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孟子研讀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



孟子研讀第六十五集

 

各位儒學朋友,我們現在繼續研讀孟子,請各位找出孟子讀本第二十六頁,第四行開始,經文我把這一章先念一遍,孟子曰: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世而斬;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

孟子說,君子之澤,澤是一種恩澤,這個恩澤就像那個雨水、露水,就是雨露來滋潤萬物,人有恩惠給人家就如同雨露滋潤萬物是一樣的,所以叫作。君子這種澤,五世而斬,斬就是斷了,經過五世就是五代就斷了。小人之澤,五世而斬,這是藉用古時候的喪服來講的,喪服是在五服之內,它有它的喪事的時候,它有哪一世有哪一種服,這個五世,無論是君子是小人,對上來講,對下來講,這個恩澤五世,一共算是五世,五世而斬就是五世以後恩澤算是沒有了,意思講這個作什麼呢?拿這來作比喻,比如說孔子他教化的這個教育,孔子教他的門人,他的門人再教他的門人,師徒之間也算是一世一世的這麼算,前面舉出君子之澤、小人之澤,五世而斬的時候,接著孟子就說予未得為孔子徒也,孔子在春秋時代教的門人很多,弟子很多。到了戰國時候,孔子也不在這個世間了,戰國時代孟子這個時候,他沒有跟孔夫子親自來學,就是沒有作得上孔夫子的弟子,所以說予未得為孔子徒也,因為孔子在春秋時代,到戰國時代,孟子他就說我沒有能夠成為孔子的學生,孔子徒就是孔子的學生。但是孟子是學孔夫子的學術,所以他說予私淑諸人也,我淑諸人也,淑當善字講,我是私淑,我自己善之於一位賢人,沒有能夠成為孔夫子的弟子,可是我可以私淑於一位賢人,這位賢人孟子指的就是子思,子思就是孔子的孫子,所以孟子的學術是從子思那裏承受下來,根據漢儒趙岐的注解,孟子所以講這幾句話,自己很遺憾沒有能夠成為至聖先師孔夫子的學生,沒有能夠直接跟孔夫子學,只能夠是淑諸斯人,私淑之於賢人,就是跟孔夫子弟子——孫子,子思子,一再的傳下來。意思就是學術之道能夠有一個重要的老師,是非常重要的,尤其直接從聖人那裏學,更是了不得的,聖人不在世間能夠跟一個賢人學,也就是不錯了,但是就孟子來講,他沒有能夠來得及,沒有生在春秋時代,以至於沒有直接跟孔夫子學,這是一種遺憾的事情。中國學術必得要講究師承的,有了師承,講的這個學術才有根據,才有所本。這一種學術思想跟我們現代人不同,我們現代人的話,只是提倡個人自己,自脩就能成功了。那要問,自脩就能成功的話,那天下人不必進學校了,也不必找老師了,自己看看就行了,實際講起來,自己能夠看看就學成功了,那個不是真正的學問,真學問必得要聖賢能夠傳授下來,這才是真學問。這章經孟子以他自己的感受告訴我們求學的人必得要尊重師承。

下面再翻到另一章,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可以與,可以無與,與傷惠。可以死,可以無死,死傷勇。

孟子講取、與、死這三樁事情,教人家在求學的人要明了這三者,要作到恰到好處,不要有所偏了。意思我們是取也好,與也好,就是講求生死的死也好,要有個中道,不能過分,也不能不足。我們現在就看,可以的,比如說人家給你財物或者任何名位給我們,我們看看可以取,或者也可以無取,這個時候就看了,取也可以,不取也可以,依孟子的看法,在這種兩可之間,因為取是從外面取來的,這時就不必取。如果在這種兩可之間要取的話,就傷了廉了。廉是什麼呢?廉是廉潔,比如說我們替人家服務,替人家服務的時候,人家拿一些錢來酬勞,酬勞要看看是不是跟我們所付出的能夠相等,能夠相等的話可以取,或者是不相等,超過了。超過的話,取也可以,不取也可以,為什麼呢?取是人家自動願意送過來,酬勞過來的,也可以不取。為什麼呢,超過了我們付出的能力,那可以不取,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要取了,這就失我們一個人的,作人應該要有廉潔,廉潔,君子之道,不應當的,無功不能受祿,無功受祿當然是絕對不能受的,有功可以受的,但是有功而這個祿超過你的功,這個受了之後就傷了廉了,這是取傷廉。這就不能過分。

