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孟子研讀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


孟子研讀第五十集


各位儒學朋友,請看孟子讀本第二十二頁,第十一行開始,這一章我們還是先把前面幾句經文念幾句。
孟子曰:受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荅,反其敬。
孟子說,我們拿這個愛心來待人,不親,人家回報過來的不感受到,不認為我們對他有什麼善意。換句話說,我們以善意、以愛心待人,而人家不拿善意來回報我們,就是不親,親是親近、親善,那怎麼樣呢?孟子說反其仁。反其仁就是自己反省,反省我是愛人的,愛人是出乎我的一顆仁慈之心,我反省自己我這個仁心,是不是很純粹,愛人是不是我這個仁心是不是不夠,這叫反其仁,反其仁就是反省自己這個仁。
治人不治反其智治人就拿這個從事政治來講吧,從政的人都是治人,要推廣的來講,一切工商業作一個大老闆的,他對他下面那些員工,以及各部門的主管,在他來講,他都是治人的人,特別在政治上面,你是個治人的人,而不治,而沒有如你所想的,把那個政治辦得好,那麼怎麼辦呢,自己要反省,反其智。反其智,作一個君主他治國最重要的是要靠他的智慧。沒有智慧,用人也不知道用什麼人,誰是君子誰是小人,他也認不得,什麼事情真正是對於老百姓有利,什麼事情表面看起來對於老百姓有利,實際上對於老百姓有害,這些都要靠智慧。如果說你是一個國君,你辦理政治,你治人,而不治,國內的政治也不好,社會也很亂,一般人的心理也沒有道德觀念,這就是不治。那你作國君的人,你要反省,反省什麼呢,我的智慧是不是還有問題啊!如果是自己的智慧還不夠的話,趕快來學習。學習前面講,聖人是人倫之至,照聖人那樣學,聖人怎麼樣為政以德,怎麼樣實行他的仁政,你照他那樣學,準是沒有錯的,所以說反其智,反省自己的智慧。
禮人不荅反其敬,以禮來待人,而人家不荅,就這個禮來講,就世間的禮來講,敬人者人恒敬之,你要人家尊敬你,你必須先尊敬他人,果然如此,你自然會受到他人尊敬。可是在這裏,如果說我們以禮待人,而人不以禮來報答回來,我們自己就要反省了。反其敬其敬就是指的自己。這個禮的本質就是待人要尊敬,要恭敬他人,為什麼要恭敬他人呢?這個在前面也講過了,這裏再提一提。我們一切人根本的煩惱就是傲慢,就佛家的講法,眾生的根本煩惱就是貪瞋癡慢疑,慢是慢心,傲慢。人人都有傲慢,有這個傲慢心,就把人人平等的那個本性把它障礙了,障礙了本性,自己不認識自己。不認識自己有本性的話,又是有生死、有輪回,就是在人世間還有這一段生存的時期,還有各種的苦惱,生老病等這些苦,跟人家來往,自己也不知道怎麼樣對待人家,人家當然,我傲慢待人,人家就會看不起我們,就不願跟我們來往,這是一定的,所以這個禮的根本就是要恭敬他人,恭敬他人就是要破除自己的傲慢心,傲慢心破除一分,自己的平等心就是發現一分,傲慢心徹底的破除了,自己平等的心就完全出現了。平等心出現,好了,生死問題就沒有了,問題解決了,講儒家的學術必須這樣講法,才能講得徹底,才能教人家心平氣和的來恭敬人家。不然的話,不這樣了解道理的話,我們教人家恭敬,那人家說我為什麼要恭敬人家,所以必得要講恭敬的原理,就是要破除自己不平等的心。自己待人,以不平等的心待人的話,人家就會以不平等的心來待我。所謂不平等的心就是自己傲慢心,看不起人家,因此在這裏講反其敬,我們有禮人不敬,我們學道的人,各位自己可以體驗體驗,我們看看普通人,他有些他這個禮,禮貌上也很週到,見著人鞠躬或者是其他禮的形式,都作得很準確。