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孟子研讀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


孟子研讀第七十七集

 


各位儒學朋友,我們現在繼續研讀孟子,請看孟子讀本第三十二頁第十四行開始,這一章經我現在前面念幾句,各位對照一下。

萬章問曰:敢問友?孟子曰: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

我們現在就從頭來研讀。萬章問孟夫子,敢問友?敢問友就是問孟子交朋友的道理,孟子就答復他,不挾長,不挾貴,長是什麼呢?是年齡,年紀大的。不挾貴,貴是在政治上有了權力了,這叫貴。不挾長就是交朋友不要以為自己年長來對待朋友,覺得自己比朋友既是年紀長了,應該比年輕的人要優越一點,這個古人都講,凡是年長的人,跟比他年紀小一點的人交朋友,或者他跟他的朋友相差了不少,曾經得了忘年之交,忘年之交就是不講究年齡多少,這就是不挾長。

不挾貴,不要以為自己在政治上有了權力了,這個在古時候或者是作卿大夫或者是作國君,都叫作不挾貴,就是不要以為自己在位的很貴,以自己在位有很貴,位子很貴的話,那麼就有一點點驕傲的這種意識,不挾貴就是不把自己尊貴的身分來對待朋友,對待朋友不挾貴就是尊重朋友的這種品德,如果一挾貴的話就不能夠尊敬朋友的品德,所以不挾貴

不挾兄弟,不挾兄弟是什麼呢?自己雖然不是貴,可是自己這個或是是一個貴人,或是自己的在位,在政治上地位很高,或者弟弟在政治上的地位很高,他自己雖然不在政治上面有高的位子,他兄弟是一個,或者是兄弟是富有,有財產,就是說不藉著兄弟的富貴對待朋友,普通人也許免不了有這個心理,我同某人交朋友,一談起話來,自己雖然不富也不貴,可是談到自己的哥哥、弟弟或是富或是貴,這就是常常在朋友面前高誇耀自己,在孟子看起來,這就是挾兄弟而友。挾兄弟而友就是依仗著兄弟是富貴,自己也就是驕傲了,對待朋友驕傲,也可以看出來自己是一個沒有品德的人。既不能夠挾著年長來交友,也不挾著這個貴來交朋友,更不可以挾自己的兄弟富貴而交朋友。所謂這個是夾持的意思,或者這個恃字,是仗著,仗著自己是年長,這個都不好,不挾長就是不仗著自己年長,不仗著自己貴。

為什麼呢?友也者,孟子就解釋了,交朋友是友其德也,交朋友重視朋友的道德,既是重視朋友的德,就不可以有挾也。不可以自己感覺有所依恃,或者仗著自己年長、仗著貴、仗著兄弟的富貴,這不可以的。這個道理講完了以後,孟子就舉出例子出來。

他說,孟獻子,百乘之家也,獻子是魯國三家卿大夫之中的孟氏,孟氏他的家,一百乘之家,有一百乘之家,可以說是很貴,他有友五人焉,這樣很貴的一個家,一個大夫之家,孟獻子有五個友人,就是五位朋友。哪五位朋友呢?樂正裘、牧仲這兩位,還有三位呢,其三人則予忘之矣,孟子說樂正裘、牧仲名字提出來了,其餘還有三個人,孟子說予忘之矣,我忘了,那個名字我想不起來,一共五個人。獻子之與此五人者友也,孟獻子他與這五個人交朋友,他是前面講的,他是挾長?挾貴?都不是。在這裏講,無獻子之家者也。獻子雖然是個百乘之家,但是他無獻子之家者也,他自己沒有把自己百乘之家放在心裏面,好像自己不是一個百乘之家的人,這就是不挾貴,不依仗自己的家裏這麼貴來交朋友,所以無獻子之家者也,他是這樣放下了自己的貴族之家來交這五個人作朋友。

