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孟子研讀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
孟子研讀第五十五集
各位儒學朋友,現在我們繼續研讀孟子,請各位看孟子讀本二十三頁,第十二行開始,經文這一章字不多,我先把這一章經念一遍。
孟子曰:伯夷辟紂,居北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太公辟紂,居東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歸之,是天下之父歸之也。天下之父歸之,其子焉往?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內,必為政於天下矣。
這是孟子講伯夷辟紂,伯夷是那個時候在東北的孤竹,一個小國家,孤竹君的兒子,他們兄弟兩人互相讓,禮讓國家,他同他的弟弟叔齊兩個人跑到中原地帶,那個時候正好在殷紂王的時代。辟紂,這個辟字就是逃避的避字,跟那個字是通用的,他辟殷紂王的那個暴虐的政治,他居在北海之濱,在北海的海邊,就在那裏,那個時候就聞文王作興,聽說了在西方,就在西邊那個周家,文王作興,興當起字講。起來作王道,來實行王道的意思。曰,這個就是伯夷說的話。盍歸乎來,盍當何不講。歸當往字講,何不往就是何不到文王那裏去呢?乎來這兩個字都是語助辭,意思就是歸字,盍歸就是何不往呢?何不到他那裏去呢?吾聞西伯善養老者,這是伯夷的話,我聽說西伯。那時候周家還是小國家,他的爵位是伯的一個爵位,叫作西伯。我聽說西伯善養老者,他是善待老者,聽說西伯是如此,因此他就是準備到西伯文王那裏去。
再舉一個例子,太公辟紂,太公就是呂望,姓呂,也就是姜太公,他也是在那個時候逃避殷紂王那個暴虐無道的政治,他是居在東海之濱,在東邊的海邊這個地方。他也是聞文王作興,聽說文王在那裏,這個作就是文王在他那個國家裏面一切的政策興了,興起來了。興起來就是他所作的事情都合乎王道,因此他也說了,盍歸乎來,這是太公的話,那我為什麼不到他那裏去呢,為什麼要到他那裏去?他說吾聞西伯善養老者,我聽人家說西伯,就是指的文王,他是一個善養老的一個國君。上面是舉出兩個歷史上的兩位老者,這兩位老者,一位是伯夷,一是姜太公,他們那個時候都是在殷紂王那個時代,而聽說西伯昌,昌是文王的名字,聽說西伯昌善養老。善養老就是尊重老者,這個老者不是普通老者,有道德有學問這樣的老者,他是尊重,善養這樣的老者,所以他們就去了。二老者,這是孟子的話,指的就是伯夷、太公,他們這兩位老者,天下之大老也,在當時,殷紂王時代,那個天下的,普天之下的,這兩位老者,而且是大老,這個大老在一切老年人之中他是一個稱為大,大是偉大的,這兩位天下的大老而歸之,兩位大老都到了文王那裏去,就是歸到文王那裏去,這個代表什麼意思呢?是天下之父歸之也,他們兩位大老是代表天下的父,父是父親,天下之父歸到文王那裏去。是天下之父歸之,天下人都是子,兒子,這兩位天下的父親都歸到文王那裏去。天下人其子,其子就是指的天下人,焉往,焉往也是都要去的,照字面解釋焉往當何往,意思就是說父親到那裏去,兒子到哪裏去,顯然的一定是要隨著父親到文王那裏。
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孟子講到當時候,在戰國的時候,無論哪一個國家的君主就是諸侯,只要他能夠行文王之政,他能夠實行文王那種王道的政治。七年之內必為政於天下矣,在七年之內他就可以為政於天下,就可以把他的王道的政治推行到天下去。換句話說,果然像文王那樣的實行王道,所謂實行王道是什麼呢?就把天下人看作是自己的兒女一樣的看待,他的政治,一切的作為,就是所制定一切的政策都是為天下人來辦的這些事情,這就表示文王愛護天下人。
