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孟子研讀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

孟子研讀四十九集


各位儒學朋友,我們現在繼續研讀孟子,現在請把孟子讀本二十二頁找出來,二十二頁的第六行開始,我把這一章先念幾句,各位對一下。

孟子曰:規矩,方員之至也;聖人,人倫之至也。從這開始,規矩,前面我們也研究過了,,畫圓的形狀,用這個儀器可以畫得很準確;,要畫一個方形的一個圖案,那就用矩比照著來畫。這樣說來,規矩,就是方員之至也。你畫方的也好,畫圓的也好,畫方的離不開矩;畫圓的東西離不開規,所以規矩方員之至至,是到了至處了,也是到了極處了,沒有其他的儀器能夠代替,這叫

聖人,人倫之至也。講到人事方面,人事方面,我們說是研究儒家的學術,儒家的學術就是要學為聖人,學聖人從那裏開始學呢?從人倫開始學,父親對於兒女要講慈,兒女對於父母要孝,以至於社會上朋友互相要講信用,這一共有五倫。五倫,孝弟忠信這都在五倫之中,須要學的,從這些方面開始學,學作聖人,講人倫的脩養,那就是從那裏去學,從聖人那裏學。聖人就是一個模範,比如說我們現在當老師的,老師由那個師範大學培養出來的,這個學校叫作師範,範是模範,聖人就是給人脩學聖人的一個模範。我們學聖人最具體的就拿聖人來作我們模仿,是我們模仿的一個對象。

比如說,五倫裏面講孝弟之道,講這個孝道,孝道我們拿聖人來作模範,在五帝時代,堯舜,舜帝就是我們學孝一個最好的模範。各位讀歷史,讀尚書都知道,舜帝那種孝道是不講對方如何,不像我們今日之下,一般講相對的,舜帝的孝是絕對的,他家裏父母跟他的弟弟,時時要殺他,要殺害他,這樣的家庭,他怎麼相處下去呢?他就以他那個孝道,絕對的一個孝道,雖然父母跟他弟弟都要殺害他,他仍然對他父母那樣的孝順,對他的弟弟還是那樣的友愛,這就是聖之至也。聖人是人倫之至,是我們學人倫、人倫道德在孝的這一方面,兄弟之間的這個弟道,友愛,就從舜帝那裏學,拿舜帝作為我們一個榜樣。其餘像這個堯,歷代的帝王,特別的或是在仁這一方面,或者就在五倫各方面,都有特殊的那種聖人表現出來的道德,要我們來模仿,來學習。所以這裏講聖人人倫之至,學人倫之道的話,拿古代的聖人來作模仿的對象,除了聖人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替代聖人,值得我們模仿。

下面就說,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這就是講五倫,五倫在家庭裏面,夫婦、父子、兄弟,外面就是君臣、朋友,這裏就舉出君臣這一倫來作代表。孟子說欲為君,要想作一個君主,作君主就要盡到君主之道,要盡君道。欲為臣,想到要作一個臣子,就要盡到為臣之道,要想盡到君道,盡到臣道的話,二者,這個二者就是指的君臣,皆法堯舜而已矣就是效法,好懂的話就是模仿,拿堯舜來作為學習的一個模範,所以說這兩者皆效法堯舜而已矣。堯舜這兩位聖人就是各盡君臣之道,下面就舉出怎麼樣法堯舜。

不以舜之所以事堯事君,不敬其君者也。如果不拿舜之所以事堯事君的話,就是不算是敬君者。不以舜之所以事堯事君,這一句文是一個複雜的句子,不以,主語是前面講的為臣的,為臣的人不學舜那樣事堯,舜怎麼樣事堯呢,在尚書裏有記載,在其他的歷史記載都有,舜對於堯,派他作的事情那都是忠心耿耿的辦事情,堯帝後來讓位給舜,堯帝晚年,不在人世間的時候,舜帝時時刻刻就想到堯,無論看到什麼東西就想像堯就在那上面,面對房屋裏面的牆壁子,好像堯的相就在牆上面。吃飯的時候,喝那個羹,這個羹湯裏面好像就看到堯帝的影子在裏面,所謂見堯於羹,見堯於牆。所以孟子在這裏說,一個作臣子的人,不能像舜之所以事堯,不能像舜那樣事奉堯,那樣的話來事君,這事君就是孟子所講的為臣,作一個臣子不拿舜帝事堯之道來事君,不敬其君,這就是不算敬他的君主。

