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孟子研讀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


孟子研讀第七十三集


各位儒學朋友,我們現在繼續研讀孟子,請各位看孟子讀本第三十頁,從後面數起第五行,後面數第五行,我把這一章開頭念幾句。

萬章問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湯,有諸?孟子曰:否,不然

现在我們就是一句一句的來研讀,萬章就問孟夫子了,他說,人有言,就是有人這麼說,伊尹以割烹要湯,伊尹就是成湯王一個大臣,就是有人說伊尹他是用割烹,割就是宰割,把動物殺了以後把它烹了,煮熟了。當求字講。用割烹的動物這個肉去要湯,拿這個作禮物,來求成湯。有諸,就是問孟子有這樁事情嗎?孟子就說,否,不然。孟子就答復萬章說,不是這樣的,因為雖然有人說,伊尹把這個動物宰殺以後,煮熟了,背著那個鼎,古時候叫鼎,現在就是炒菜的那個鍋,古時候叫鼎。背著那個鼎,鼎裏盛著肉,去要求湯,等於說是拿這個來求湯,給他一個職位。孟子說不是這樣的。伊尹耕於有莘之野,伊尹原來是作隱居的一個讀書人,隱居讀書人,他在有莘那個地方,有莘是一個小國,這個地方就是在現在的山東省,山東省根據古人考據,山東省有個巢縣,在巢縣北邊,那時候有個有莘的小國家。伊尹當初就在這個地方,有莘這個小國家。這個野,野是種田的那個農田,野外,在那裏耕種,耕種的時候,而樂堯舜之道焉,作隱士耕種是自食其力。他另有所求的什麼呢?堯舜之道,他對於堯舜之道,是守著堯舜之道,以這個道在那裏自己以有道而自樂,所以而樂堯舜之道,意思就是說伊尹因為有堯舜之道,堯舜之道有機會能夠把這個道行得出去,那當然更好,沒有機會,堯舜之道他行不通,行不出去了,行不出去沒關係,自己有這個道,自己耕田也是很樂的事情,堯舜之道就是辦仁政,為天下人實行仁政。實行仁政重要的就是處處講禮讓。堯舜之道所以好在哪裏呢?他到後來天下都能讓給別人了,堯把天下讓給舜,舜到後來也把天下讓給禹,所以這是不懂大道是不辦不到的,因此伊尹以堯舜之道雖然沒有機會行得出去,他在有莘之野,在那裏耕作很快樂的。如果要他出來作事,出來辦政治的話,他不是沒有條件的,他是有條件的。

下面就說非其義也,非其道也,有人請他出來從事政治,也就是說出來作官,如果請他出來作官的話,請的時候非其義也,不合正義;非其道也,不合堯舜之道。在這種情況之下,祿之以天下弗顧也,祿是俸祿,就把一個天下作一個俸祿來給他,意思就是說請他來作天子。弗顧也,請他來作天子,他要看看這個合乎不合乎正義,合乎不合乎堯舜之道,如果不合乎正義,也沒有道的話,就是有人請他來作天子,用天下這麼廣大的土地、財富作為俸祿給他,他怎麼樣呢?弗顧也,看都不看一下。當不字講,他就不顧,就不看。繫馬千駟,弗視也。給他繫馬千駟千駟是什麼呢?駟馬就是,一個駟馬就是四匹馬,四匹馬叫一駟,千駟就是四千匹馬。是繫屬的意思,以繫屬的四千匹馬,給他的話,他也不看,他看都不看一下,就是看,他也不看。為的什麼呢?上面講的,非其義也,非其道也,只要不合乎義、不合乎道,天下給他,他也不看,給四千匹馬給他,他也看都不看一下,這是因為這裏所講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這是伊尹他所守住,保守的這個道,在這個取、與之間,有他一個準則,一介不以與人,介是什麼呢?是很微細的,非常微小,再說這個,跟那個上面加個草字頭,跟那個字是通用的,一介就是一根草,一根小草那麼微小,一根小草,不值錢的東西,不合乎義、不合乎道的話,你叫他拿這麼微細的東西,他也不給人家。就是這麼微小的東西,你叫他從人家那裏取過來,人家給他,他也不接受,就是一介不以取諸人取諸人就是取之於人,他也不要。孟子就把伊尹他這個作人之道,是這麼一個人,他一切都是要講究義,講究道。

