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孟子研讀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

  

孟子研讀第一集

 


各位研讀儒學的同學們,我們現在開始研讀孟子。孟子這部書加上大學、中庸、論語,合起來一共四部書叫做四書。我們過去讀書人,從小開始讀書的時候,讀了三字經、百家姓這一類的兒童讀本之後,接著就念四書。孟子也是在四書之中,過去讀書人很重視這一部經,因為孟子是跟子思學,是子思的學生,子思就是孔夫子的孫子,他是跟孔子的大弟子曾子學來的,曾子就把孔子的道,也就是學說思想一以貫之,能夠傳下來。所以四書:論語是孔子的言論記載下來的一部書,大學就是曾子著作的,曾子把孔子所講的道,很完整的在這一部書裏面,寫得非常扼要,可以說是可以代表儒家的道。子思寫的中庸,他是用另一種方式,也把孔子的道、他的學說思想,很完整的把他傳下來。

現在這個孟子,孟子生的時代是在春秋之後的戰國時代,孟子的家鄉是在鄒,現在山東省的一個鄒縣,古時候這是一個很小的國家,不足以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是個魯國的附庸國,到後來就變成跟魯國並在一起了,現在就是山東省的鄒縣、一個縣。孟子就是這個縣的人。我們現在就看孟子這部書了。

孟子一共寫了七篇文章,這七篇文章就是一部孟子,古人注解把每一篇分成上下兩篇,七篇上下來說有十四篇。第一篇就是梁惠王,梁惠王就是因為這篇開頭的這一章,這一章就是孟子見梁惠王,這個題目也跟論語是差不多,論語比如說,上論開始的時候學而篇,學而篇就是因為第一章就是學而時習之,就用那學而兩個字做這一篇篇的名稱。孟子也是這樣,在開頭這一章,孟子見梁惠王,就是把梁惠王做這一篇的名稱。再解釋梁惠王,梁惠王本來他是魏國的,魏國在春秋時代是晉國,晉國在那個時候,本來這個國家有六家的卿大夫,到後來逐漸逐漸因為三家的卿大夫,這個三家卿大夫是韓趙魏,韓是韓國的韓,趙是趙錢孫李的趙,魏就是這裏講的魏惠王的那個魏。魏早期的時候是跟韓趙,他們都是晉國的三家大夫其中之一,到了戰國的時候,這個三家各自都獨立了,成為國家了,這就是到了戰國時代。因為在春秋是五霸,五個大強國,到了戰國的時候就是七雄,有七大強國。魏惠王也是七大強國之中的一個國,後來為什麼稱為梁惠王呢?原來他的位置是在山西,在山西省那個地方,後來在他做惠王的這個時候,他就把他的首都遷到大梁,大梁是在現在河南省的開封這個地方,因此他遷到大梁這個地方,他就稱為梁惠王。惠是一個諡號,他另外有名字的。王,我們知道稱為這個王,就是在三代的時候,夏、商、周,天子,夏朝的天子,商朝的、周朝的天子,才能夠稱為王的。

三代以前的,像伏羲氏、神農氏、黃帝、堯、舜,他們叫五帝,稱為帝。從夏朝開始稱為王,叫做三王的時代。後來到了東周,東周雖然還是周天子的天下,但是天子的勢力已經很衰了,他們都是由這些大國家,春秋時代就是齊國、晉國這些大國諸侯,仰靠他們來護持天子,否則這個天子就做不下去了。在春秋時代就有像楚國,他就首先稱王,到了戰國的時候,這些國家陸陸續續的都稱王,所以在戰國時代,這些國君也都稱王,因此在這裏梁惠王他是一個國君,不是天子。現在我們首先明瞭這一個歷史的事實。

這一篇開頭一章就是孟子見梁惠王。梁惠王這個人,他處在戰國時代,他跟那個時候各國君主是一樣的,都是注重講功利,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功利主義,功利擺在前面,所以他跟各國君主都是同樣的見解,他們所實施的政策、用的人,都是注重功利這一方面的事業,用人也是要講求功利。旣是講求功利,要求人才了,梁惠王除了在他自己國家之內,還又向外面各國來邀請很多有道德的人,到他這個國家裏面來,幫助他來治理國家,希望有一些外面的人來,把他這個國家治得很好。

