裡沒有間斷。這個表示天道,天道由誰來,天道是一個明的,天道明的,天道是誰來代替它呢?由這個日月,彼此互相來代替天道,使天地之間的萬物能夠有照明。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前面這兩個辟如,譬如這個天地,再譬如這個四時日月,這幾種譬如都說過了。然後就講到「萬物並育而不相害」,「萬物並育」,「並育」是共同的,都能夠生存「而不相害」。這就是天地,天地,「育」是養育,使天地之間的萬物都能並存,共同地都能夠受到天地的養育它。「不相害」,天地絕不害這個萬物的,那麼萬物有沒有相害的呢?照天地的意思,萬物也不能夠相害。生在天地之間的萬物應該都是並育,共存共榮,就是『各遂其生』,各人生存各人自己,不能互相相害。但是有相害的,比如說我們人類,我們人類要殺害那些動物,除了家裡養的畜牲,要殺牠來吃。野生的動物,水族的,陸地上山林裡面的,天上飛的鳥,我們人都有辦法把那些動物,都把牠捕來殺害。這個我們人這麼做,就不合乎天地之道。天地有好生之德,它的好生就是對於萬物來講的。
我們人如果要是殺害那些飛禽走獸、海裡的水族動物,就違背了天地之道。不但殺害那些動物,我們人類自己也互相殺害,個人互相打鬥、互相殺害,國家與國家之間有戰爭,這就是相害了。要體諒這個天地之德的話,我們任何人就不能夠,既不能殺害其它的動物,更不能夠人與人之間互相殺害,這是違背天地之德的。那麼這裡講,孔子的道德,孔子的道德就是跟天地一樣,讓萬物能夠「並育而不相害」。使「萬物並育而不相害」,怎麼不相害呢?就今日之下來講,雖然今天孔子早就不在我們這個人世間了,可是孔子的言論、孔子這個道由經書記載下來,我們可以看的,可以學的。我們學了孔子這個道,那就要把孔子這個道,把它傳播出去。傳播出去,傳播給誰呢?普遍地,只要我們可能的話,任何人,不管是哪一個族群的人,不管是哪一個國家的人,不管是哪一個宗教,孔夫子這個道都可以向他們傳播。向他們傳播最基本的就教我們人不要「彼此相害」,唯有把孔子這個『道』傳播到一個社會裡面,這個社會裡就能夠和諧,而沒有一切的人與人之間殺害的那種悲慘的事情。把這個『道』傳播到一個國家,這一個國家就是和平相處;把這個道傳播到全世界,全世界那就是世界和平,這是根本。沒有把孔子這個道傳播出去,儘管現在人家呼籲要世界和平,那個沒有孔子這個學術做基本的話,那個是達不到那個目標啊!所以我們今日之下覺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要盡到這個責任的話,盡到我們匹夫有責的話,只有把孔子這個『道』傳播出去,盡我們,有多大能力我們就傳播多少。所以是教所有的人,要能夠並育而不相害。
再,「並行而不相悖」,這個悖是當逆字講,悖逆來講,當反字講。這個『道』,講究聖人之道,聖人之道就拿天地之道來做譬如,天地之道它是公正無私,就是前面講的「無不持載,無不覆幬」。那麼這個聖人之道怎麼樣呢?「並行」,所謂「並行」是什麼啊?聖人這個道你無論哪一種人,哪一種宗教,你只要誠心為著人,真正地受到利益,那你都不能夠不學孔子這個道。這個道是並行的,沒有跟任何哪一個學術思想,或者是有所衝突,除了那個邪知邪見的。邪知邪見的話,它是與聖人之道相悖的。聖人之道與世間一切正當的學術思想,都能夠並行而不相悖。與我們人的這個『本性』更是並行相合的。
所以了解聖人之道的時候,應該是都能夠講和平相處。所以,不能夠和平相處,那就是不能並行了,不能夠共同地生存發展了。那就變成現在這個社會的現象,你爭我奪,為了我自己私人的利益,我要想辦法把他人罵倒了,把他打倒了,然後成就我自己私人的利益,這是現在這個社會現象。這個人的心理要不得的,這種心理怎麼樣把他改善呢?那就要學孔子之道。學孔子之道就是「並行而不相悖」啊!「並行而不相悖」就是彼此能夠包容,彼此不要陷害對方。那麼這是講孔子這個道是如此。
再下面,「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上面這兩句:「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這個是把大地的道德,大地就是使萬物在那裡「並行不悖」,這個萬物在大地上都能夠生存發展。再加上前面「四時之錯行,日月之代明」,這講天道。這種德講完了之後,下面就講大德、小德了。「小德」是什麼呢?「川流」,就像河川在那裡流,那個水,河川流那個水,長年不斷地在那個流,沒有斷絕的時候。那就是就表示聖人這個「德」,源源不斷地在那裡給萬物的一種恩澤,讓人家得好處。