下面就講到伊尹是不是以割烹要湯呢?以割烹要湯的話,這種行為就是等於拿這些東西向成湯來行賄賂,把上面伊尹為人的一種作風,他肯拿這樣的割烹向成湯去行賄嗎?所以下面就講了,湯使人以幣聘之,成湯就是在夏桀王那個時代,夏桀王是一個暴虐之君,把這天下治理得民不聊生,所以天下的那些民眾,在夏桀王治理之下,人人都非常痛苦,成湯王後來就出來討伐夏桀王,了解成湯王他是伐夏桀王的,然後有了商朝,建立商朝的天下,湯那時候就講了,湯在那時候就派人。以幣,以當用字講,用了這個幣,幣是錢幣,我們現在用那個貨幣,貨幣的名稱就是古時候那個,用那個,古時候這個幣不像我們現在,我們現在貨幣是用紙張印出來的鈔票,古時候那個幣是用一種絲的、織的,絲織品織出來的幣帛這一類的,這些東西,派人帶著幣帛來聘請,聘請誰呢?就是聘請伊尹,伊尹就是囂囂然曰,囂囂然,自己感覺很得意,怎麼得意呢?我在有莘這個地方來自己耕種,自己維持生活,我沒有對任何人有所求的,不求於人,我是無求於人,在這裏耕田是自食其力,沒有任何欲望,所以囂囂然感覺得很樂,感覺得很自由自得的意思。所謂自得,自己心中有道,一個有道的人,第一個所樂的是無求於人,不要向任何人有所希求的。大凡一個人向人有所求的話,不外乎一個是想作官,一個是想從人家那裏得到一些財物,如此而已,一個有道之人,既不想作大官,也不想發大財,自己作一分工作維持自己的生活,這就感覺滿足了,這種滿足就是心中有道而無求於任何人,所以這講囂囂然,囂囂然趙岐的注解,囂囂然是自得之志,自己得到心裏的一種大的志願,這種志願是沒有任何的欲望,所以囂囂然,這個就是伊尹說的,我何以湯之聘幣為哉?我,他說為什麼要接受聘幣呢?或者這麼說,要接受聘幣有什麼用處呢?就是何以為,接受湯的聘幣何以為,接受他這些聘幣拿來有什麼用處?沒有用,我自己在這裏耕田,自食其力,我不須要這些東西,所以說我何以湯之聘幣為哉?我為什麼要接受他的聘幣呢?我豈若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哉?我豈若,豈若就是哪裏像我在畎畝之中,畎畝是在耕田,在農田裏面,我在畎畝之中耕種田地,一方面耕種田地,得了農作物的收成以後,我不要求任何人的。由是,由這個以樂堯舜之道,我從耕田裏面來,不求任何人,來以堯舜之道自得其樂,那個把前面一句連起來講,我接受這些聘幣哪裏像我在畎畝之中以堯舜之道來自樂呢!所以他沒有接受湯拿這個禮物來聘他,這就說明了前面萬章問,有人說伊尹用割烹要湯,跟這個事實不相合。

下面再繼續說,湯三使往聘之,第一次派人去聘請伊尹,伊尹是不答應,沒有去,湯再派人去,他又不答應。第三次,這叫湯三使往聘之,第三次再派人去聘請伊尹,這個時候既而幡然改曰,三次派人來聘請他,這個時候,既而就在成湯三次派人來聘的時候,他就幡然改曰當反字講,反就是跟以前的態度完全相反的,原來一次、二次伊尹都沒有答應,第三次是幡然,幡然就是一下子把前面整個都改變了,與前面相反了,所以改曰,改過來他說什麼呢?與我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與其,這個與我這是跟下面吾豈與我、吾豈作造句的句法這個格式是這麼說的,我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吾豈若那就不如,那我何不使是君,使這個君主為堯舜之君哉!這樣再把前面這幾句連起來讀,就跟前面相反的,前面是說我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現在呢加個與我,把前面兩句話還套在裏面,與其我處在畎畝之中,由此以樂堯舜之道,那還不如,不如什麼呢?我何不,我何不使,指這個湯,使是君,就是指這個湯,就是我何不想辦法,使他為堯舜之君,使他成為堯舜之君。這個我又何樂不為呢?