他所謂把國家治好,就是在這個功利主義思想大前提之下,把他的國家治得很強、很富足,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之下,孟子就到了梁國見了梁惠王。我們現在就看這一篇了,我先把這一篇的第一章經文,我先念一遍。這本子各位都有了,我們看第一章。孟子見梁惠王王曰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我們現在先把這一章經,先把文字看一看。孟子見梁惠王,孟子到了梁國來,旣是梁惠王請外面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來了,孟子旣然來的話,梁惠王就接見孟子。孟子見到梁惠王的時候,王曰,梁惠王就說了,叟,叟這個字就稱呼老年人,如同我們現在就是稱呼您老人家,或是您,這就是的意思,這個字當老字講。王跟孟子說了,您老人家不遠千里而來,孟子從山東到河南,這一條路是很遙遠的,因此就用千裏來表示從很遠的路到梁國來。不遠就是說你不怕這麼遙遠的路,不辭這個遙遠的路程,而來,而來到我這個國家裏面來。旣是不辭遠路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想您老人家旣然來了,會給我這個國家帶來很有利的這些利益的事情來了,所以利吾國,這個字當動詞講,有利於我們這個國家。你看,這個第一句話,就是利字當頭,講這個利。

孟子,我們知道孟子的學術思想,他旣是跟子思學來的,子思是根據曾子學來的,曾子就是直接從孔子那裏學來的。孔子的學術最重要的是教人家學做聖人,學聖人在論語裏面講,孔子自己說志於道,整個的儒學最高的目的就是教人家學道,道成就了就是學成聖人。聖人他在人間一切是自由自在。聖人自己的,像我們普通人,你說是官位做得再高,古時天子,那可說是官做到極處了。財富,發財發得再雄厚,你拿現在來講,全世界第一號財富的人,每年世界有個統計,今年現在又統計出來了,全世界第一號的豪富就是比爾蓋茲,他的財富說是五百六十多億美金,那可以說是多得不得了了。但是要問做古時候天子、現在全世界大富翁,了不得了,有一樁事情辦不到,到了壽命終了的時候,這個死字他沒辦法,要死的時候,歷代的天子、古今中外的,你說他的權力那麼大,他沒辦法,他那個權力可以壓制他所有天下的人民,但是壓不住這個死字,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全世界首要的富翁,要死的時候,你的錢再多,也買不到、請一個最好的醫師來,把你治得不要死,你的錢再多,也請不到這樣的醫師來。所以這個死字,死亡的,生與死這個問題沒人能夠解決。但是就我們中國文化來講,孔子是把歷代帝王聖人的道,到他這個時候,他集其大成。集大成最重要的是教人家學道,學道明瞭道就能夠成就聖人,成就聖人就是生死問題就解決了。這是我們中國文化、特別是講儒學,必得瞭解孔子的道。孟子呢,他就是繼承孔子這個道。道有層次的,道一般人你一下學、開始學,不懂,那麼講德,道德的德。講德一般人也很難懂,然後就講仁。仁,孔子就講,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仁以下就講世間一切的學術,科學的、哲學的、藝術的,在今日之下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一切藝術,都是用一個藝字做代表,藝就是藝術的藝,這個字做代表。

孟子講這個道,講的學術就從仁上面開始講。仁,他覺得一般人還不大容易明瞭,就加上義字,仁義。所以我們就看,當孟子聽到梁惠王一問,您老人家到我們梁國來,對於我們梁國是有利的嗎。這一問的時候,正好跟孟夫子的仁義、講仁義相反的,所以孟子就說了,王何必曰利,惠王你何必講這個利字呢,何必字就假如你專門只講這個利,不講別的事情。所以孟子講,你何必一定只講這個利呢,除了利之外,還有別的更好的東西,那就是說亦有仁義而已矣,除講利之外還要講這個仁義,講仁義而已矣,而已矣就是能夠講仁義所以把一切都包含在內了,所以已矣。你只講利不講其餘的話,你這個利很有限的,而且副作用很多,你如果講仁義的時候,你所要求的這個利,自自然然的包含在這個仁義之中,講仁義所得的利真正的利,不是你所講的那種急功近利,眼前所看的那個小利。仁義,你要講求的話,他給你這個國家帶來這個利是真正長遠的利,是真的利,所以孟子答復這兩句話。這兩句話就是這一章經最重要的一個主,主要的意義就在這兩句話之中。