可以與,可以無與是贈與給人家,贈與給人家,為什麼要贈給人家呢?我們不能夠無故的贈給人家,必定人家好像幫忙我們作了某一件事情,我們來酬勞人家,可以與,酬勞人家的時候,按照他來工作的,來幫忙我到什麼程度,我拿相對的酬勞給他,如果我們拿得超過了,超過了他工作的價值,那就是多了。多的話,我願意贈與給他,當然也可以,但是在這種情況之下,超過了之後,我們還願意贈與給他,就傷了惠了。惠是什麼,惠是一種恩惠,這個在古人注解就舉出來,比如說子華使於齊,在論語裏面講,公西華出使到齊國去,再子替他向孔子請示給他一筆酬勞金,給他家裏,給公西華的母親,孔子答應給他,給他相當的,不算多也不算少。結果後來冉子給她五秉,那就超過太多了,這就是不必那麼多。不必給那麼多,結果給了那麼多,傷了惠。

可以死,可以無死,這個對於古時候作君臣之間的,一個作臣子,在君主危險的時候,或者以其他重大的事情,表示對於君主盡忠,可死,就死,這就是可以死。可以不死,能夠不死的話,還是要死,這就是死傷勇。能夠不死,對於他的忠,盡忠也沒有什麼損失,在這種情況之下,能夠不死,他還是要死,這就傷了勇了,孟子拿這幾句話,幾樁事情來比喻。凡是做事情,或者是沒有作得到,沒有作得那麼,還是不及的地方,或是過分的地方,很多,能夠作到恰到好處,合乎中道的,不那麼容易。這些事情很多 ,孟子就只拿這一個、一個、一個死,這三樁事情作一個例子,因為這三樁事情都是一個讀書人必須要講究的脩養,所以拿這三樁事情作一個例子,讓我們從這三樁事情學一個中道,然後推廣來,我們在人世間求學、脩道、辦事情,總之要妄念都要守這個中道,不能偏了,偏了都不好。這章經是如此。

下面這一章比較長一點,逢蒙,這個字有兩種讀法,一種讀逄(páng),一個讀蓬,這個字是個字,字我們可以讀蓬,逢蒙,這是古時候一個人,學射於羿,盡羿之道,思天下惟羿為愈己,於是殺羿,那個時候是夏朝,夏朝這個羿,羿是誰呢?是夏朝那個時候有一個小國家叫有窮國,有是有沒有的有,窮是貧窮的窮,有窮國這個小國家的一個國君,逢蒙羿的家裏一個家臣,那個時候羿他是這個有窮國的國君叫作后羿,在歷史上又叫作后羿,后是君主的意思。在夏朝后羿把夏朝的君主,夏朝的君主到外面好畋獵,到外面打獵,后羿就藉著那個機會把夏朝君主這個政權就奪過來了,但是他家裏用的逢蒙,就是跟他學射箭,后羿本人就是射箭非常高明,逢蒙就跟他學射箭。那個時候這個歷史其中很複雜,后羿把夏朝的天子拒絕在外面,不讓他回來,就自己佔了夏朝,自己作了夏朝的君主。後來逢蒙又把后羿殺掉了,這個詳細的情形不必講了,這裏孟子就舉出逢蒙原來是跟后羿學射箭的,學到後來逢蒙射箭的這種技術學得非常有成就,學得非常好。結果他一想,在那個時候天下人沒有任何一個人比他的射箭更好,只有一個他的老師后羿,是老師當然比他要高明。他一想,既是天下只有后羿,只有他老師超過他,那麼不如把這個老師殺了以後,他就是天下第一位的射箭高手。所以說:逢蒙學射於羿,盡羿之道。就是把羿的射箭的這個方法,射箭這一道完全學到了,後來他一想,天下惟羿為愈己,只有他的老師這個后羿,愈己就是勝過他、超過他。於是殺羿,這樣一想,他就把這老師這個后羿殺了。

這樁事情孟子先把他提出來,後來就加以評論了,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你看孟子評論跟我們一般人不同的,我們一般人看這個逢蒙跟老師學的,學得那麼好,反而把老師殺了,這個是罪大惡極,當然這個逢蒙是有罪的。但是孟子看是不然,他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他說是亦羿有罪焉,亦,這個字,字下面這個字要注意,這個意思就是說孟子也不是說逢蒙沒有罪,逢蒙是有罪。但是他說后羿也有罪,所以加一個字,這一句話裏面含意就是說,逢蒙把后羿殺了,逢蒙當然是有罪,但是后羿也有罪。后羿為什麼也有罪呢?

