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孟子研讀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


孟子研讀第四十一集

各位儒學同修,我們現在開始繼續研讀孟子,請各位找到孟子讀本第十九頁第十二行開始,經文、這一章我先念幾句,萬章問曰宋小國也今將行王政齊楚惡而伐之則如之何,現在我們下面就是看一句就研究一句。萬章問孟子,他說宋國是個小國家,小國家它現在將行王政,它也準備要實行王政,王政就是要實行仁政,實行仁政的時候,可是有兩個大國家,這個時候惡之,就是齊楚惡而伐之,一個是在北邊的齊國,一個是在南方的楚國,這兩個國家在當時都是大國,它聽說宋國這個小國家也要行王道,所以惡而伐之就是憎惡它,憎惡這個宋國,這兩個國家都要準備來攻擊這個宋國,就是攻伐它。則如之何,萬章就問孟子這怎麼辦呢,孟子說,下面就是孟子講給萬章聽的。

湯居亳與葛為鄰,過去在商朝成湯王,成湯王那個時候還是在夏桀王的那個時代。在夏桀王那個時代,成湯王它是一個小國家,他的國家在那,在亳,居在這個亳。與他為鄰居一個國家叫葛,與葛為鄰葛伯放而不祀葛伯這一個國家君主,是這一個國家的諸侯,放而不祀就是不守禮法、很放縱,他這時候不祀就是不祭祀,在古時候祭祀是一樁大事情,他不祭祀。使人問之曰,湯就派一個人到葛國去問這個葛伯,問他何為不祀,你這個國家應該要祭祀,你為什麼不祀。這個葛伯、葛國這個君主就答復了,無以供犧牲也,他答復就說,你問我為什麼不祭祀,我呢,祭祀要有犧牲做祭品,我的國家很貧窮,我沒有犧牲,犧牲就是牛羊這一類的動物,在祭祀的時候要用這個動物來做祭品。沒有犧牲

湯派的人回來告訴湯以後,成湯就湯使遺之牛羊這個字讀ㄨㄟˋㄨㄟˋ就是贈送,就派人送那些牛羊去,送給葛伯。葛伯食之,你看葛伯這個君主是無道,原來不祭祀,湯送牛羊給他做祭品,他把牠吃掉了,又不以祀,吃了以後祭品又沒有了,所以又不祭祀。可見得葛伯是放縱而又無道的一個人。你看湯對於這個事情怎麼處理,下面就說了,湯又使人問之曰,湯又派人去問了,何為不祀,還是問他你為什麼不舉行祭祀。曰無以供粢盛也,這時候他不講犧牲了,因為湯已經送給他牛羊了,他雖然吃掉了以後,也不好講這牛羊我吃掉了,不好講。這一次他講無以供粢盛就是在祭祀的時候,也要拿糧食來供作祭品,這個就是糧食、五穀這一類的。字讀ㄔㄥˊ,用祭器盛載糧食的工具,盛在那裏叫粢盛。他說無以供粢盛也粢盛這兩個字就是裝在一個器具裏面作祭祀祭品用的糧食。這樣一說,湯使亳眾往為之耕老弱饋食,湯一聽說你沒有米糧這一類的五穀來作為祭品,那好,湯就馬上派了人,這個人是亳國的、亳這個地方,就是湯他自己國家的,就是派了他自己國家的農人,往為之耕到葛國這個國家裏去替他耕田。農人在那裏耕田要吃飯,這個怎麼辦呢,,派的老年人,,還是沒有成年的人,饋食就是帶了些食物去,也是從亳那個地方派的老年人、派未成年的人,送那些食物去。送食物給誰呢,給那個農民、替葛國種田那個農人。這是這種情況。

照說葛國應該非常感謝湯,可是下面大家看看,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奪之不授者殺之,你看葛國這個君主多麼壞、多麼無道,他就率領葛國那些民眾,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奪之就在路上,攔在路上,遇到老弱送食物給種田那個農人的時候,他就在半路上,看見那個老者、弱者帶著有酒、有食還有黍稻,酒食是煮熟的食物、飯這一類的,黍稻是還沒有煮熟的糧食。葛伯就是帶了他的國內那些民眾在路上,等於攔路打劫一樣,就把它搶奪過來。搶奪過來,那些送飲食給農夫的那些老弱,有的是不肯給他,他是為了把飲食送給替葛國種田的那些農人,所以不給他,不給就不授,不交給他。凡是遇到不授的,就是不把這些酒食黍稻交給葛伯的話,葛伯就要殺之不授者殺之這句話就是,中文文言文它是比較複雜一點,不授者看起來好像是一個主詞,實際上調在前面它是一個受詞。殺之呢,不是不授者殺之,而是葛伯,在這裏這個主語省掉了。讀文言讀久的人,讀多了一看這個句子就知道。他這意思就是說凡是不肯把酒食黍稻授給葛伯的話,葛伯就把不授者殺之,把他殺掉。