下面孟子就是一條一條的跟他分析、跟他解釋。首先孟子就說了,王曰,你——指的惠王,你要是說何以利吾國,你做國君的說何以利吾國,你國內的大夫、卿大夫,他也跟著你說了,大夫曰何以利吾家,這個是大夫之家,大夫之家是什麼呢,那個時候,國君封一個大夫,封一個大夫給他一塊土地,這塊土地由這個大夫他子子孫孫就在這塊土地上成為大夫之家,那是封建社會,封建封了大夫,大夫有了家,你國君說何以利吾國,大夫他也可以說何以利吾家,大夫以下的士庶人就一般的讀書人,是一般普通人,當眾字講,眾就是民眾。一般讀書人以及一般民眾,他也跟著說了,何以利吾身。這樣一來,好了,上下交征利這個字當取字講,這個字就是上下互相取的意思。上下交征利,在上面的人要向下面取利,下面的人要向上面爭取這個利益,這就是上下交征利,這樣一來,而國危矣,你這國家就危險了。

先把這個上下交征利,就由於你提到一個利字先說出來。然後就舉一些事實來,為什麼是而國家有險呢。在春秋時代就有弒君,弒君,弒就是殺,臣子把君主殺了,春秋時代就有了,到了戰國的時候就更多了。孟子說了萬乘之國萬乘是什麼呢,是車輛,在這裏是講兵車,兵車就等於現在的戰車一樣。在那個時代按照制度,按照種田的土地面積來講,上了多少的面積、種田的人多少家數,然後對國家他要繳納一個是稅、一個是賦,稅是維持國家正常的財稅,賦就是準備動員作戰、用在軍事上面。這個賦按照一定的土地,到了什麼程度的時候,能夠徵收到一萬輛的兵車叫萬乘,萬乘之下的呢有千乘,千乘之下有百乘。用戰車做一個代表,萬乘是什麼呢,天子。天子他所得的賦,可以出一萬輛的兵車;各國的君主,就是諸侯,他有一千輛的兵車;諸侯之內的大夫之家,他所得的賦稅能夠有一百輛的兵車。所以拿這個做代表,百乘是代表大夫之家,千乘是代表一個大國的國君,萬乘就是代表天子。明瞭這個之後,我們就看孟子說了。萬乘之國萬乘之國就是天子。弒其君者,把天子殺了,是誰呢,必千乘之家。必然是千乘之家,指的是國君,這個國家的國君。這個在歷史上有事實的,在春秋時代已經有了。春秋時代以前,比如說夏朝,夏朝出了個后羿,后羿就是把夏朝的天子殺了,夏朝天子是萬乘,那個后羿算是個諸侯,那就是這裏所講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就是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國君被人家殺害了,是誰呢,不是別人,就是他國家之內的、他所封的這個大夫、大夫之家。

這裏需要解釋一個名詞,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家指的是國君,國君為什麼不講國只講家呢,在那個時代,國君這個國旣是天子所封的,封給他之後,他這個國、這個國君,這個國就是他自家的,就是他自己的,全國就是他的一個家,所以這是千乘之家。把這一段解釋之後,從歷史上講,孟夫子所講這有事實,在過去的歷史,弒天子的是國君,到了春秋以至於戰國,弒國君的、把國君殺害的,就是國內那些卿大夫,很多。

