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孟子研讀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

  

孟子研讀第十三集

 


各位儒學同修,我們現在繼續研讀孟子,請翻開孟子讀本第六頁第十三行開始,這一章經文,我先把這一章念一下,這一章經文的文不長,我全部念下來各位對一下,孟子謂齊宣王曰為巨室則必使工師求大木工師得大木則王喜以為能勝其任也匠人斲而小之則王怒以為不勝其任矣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如今有璞玉於此雖萬鎰必使玉人雕琢之至於治國家則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以異於教玉人雕琢玉哉

現在我們就看這一章經,這是孟夫子主動的跟齊宣王說這一段話。孟子謂齊宣王曰就告訴齊宣王說,為巨室巨室是什麼呢,比如說諸侯做宮室,諸侯做的宮室就是很大的建築物,這叫做巨室就是你準備要做宮室的時候,必使工師求大木,先要派出工師工師就是管理建築的官員,先叫他去求大木,去選擇很大的一個樹木,樹木就是建築用的木材。工師得大木則王喜,這個官員他求到這個大木了,就找到了,就很歡,因為他這個工師能勝其任,交給他任務,他能夠勝任,能夠辦得好。匠人斲而小之,大的木材找來以後,當然就要叫匠人匠人就是建築的工人,不是普通的工人,他是有建築技能的。他來把這個大木,大木是木材,他要建築的時候,當然要用斧子、用不同的工具,把它作成可以用的那種用在建築上面,這樣一,當然斲小之,你這個王看看原來那個大的木被匠人一斲小,無用的把它削掉,斲而小之就發了,為什麼呢,你把原來這個大木斲小了,你認為這個匠人不勝其任,好像這個事情辦壞了。舉這一個比喻。下面就說到事實上面去了。

孟子就說了夫人是語助辭,說話之前加一個夫字,是幫助語氣的,它沒有別的意思。下面就說一個人他幼而學之,年幼的時候求學,壯而欲行之,到年紀長大了,他要把幼年所學的,來實行。他幼年所學的是什麼呢,根據古人的注解,他學的是先王之道,學的是要實行王道的那個學問,所以他壯而欲行之王曰你這個國王遇到這樣的學人,他來到你朝廷裏辦事情,你告訴他姑舍女所學,姑且捨棄,這個字跟左邊加一個挑手邊那個舍字,在經典裏面就是用這個,跟那個是一個字,捨棄的意思。你暫時把你所學的、要實行王道的那種學問,你暫時把它捨棄一邊,而從我,你聽從我的命令,我叫你怎麼做就怎麼做,則何如呢。孟子就問齊宣王了,假如王告訴那個人,你要完全聽從我的命令,何如,結果怎麼樣呢,這暫時不必說。孟子又舉一個例子,也是個比喻。

今有璞玉於此,假設現在有一個璞玉璞玉還沒有加以雕琢的,是個渾璞的玉石,這個還不能夠成為有用的玉器,這種璞玉雖是萬鎰萬鎰根據古人注解,是什麼呢,古時候稱重量二十兩叫做鎰,萬鎰那就很重了,表示這個璞玉貴重,有萬鎰那麼貴重。雖然這麼貴重,必使玉人雕琢之玉人他是專業雕琢璞玉的,你有這樣貴重的璞玉,必然要請玉人來雕琢。下面就講至於治國家,現在講到你治理一個國家,你說你跟朝廷裏你所用的幼而學、所學王道的那個人,你跟他說,這是你的臣子,你說姑舍女所學而從我,你叫他放棄他原來所學的那個王道之學,而聽從我的命令,你這樣指揮你朝廷的臣子,何以異於教玉人雕琢玉哉教玉人,各位在這裏注意兩個字,前面必使玉人雕琢之必使玉人就是派玉人來,派玉人來,你派他來你就不要干預他,就完全要他自己本他的所學的專業由他來雕琢,這一句是教玉人是你教他,你教他什麼呢,等於說你雕琢的技能暫且放在一邊,現在我來教你,你聽我的,我教你怎麼雕你就怎麼雕,是這個意思,所以教玉人使玉人意思不一樣。你果然使玉人來你不要干預他,完全由他去雕那就沒事,會雕得好。你現在教玉人聽你的命令,你不懂得怎麼雕琢,你還來指揮他,這個玉一雕就雕壞了,所以說你要叫你朝廷的臣子捨棄他所學的,聽你的命令,就無異於教玉人聽你指揮,是一個意思。孟子就教導齊宣王,你在朝廷裏面請來的那些臣子,旣然請來那些臣子,你就聽從那些臣子,他從幼所學的那些王道,你就放手讓他去幫助你治理國家,這一定治得好。你如果不如此,你叫他把原來所學的擺在一邊,叫他完全聽從你的命令,你一個人的能力怎麼能夠抵得上那麼多的專業人才呢。比如說你治理國家,現在的一個國家治理分門別類多了,古時候雖然沒有現在這麼多,他必然要分教育法律行政,這個三部門古時候一定要分的,分成這三部門,你是個國君你不能說是這三部門的學問你都懂。你聘請一個臣子來辦教育,你就聽從他在教育上由他發揮,在法律上你就聽從,完全由法律這個臣子發揮他專有的學問來幫助你治理,行政上也是如此。如果不是如此,完全聽你的,你的學問不足以涵蓋那麼多,所以孟子教齊宣王要懂得、要相信專業的臣子,你的國家才治得好。