還有更特殊的,特殊什麼呢,有童子童子啊,前面講弱、老弱,弱是未成年的、十多歲的,童子呢也是未成人,年歲更小一點,這個童子以黍肉餉殺而奪之童子這個糧食,肉類的,,餉誰呢,餉那些農人,由湯派過來替葛國耕田的農人,童子跟老弱一起過來送飲食給農人、農人。可是葛伯呢,把這個童子殺了,童子這小孩子他本來是要送給從亳來的農人,送給農人吃的,當然不肯給。不肯給葛伯,葛伯就把他殺了以後再把那個黍肉奪過來,這是一種慘無人道的事情,連這小孩子都這樣對待他。書曰,這個是書經,根據漢儒趙岐的注解,這個書經是古時候的書經,不是後來在漢朝那個時候的書經,漢朝書經是什麼呢,有今文尚書,有古文尚書。今文尚書、古文尚書都是漢朝以後才有的,這個書經根據趙岐注解是在漢朝發現以前的那個古文、那個尚書。那個尚書在那個時候,趙岐注解說是什麼呢,逸篇,就是在後來的尚書裏面找不到的,逸就是散失的尚書。

在那個逸篇的尚書裏面有這一句話,葛伯仇餉葛伯仇餉是當怨字講,這就是說成湯後來看到葛伯那樣的不講道理,湯那樣對待他,第一次送牛羊給他,第二次派農人到他國家替他種田,還派人送飲食給種田的農人,這可以說是對於葛伯來講那眞是仁至義盡了,葛伯反而不知道感恩,還搶奪了那些送飲食的,把那個飲食從那些老弱的手裏搶奪過來。最叫人家看起來覺得難以忍受是把那個童子小孩子也把他殺掉。所以後來湯忍無可忍要伐、討伐這個葛伯,這個記在書經裏面叫做葛伯仇餉。湯為什麼要伐葛伯呢,就是因為葛伯殺害了這個、殺害那個童子、帶著飲食去送給耕田的農人,讓他來享受、送給他。葛伯把他殺掉了,殺了在這裏是就是怨恨的意思,成湯伐葛伯就是報這個仇恨,此之謂也此之謂也是孟子講的,舉出了書經這一句話,就是孟子說書經那句話講的就是孟子所說的湯對待葛伯,葛伯怎麼樣的來對待湯這些事情,此之謂也此之謂也就是說書經講的那一句話就是講這樁事情。

當時在成湯去討伐葛伯的時候,為的為其殺是童子而征之,討伐葛伯就是讓成湯王忍無可忍的時候,為的就是葛伯殺了這個、就是這個,了這個童子而才去伐他,征討這個葛伯。在成湯王征討葛伯的時候,四海之內皆曰四海之內在那個時候全中國,全中國那個時候就是天下了,四海就是四海之外就是全中國以外的那個南夷北狄、東西夷這些外族,四海之內凡是在中國全國之內的人皆曰都這麼說,說什麼呢,非富天下也為匹夫匹婦複讎也,孟子舉出了當時候全中國的人替成湯講話,成湯去征伐葛伯不是為貪求天下的財富非富天下也非富天下也就是不是貪這個天下的財富,旣不是為貪求天下的財富,為什麼要征討葛伯呢,是為的,為什麼,為的匹夫匹婦複讎也匹夫匹婦就是送飲食給那些種田的農人那些老弱以及童子,就為他們複讎複讎就是報仇,報這個仇恨是成湯伐葛伯的一個唯一的理由。這個理由就說明成湯伐葛伯是不得已的。湯始征,在成湯王開始來征伐的時候,那個時候是在夏桀王的時代。夏桀王時代夏桀王暴虐無道,使得天下各國的諸侯也都是很多都是暴虐無道,葛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所以成湯開始來討伐的時候,從葛那裏湯始征是開始。開始征討的時候,自葛載,這個就是從葛國那裏開始。