不以堯之所以治民治民,賊其民者也。講到為君的人,為君的人,不以堯之所以治民,堯的仁,仁義道德的仁,堯的仁厚治民,待天下人的那種仁厚的道德,可以說到了極處了,堯帝就拿那樣的仁厚來治理天下人,就是治民。如果一個為君的人,不拿堯帝那樣的治民之道來治民。下面那個治民,就是孟子所講的後代的君主。上面那個治民就是堯帝治民,那就是不拿堯帝那種治民之道那樣愛護天下人,不拿那樣來治民的話,那怎麼呢?賊其民者也,賊是害,那就是傷害了天下人民。

再下面舉出孔子的話,孟子說了,孔子曰,孔子曾經講過,道二,講到這個道,就拿治國平天下這個為政之道,有兩個字,仁與不仁而已矣,一個是就是你這個君主能夠實行仁政。不仁,你這個君主,就不能夠實行仁政,與仁政相反的,那就是暴虐之政,所以孔子說道二,講到為政之道是兩個,一個是仁,一個是不仁。那麼要問,不仁有什麼不好?下面就說了。

暴其民,甚則身弒國亡;不甚,則身危國削。那就是不仁,不仁的君主,他對於民眾是暴虐的,暴民,是個暴民政治,這種暴其民的一個君主,甚,甚就是對於民眾,暴虐得過分了,太甚了,結果這個君主身弒國亡,他本人就被人家殺了,國家也亡了。不甚,沒到太過分的那種程度,但也是暴民,暴民是沒暴到極處,則身危國削,他本身也危險,國家也削弱了,這個拿周家兩位君主作例子,這兩位君主,一個是周厲王,一個是周幽王,周厲王那是暴民,後來被人家把他趕走了,走到一個地方,然後就老死在那裏,那個地方叫作彘,彘就是豬的名字,豬叫作彘。幽王那也是暴虐,那是有名的,幽王寵褒姒,舉了烽火,對於天下諸侯失了信用了,後來周幽王被犬戎殺了,這兩位周家的君主在後來按照諡法給他定一個名字,一個叫作幽,一個叫作厲。幽是什麼呢,幽是幽暗的,表示這個君主是個昏君,不是明君,叫幽。厲呢,就是他對於民眾是暴戾的,就定出這兩個名稱。這兩個名稱定出來了,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幽王厲王的兒子孫子,兒子孝,孫子怎麼樣的慈孝,想把他的父親、祖父親這種諡號要改的話,改不掉了。到後代只要讀歷史的人,這個幽王改不掉,就是周幽王。從幽王這個諡號一看就知道這是個昏君,厲王也是如此,他後代的子孫也想,這個厲字不好,改一個仁王,改一個仁字,行不行呢?改不掉,所以說是百世不能改也。百世不能改就是永久不能改,人世間只要有歷史的話,永久不能改。