下面又是一章。齊人伐燕,這個ㄧㄢ讀平聲,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於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齊人就是齊宣王,他去伐燕國,燕國是在齊國的北邊,就在現在的河北省以及河北省以上的東三省的一大部分,那都是燕,齊宣王伐燕勝之,把燕國打敗了,打敗之後,宣王就問孟夫子,他說有人,人就是有人、有的人,這沒說什麼名字,謂寡人告訴我,寡人就是宣王說他自己,有人告訴我你不要是什麼呢,你把燕國打敗了,你就把燕國取過來,取過來好並為你齊國的一個國家,把它併吞了叫,你不要過來。或謂寡人取之,又有人告訴我,你旣然把它打敗了,你不如把它過來吧,把它併吞過來就好了。宣王就說了,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萬乘之國本來是在三代的時候,夏商周三代,天子叫做萬乘之國,不過到了戰國的時候,這些大國家它逐漸逐漸把小國家滅掉了以後,它的土地擴充,也都成為萬乘之國,在這個時候齊國也是萬乘之國,燕國也是萬乘之國,他說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五旬是五十天,五十天我齊國就把燕國打敗了,舉之就是我勝了,我打勝仗了,一舉就把燕國打敗了,這怎麼回事情呢。我齊國雖然是萬乘之國,燕國也是萬乘之國,怎麼這樣容易在五十天之內就把它打敗了,這大概不是人為的。人為就是人力,全靠人力也不至於此,完全靠人力是辦不到的,那就是說這是天命,天的命令要把燕國交給我,那麼我就應該了,如果我不取的話,必有天殃,那違背天命,取之,我現在要取之何如呢,可不可以取呢,要怎麼樣才取過來呢,就問孟子。孟子對曰,孟子就告訴他,你要取之不是不可以,可以取,但是有個條件,你要而燕民悅,燕國是萬乘之國,那麼多的民眾他要喜悅的話,你就取之,這個古人也有先例,有這個例子,古之人有行之者,這個古是誰呢,武王是也,周武王伐紂成功了把殷紂王那個政權推翻了,他就把殷朝整個的天下他就取過來了,武王就是。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你現在要取你看看燕國的民眾不喜悅的時候,不歡喜的時候,那就不要取,這個在古人也有這個先例,也有這個例子,是什麼呢,古之人有行之者,那是誰呀,文王是也,文王那個時候,還在殷紂王那個時代,文王那時在西邊是個小國家,他這個國君的爵位不高,高的是侯,公侯伯子男,公侯伯他還是個伯的爵位,是一個小國家。在那個時候雖然是個小國家,殷紂王的天下三分天下有其二,文王有殷紂王的三分天下有三分之二天下各國的諸侯都嚮往於他,他能夠得到三分之二的天下諸侯的民心,可是他那時候看看殷紂王的殷家的民心,看看時機還沒到,還不會完全喜悅的,所以文王沒有伐紂。