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他從自葛載,自葛伯那個國家,就是開始的意思,從他那裏開始,然後一共有十一征十一征就是征了十一個國家。有一種說法,古人也有一種講法,講什麼呢,這個字當再字講,就是一而再的再字,第一次再來一次那個再字,這個字也當那個再字講。如果當那個再字講,就是先十一征,再來又開始十一征,那就十二征,征伐的國家有十二個國家,那是又一種講法。在這裏我們就是按照前面講,這個當開始講,開始講就是十一征了。當他開始征的時候,從葛那個開始,然後到其他那些國家,一共有十一次。每到一個國家,從開始的時候而無敵於天下,無論征那個國家,湯所到之處都沒有那個國家能夠抵擋得住,無敵就是沒有人能夠阻止他。不但如此,而且他在征伐的時候,東面而征西夷怨,他向東面去征的時候,居在西邊的西夷之人,西夷之人在西方的人就怨恨,怨恨什麼呢,為什麼不到我這兒,不征到我們這個國家,因為在我們國家的國君對我們太沒有道理了,把我們的國家治得民不聊生,大家受這個害太深了,所以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湯始征向南面去征的話,在北方的北狄之人,狄人、北狄他又怨恨了,怨恨什麼呢,奚為後我當何字講,奚為奚為這是倒裝句法,何為的意思,何為後我,何為就是為什麼,他先征別處把我們這裏放在後面來征,在後面、然後再征我們這個國家,就是奚為後我。舉這兩個例子,下面孟子就說了,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那時候天下的民眾都怨恨他們自己國家那些君主,那些君主都是無道之君,所以都引起他們國內的民眾都怨恨那些君主。因此民之望之就是希望湯、成湯去征討他們這些國家的國君,成湯望得像什麼樣子呢,若大旱之望雨也就是好像,好像遇到大旱災的時候,一般人望著天下雨,那樣的殷切。成湯討伐那個國家,他所到之處、所征討的這個國家,這個國家歸市者弗止歸市者就是那些,比如說成湯討伐這個國家,這個國家做生意的人歸市,就是到市場裏去,弗止當不,不止,照舊的還是到市場裏做生意,沒有因為成湯去討伐他的國君而不去做生意了,不是,他照樣的去做生意。

芸者不變是農人耕田在耘草,耕田就代表耕田,耕田的農人不變不變就是沒有停止,沒有停止他的農耕的工作。誅其君吊其民如時雨降民大悅,成湯去討伐這個國的時候,就把這國君,他對於民眾是愛護,所有民眾成湯都愛護他,他只是把暴君把他誅殺掉誅其君誅其君吊其民,把那些暴君誅掉之後就安慰那些民眾,就是安慰他們,說你們這些人太苦了,好了現在暴君我已經把他誅掉了,以後你們生活可以有好日子過了,這叫吊其民。這個就如時雨降,就像大旱的時候,大雨及時而降,這個雨下得正是時候,就是正好如同這些民眾所希望的他就來了。因此民大悅,那些民眾非常喜悅。書曰這也是書經裏面,現在在尚書裏面商書,商書就是記載殷朝的事情,商書有仲虺之誥,有那一篇。在那裏面就講,但是趙岐注解這個疏還是在古時候那個書,古時候散失那個書經裏面那一篇書,他講徯我後後來其無罰,這個是君主,這個字是當等待講、希望講,等待我的君主,這就是等於等待湯來做我的君主,這個湯君主來的時候,到我們國家來的時候,其無罰,我們這些民眾,什麼呢,指的就是原來那些暴君,做了種種的傷害老百姓的事情,如同懲罰一樣,這個在這裏等於災難。就是說湯到這個國家來做了國家的君主,我們這些民眾就沒有災害了。這是書經裏面講的這兩句話。下面這一段是孟子講周武王,武王伐紂的時候有一段事情記載,相似於成湯王放夏桀王。成湯王伐夏桀王不是那麼簡單,他要先征討那些國家,最後把夏桀王把他伐掉了。成湯王開始是一個聖人,他是弔民伐罪,到後來商朝也就是殷朝到殷紂王時代又是暴君,因此周武王出來伐紂。

這一段說有攸不惟臣東征綏厥士女有攸不惟臣這一句話有兩種講法,一種是趙岐注解,是漢儒注解,一個是宋儒朱子注解,我們這裏就採取趙岐注解的講法。







學人根據徐醒民教授論語研讀視頻字幕整理,如有錯誤,敬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南無阿彌陀佛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孟子研讀第四十一集发布于2024-05-13 16: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