歷史記載,文王到外面視察的時候,看見一般民眾就感覺到這些老百姓怎麼都是很不愉快,哪裏有什麼痛苦?文王就感覺到心理不好過,心理很難過就是看見一般人那種表現出來的好像有什麼苦惱,所以他也感覺到很難過,所以歷史記載文王視民如傷,他到外面看見一般民眾,好像那些民眾受到什麼傷害一樣,受到傷害就感覺很痛苦、很苦惱,因此文王就感覺到要想什麼辦法把民眾的那些如同受傷一樣的那些困苦把它解除掉,這就說明文王心理那樣的愛護天下人,因此所辦的事情,都是利益於天下人的這些事情,這就是王道。實行王道,絕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天下人,因此在這裏講,孟子說,戰國時代這個時候雖然是很亂了,只要你這個諸侯,不管你是大國家小國家,你這個國家的國君,只要你實行文王的這種王道政治,七年之內就有效果顯示出來了,你這個政治就能夠行到天下去。
為什麼在這裏講七年之內呢?根據天文上來講,天文上講星辰,星辰有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四七二十八。天上的二十八個星宿,四時在那運轉,表示天的氣象在那裏轉變,所以二十八宿以四個七,一七作一個計算的時候,所以是代表七年,七年的時間,所以天下王道的政治,一定能夠收到一定的效果,孟子舉出前面兩位大老,然後作出這個結論,文王所以實行王政,他就是愛護天下人,愛護天下人,所以這兩位大老都會歸到他那裏去,這就是說你辦政治最重要的是得民心,得了民心,民心是指的天下人,前面舉了兩位大老作個代表,無論是在古時候,孟子是在戰國時候,戰國以前春秋時代也是這個道理,春秋以前,在春秋以前的西周,西周以前那時周家還沒有得天下的時候就是周文王,就是西伯,那時候就是如此。所以從古到今,依照儒家的政治學這個道理,你辦政治就是要得民心。為什麼得民心呢?就是你要把天下人放在自己心上,不要把自己的利益、利害放在心上,把天下人的事情,要為他們辦事,時時刻刻要放在心上,你這樣對待天下人,天下人自自然然的來歸向於你,這是儒家的政治學,是這樣的作法。
現在請看後面這一章,孟子曰:求也為季氏宰,無能改於其德,而賦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我們就先看這一段,孟子說了,求是他的學生,姓冉,冉求。冉求那個時候是在魯國的卿大夫季氏家裏作家臣,他在季氏家裏作家臣,季氏那是季康子的時候,季康子這個人是私心太重,他雖然在魯國是一個上卿,是個卿大夫,是幫助國君治國,實際上都是為自己私人的利益,辦的一切事情都是自私的,他向民眾收的賦稅,賦是田賦,就是加重增收田賦。孔子對於這樁事情非常的不贊成,所以孟子舉出這一樁事情來。孟子說冉求,求也的也字是個語助辭,讀文言文的人讀到這個字,求也這個字表示一頓,停頓一下,為季氏宰,他是作了季康子他的家臣,無能改於其德,他沒有這個能力勸告季康子改惡向善,季康子要加重老百姓的賦稅,冉求即是他的家臣,應當勸告他不要增加老百姓的負擔,但是他沒有辦得到,就是無能改於其德,無能改於其德,就是不能夠季康子改變他的那種政策,而賦粟倍他日,賦是田賦,粟是向農民徵收來的糧食,倍他日,這個他日就是往日,比以前的那個賦稅加上一倍。這個怎麼說呢?季康子以前的時候,魯國實行的稅制,季康子他的也是如此,他的大夫之家向他的一般人民也是這樣,以前所收的是丘賦,丘是丘陵地帶的那個丘字,賦就是賦稅的賦。丘賦,什麼叫丘賦呢?是一個丘,這個地區叫一丘,一丘之內有,就拿那個時候來說吧,有十六個井田,井田制度是劃出九個地區,九個區塊,就是九分田的面積,那個面積方方正正的,畫九個區域,合起來就像一個井字,那叫井田。一個丘,一丘那個丘的區域之內那時有十六個井,十六個井田,那個時候徵收的丘賦,就在一丘之內耕作農田的那些農民家裏,那麼多的農民家裏面,不是按照土地種了多少糧食,按照種田的這個糧食來計算,而是按照農民的家,比如說一個井田有八家農民來耕作,一丘之內有十六個井,這些個農家當時共同的要繳多少的賦給公家,這叫丘賦。以那個時候的標準算起來,丘賦,舉個例子說,要共同出來有一匹馬,三條牛這是計算的,一匹馬,三條牛這算多少糧食,這是一丘之內的農家,按照他們家的財產多寡共同繳給公家的賦稅,叫作丘賦,到了季康子的時候,除了丘賦之外又加上田賦,田賦就按照井田各家耕作井田所收成的糧食,按照這一個收成的糧食計算,再繳給公家多少的賦,這叫田賦,這樣算的結果,原來丘賦要繳那麼多的賦,後來又增加田賦,田賦增加跟丘賦相等的,比如說丘賦要繳一匹馬、三條牛,田賦也繳這麼多的糧食,所以在這裏講,而賦粟倍他日,這個賦粟加倍的,比以往的那個丘賦又增加了一倍,這種增加的賦稅,孔子非常不贊成。