再說吾豈若使是民為堯舜之民哉。我又為何不使得天下之民都能成為堯舜治理天下的民眾?再說吾豈若於吾身親見之哉。我為何不使我自己親自見到現在天下之民,成為堯舜之民。現在的人君成為堯舜之君。這樣說起來,與其我處在畎畝之中,以樂堯舜之道。樂堯舜之道那是我個人在那獨善其身,那不如我現在兼善天下,我把這個湯讓他已成為堯舜之君;使現在天下之民都成為堯舜之民。而我現在我也不必獨善其身在這裏耕作,我就從我本身親自就能見到堯舜之君、堯舜之民,我這樣看起來,這樣一比較起來,吾豈若,我何樂不為?

伊尹這樣幡然這麼一改,這麼說,下面再說出他心裏的感想,以及說出他的理想。天之生此民也,天生這一個人,就是指這個人,這個後面就明顯了,就是伊尹,指伊尹自己,天要生這個人,就使這個人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生此民,或者天之生此民也,此民就是指一般的民眾,就是概括稱天下之人,天生了這些民人,生了這個人,一定在這些民之中要有先覺之民,先覺者,使先知,在一般人民之中,他要生一個先知的人,先知就是說,由先知覺後知,覺悟後知的人,使先覺覺後覺也。這個是當悟字講,悟是覺悟,是覺悟。天既然生了這個人民,也要生一個先知的人,先知的人他是有覺悟的人,他自己覺悟就能來讓其他的人也覺悟,就是使先知的人來教後知的人;使先覺的人也教化後覺的人都能覺悟,這叫悟。這個字,字對於好懂一點來講,就是知道這個道,先知的人就是他比一般人都知道,一般人不知道這個道,他了解這個道叫先知。知道道的話就是覺悟,覺悟道,這是先知的人,先知是在一般人之中,他是一個最聰明的人,這個就儒學來講,他就是先知先覺的人,他為什麼先知先覺,儒家就講到這裏為止,再進一步的講,他是與生俱來的,生來就知道,別人不知道,他生來就知道,他跟人家相比,他是先知也是先覺,先知就是指的這個道,知道這個道,,而且對於這個道,他真正能夠覺悟,這個要用佛家的這個理來講,佛家講有善根的,他這個都不是這一生才有的,而是在這一生以前,這一生以前還有以前的,生生世世的,比如說我們一個人,我們這個生命,在這一生以前的生命,我們普通人不知道,在這以前的生命,以前的生命又有以前的生命。先知的人他不但在這一生,在這一生以前他就脩道,他對於這個道就明了,明了這個道就是先知使先知覺後知,悟啊,天就叫這一個人,他不是這一生才開始學道的,他在這一生以前不知道脩道脩了多少輩子了,所以他一生下來就是先知,就是與生俱來的。這種人天就叫這個先知的人,覺後知,覺是當悟字講,就教後知的人能夠悟這個道,先知的人他在過去對於道早就悟了,所以使先覺覺後覺,來教化後覺的人,也教後覺的人來覺悟,所以先知先覺在這裏講就不是這一生才開始學道,才能夠悟道,過去就學道,對於道就悟了,所以他這一生是個先知的人,是個先覺的人。伊尹就說到這裏為止,沒有講到他,哎呀,我過去學道學了多少生了、多少世了,他沒有這麼說,他只是講,天生一個人或者生天下所有的人,他一定還要使一個先知的人,這個人他在過去世都脩過道的,也悟了道的,叫他這個先知的、先覺的人來教育後知後覺的人,叫後知後覺的人都能覺悟,覺悟什麼呢?覺悟這個道,覺悟這個堯舜之道。

予天民之先覺者也。這是伊尹稱呼自己,伊尹說我就是天生之民,天生之民,天民之中這個先覺之人,天生的那些民眾,我就是那些民眾之中的先覺之人。先覺者就是先覺的人,就是我,將以斯道覺斯民也,我就把我所覺悟的、所知道的這個道拿來覺斯民也,這個當動詞講,教現在的天下之民,這個天下之民都是天所生的,教天下之民,讓他們都能覺悟這個道,既然我將以這個道來覺斯民,那非予覺之而誰?不是我,如果不由我來教育天下人,而誰呢?有誰來能夠教現在的天下人?覺悟這個道呢?也就是說非予覺之而誰就是捨我其誰,不由我來,有誰能夠辦得到。