「大德敦化」,「敦」是敦厚,「化」是教化,「大德敦化」,這就不像河川的那個川流了,川流還是有限度的,借著河川的水。「大德敦化」是什麼呢?「敦」這個字——敦厚,渾淪一氣的講那個元氣。這種渾淪一體這個元氣,它在化育萬物。「敦化」這兩個字,這個元氣有變化,有變化的時候,它才能夠使萬物能夠生長。這就是說明「大德」、「小德」,這就是比喻是講,天地這個德。「川流」、「敦化」,這就是由天地之『德』所發生的作用。作用必然有形狀的、有形相的。這個「川流、敦化」,「川流」是水,「敦化」是氣,元氣,這都是相。「大德」、「小德」是天地之『德』;「川流」、還有「敦化」,是天地的相,氣象。那麼有這個「小德川流,大德敦化」。這就是「天地之所以為大也」,我們覺得天地是大了,天地怎麼成為大呢?天地所以成為大,就如同小德講小處,像川流那樣不息。講到大處,就是渾淪一體的那個元氣,在生養萬物,化育萬物。這是把前面孔子祖述堯舜,一直到說譬如天地、四時、日月,這些個歸結到「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那麼就是說明「天地所以為大」,「天地所以為大」,孔子所以為孔子,就是像天地那樣大。天地那樣大,天地就是川流不息,敦化不息。由天地這麼大,我們要想到孔子,孔子這種教化就像河流,就像天地間那種「敦化」的元氣在那裡教化我們。
我們人接受到孔子的教育,就是他的教化,可是這個我們要了解這一點,了解什麼呢?一般讀書人知道孔子,沒有讀書的人就不知道。雖是不知道,孔子的教育,普遍地深入到人心,不管你讀書不讀書,都受到孔子的教育它的好處。孔子教的『禮樂』、教這個『五倫』的道統,我們中國人,從古代一直到民國時代,以至於現代,人人都知道我們有『五倫道統』,『五倫道統』講父慈子孝,講兄友弟恭這個孝悌之道。這一種孝悌之道,就我們中國人來講,不問你讀書不讀書,就鄉下那個沒有讀書的農人,他都知道,都知道講究孝道。這為什麼呢?這就是在孔夫子一直到現在,這種教化,人人都感受他的這種教育的恩德。
講究『孝悌之道』怎麼好處啊?我們臺灣現在放棄了這個教育了,不講『孝悌之道』啊。不講『孝悌之道』才有現在這種犯罪的案子。哪一天沒有殺人的案子啊?不但殺普通人,殺父母、殺祖父母,這個都有啊。那個父母殺兒女的,有啊!這就是我們現在放棄了孔子講的教育,人人在受害。過去不如此,過去無論在大陸,無論在我們現在這個臺灣,人人都知道這個孝道。雖是這麼說,一般人得到孔子這種教育這種好處,不知道。讀書人知道,也知道這個好處,但是好處不究竟,知道得不究竟。
怎麼說知道得不究竟呢?在這裡講,只知道「小德川流」,孔子教我們學「禮」、學「樂」、學五倫的『孝悌』,夫妻之間互相尊重,朋友要講究信用,君臣要講究君臣之道,只知道這個。這個『五倫』,無論哪一個,孝悌忠信,無論是講在哪一個你行到最究竟的時候都能成為聖人。就拿這個『孝道』來講,孔子「祖述堯舜」,堯舜之道,堯舜之道就拿舜帝來講,舜帝成為聖人,他在哪裡成就的啊?就從孝道成就的。舜帝他的家庭,我們讀經書、讀歷史就知道。舜帝那個家庭裡面,他的父親糊裡糊塗,他的後母待他那樣不好,後母所生的兒子是他的弟弟,也對他那樣。三個人,家庭裡的父母、弟弟成天在那裡陷害他。在他的心裡,父親是完美的父親,母親也是完美的母親,弟弟也是完美的弟弟。他就是怎麼樣對待父母,他就是完全盡到孝道;對於他的弟弟,不論他的弟弟怎麼樣不好,在他心裡面,還是他最完好的弟弟,盡到他做哥哥的一個本分。他就在這上面成就的,成就聖人。
像這個道理,像『五倫之道』,像『禮樂』,『禮樂』這個禮,我就拿禮來講,我在以前我也提過了。禮,重要的要自卑而尊人,自己要居在很謙卑的一個地位,要尊重他人。這個禮要做到最圓滿的一個境界的時候,就是做到「無我」的地位了。無我說這個我,就是我們現在這個我,我們現在這個我這個生死,這個身體、這個生命,這是靠不住的。到了『無我』,把我們現在這個有身體,有現在胡思亂想的這種心理,把這個放棄掉了。放棄這個我——假我,「真我」就出現了,「真我」是什麼呢?「真我」就是《中庸》所講的『天性』,「天命之謂性」那個天性。這個天性一出現,那就成就聖人了。那麼這個聖人怎麼成的呢?就是從禮上面,禮就是開始就要自卑而尊人,做到最究竟的時候,就成就聖人。