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就以周武王伐紂的時候來說,那個時候說,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民眾簞食壺漿簞食用盛飯的那種器具,用竹子編的叫,用那個盛食物,漿是用,用盛著漿簞食壺漿,那就表示一般民眾看來討伐的那些王師,來了,他們這些民眾來歡迎他。豈有它哉這讀ㄊㄨㄛ豈有ㄊㄨㄛ跟我們現在讀他是一個字,這是正體字是ㄊㄨㄛ豈有它哉豈有別的原因嗎,沒有別的,避水火也,那些歡迎王師的,他在他們那個暴政之下的那些民眾,就像在水深火熱之中來逃避水火,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他們來逃避水火,你來討伐他的國家,他們就這樣來歡迎,歡迎不是為別的,為著他們自己脫離水深火熱的那種災難,亦運而已矣,你這樣取它來也就是完全合乎民眾的民意取過來。是運行,用簞食壺漿一方面來歡迎你,一方面他是逃避他們原來在那裏受水火的災難,也是由他們運行過來,奔走過來投向於你。

你想想看如果燕國的民眾這樣來歡迎你,你就可以取,否則的話你不能取。這個最重要的意思,取不取雖然舉出古人的例子,最重要的你要看燕國的老百姓歡迎不歡迎你,他們歡迎你,你可以取,不歡迎你,那就不能取。後面又是一章。齊人伐燕取之。你看齊宣王聽了孟子的話,沒有聽明白,孟子告訴他的話,你要好好看看民意,結果他沒有看燕國的民意,他取了。取了結果怎麼樣呢,不但燕國的民意反應,這裏沒有講,專講外面,那時國際上,國際上什麼呢,南邊有楚國,在它東邊有魯國,再往西邊去有好多,趙國等等還有秦國。這裏沒有提出那些國家。它那些國家、那些諸侯,諸侯那些強大的國家,他一看齊國要把燕國併吞過來,壯大起來。你齊國把燕國併吞起來,原來你是一個萬乘之國,現在兩個萬乘之國加起來,在當時大得不得了,其餘國家就恐怕你這樣強大起來,對於那些別的國家就要繼續來侵佔他們,所以他們共同的來商議,商議什麼呢,商議就是,大家在討論了,所以諸侯將謀救燕諸侯大家都在討論來救燕國,不要讓燕國被齊國併吞過去。

宣王曰,宣王就問了,問孟子,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前面齊人伐燕取之諸侯將謀救燕,這是前面記載的一段話,後面宣王曰這是宣王問孟子。諸侯多不只一個諸侯、不只一兩國,很多的諸侯他們都來討論、來商量要伐我,寡人就是宣王稱呼他自己,何以待之我怎麼來應付呢,待之就是我怎麼來對付他。他們聯合起來,來救燕,救燕意思就是共同來討伐我,我怎麼來應戰。孟子對曰臣聞七十裏為政於天下者湯是也是孟子稱呼自己,我聽說七十裏,原來只有七十裏那麼大的,方圓七十裏那麼大的範圍,他的國家只有這麼大,但是他的政治能夠為政於天下七十裏的國家,他這個實行王道的政治可以實行於天下,能夠得到天下。這是什麼,湯是也,成湯王是。未聞以千裏畏人者也,成湯王七十裏,他也不怕,沒有害怕,結果他能把政治推行到天下,我還沒有聽說有千裏這麼大的一個大國家,就像你這個齊國,齊國是萬乘之國,萬乘之國土地面積就有千裏方圓這麼大的一個國家,你這麼大的國家,你畏人,你還是畏懼他人,這麼大國家還是畏懼別人、怕人家來討伐你,我還沒有聽說過。沒聽說過,為著要使齊宣王相信他這個道理,他就舉出這個例子了,書曰是書經,這個書經根據孟子趙岐的注解,他說這是個逸書,逸書就是說在那個時候,趙岐是漢朝人的注解,他說在漢朝的人看書經上沒有下面提的這幾句話,它是散失的書經。但是後來在唐朝的注解,注疏它找出來了,他說在書經裏面有一個商書,夏商周的商書,商書裏面有仲虺之誥有那一篇,它雖然與這裏面提的文字,經文的句子有小小的不同,但是意思還是一樣的。

