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孟子研讀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


孟子研讀第四十八集


各位儒學朋友,我們現在繼續研讀孟子,上一節講孟子離婁篇的第一章,第一章還是在孟子讀本二十一頁,講到最後的那一行,最後那一行講的什麼呢。詩云,不愆不忘,率由舊章。遵先王之法而過者,未之有也。說到這裏為止,下面我們接著研讀下去,孟子就繼續說。
聖人既竭目力焉,繼之以規矩準繩,以為方員平直,不可勝用也。聖人就是像古代的堯舜,他要實行仁政,實行仁政就如同那個離婁、公輸子、師曠這些人,他們用的是什麼呢?就是用規矩、準繩,後面還有六律。既竭目力焉,目力就是離婁之明,像離婁之明用他這個眼睛的視力,用他的視力,又用規矩、準繩,這怎麼呢,比如說你畫一個圖形,你畫一個圓圓的圓形,或者畫一個方形,你眼睛看得很準,你的眼睛就像那個離婁那樣的,但是你實際畫的時候,你還要用這個工具,這個是規矩,用那個規矩放在那個要畫的紙上面,然後用筆再一畫,這就準確得很。如果是你不用那個規矩,看起來好像也是圓的,也是方的,但是沒那麼準確,總是有一點點偏差,所以說是既竭就是盡到自己的目力了,然後再用規矩準繩,才可以畫成方的,圓的,平的,直的,方圓是用規矩,平直用準繩。準,比如說我們一般講水準,或者是水平,水準、水平,準是有儀器,古時候有度量衡,度量衡,你比如說用斗吧,或者是用斗或者是用其他的來量,把那個五穀倒滿了以後,你再用尺那一類的從上面一橫畫過來,使它斗的瓶口,斗這個口裏面所裝的糧食,跟那個口完全得其平,既不堆上來,下面也不欠缺,這叫平,你要使得那樣平的話,得其公平的話,就要用那種工具,那叫作,才能準確,這才能得其平。
那個直呢,是用繩子,繩子一拉,比如現在用那個量尺,量尺一拉出來之後,從這一端到那一端,就拉得很直,就是規矩準繩。拿這來一量的時候,方員平直都出來了,一點也不錯誤的,所以說是聖人既竭目力繼之以規矩準繩,才能畫出方員平直出來,不可勝用也,你所要畫出這個方員平直,這種功用無窮無盡的,不可勝用,不可勝用是這個作用,無窮的作用,你愛怎麼用就怎麼用法。
既竭耳力焉,繼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勝用也。聖人都是耳聰目明,我們中國經典裏面講,聖人是什麼呢,聖人是通明,通明,那就跟佛家所講的三明六通,聖人都是通明,就是耳聰目明,看事情也好,心理所想的什麼,都是通的,都是通明的,所以在這裏,前面講目力,這裏再講耳力。耳力就是聽力的力量,聽的能力,聖人聽的能力特別強,雖然有像聖人聽的能力,那麼聰,那麼好,可是繼之以六律,還要用測量音聲的六律六呂,用那個樂器,現在講的樂器,古時就是講測定陽氣的六個管子,叫六律,測定陰氣的六個管子叫六呂。你必得用那個六律六呂,測定陰陽二氣,然後才能夠準確的辨別五音,所以說用六律,然後正五音,才不可勝用,你有聖人那個聽的能力,又用這個六律,好了,你要正五音的話,那不可勝用,你這個正五音的功用,也是無窮無盡的,你愛怎麼用就怎麼用,用出來的話,都是正確,一點沒有錯誤。