像這些個禮,孔子所講的這個道理,讓我們接受了他的教育,我們照孔子這個教育這樣去做,一步一步地去做,真正的那個大的好處,就像那個「敦化」,我們不知道,我們只知道小德川流。孔子教我們,我們接受孔子的教育,一般人我們學孔子,讀孔子儒家的經典,我們做人學到做人之道了,我們在社會上跟人家相處很和諧,做事情也沒有什麼障礙,得到「人和」,這是好處。我們所謂一般人知道好處也如此而已,你是在位的人,你學了孔子這個學問,你知道大家都學了孔子這個學術之後,社會可以改善社會風氣,就馬上可以把現在這種罪惡的、犯罪的這些這些事情可以把它消除掉,只是知道這些好處。
真正的可以成為聖人那種利益,那就是經裡面講「大德敦化」,那種「敦化」就是天地之間那種渾淪一體的元氣,我們感受不到。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我們一個人以及一切的動物,我們沒有一時一刻能夠離開這個空氣。我們離開這個空氣就沒辦法活了,甚至於幾分鐘,我閉著這個,憋著這個氣不要呼吸了。不要呼吸,我們看看能夠憋到幾分鐘呢?受不了啊,三五分鐘不呼吸我們就受不了。但是,幾個人知道空氣對於我們重要。
我們人在社會上只知道跟人家爭奪政治的權利,爭奪種種的財富。你那些政治的權利、你那些財富比空氣重要嗎?可是人家不知道,不知道空氣比財富重要,不知道空氣比政治權利重要。這就是說,我們對於孔子這個道德的教育,知道一部分小的,像川流那個我們知道;那個大德的「敦化」那種教育,教我們成就聖人的那個教育,我們不知道啊。就像我們每一天呼吸空氣,我們不感受空氣這麼重要。
現在我們學了《中庸》了,學了《中庸》的話,知道孔子的道德這麼重要了。學到《中庸》,知道孔子的道德重要,孔子不需要我們感謝他,孔子既不需要我們憑謝他的話,那我們怎麼樣地作法呢?我們還是要感謝孔子!我們怎麼樣感謝孔子啊?那就是自己好好地來學孔子之道,好好在『禮樂』上面下功夫。在「禮」這一方面來講,樂我們不必說,樂那個更不好懂,就在「禮」上面講,我們在家裡也好,在社會上也好,我們處處尊重他人,不要跟任何人起利害衝突。有了利害衝突的時候,我們就「讓」,「禮讓」一切。在家庭裡夫妻兩個人,你做丈夫的,遇到與太太意見不合的話,你就讓;你是做太太的話,遇見與丈夫的意見不合的話,你也要「讓」啊!互相「禮讓」。
在社會上我們跟一切的人,我們就學禮讓。「禮讓」眼前的好處,那些爭奪的事情就化解了。絕對不像現在,你們各位看看,每天這個新聞報導,夫妻互相殺害,多得很啊!照這個去做,眼前的利益馬上就顯示出來了,這是「小德」。「大德」呢?夫妻都這麼做,都能成就聖人,都能成就聖人都能了生死,這個利益大得很,這就是「敦化」,那就感受了。我們自己這麼做,我們也把孔子這個道理很明確地傳播給他人。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我們知道《中庸》,開頭就講「天命之謂性」,那個『性』指的是誰啊?指你的『性』還是我的『性』?還是他人的『性』?不能這麼講。那個『性』是我們所有的人、所有的動物共同的一個『性』。了解這個道理,孔子這個教育就是,孔子自己成為聖人了,他這個『天性』完全開發出來了。還有那麼多人跟他是一體的,還沒有成就聖人,他就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成就聖人,跟他一樣。這是孔子的心,前面講的「動而為天下道」啊,孔子的心就是『道』。既是孔子的心這個『道』。我們學孔子這個『道』,要感受孔子的恩德。孔子不需要我們感恩,也不需要我們感謝他。但是我們傳播孔子這個教化,我們自己也實實在在地來學孔子之道,這就是報答孔子。明了孔子跟我們、跟所有的人都是一個《中庸》講的「天命之謂性」一個『本性』。我們這樣做的話,這樣學的話,自己可以成就聖人。也幫助所有的人,一步一步向成就聖人,這樣去求學。這就是把孔子的「大德敦化」,這個「敦化」,學了中庸之道,知道了,原來不知道,現在知道了。解決現在這個社會問題,解決現在世界上全人類的彼此不能夠互相包容,種種的這個問題。那只有把孔子「大德敦化」這個『道』把它傳播出去。
以上這是講孔子的『道德』,下面再講另一段了,那麼這就是下一次再繼續。
學人根據徐醒民教授論語研讀視頻字幕整理,如有錯誤,敬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南無阿彌陀佛。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庸第四十八集发布于2024-05-13 16: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