在那一篇就說了湯一征自葛始是成湯王,那個時候成湯王還是夏桀王的時代,在夏桀王的天下搞得民不聊生,成湯王是個小國家,不過七十裏那麼大的小國,他一開始來征討夏桀王,他從那裏開始呢,從這個小國家,從這開始。天下信之,他一從葛國開始的時候,一出兵的時候,天下各國的諸侯信之,都相信成湯王這個道德能力,認為他來征討夏桀王一定成功的,他成功之後對於大家都好,所以天下信之以後,結果天下民眾的反應如何呢,下面就說了,東面而征西夷怨,那時候一般民眾的心理,成湯王從東面開始征討夏桀王的時候,西邊的夷人、西邊的民眾怨恨,南面而征成湯王從南邊開始征的時候,而北方的北狄又抱了。他們為什麼抱怨呢,就說了奚為後我當何字講,為什麼,奚為就是為何,為何後我,這句話都是倒裝句法,奚為就是何為,後我就是把我放在後面,成湯王伐桀的時候為什麼從葛開始,為什麼把我們放在後面,不從我這裏開始去伐呢,從我這裏開始伐,我就先得到拯救了,所以奚為後我。這就表示民望之一般民眾希望成湯伐桀王、伐夏桀王就如同若大旱之望雲霓也,就如同遇到大的旱災,一般人希望天上有沒有雲,有了雲一定是下雨,呢下雨之後就有虹霓,天上起了七彩的虹霓,表示在大旱災的時候,一般民眾就希望下雨,如同望雲霓望雲霓就希望下雨,這是民眾的希望。再呢,耕者不變,耕田的人,天下那些農人不變,繼續的在那裏耕作。成湯伐桀所到之處,農人知道對他們都有好處,他們不變更,繼續在那裏耕作。誅其君而吊其民,成湯王伐了夏桀王的時候,只把夏桀王趕出去、放逐出去誅其君而吊其民是當安慰講,安慰天下的民眾,若時雨降,就如同大旱,那些民眾望雨,這個雨就正好如人所希望的這個時候降下來,民大悅,天下人民就最歡喜、最喜悅。

書曰這個按照趙岐的注解也是逸書,散失的書經,在這裏也可以就是商書上所講的,商書上仲虺之誥裏面也是這個意思,徯我後後來其蘇,這是書經上兩句話。這個字就是等待的意思,等待、待我後,這個是君主,我們希望我們等待的君主來了,我們的君主來後來君主來其蘇是好像田裏的禾苗、那些農作物在旱災的時候枯萎了,現在又活起來了,復蘇了。表示民眾在夏桀王那個朝代、那個時代大家民不聊生,困苦得不得了。現在把夏桀王趕出去了,成湯王來了,大家生活就復蘇了、就好了。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現在如果說是燕國的國王虐待他的人民,王往而征之,你齊宣王去征討他,民以為將拯己於水火之中也,燕民以為你去拯救他,就是燕國民眾稱呼他們的。他們以為你去拯救他於水火之中,把他們從水火之中拯救出來,所以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他們民心原來是以為你去拯救他。沒有想到,假若你去把燕王打敗了,如果要是連同民眾殺其父兄,把燕王也好、一般民眾也好,把他的父親兄弟殺了,系累其子弟也把他系累起來,毀其宗廟,燕王的宗廟要把它毀掉,遷其民,把他的民眾也遷移過來,遷其重器燕王國家寶貴的、貴重的東西,你也把它遷來,就把它搬到你齊國來,如之何其可也,這個怎麼能辦得到呢,怎麼可以呢,不許可這麼做。

天下固畏齊之強也,你這麼一做就把整個燕國並過來,並成你一個國家,天下固是當然,天下諸侯當然是畏懼你齊國的強大,天下固是本來就怕你齊國強大,而你又倍地,又把燕國併吞過來又增加了一倍,又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天下之兵那些各國諸侯他不是來的,是你挑動來的,是你發動來的,王速出令你趕快下命令,反其旄倪是老年人,是年幼的人,你把這些人統統把他放回去。止其重器,那些重器寶貴的東西,你趕快把它止住,你不要搬過來,你要把它放回去。謀於燕眾你跟燕國那些民眾,你跟他們商量,置君而後去之,共同的徵求民意,找一個新的燕國的君主,這就是立,立一個新君主,而去之你回到你齊國來,則猶可及止也就是各國諸侯看你這麼一做,他就自然不會來伐你齊國了,他不會救燕國了。燕國你把它立了個新的君主,燕國還存在,他沒有名義來救燕國了,所以猶可及止,來得及,你問我怎麼樣對待,我告訴你,你這樣對待,你不費任何的力量,自自然然的把各國的諸侯讓他們自動解散了。




學人根據徐醒民教授論語研讀視頻字幕整理,如有錯誤,敬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南無阿彌陀佛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孟子研讀第十三集发布于2024-05-13 16: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