詩云,最後舉出詩經裏面來作為印證。詩云,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這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詩經裏面,在大雅裏面,詩經大雅裏面板蕩的蕩,蕩的那一篇裏面的詩,有這兩句話,殷鑒不遠,殷是殷朝,是一個鏡子,我們自己照鏡子用的,自己照自己面貌,用鏡子來照,就是鏡子,殷鑒殷家的一面鏡子,不遠,不遠在什麼呢?在夏后之世,在夏朝,這個講的就是夏朝開國的是禹王,禹王傳到後來,到了最後的亡國之君就是夏桀王,夏桀王那樣暴虐無道,由誰來討伐他呢?成湯王,成湯王來放桀,把夏桀王,把他放逐出去了,夏后氏到最後那個亡國之君,被成湯王把他放逐出去,夏家的天下也從此沒有了,亡了,這個在殷朝來說,可以說是一面鏡子,知道夏朝是怎麼亡的,殷鑒不遠,這個不算遠,就是成湯放桀的時候,放桀是建立殷朝,建立殷朝。殷朝到後來又有暴君出來了,是殷紂王,雖然殷鑒殷家裏,有成湯王把夏桀王放逐走了,建了殷家天下。殷家自己要把前代亡國那個道理拿它作一面鏡子來看看,時時自己反省,可惜到後來,出了個殷紂王,不能反省自己,歷史的一面明鏡,他也不肯看。這個詩是周家的,大雅裏面講到蕩這一篇詩,就來譏刺周厲王的這一篇詩,所以鄭康成的注解,詩裏面講的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這篇詩是周朝人寫的,武王伐紂,應該是周鑒不遠,那你周家的厲王,幽王,為什麼不把這一面鏡子拿來自己照一照呢?沒有想像殷紂王怎麼失敗的,所以讀詩必須要從這些方面去研究。孟子就舉出詩,詩就講這兩句,那裏面其餘還有很多,孟子就舉出這兩句詩來,舉出這兩句詩來,孟子後面講此之謂也此之謂也就是你歷代的君主都要學著詩經裏所講殷鑒不遠,把前代的暴虐之政,他失了天下了,那個君主本身也被殺了,後代的君主應該反省,時時刻刻要拿那面鏡子,自己來照一照,所以說是此之謂也。這一章經裏面就是舉出堯舜,堯舜,一個是作君主的,一個是作臣子的,君主怎麼樣來治民,臣子應該怎麼樣的事君,所以聖人是人倫之至。不過說到這裏,我們要特別注意的,孟子為什麼只舉這個堯舜呢?不舉其他的聖人?君臣以道來相合的,這一點,尤其是我們讀書人要特別知道,古時候一個讀書人,雖然讀書的目的就是要出來從事政治,那麼從事政治要選擇,非其君不事,這個君主值得不值得我來事他,也就是說這個君主他是不是明君,他是個明君,我可以去事他。事他,我就去幫他,去辦政治,如果不是明君,他就拿再高的位置給我,我也不能去,要合乎道,君臣以道來結合的,孟子在這裏舉出堯舜,堯舜這個道完全是志同道合,這一點要特別注意,就是在今日之下,是民言時代了,我們大家如果有機會要從事政治,要選舉的話,也要選擇選擇,找來一個共同從事政治的人,也要選一選。不是說只要有官好作,不問給你官作的這個人,他是仁者或者不是仁者,不管,只要有官作就好,這就是失去一個讀書人應有的一個品德,這章書要注意這個,要以舜之所以事堯事君,要以堯之所以治民治民,這兩句話特別重要。

後面這一章就接著在下面說了,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孟子說,三代就是夏商周三代,夏朝就是夏禹王接受舜帝禪讓給他天下他作了天子,是夏朝的開始。夏朝以後,最後一個亡國之君夏桀王,被成湯王討伐了以後,夏朝也亡了,建了殷朝。殷朝到後來殷紂王也是亡國之君,被周武王討伐掉了,建立周家的天下,叫三代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得天下指的是夏禹王,十多年在外面那樣治水,完全是為天下人,不為自己,三過家門而不入,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口,他的兒子,小孩子在屋裏面,聽到兒子在家裏的聲音,他都沒有時間進門去看一看,那種為天下人,那個仁可以說是到了極處了,所以他能夠建立夏朝天下,接受舜帝把天下禪讓給他,這是夏朝,夏禹王得天下以仁。

成湯王看見夏桀王那樣暴虐無道,把天下所有的人,治得民不聊生,用殘酷不仁的那種不人道的刑法來對付天下人,所以成湯王出來把那個暴政推翻掉,他出來就是一顆仁心,他不忍心天下人受到夏桀王那樣暴虐,那樣殘害天下人,所以為了一顆仁心,也就是出於他的仁心來把夏桀王推翻了,建立殷朝天下,是得了天下,也是憑著他的仁。

武王,周武王也是看見殷紂王那樣殘暴不仁的對待天下人,所以出來伐紂,得了周家的天下,周武王也是憑著他的仁心,如果是沒有仁心的話,你殷紂王你暴虐,就周武王來說,我在西邊還是一個諸侯國,我作我的國君好了,那我管我的國家,作我的國君,你這殷紂王,你作你的殷紂王,那還有什麼仁心?這一層我們特別要學,成湯王我們要學,學他什麼,學他那個仁,他的仁就是關心天下人。周武王我們要學,也是學周武王,他關心天下人。所以在今日之下,我們只要學成湯王,學周武王。