或者是學佛的人,一見面就行大禮,這個禮數是對,但是要了解,這是個禮貌,外表的,重要的是內涵。內涵就是敬,如果一個人行這個禮,古時候行這個大禮,跪拜禮,現代人是握手禮,鞠躬禮,有的人雖然這些握手禮,鞠躬禮很準確,行得很好,但是他內心不是那麼回事情,表面上他跟你握手鞠躬,他心裏照樣的,他自己傲慢,覺得比你高,現在在社會上這些人很多,我們學禮的時候,我們不必看人家,看人家作個參考,重要的是我們自己來脩養,假使我們以禮來待人的話,而人家不以禮來回報我。我們以禮來待人,這裏講的不是僅僅限於禮貌,而必須從內心裏面發出來恭敬對方。我們這樣恭敬對方而人家還有誤解,所以不報答回來,那麼我們就反省自己,反省自己我們這一個恭敬對方是不是還有所欠缺,還有不足的地方。怎麼叫不足呢?我們對待人恭敬就是要真實的恭敬,一絲一毫的自己傲慢心沒有,才是恭敬對方。如果說恭敬對方,自己還存著一些看不起對方的話這一個不管人家懂道理不懂道理,我們學道的人都了解心法。心法很妙,不管對方明了不明了道理,你要是對他恭敬得不夠,他都直覺的就能體驗出來,我們對人家也是如此,人家對待我們如果是恭敬得不夠,恭敬是恭敬,但是恭敬之中,他還有幾分自己那種傲慢在內的話,我們也看得出來,所以這是反其敬,自己要反省,我們來恭敬人家,是不是很純粹。能夠這樣反省,就待人接物方面來講,就減少了很多的障礙,就自己的脩道來講,這就是非常切實的來脩道,就從這個待人,就從對方對我們的這個反應,來檢查自己的待人,是不是真實的恭敬,待人恭敬學到誠誠實實,在脩道上面,那就是工夫一天一天在進步。所以印光祖師講,你學佛有什麼秘訣,學佛秘訣就是一個誠字一個敬字。所以孟子講禮人不不荅反其敬,我們要反省自己的敬,待人是不是夠。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就把前面這幾句話總結起來講,自己要反其仁、反其智、反其敬,凡是自己有所行的,待人接物這些行為,有不得的,有不得者就是對方沒有那樣的反應過來,我以好心待人,人家反面把我好心當作惡意,這就是不得,行有不得,皆反求諸己,都必須反求之於己,諸己,諸就是之於這兩個字,反求之於自己,不能責備別人,要研究為什麼我愛人,而不得對方來親,來親善我,親近我。我治人,為什麼那些民眾,還沒有治得好,社會上還是這麼亂?自己要反省。我以禮待人,為什麼人家認為我們還沒有以禮待他,這都是要反求於自己。
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自己,就是自己,自己要正了,而天下歸之,天下之人自然的來歸向於你,因為你自身一切都是那麼正,就是說也行得正,也行得正,也行得正,就是純粹的行仁,不是像一般人,所講為德不純。所謂為德不純是什麼呢?作這個善事,在善事之中還有自己的一種自私心在內,向人家募捐,這個錢募來是要作慈善事業。募來這個錢,慈善事一看,募來這麼多,好,自己保留一分,自己來用吧。這就是為德不純。
治人,不是徹底的為天下人,不是徹底的捨己為人,還有一分想保持自己的權力,地位。比如說你當選了,你當選了之後,你還要繼續保持,後來再繼續當選。這一個治由於這一顆心所實施的這些政策,免不了就為自己打算,那就不純,智慧也就不夠,所以必須反其正。身要正了,一切都是為他的,而不是為自己,這樣的話,天下自然歸之。