下面他就舉出別人的話:公明儀曰:宜若無罪焉。公明儀就說了,公明儀就跟孟子說了,你說后羿有罪,后羿應該是沒有罪,宜若無罪,這個后羿好像沒有什麼罪吧。曰:薄乎云爾,惡得無罪。孟子就說了,后羿有罪,公明儀看法應該沒有罪,下面的曰是孟子講,你說沒有罪是不對的,薄乎云爾意思就是后羿的罪不像逢蒙那個罪證那麼重,他有罪,他的罪不過比逢蒙稍微薄一點而已。惡得無罪,惡當何字講,何能,何得無罪,何能夠說他沒有罪呢?這是孟子告訴公明儀的話。

後面孟子就說了,鄭人使子濯孺子侵衛,衛使庾公之斯追之。孟子不同意公明儀的說法,認為后羿不能完全沒有罪,他只是罪輕一點而已,為什麼他也有罪呢,下面就說了,鄭國人使子濯孺子侵衛,子濯孺子是鄭國的一個大夫,鄭人就是鄭國的君主,就派子濯孺子去攻打衛國。衛使庾公之斯追之。衛國就派庾公之斯,之是個語助辭。庾公名字叫作,就派庾公,庾公是衛國的一個大夫,衛國就派庾公追,追是來抵抗,抵抗子濯孺子,他是來侵犯衛國的。子濯孺子曰,子濯孺子他就說了,今日我疾作,今天我有病,我的病發了,疾作,我這個疾病,病來了。不可以執弓,今天我不能拿這個弓,不能作戰。吾死矣夫,衛國派庾公來跟我對抗,來攻打我,我這個手又不能執弓,我正好有病,那我一定死了,必死無疑。問其僕曰子濯孺子問僕,僕就是替子濯孺子駕車的一個人,追我者誰也?這次是子濯孺子侵衛的時候打仗沒有打勝,所以前面是衛國使庾公,反攻過來追他,所以在這裏就問,子濯孺子他一邊往後逃,一邊就問他的這個駕車的人,追我者誰也?來追我的人那是誰呢?其僕曰,給他駕駛的那個人,那個僕就說了,庾公之斯也,那是庾公斯,衛國的大夫——庾公,他的名字叫曰:吾生矣,子濯孺子一聽他的駕車的人,這個僕人說那是庾公斯,然後他就說了,曰:生矣,我今天就可以活了,不會死了。其僕曰,他的就跟子濯孺子說了,庾公之斯衛之善射者也,你知道庾公斯來追你,追你就要來追殺你,你說你不會死,你會活的,那我告訴你,庾公斯這個人是在衛國來講,他是最善於射箭的人,在衛國沒有人比得上他。現在他來追夫子,夫子就是稱呼子濯孺子的。夫子曰吾生,何謂也?夫子你說你今天可以不死了,可以活了,何謂也,這是什麼道理?:子濯孺子就說了,就告訴他這個僕人就說了,庾公之斯,你說庾公之斯是衛國最會射箭的一個人,射箭的高手,這是不錯的,但是你要知道,庾公之斯學射於尹公之他,庾公斯他學射箭是從哪學來的?從尹公他,之字也是語助辭,尹公的名字,他是跟尹公他學來的。而尹公他呢?尹公他這個箭法從哪學來的?學射於我,尹公是跟我學的,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尹公他他是一個正人君子,是端,端是端正。他作人是很端正的,是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他選擇友必然是端正,是一個正人。取友的意思就是說選擇學生,古時候這個師徒,學生要跟老師學,要拜老師當然要選擇,這個老師是不是一個好的老師。就拿這個射箭來講,要跟尹公來學的話,他的學生當然要先看看尹公是不是一個正人。但是尹公呢?有人來向他學的話,拜他作老師的話,他也要選擇,你這個人品不好,他也不會教他。所以這裏說尹公是一個端人,他取友,他收學徒的話,那個學徒也一定是個端人,他才肯教他,這樣看起來,既然是尹公的學生,是個端正的人,他的學生就是庾公,庾公當然是端正的人。庾公是個端正的人,他知道尹公,他是跟尹公師的,他的老師是尹公,尹公是跟我學的,我是尹公的老師,這樣敘說起來,我是庾公的老師的老師。這樣看起來,他是個端人,他來追我,知道我是他的老師的老師,他還殺我嗎?這是講給他的駕車的人來聽的,因此他說吾生矣