我們今日雖然沒有參加競選,沒有參加競選,對於政治是非善惡我們要分辨清楚,那一種政治好,那一種政治人物他所實行的政策是有利於民的,還是有害於民的,這個我們要分清楚,我們不能因為我們自己今日之下或者在學校裏當老師,當老師的待遇也還是不錯,也還不薄,我們自己衣食都還是能夠豐衣足食,還是可以。或者我們從事工商業,我們自己的事業也還很好。不能因為我們本身生活一切都還過得去,我們就不看那些貧苦的人,貧苦的人貧窮得飯也沒得吃,他的兒女上學,學費繳不起,營養午餐也繳不起,現在多得很,那些欠了錢去搶超商,搶什麼呢,搶個幾百塊錢,搶回去為的是買食物給他兒女吃,這都是很悽慘。這一類的例子,你看看新聞報導,幾乎時常都有的,我們一個讀書人,我們要學成湯王,學周武王,我們的心我們的眼睛,要看看那一些人。看看那些人現在你要伐紂放桀,你怎麼去放?這個目標不顯著,可是這些是非善惡,要分清楚,連是非善惡都不分了,我們讀書人你書念到那裏去?學道,特別是學道的,學道連這一層都沒有的話。學儒,一個恕道,一個仁心,這是基本的要學,一個恕道仁心沒有,怎麼能學成聖人,學佛開始發菩提心,想了生死,想成就佛道,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慈悲心,沒有慈悲心怎麼學?

我們現在在臺灣,不但要關心臺灣這些貧苦的人民,世界各國的那些貧窮的天下人,我們心都要來放在他們身上。放在他們身上要問,我們對於臺灣這個地區,這個地方的這些貧苦人民,我們都感覺無能為力了,世界各地方那些貧窮的人,我們有什麼能力去救濟他?但是我們學道的人要知道,不是只說是你拿很多財富來、財產來救濟他們。要知道一切貧窮的來源根源在那裏,要解決天下人的貧苦、困窮,首先要,講民主,你要讓他們那些民眾自己要開智慧,認清什麼是好人,是不好人,他們有能力選舉一個明君出來,選舉一個好人來作他的一個政治的領導人,作他的君主。

再呢就是要把這個作人之道,中國講學聖人,你首先要學作人之道,你要教化天下人,天下人都知道作人之道,他一方面可以選舉賢能的人來替他辦事,一方面自己也有智慧處理自己的一切問題,這都要靠我們中國文化,孔子孟子所講的這個道理。我們作一個讀書人,自己,就算是各位在各級學校當老師,在工商界各行各業,作醫師,你醫師也好,或者是從事法律,作律師也好,也不會富到那裏去,財富也不會太多,我們所能作到的就是傳播中國文化而已。真正說起來,我們能夠對於天下人有好處,從根本上來幫助他們,來解決他們的一切問題,唯有憑藉我們這個中國文化,拿這個中國文化傳播出去,無論是對臺灣,對天下各國的,這是根本的一個解決之道,所以在這一章書我們要了解,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不仁,失了天下就是不仁。三代,你看看,夏桀王、殷紂王,周家的,到後來是周幽王、周厲王,都是失了天下了。

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歷代的國家怎麼廢掉,怎麼興起來,怎麼存在,怎麼亡國,都是如此,仁與不仁而已。天子不仁,不保四海,四海是天下。諸侯不仁,是各國的國君,保社稷社稷是一個土神、穀神,一個君主他必定要祭祀社稷的,後來社稷就代表國家,國家的名稱,不能保社稷就是不能保國家。卿大夫不仁,不保他的宗廟,自己祖先。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一個普通人不仁的話,不能保我們本身,本身一個人是什麼呢?你要講生理衛生之道,講一個人存在,一個生存之道,都要有仁。最淺近的來講,一個人要想沒有各種奇奇怪怪的病的話,你心理要有一顆仁心在那裏,時時刻刻,一片天和在那裏,身體精氣神,運行得很正常,待人接物一切都是和諧的,那你這個身體就是一片天和在那裏,沒有什麼奇奇怪怪的毛病,人在世間生存之道,也靠這個仁,所以不仁連自己四體,四體就是自己四肢,代表本身,就不能保。今惡死亡而樂不仁,現在人他對於死亡是厭惡的,但他所好的,所樂的是不仁,不仁是損人利己那些事情,就如同惡醉,怕喝酒喝醉了,又勉,那不是很矛盾嗎?




學人根據徐醒民教授論語研讀視頻字幕整理,如有錯誤,敬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南無阿彌陀佛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孟子研讀四十九集 ?发布于2024-05-13 16:12:15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