既竭心思焉,繼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歸到本體了,既竭心思焉,眼耳鼻舌身體,這個身體上,這個幾種功能的作用,功能作用它有一個總的一個功能,總的功能叫什麼?這叫心,心思,心是主體,再加思考,心的主體是仁心,你要思考,想作任何事情,這個事情比如說制定法律,執行法律,推行教育政策,在各級學校裏當老師的人來教學生,根據仁心你要時時刻刻思考是不是合乎你這個本有的仁心,這叫心思,心思就是全部都用上了,竭就是竭盡了,盡力的要根據自己的仁心思考,你怎麼樣教學生,你是辦教育行政的人,你怎麼樣思考,這個教育行政才符合仁政的教育,法律也是如此,都盡上自己的心思了,這還不夠。繼之以不忍人之政,不忍人之政就是仁政,仁政為什麼叫不忍人呢?不忍,看見天下人沒有受到先王的道德教育,心理於心不忍,看見天下人,貧窮得沒有飯吃,沒有衣服穿,你這個辦政治的人,心理不忍,這叫作不忍人,不忍天下人受那些貧窮的、困苦的那種痛苦,這叫不忍。實行政治,不忍人的一顆不見到天下人痛苦的那個心來辦政治,這叫不忍人之政,這就是仁政。所以你治國平天下,你用盡你自己心思,還是要實行仁政,這個仁政就是不忍人之政。拿个最淺近的例子來講,我們今日之下學道,學儒家的學術也好,學佛家的佛法也好,我們能夠有時間來研究,來學習,我們本身還算得上不是貧窮的人,我們這個衣食還能夠自給自足,但是我們不要因為我們自己衣食可以自給自足了,我們就不看天下人了,我們要看看天下那些窮苦的人,我們自己的兒女可以送到很好的學校裏面,學校的學費再高,我們也可以把他送進去,我們也可以把小孩子送到補習班裏去,讓他補習,但是要看看,還有很多貧窮的子弟,他連上學的時候,三餐飯都吃不飽,他那裏還有這個錢送到那個貴族學校裏去讀書,那裏還有錢送補習班裏去補習!我們心要放在那個上面去,這就是不忍人之政,雖然我們沒有從事政治,我們心要放在那個上頭,所以繼之以不忍人之政,我們如果要辦政治,我們必得要心就是這樣的安,就要辦這種不忍人之政,現在我們沒有從事政治,可是我們脩道。脩道就佛家來講,要有慈悲心,就儒家來講要有仁心,我們雖然沒有辦政治,但是我們脩道,我們一定要有仁心。有仁心還不算,我們要有行動,什麼行動?我們學儒的人雖然自己衣食不缺,可是沒有什麼很多的財富,沒有很多的財富,我們要想救濟那些貧窮的人,我們能力有限,那怎麼辦法呢?我們就是把這個先王之道我們跟一般家長、跟社會人士跟他們宣傳宣傳,讓他們了解,今日之下,一般家長、學校的老師教學生都是到外面,在學校跟同學就爭,爭奪成績,畢業之後在社會上就跟人家爭奪,爭名奪利,離不開一個爭字,這就給學生加上壓力,畢業之後就給自己兒女加上很多的壓力,他們沒有快樂。
我們告訴家長,告訴學校的老師,教學生、教自己家裏的兒女,不要跟他們講功利主義,要學孟子這樣,講道德說仁義,講仁義,這樣的話,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畢業之後出來作任何行業,只要心裏不要跟人家競爭,憑自己所學的這個先王之道,學的這個道德仁義,你從事那一個行業,你都可以穩紮穩打,一定能夠發起來,不會有像那些大財團大起大落,大起的發展起來,大家都是羨慕他,一旦是大落,一敗塗地的時候,大家又替他感歏,這又何苦呢,教自己兒女,長大到社會上本著自己作人之道,道德仁義來從事行業,雖然沒有發得那麼快,可是也不會一敗塗地。你這樣教自己的兒女就是真正給自己兒女一生之中的快樂,你教你自己的學生,真正愛護自己學生的話,你就給你學生,給他終身的快樂,這個學生終身對你這個老師不會忘記的,你對他的恩惠是最大的恩惠。這是講作天子、作諸侯的人竭盡了自己的心思在實行這個不忍人之政,實行仁政,然後你這個仁覆天下矣,你這個仁政可以,覆是什麼呢,就是這個恩惠,恩惠可以廣被天下人,天下人都能夠得到你這個仁政的恩惠。