後面舉出詩,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這是詩經大雅,大雅文王篇裏面,周文王那個文王,文王篇裏面有這兩句話永言配命,自求多福,這兩句話的意思是這個字當我字講,在爾雅裏面就是這個解釋,是我也,這個字就是照它本字的意思說,長久的意思。配命,我長久的都要配合天命作人君。作人君,中國文化講天子,什麼叫天子呢?是上天的兒子,我們人間的政治,由上天來管理的,上天上帝自己不能來,就派他的兒子來,叫天子,來治理天下。你天子治理天下,你必得配合上帝的命令,配合上天的命令,這是講周家的。周家的王者說,我永久是配合天命。自求多福,也就是各國的諸侯,各國的國君,你都要像天子這樣自求多福,也要配合這個天命。天命就是教我們辦政治要實行仁政,一切的措施都是為天下人,絕不為自己。有這樣,你這個仁是很純粹的仁,你的智慧也自然就出現了。這智慧是什麼?一般人講某人有智慧,某人沒有智慧,其實智慧人人本有,而且最圓滿的,這個圓滿智慧就從自己本性出來的,既然都是從本性出來,本性是平等,人人都一樣,智慧也應該一樣,為什麼有差別、有不同的呢?有一句俗話,利令智昏,自己要講功利,追求自己私人的利益,那本有的智慧就昏暗了,被這個私心把這個智慧障礙起來了,道理就是這樣,所以真實的作天子、作諸侯,完全是捨己為人,這個治天下,治國平天下這個智慧自然就出現,而且這個智慧是非常的,解決任何問題都可以足用的,足足可以解決任何問題,所以自求多福就是指的前面仁、智、恭敬。
恭敬不但我們在學聖人,在學習的時候要恭敬,成就聖人還是要恭敬。成就聖人之後,對待天下人都要恭敬。論語裏面子貢說孔夫子,夫子溫、良、恭、儉、讓,孔夫子是聖人了,他還是溫良恭儉讓,他還是恭敬待人,恭敬待人,恭敬待自己,何況我們還是,別說是聖人還沒有成就,賢人我們還沒有成就,我們要學一個正人君子,在今日之下,就是一個高人了,就算是一個有道之人了。君子什麼呢?君子要深信因果,就儒家的學術來講,要深信天命,天命就是因果,我們作一切事情,不要違背因果,這就是君子。學到君子,然後可以希聖希賢。
自求多福,那個周天子講,我是永久配合天命,希望各國的君主各自要求多福。福從那裏來?你懂得這個道理,自然就有福,福慧是有連帶的關係。這一章就說到這裏。
下面再說了,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孟子說了,人有恒言,恒言是經常的這麼說,這個話是人家談話時,常常說這樣的話,說什麼呢,天下國家皆曰天下國家。在孟子那個時候,就是戰國時代,一般人談話,常常談到天下國家,在孟子看起來,雖然大家老生常談的叫恒言,談的是天下國家。但是談到天下國家,這其中有道理的,你要天下就要治理天下,國就是治國,家就是卿大夫的家。你怎麼樣把天下治得好?治得天下太平,就今日之下來講,你是一個大國家,世界的大國家,又影響力最大,你要講世界和平,你領導世界其他各國,一步一步走上世界和平的道路,你要懂得道理,他有根本的道理,你要懂得。
治國就是各國的,每一個國家他要把國家治得好,也要懂得治國的道理。卿大夫,就今日之下各地方政府,各地方政府的首長,你要也懂得你治理這個地方,地方政治也要懂得這個道理。
孟子這是在講那個時候的話,孟子說天下之本在國,天子治理天下有根本,根本在那裏,根本在國,在各國諸侯那裏,換句話說,你治理天下,治理天下什麼呢?天下有各國諸侯,才有你這天下,你要治理天下的話就是把各國的諸侯,你要拿辦政治的這個道理來教化各國的諸侯,使得各國諸侯也懂得治國之道,把國家治得好,最重要的你要有,你是個天子,你要得到各國諸侯都來歸向於你,歸向,什麼歸向呢?那個心向著你,這就是天下之本在國,你能夠贏得天下各國諸侯的這個心,都能歸向於你,你的本就得到了。