後來庾公之斯至,庾公追到了,追到了這個子濯孺子了,到了。曰:夫子何為不執弓,庾公問這個子濯孺子,庾公一追到了,一追到這個子濯孺子,一看這個子濯孺子手裏沒有拿著弓,就問子濯孺子說,夫子就是稱呼子濯孺子的。何為不執弓,你手裏為什麼沒有拿弓。,子濯孺子就答復庾公說,今日我疾作,今天我這個病發作了,病發,什麼病呢?趙岐的注解是瘧疾。謔疾在古時候,一直到後來,在大陸上都有這種病,這個瘧疾,現在瘧疾是成為傳染病,那個瘧疾是有隔一天來的,有隔三天來的,一來的時候,一發作的時候先冷,冷了以後又發燒,燒過以後又恢復了,又沒事了,這叫作瘧疾。也有人主張,這個不是瘧疾,瘧疾這個疾是一種來得快去得也快,有那種病突然來得很猛,類似瘧疾那種病,所以他這裏講疾,不一定指的是瘧疾,是指那一種病來得很猛,所以他說今日我疾作,我突然病來了,既是疾作,不可以執弓。我沒有辦法,手裏拿不住弓,就是不可以執弓

,這個就是庾公說了,庾公一聽到子濯孺子說今日我疾作,不可以執弓。然後他說,小人學射於尹公之他,小人就是庾公自己稱呼自己,謙虛的,他說我從尹公他那裏學這個射。尹公之他學射於夫子,我的老師尹公就跟夫子,從夫子你這裏學來的,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我今天看到夫子有了病,手裏不能拿弓,我不能,不忍心以夫子,以你所傳授的這個箭道,弓箭之道反而來殺害夫子。這是講出他的這種厚道,不忍心殺害老師的老師,因為他這個箭講究來源還是從子濯孺子這裏學來的。但是,他說雖然,語氣一轉。今日之事,君事也。今日之事就是說君事是國君,是我們國家的君主命令我來的,叫我來追殺夫子,是君主所交給我的事情,我不敢廢,不敢廢就是我不敢違背君主交付的事情。說完之後,這個怎麼辦呢,兩難——要殺害子濯孺子,那就是說殺了老師的老師,這是不忍心;要不殺呢?回去對於君主怎麼交代?就違背君主命令了。這個人是端人,的確是個端人,於是抽矢叩輪去其金,那個就是射箭那個箭,箭有箭頭,箭頭是用金屬作的,射人能夠把人射死的就是金屬的那個箭頭子,沒有那個箭頭,沒有金屬品作的箭頭,射不死人的。因此他就把那個矢,把那個箭抽出來,抽出來把那個箭這個,在輪子上面敲幾下,敲幾下怎麼呢,把那個矢箭頭上那個金屬把它敲下來,把它下來,下來之後,這個就沒有那個箭頭子了。然後發乘矢乘矢是什麼呢?古時候車輛,一輛車子有四匹馬來拉著,一乘就是代表有四馬。發乘矢,他就把金屬箭頭子把它拔下來,把它敲下來,敲下來剩下那個箭,發了四枝,發了四枝的時候,然後反,就回去了。回去向國君報命了,這個作法兩全其美:沒有殺他的老師的老師,國君叫他來追殺,他也發了四枝箭出去。按照作戰這個禮來講,發了四枝箭就夠了,所以回去了,孟子所以把這一樁事情舉出來,意思就是說像那個尹公收他的學徒,一定要收端正的人,所以收這個庾公,收了庾公的時候,到後來不但不殺他的老師,連他老師的老師他都不忍心殺他,這就是由於尹公能夠認識人,所取的是個端人,這樣看起來,后羿你收的弟子,收這個徒弟——逢蒙,逢蒙把你殺了之後,當然逢蒙有罪,殺都是這個罪那還得了,可是你也不能說完全沒有罪,你的罪就是說,你當初你收他作你的弟子,你為什麼不看清楚,所以中國從古時候一直到後來,以至於現代,那些武林的人要講究武德。就拿現在來講,你要跟一個老師,這個老師很高明的,你要跟他學武功,學國術,那都是先要磨練磨練你,先看你的人品好不好。你人品好,他才把這個武功傳授給你。所以孟子在這裏是講這個道理,無論是武功是哪一方面,你要收徒弟就不能隨便收的。時間到了。




學人根據徐醒民教授論語研讀視頻字幕整理,如有錯誤,敬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南無阿彌陀佛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孟子研讀第六十五集发布于2024-05-13 16: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