這樣說起來,你雖然不是天子,你就是一個普通的,在學校教書的一個老師,你也能夠辦得到,你這樣的教育,教學生把它推廣出去,那你就是聖人了,你這個功能就跟天子一樣的功能,千萬不可以學現代,有一位他從外國學來的,學什麼呢,在臺灣推行這個什麼性教育。好了這個性教育一推行出來的時候,各級學校也排了性教育的課程,從小學到大學都有,結果怎麼樣呢?他這是推行開來了,國小的小學生小女生也懷孕了,養下來這個小孩子隨便丟在廁所裏面,丟在醫院門口,丟在垃圾桶裏面去,你看這個罪業造得多麼大,小學的女生都是如此,到中學到大學,那還問嗎,不用問了。始作俑者是誰呢?就是提倡性教育的那位教授,這個教授,我們學道的人,我們不忍心講,他將來一死之後到那裏去?大家想一想,不到地獄到那裏去?我們講儒家的學問、講儒家經典,過去因為受了程子、朱子的學說影響不敢講,不敢講地獄,但是今日之下,我們不必顧忌那些,我們脩道,講儒家的經典,實實在在的說,程子、朱子,再以前唐朝的韓文公就是韓愈,他們對於儒家的經典,也沒有那麼透徹,真正把儒家的經典研究透徹了,儒家講這個道跟佛家講的道不是兩種,是一回事情。這個我們雪廬老人,他老人家常常講,中國的孔夫子,外來的釋迦牟尼佛,兩位聖人所講的這個道,有兩個道嗎?沒有兩個道,是一個道。既是一個道,佛法講有天堂地獄,講有六道,六道輪回,儒家也有,就是韓愈、程子、朱子這些人他們不肯講,我們今日之下不要忌諱這些事情,我們也不想從事政治,也不想拿到學術這個名位,不必。我們一切講事實,事實上你那個歪曲的講,甚至於就像那個教授,提倡性教育那個教授,按照儒家來講,這個人是小人,他不通君子之道,儒家只講到這裏為止。但是小人在易經裏面講得很清楚,小人就是非人,非人就不是人,不是人他就要墮落到三途裏面去,這不是很清楚嗎。而且真正的說,儒家的易經,孔夫子在易經裏面講得很清楚,精氣為物,游魂為變,這就是六道輪回,孔夫子講得非常明確的這兩句話,所以我們學道的人,研究學問,我們就是講真話。講真話人家才真正受用,所以這裏說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這個仁政,我們學仁政,我們千萬不要學那些要向地獄裏面去的人,他提倡性教育,提倡這個教育,提倡那種,我們千萬不要跟他學,我們講的是仁政,這樣的話,我們雖然沒有從事政治,你把聖人的學術思想推行出去,天下人也能夠得到你的仁覆天下,得到你的恩惠,你的功德也是不得了,在這裏我們再補充,講儒學就必得講真話,講徹底,人家以後要實行仁政,他才肯實行仁政,你不講真話,不講透徹的話,你教他真的實行仁政,他辦不到,為什麼呢,你能夠從事政治,實行仁政,你不從事政治,你從教化人這一方面來講,都有功德,這個功德對於你生起什麼作用呢?你啊,脩道上面有作用了,你能夠學成聖人,學成賢人,學成賢人就像孔夫子門中那些大賢人顏回、曾子,這些人都是了不得的人,曾子在臨命終的時候,他要守住這個禮,必得堅持守住禮,然後才斷氣,這個今日之下,別說我們學儒的人,學佛的人,能夠在臨終的時候正念分明,這也是不可多得,曾子是其中之一,像孔夫子門中那些大弟子很多,這就是生死問題了(liǎo)了,了了生死。孔子本人更不必說孔子在離開人世之前,七天之前,他就有徵兆,自己就知道。這就是我們學佛的人講預知時至,能夠有這些工夫,生死的大苦就解決了,我們講儒經,必得要了解一般人在人世間所受的種種的痛苦,沒有比得上生死的痛苦這麼嚴重,必得指出來生死之苦超過了人世間所受的貧窮、疾病種種的苦惱,只要把這個痛苦指出來,而且有解決的辦法,你跟他介紹這個儒家,你教他實行仁政,教他對人對事都要以這個仁心來對待,他就肯作,你沒有把這一點指出來,他敷衍你,他不肯作,所以這話指出來,你這樣作的話,你自己就一步一步的成就聖人,成就賢人,一步一步的你能夠解決自己生死問題。