國之本在家,各國諸侯的根本就在他國內的那些卿大夫之家。你作一個諸侯,你要把你的國治得好,首先就要把你國內這些卿大夫他們的家,教他們如何治家,把他們的家治得好,卿大夫要把家治好,他的根本在身,身是脩身,他要懂得脩身之道。脩身是什麼呢?脩身最重要一個正字,孔夫子就說政者正也。政是什麼呢?政字沒有什麼其他的,就是一切要正,本身辦的政治,本身要正,你實行各種的政策都要正,一點的偏失都不許可有的,所以家之本在身。本身正了,你的家就是,卿大夫的家就齊家,就齊了,就整齊了。
家的根本得了,這個國,國君把各卿大夫的家都正起來,一切都上軌道,國的根本就得了。國的根本都得了,這個天下,天子的天下根本也就得了,講這個根本,一切都是在自己要講實行仁政,如何教民,天子要教各國諸侯,諸侯要教他國內的各卿大夫,卿大夫就是要自己,自己要學脩身。脩身就是怎麼脩法子?大學裏面講誠意、正心、脩身。大學裏面講誠意、正心是怎麼誠意正心呢?前面是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物就是自己起念頭,什麼念頭起來,這個念頭是正或是不正,是自私的念頭還是為公的念頭。致知,致知就是馬上自己就能辨別清楚。誠意正心就是自己要知道格物致知,念頭一切要正。
正念就脩道的人來講,好懂的話,必須把自己私心破除,起了一念私心,你辦任何事情,別說辦政治了,就是我們普通在道場裏辦事情,在學佛的佛家道場裏辦事情,自己要反省,有一念私心在那裏,這個功德就不能夠圓滿。就是我們純粹拿這個財物布施來講,在布施的時候我們自己也反省,我這個念頭,我布施這個念頭是什麼念頭,是不是心是完全來救濟對方,為對方來想,絕不會想到對方將來會怎麼樣報答我,這個念頭不要起,起了這個念頭就有私心在裏面,沒有這個念頭的話,我們拿這個財物來救濟人家,不管你財物多少,那個功德都是不可思議,所以講家之本在身,從天子到諸侯,到卿大夫,這個身是一直貫到天子那裏去,徹上徹下,就是大學裏面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都要脩身,脩身最重要的,最簡單明了的就是把自己私心放在一邊。不要私心在那裏起作用,這就一切正了,果然如此,天下國家,天下自然太平,國家政治一切都能安定,大夫之家也治得一切好。今日之下,沒有大夫之家,我們每個人自己有家庭,在家裏作個家長,也把家治得好,就是把這個私心破除,對待家裏,作丈夫的對待妻子,對待兒女,不要存著自己要求妻子怎麼樣對待你,要求兒女將來怎麼樣孝順你,這個心思不要,盡量盡到自己的本分。
作妻子也是那樣,不要想到丈夫怎麼樣對待我,我才怎麼樣對他,這是相對的心理。印光祖師講敦倫盡分,盡分這個盡字,不要求對方,只要求自己盡到自己本分。父母對於兒女當然是慈,就是仁慈!但是今日之下來講,我們要教導一般作父母的人,特別是那些年輕父母的人,盡量發揮自己從本性起來那種仁慈,對待兒女的仁慈,那是天性,儘管發揮天性這個慈就好,不要想到兒女將來怎麼樣孝順自己。果然只盡到仁慈,不必想到兒女將來孝順,這個心法是特別不可思議,能夠這樣想的話,兒女將來自然的對於你孝順,心靈的感應有不可思議的,反過來說,斤斤計較,看兒女現在你會不會孝順父母,那個就打了折扣了,你 這個父母之心,那個仁慈之心就不夠圓滿,我們學道的人,這一層總得要明了,所以家之本在身。身是這樣的來脩。