再說,伊尹就說了,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之溝中。孟子把伊尹上面所講的那一段言語,而且以覺天下之民來自己擔任這種責任,非予覺之而誰也。說完了以後,孟子就講,思天下之民,這個就指的伊尹,伊尹他一想到天下之民,匹夫匹婦,天下之民很多,其中就算有一個匹夫匹婦,就算有任何單獨的一個普通人,是男子也好,女子也好,普通人就叫作匹夫匹婦,如果他們有不被堯舜之澤者,如果有任何一個匹夫匹婦不被堯舜之澤者,沒有受到,就是接受,沒有接受堯舜之恩澤,堯舜之道來治理天下,使天下之民都能蒙受他的恩澤,那麼伊尹一想,天下之人如有任何一個匹夫匹婦沒有蒙受到堯舜的恩澤的話,若己推而內之溝中,就如同,就指的伊尹,伊尹一想那就如同我把天下之民把他推到哪裏?推到水溝裏面去。推而內之,這個讀納,就是推到、推入,當入字講,推入溝中,這個是伊尹把這副責任自己負擔起來,擔任起來。下面就說,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他自己擔任天下這麼大的、這麼重的責任,就是這樣的如此,像他前面所講的那個樣子。故就湯而說之,以伐夏救民,所以他經過湯三次,派人來聘請他的時候,他一想,對啊,我對於天下之民有這麼的大責重任,因此就湯,就答應湯了,就到湯那邊去。而說之,說之是說服了,說服了這個湯,就是成湯,說服了成湯,以伐夏救民,討伐夏桀王,救天下的人民,這一段歷史上的事情,講完以後,让萬章知道。萬章說,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湯,把這個話就答復完了。答復完了之後,後面孟子就是講這個道理了。

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我還沒有聽說過,枉己就是委屈了自己,而正人者也,一個枉己的人,自己作人不正,願意自己委屈,而能正人者也,這種人自己委屈而能夠正人的人,枉己就是自己不直,自己不能夠正直,而能正人的話,我還沒聽說過有這種人。況辱己以正天下者乎?何況污辱了自己,而能夠正天下,這更辦不到了。一個枉己委屈自己而且還不能正人,要能夠勸人家,把人家能夠規勸成為一個正人君子的話,自己要正。自己枉而不正而能正人,這都辦不到,何況你講的一般人說伊尹用那種污辱了自己,就是拿著這個割烹要湯,向成湯王去行賄,行賄賂,這是污辱了自己,污辱了自己來正天下,怎麼正天下呢,使湯能夠作堯舜之君,使天下之民都成為堯舜之民,那個伊尹如果是要那樣的話,自己就污辱了自己,他能夠說服成湯王伐夏桀王嗎?說服不了的。所以證明伊尹不是用割烹要湯的。為什麼呢?聖人之行不同也,聖人所行的事情,他的行為各人有各人不同的,或遠或近,或去或不去或遠就是在遠處,不作朝廷的臣子。或者,在朝廷裏、在君主身邊,在朝裏作臣子。或者,或者是離開這個君主;或者不去,不離開君主,這個怎麼呢?不一定,聖人的行為看他的道能不能夠行得通。能夠行得通,就是在君主身邊作臣子,也就是;行不通呢,那就不必在朝廷裏作官,那就遠遠離開這個朝廷、離開君主,他作隱士。就是勸告君主,君主不能聽,不接受,他就離開,或者有不去的時候,不離開,各有各的道理。歸潔其身而已矣,殊途而同歸。遠、近、去、不去,這個聖人之行,行是行路,開始行的路,路途都是不同的,殊途。歸結起來都是潔其身而已矣,都是不能污辱自己身分,都要保持自己的清潔。吾聞其以堯舜之道要湯,這就正式解釋給萬章說了,你說人有言,是講那一回事情,我所聞的不然,我所聽到的說法,伊尹是以堯舜之道要湯,不是以割烹要湯,所以未聞以割烹也

再舉伊訓,尚書伊訓來講,天誅造攻,自牧宮。天要誅這個夏桀王,夏桀王自己造作了受人攻擊的那個罪報。牧宮就是夏桀王自己的宮室,這個遭來天誅,它是由夏桀王自招的罪惡。朕載自亳,這是成湯王就講,伊尹來跟我商議,載就是我開始跟伊尹商議從亳,亳是成湯五他的宮室,所以這樣看起來,在書經裏證明是成湯王請他去的,成湯王請他去,伊尹是以堯舜之道來說他,要他,不是以割烹來要他。說到這裏時間到了。








學人根據徐醒民教授論語研讀視頻字幕整理,如有錯誤,敬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南無阿彌陀佛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孟子研讀第七十三集发布于2024-05-13 16: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