成就聖人、成就賢人之後,怎麼辦呢,這一生你學成了,再回來,像孔夫子一樣,孔夫子以及他的大弟子,他生生世世還到人間來,他還到人間來。到人間來幹什麼,他不一定從事政治,那一個行業他都來,只要他辦了一樁事情,他任務就執行到了,任務就完成了,我們凡夫眼看不出來,這就是仁覆天下,必得這麼講的時候,學孟子的人他才真正的把心放在孟子這部書所講的,然後照著孟子所講的,不管他作那個行業,他就學孟子這個仁政。下面孟子就繼續作結論了,這一段的結論,把前面這一段講得清楚之後,他說故曰,故曰就是把前面這個話作一個結束。
故曰: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為高必因丘陵,你要想造一個假山,或者造一個堆積起來的建築物,就是為高,必因丘陵,因就是參考,或者是藉著,就是借用丘陵,丘陵那個山,山也不很高,但是比地平面要高,你模仿他,這個因就是照著,照著丘陵這樣的,你作一個高的東西,一個建築物就有所本,有本你作出來就可靠,還有為下必因川澤,為下,你要開闢一個池塘,或者是你開闢一個水溝,或者是你建築一個比較低下的一個建築物,這叫為下,為就是製作,要什麼呢,川澤,川是河流,澤是湖,這個都是的,你要照著這樣的去作你所想作的那個東西,就有所本了,有所本等於現在建築物他要畫個藍圖,先要畫一個,那個設計師他要畫個圖出來,畫圖,你這圖是根據什麼呢?你要參考外面很多建築物,那都是你的本,這是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說到為政怎麼樣呢?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謂智乎?你要為政,你要辦政治,不因先王之道,你不用,你不照著先王之道來實行仁政的話,可謂智乎?辦政治要有智慧,你說你要實行仁政,實行仁政,仁政是根據先王之道的,你不照著先王之道來實行仁政,你算是智慧嗎?先王之道,一切都有一個規矩的,最重要的是講究這個仁,仁是什麼呢,一絲一毫不為自己,完全為天下人,這就是規矩準繩,你如果說是為政,我說推行仁政,推行仁政,一方面在講政治,制定這個政策,制定這個法律,都是為自己,好了,你這個政治,你這個仁智,你算什麼智慧?智慧是了解這個政治實行之後,符合不符合先王之道,有私心在那裏起作用,就違背先王之道,違背先王之道,你作出來這個政治實行出去,一點功德也沒有,前面講了有功德,是幫助你學習賢人,學習聖人,後來能夠解決生死問題,沒有功德,甚至與功德相反的,造那些罪惡,那不但不能學為聖賢,不但不能解決生死,而且在六道裏墮落,要下地獄的,你研究孟子,你將來要告訴人家,把孟子這個文章,這個學說,要轉過來告訴人家,你必得這樣講,人家才肯真正來研究孟子,真正的跟孟子學,來用出去。可謂智乎,你不如此作,你不算有智慧,智慧就要明了因果,造罪惡,沒有功德造罪業就要墮地獄的,或者是變畜生。實行先王之道,將來就能夠學作聖人賢人,解決生死問題,這都是因果,懂得因果這才叫智慧。
