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故事

狄仁杰
孝子循吏纯臣

 

狄仁杰。为豫州刺史。诏命治越王贞等党与。当坐者六七百家。籍没五千口。趣使行刑。仁杰密奏。彼皆诖误。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仁卹之旨。太后特原之。皆流澧州。道过宁州。(仁杰曾为刺史)父老迎劳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德政碑下。至流所。亦立碑。为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见白云孤飞。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去。同府参军郑崇质。母老且疾。当使绝域。仁杰曰。君可贻亲万里忧乎。诣长史蔺仁基请代行。仁基咨美其谊。时方与司马李孝廉不平。相与曰。吾等可少愧矣。相待如初。(狄仁杰传并通鉴。)

 

 狄仁杰字怀英,唐朝太原人(今山西省),博通经史,应试明经中举,历任大理丞,河南巡抚,豫州刺史,曾经平断冤狱,毁除淫祠,拯救诖误(误受牵累的罪囚),为官恩威并着,百姓归心敬仰,立碑纪念。

 仁杰为豫州刺史时,奉命查察越王贞同党案,当时被录为连坐者六、七百家,应没收财产的有五千余户,元帅张光辅已拘罪囚二、三千人,将处重刑,仁杰不禁恻然感叹,于是陈表力救,飞使密奏道:「罪囚甚多误被牵连,臣若显然陈情,似为逆人申理,但明知诖误而缄默不说,又恐违背陛下仁德体恤意旨,所以拜表陈诉,仰乞矜恤鉴裁!」不久接到覆旨,太后特予赦免死罪,令流戍澧州。流犯路过宁州(仁杰曾任宁州刺史),父老迎接慰劳说:「是我狄使君救活你们的性命。」于是相携到德政碑下哭拜追思三天才走,到了流所,也为之立碑,感恩怀念。这时张光辅尚驻豫州,部将恃功,强横搜索罪犯,仁杰不许,光辅愤怒,责难仁杰说:「刺史难道敢轻视元帅吗?」仁杰说:「公率领将士,前来平乱,如今乱已平靖,越王已死,公放纵将士暴掠,以杀降人为己功。仁杰奉命来此,是为民除害,恨不得尚方宝剑加公颈上,虽死不惧!」光辅张目,无言可对,回朝奏说仁杰出言不恭,于是被迁为复州刺史。

 仁杰为并州法曹参军时,双亲都在河阳,两地远隔,仁杰思念双亲,登太行山,举目南望,见白云孤飞,睹景感触,对左右说:「我亲所居在此云下。」惆怅久立,瞻望良久,直到白云飘散,才依依下山。

 仁杰不但自行孝道,且能体谅成全他人的孝行,同府参军郑崇质,其母年老且病,奉派前往边远区域,仁杰得知,对崇质说:「太夫人危疾在身,如今你将远使边地,岂可拖累老母为你操万里忧虑呢?」于是拜见长史蔺仁基,自愿请代崇质前往,仁基感叹佩服他对同僚深厚的情谊,于是另派他人代行。当时蔺仁基正与司马李孝廉有嫌隙,同被感动地说:「我辈怎不自觉惭愧呢?」于是言归于好,相待如初。

 武后朝起用仁杰为同平章事(宰相),仁杰刚正无私,正色立朝,以复兴唐室自任,不肯谄事诸武,然而对于武后,则屡用婉言讽谏,徐徐引导,武后终被其忠诚所感,因此委以重任,尊他为国老,仁杰常以调护皇家母子为意,武后要立武三思为太子,仁杰以母子亲于姑姪,切情切理婉词譬喻,武后终于感悟,迎还卢陵王(武后子)(中宗)于房州,唐室国运,由此赖以维系。居位又蓄意举荐贤才,所荐如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皆为中兴唐室名臣。仁杰一生公忠体国,名重当时,功高千古,年七十一岁以功名善终,武后闻讣,不禁感伤泣下说:﹁朝堂自此无人,天夺我国老,未免太速矣!」于是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中宗复位,晋赠司空,睿宗朝又加封梁国公。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国法治故事(二十九)狄仁杰发布于2024-05-13 16:16:17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