孔子在當時就講這個求了,求是他的學生,他說了,孔子說求非我徒也,冉求這個人他不是我的學生,不是我的弟子,小子就是孔子對其餘的人,就對其他的孔子所教的學生講,稱呼他們是小子,你們鳴鼓而攻之,可也。鳴鼓就是大家打這個鼓,把鼓一打的時候,聲討,攻,攻不是正式的來攻打,不是叫其他的人來攻打冉求。就是你擊鼓,大家一擊鼓就把冉求這種幫助季氏來增加賦稅,這種事情來聲討他,聲是音聲,擊鼓幫助這個音聲來聲討冉求,那就是用言論來責備他,所以說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鳴鼓而攻之就是用言語來責備他。把這個例子舉出來以後,孟子就說由此觀之,從孔夫子叫別的人,叫他別的學生來聲討冉求這樁事情看來,觀之就這一樁事情來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棄於孔子者也,一個國君他不實行仁政而富之,不實行仁政就是不愛護人民,就是為自己的利益。而富之是什麼呢?不實行仁政只知道增加民眾的稅收,把民間的財富都蒐羅來,搜刮來,搜刮為自己,富之就是來增加自己財富。富之這個之字就是指的國君,他不實行仁政,而把民間的財富搜來,搜來使自己變得很富有,叫富之。這樣的國君,皆棄於孔子者也,被孔子所唾棄的,孔子非常不贊成這樣的國君,況於為之強戰,那比這個不實行仁政而富之還要厲害的,那是什麼呢?前面是講不實行仁政,增加老百姓的賦稅,比這個更暴虐的那是什麼呢?為之強戰,強就是國君好大喜功,自己要作一個強者。自己要作個強者要發動戰爭,發動戰爭,誰替這個國君戰爭?那就徵發國內的民眾,為之強戰,殺人盈野,打伏一發動戰爭,殺的人多少呢?盈野,野外,在城市以外,國君都有個首都,都城,都城以外的,到野外作戰,殺的人把野外都,死的人遍處都是的,野外都滿了,殺人盈野,爭城以戰,前面要爭地來侵略人家,爭奪人家的土地,就要殺人盈野,再說攻人家的城市,爭城以戰,攻打人家的城市,把這個城市一攻打以後殺人盈城,你把這個城攻破以後,城裏人被殺得遍處都是,盈當滿字講,滿城都被殺的那個人。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這個就是說,率土地就是,率古人注解當率領講,率領這個意思是為著要爭奪人家的土地,爭奪人家的城市,土地、城市這都是國土,為著擴充自己的國土侵佔人家,改動戰爭,這就是謂率土地而食人肉,倚仗著土地來吃人的,吃人肉。罪不容於死,這種罪,把這樣的國君,判他死罪,戰犯判他死罪,死有餘辜,一死不足以抵償他的罪,就是不容於死,把這種國君判他死罪,還抵償不了,容納不下他造的這個罪惡、這個業力、這個罪業,他自己一死還容納不了這種罪業。故善戰者服上刑,所以孟子說到這裏就作結論了,善戰者,善戰就是好戰的人,作一個國君的人,他要發動戰爭,發動戰爭的時候,你看,前面講爭地、爭城,殺的人那麼多,要服上刑,上刑是重刑,應該判他最重的刑。最重的刑前面講罪不容於死,一死還不能夠容下他這種重大的罪惡,這樣講,按照一般的講法,就很難了解了,大家要按照佛法來講,佛法講因果,造了這種罪業,普通人說一死就了之,其實一死怎麼能了?一死是受了人間判的刑,判的罪,這種大罪死了以後,他必然要墮落的,墮落到三途裏面去,或者變成畜生,變成鬼道,最重的墮落到地獄裏面去。墮落到地獄裏面去,看看,想想看地獄裏面那個上刀山,那就是經過多少次數的,他本身要被殺,被這個刀來殺的,就算是輕一點,墮落到畜生道,畜生道一生一生的,野外的動物,野生動物,小動物被大動物殺,吃掉了,家裏養的那個動物,養大了之後,被宰殺了,給人家吃掉,一墮落畜生道的時候,不止一生,不知道有多少,被人家殺了多少次數,這樣一想,這就明白了,前面講罪不容於死,這裏講服上刑,上刑最重的刑,這種最重的刑,除了一死之外,死後要墮落的,墮落之後,無論在三途的哪一途,哪一道裏面,生生世世都要被人家殺害的,想想看,這個多麼可怕?