下面孟子講了,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只有仁者他在高位上,他可以作國君,可以作天子。不仁而在高位,如果不是一個仁人,他站在高位上面去,別說作天子了,作天子就像過去那個夏桀王、殷紂王,那就把天下人害慘了,就算是作一個在戰國時代作一個國君,不論是大國的國君,小國的國君,他在高位,他不仁,在這個高位上,是播其惡於眾也。他所造的那個罪惡政治那些事情,不但他國內的民眾受他這種傷害,天下人聽到他這個都受了影響。天下人、天下各國的君主,跟好學好,跟壞學壞,這就是他把他的罪惡傳播出去,傳播天下大眾,不仁的人是這樣,所以不能夠要這個不仁的人在高位上。
上無道揆也,下無法守也。道揆,什麼是道揆?先王之道,先王之道行道的那種方法,那叫道揆,實行先王之道的方法叫道揆。下無法守也,制定法,作下面的那些臣子,大臣、小臣那些官員,要能夠遵照法律,有他的操守,公平正直的來執行法,執行那個王法,叫法守。如果說在上位的沒有道揆,在下的沒有法守,那麼朝不信道,工不信度。朝廷裏面不信什麼是王道,不相信。工,民間這一切作各行各業的工作,沒有法度了,不信法度。君子犯義,君子那些作官的人,犯的是什麼呢?國家法律所禁止的,禮上面所不容許的,犯了這個義。君子,讀書人也不講那個義。小人犯刑,犯這個刑法。國之所存者幸也,國家還能存在,這是幸運。實際上講,這樣的國家不會存在,亡國了。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城郭,城池不完備,兵甲這個武器不多,這個不算國家的災難。田野不辟,辟是開闢,田野不開闢,貨財不聚集。非國之害也,財貨不多,這對國家也不算是什麼大害處。上無禮,下無學,在上的不講禮,在下的不講真正的學術。賊民興,一般民眾就是互相賊害。喪無日矣,這個國家喪亡,沒有日了,直接就喪了。
詩曰:天之方蹶。詩經裏面講,那是大雅裏面板,木板那個板,那一篇裏面,天之方蹶,無然泄泄。天指的那個天子。王要動惡念的時候,你這個作臣子的人,你不要幫助他,也要說你要順從他,迎合這個王,這個王是暴君,你不要迎合他的意思,泄泄是什麼呢?泄泄就是你講什麼好,我贊成,幫助他成就這個惡業,泄泄猶沓沓也沓沓就是迎合那個君主,成就那些惡業的事情。沓沓那些臣子,講的是迎合他的那些言語,事君無義,進退無禮,事君無義,進退沒有一個禮數。言則非先王之道者,說的話都不合乎先王之道,就是沓沓,所以說責難於君謂之恭,有拿這話責難君主,讓君主學好,這就等於,恭敬君主。陳善閉邪,想跟君主陳說那個善事情,讓他不學邪道,這叫敬君。吾君不能,謂之賊,你就是說,我這個君主,我勸他好事他也不會學好,他不會採納我的意見,拿這個意見拿這個作理由,乾脆我也不勸告君主做好事情了,君主好,正好我就是成就他的惡業,這叫,賊害君主。所以後面這幾句話,講在那時為臣子之道,為臣子之道,你總要恭敬君主,你就拿那些責難君主,君主說我實行先王之道很難,很難啊,你就責備他,這叫恭,勸他為善,不學壞事就是敬,後面你就不能賊害君主,這是為臣之道,這一篇講完了,時間到了。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裏為止。




學人根據徐醒民教授論語研讀視頻字幕整理,如有錯誤,敬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南無阿彌陀佛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孟子研讀第四十八集发布于2024-05-13 16:12:26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