下面他就分析給梁惠王聽了,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按照那個時候俸祿來講,俸祿來講就等於現在這個國家制定的,在民主國家做了總統,他一年的薪俸多少。就拿美國來講,各州的州長他一年的薪水多少,下面的地方官薪水有多少,都有比例的。在古時候,從天子到國君到大夫,他們的薪水都有一定的比例的。這個比例是什麼呢,十分之一,諸侯的薪俸是天子的十分之一,諸侯國內的卿大夫所得的俸祿,他所得的薪水是諸侯的十分之一。所以這裏這樣說萬取千焉,一個諸侯、一個國君他跟天子比較的話,他取得天子的十分之一的俸祿。千取百焉就是指的卿大夫講,卿大夫跟國君比較起來,他所得的俸祿有國君的十分之一。這就是不為不多矣不多不算是不多,不算是不多就是很多了。你想想看,萬乘的天子,你國君得了他十分之一,可以說是很多了,卿大夫得了國君十分之一的俸祿,也是很多了,所以是不為不多矣。但是呢,孟子從一般人都有不好的習氣、惡習氣,惡習氣是什麼呢,貪心太重了。在別人看,你這個國君得到天子十分之一的俸祿,已經是很多很多了,但是他還是貪得無厭,卿大夫也是如此。貪得無厭,你要怎麼樣的教他不貪呢,這個不是講利益、講功利,能夠教他們不貪,講功利是不可以的,所以他說茍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就是誠然的意思,是真正的話。你這個做國王的人,真實的話,你要是真實的只講利,先利,你對一切人,你自己做一切事情,就把利字放在前面,就叫先利後義是什麼呢,把這個仁義放在後面。孟子就說你真實的、你真正要是把這個仁義放在最後,一切事情都以這個利字當頭,放在前面,那好,不奪不饜。那就照應上面講的上下交征利了,而國危矣了。上下就是互相爭奪,不爭奪不感覺滿足,那個當滿足講。就國君來講,十分之一他不滿足,卿大夫的十分之一他也不滿足,所以一定要爭奪,奪得比他更多。

下面就說,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把利字放在前頭,就引起上下爭奪,上下爭奪,你的國家很快就亡了。下面,你要避免國家危險,那怎麼呢,要講求仁義。仁義這個仁字,仁是從哪裏開始,從家庭父子、父母兒女,從這開始。父母對於兒女講這個仁慈,他是必然有仁的。兒女對於父母盡到孝道,孝是什麼呢,論語裏面講,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就是仁的根本。所以在家庭裏面,父母兒女之間講究孝慈,孝慈就是仁。所以中庸裏面講,仁是什麼呢,親親為大,親親就是家庭倫理講孝講慈。

再講到義,義在五倫裏面講,五倫是家庭裏面父子、夫婦、兄弟這三倫。家庭以外呢,社會,一個是君臣,一個是朋友。古時候君與臣,明君要用賢臣,賢臣要一定選擇明君,他才去做他的臣子。如果不是明君的話,真正一個讀書人他不去做他的臣子,所以明君與賢臣這個君臣之間,他是道義之交,道義之交這個義一切合乎正義。朋友也是道義之交,朋友是,論語裏面講,無友不如己者,無友不如己者的友,就是選擇朋友都是合乎正義的,大家所講的、所求的都是道義,這才能結交為朋友。所以這五倫在外面講的話,要講究這個道義、講究一個義字。這兩句話就是說,未有仁而遺其親者,從來沒有一個講仁的人,而遺棄了他的親,遺棄了他的父母。

一個講求仁德的人,他知道小的時候,父母跟他養大,辛辛苦苦的。他自己長大了,事業有成就,能夠自立了,但是父母老了,不能做事情,這個時候兒女不養活父母嗎,這是天經地義的,但是這也是,兒女奉養父母也是一個仁。仁是孟子所講的良知良能,從良心裏面出現的。所以一個有仁德的人,他拋棄了他的父母,遺棄了他的父母,有這種事情嗎?所以孟子說未有,沒有。

再說,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一個講道義的人,而把這個君主的危險、君主所交辦的事情,他敷衍,他不忠誠的對待他的君主,有這樣的臣子嗎,沒有。所以這樣看起來,王亦曰你這個做國王的人也應該說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你應該說像我所講的亦有仁義而已矣。應該講仁義,何必一定要講這個利,把利字放在前面,這是要不得的。這一章講完了。最重要的,孟子開頭,他的著作七篇之中第一篇第一章,就把利與仁義這兩者辨別得清楚,利害就在你是一個明君,是不是講求仁義,你把國家治得好治不好,就看是講仁義還是講利。修道的人更要辨別這個仁義和這個功利。




學人根據徐醒民教授論語研讀視頻字幕整理,如有錯誤,敬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南無阿彌陀佛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孟子研讀第一集发布于2024-05-13 16: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