連諸侯者次之,連諸侯是什麼呢?那個時候合縱、連橫,也就是說最有名的那個時候叫蘇秦、張儀,這些人連橫,在那個時候有的聯絡各國諸侯合縱,有的專門是幫助秦國來連橫,這些合縱、連橫的那些遊說之士,像蘇秦、張儀這些人,就叫作連諸侯者,次之。他們那些人,造這個罪業也是非常重的。雖然是很重,比那個善戰的要次一等,這叫次之。
辟草萊任土地者次之,這個跟前面講的辟不同,前面那一章那個辟是逃避的避,這個讀辟(pì)辟是開闢,我們現在一般看外面加個門字,門字裏面是這個字,就是開闢。辟草萊,草萊是把原來沒有開墾的那些土地,沒有開墾的土地上,長的那些草萊這一類的野草這一類的東西,要把這些草萊把土地開墾。任土地,任土地就是盡量把土地開發出來,使土地完全把它使用到了極處了,這個次之,又比那連諸侯的又次之,在這裏我們要看看辟草萊任土地,這個指的是什麼?像商鞅,商鞅那個時候叫作商君,他到秦國去,他主張要把井田制廢除,井田制廢除,凡是能夠利用的土地,都把它開闢出來,成為農田,這樣可以增加更多的賦稅,這種任土地盡量把土地開墾、開發出來,叫老百姓多耕種土地,他的國家多增加收入,這個也不是什麼好的政治,再就這個土地來講,自然界的這個土地,有的能夠適合開闢為農田,當然可以,有的不適合。我們就拿現在的臺灣這個狀況來看,山上應該就要種很多樹木,你要把樹木都砍掉,在山上種香蕉,種茶葉,這好像是這個比種樹收入,農業上面好像有很多的利益,但是要想想看,山上的樹木有樹木的作用,你把樹木都砍掉,種那些農作物,好了,這個山的土地就不那麼堅固了,有了大雨,雨水一大的時候,這個土地就發生山崩、土石流,這些災害就隨著發生,這些問題,真正懂得農業的人,一個國君,他要用很多專業的人員,不能夠任意的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把土地盡量的開墾,這個將來帶來的災難是很嚴重的災難,所以這種不能說它是一個好的政策,這也是一種罪過,不過這種罪過比那個連諸侯的又次之,連諸侯是遊說當時各國的君主,把天下擾亂了,擾亂到了嚴重的時候,各國的國君就改動戰爭了,所以這三種,孟子在作結論的時候,善戰者要服上刑,連諸侯者次之,比上刑要次一等,辟草萊任土地又再次一等,雖然又次一等,都是要犯罪的,造的都是罪業,這個都與前面講實行仁政都是違背的,違背仁政,你真的要實行仁政的話,固然發動戰爭是不對的,你相信那些遊說之士,聽蘇秦、張儀這種人,你聽他的話,採納他的政策,你這個罪不是普通的罪過,就算是最後那個辟草萊開墾土地,後來把這個國家帶來很多天然的災難,這也是很重大的一個罪過,這都不是仁政。孟子在這裏講,這一章經就是要大家明了什麼是仁政,什麼是與仁政相違背。
學人根據徐醒民教授論語研讀視頻字幕整理,如有錯誤,敬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南無阿彌陀佛。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孟子研讀第五十五集发布于2024-05-13 16: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