下面接著,孟子曰:為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孟子說,為政,作國君治國政治,不難,在孟子看來,不困難,不困難,那你要注意那些事情呢,孟子說,不得罪於巨室,巨室就是大家族,大家族就是卿大夫之家,卿大夫在這裏指的是什麼呢,賢能的卿大夫,不是指那個時時刻刻想把君主推翻了,自己來作國君,那個亂臣賊子,不是講那個大夫,是講賢能的大夫,不得罪於賢能的大夫之家,就是巨室。
為什麼不要得罪他呢?巨室之所慕,一國慕之,這個巨室,你要對待這個賢大夫,君主以禮來對待他。以禮,前面講過,禮有禮的形式,有禮的本質,你國君對這個卿大夫就是對待自己臣子,你要拿恭敬的、本質的這個禮來對待他,處處要尊敬這個賢大夫,那麼這個賢大夫,他就來親近你,他的一顆心就完全歸向於你,卿大夫對你是如此,卿大夫他就是一個賢能的人,他對待他治理之下的那些民眾,一定要拿這個仁政來實行。
巨室之所慕,巨室仰慕你這國君,你這個國君是有道的人,一國慕之,一國之人都跟巨室一樣的來仰慕你,一國之所慕,一國之人都是慕。天下慕之,你治理天下是天子,你就得天下人都來仰慕於你,你能得天下人來仰慕於你,那你治理天下,天下太平,所以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所以孟子下結論講,沛然德教是道德,你辦政治就是辦仁政,就是德。教呢?再拿這個仁政,這個道德教化天下人,你天子教化國君,國君教化卿大夫,卿大夫把所有的家,那一個卿大夫把他的家教好了,全國的卿大夫把全國的民眾都教好了,你這個國君就行了,國君的教化也就是圓滿了,各國的國君教化圓滿了,你天子的教化也圓滿了,所以這叫沛然。沛然就像那個天下雨,下了有益於天下人的那個雨。德教,這個德教也像天上下的那個雨一樣的。
溢乎四海,對於本國的、天下的都能夠得到他的恩澤,天下得到的恩澤,就那時候周天子來講,周天子治理的天下,還有其餘的外族,那些夷狄,那個四海,四海之外的那些南夷北狄,這些外族。溢呢,你天子治理之下,這個天下,德教都治理好了,這個德教再溢到四海之外,那你可想而知,普遍的,不僅你天子治理的天下,其餘的四海之外的沒有受過先王教育的,都能得到你的恩澤,得到你這個德教。所以為政不難就從這樣作起。巨室,在這裏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什麼呢?古時候卿大夫,卿大夫有好的卿大夫,也有不好的卿大夫。好的卿大夫,他跟你這個國君,國君是仁君,卿大夫也是仁者的卿大夫,也是仁的卿大夫,這才是志同道合。不是好的那個卿大夫,像魯國那個三家大夫,這三家大夫在孔子那時候都看不起那個三家的,孟子這時候更是看不起魯國的這個三家大夫,三家大夫之中用的那個陽虎也是,不是賢能的人。所以不得罪巨室,不是不要得罪作壞事情那些卿大夫。就今日之下來講,你要辦政治,有些大財團,你要看一看,那個大財團他是一個用心用得不正,你這政治就不能夠跟他參在一起。有一些財團,他有好心跟你幫忙,那就可以,這就在乎各人用自己智慧來辨別。現在時間到了,這一章講完了,也就講到這裏為止。



學人根據徐醒民教授論語研讀視頻字幕整理,如有錯誤,敬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南無阿彌陀佛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孟子研讀第五十集发布于2024-05-13 16:12:03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