再講到這五個人,此五人者,亦有獻子之家,則不與之友矣,這兩句話古人有兩種解釋,在這裏我就選一種講,各位要有興趣研究的話,就把古人的注解——十三經注疏裏面的注解,還有宋朝朱子的注解,清朝還有幾家的注解,各位都可以自己研究,這裏就選一種講。這五個人因為前面獻子交這五個人為朋友的時候,他在獻子心裏面自己是無百乘之家這樣尊貴,這五個人怎麼樣呢?五個人同樣的也沒有把孟獻子的百乘之家這麼貴,也沒有把它放在心裏面,也就是說這五個人的眼裏沒有看到獻子這個百乘之家,證明這五個人所答應跟獻子交朋友的話,不是因為他家裏有百乘這麼多的貴重、有財產、有權力,不是因為這一個才跟他交朋友。如果亦有獻子之家,假如這五個人在眼裏,我來跟獻子交朋友,我是看中獻子有這樣的百乘之家,跟他交了朋友之後,我也沾上一些利益了,也可能從他那裏得到一些好處了,這樣一想的話,在他心裏就沒有道了,只是看中他的權力。所以這裏說,亦有獻子之家的話,假如這五個人也有獻子之家的話,證明這五個人沒有道,所以這個孟獻子則不與之友矣,孟獻子如果是看這五個人,這五個人看中他家裏——百乘之家這麼富有、這麼貴族的話,才答應跟他交朋友,那孟獻子也不會跟這五個人交朋友了。這就說明孟獻子交五個人就是放下自己的貴族,而是看中了五個人有好的品德。交友是交其德,就是前面講的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這是舉出孟獻子交朋友,而五個朋友也跟孟獻子一樣,眼裏沒有貴族,沒有這個富貴,看到對方都是有品德的人,這樣才交朋友。萬章不是敢問友嗎?孟子就告訴他前面講那個理,理論講完了,再舉出孟獻子這個例子。

孟子認為這還不夠,再進一步的說,非惟百乘之家為然也,雖小國之君亦有之。非惟就是非但,也就是不但。不但是百乘之家是如此,為然,為然就是就像孟獻子那樣的交朋友,孟獻子——百乘之家,不但百乘之家是如此,雖小國之君亦有之,雖然是個小的國家的國君亦有之,也有這樣的交友之道。那麼也舉出例子來,什麼樣的呢?費惠公曰,費在春秋時候有兩個地方叫作費,一個是在滑國一個費地,滑是現在在河南這個地方,這個費到後來已經不存在了,到戰國的時候就不存在了。剩下另外一個費,另外一個費就是在山東,山東是當初魯君,魯僖公把這一個地方賜給季氏,那就是現在所知道的,在山東季氏所有的那個費縣。現在一般經書裏面這個費讀費[bì],不讀費[fèi] ,但是雪廬老人,他老人家是山東人,他說在山東這個地方,這個當地方人還是讀費[fèi]字,可見得在古時候,現在也還是這樣,因為我們中國的地方非常廣大,東西南北各地方的言語都是不相同的,所以到後來通行的言語讀費[bì]就當地的方言還是讀費[mì],我們只要知道這個情形,然後人家讀費[fèi]或者讀費[bì]都可以。這個是費惠公,費惠公,費這個地方是一個邑,邑就等於後來講這個縣市來講,或是個縣政府,或是個市政府,縣政府的地方有多大,古時候跟現在有不相同的。市就是一個城市,費這個地方,它只是一個地方一個行政,一個地方政府,那是魯君賜給季氏家裏。那麼稱公是怎麼稱法子呢?在古時候,在周朝稱公是公侯伯子男,是國君的稱呼,國君的爵位在公的這個爵位才可以稱公。可是到後來,春秋時候就有了,那些大國像楚國這些都是稱公的,後來到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或是一個地方的政府,他也稱公了。這個費惠公就是這個意思。它是一個地區,雖然是個地區,孟子把它看起來還算是一個小國家,在當時不算是一個大國,孟子說它雖然是小國之君亦有之,這個小國之君,就是費那個地方,費那個地方,費公這個地方一個長官,他說,吾於子思,則師之矣。我對於子思,是孔子的弟子,則師之矣師之,師是當動詞用,我就是拜他作老師,我就奉他為師。吾於顏般,我對於顏般這一位人,這一位朋友,則友之矣,我就跟他交朋友。王順、長息這兩位則事我者也,他是事奉我的,就是替我辦事的人,所謂事我者也,就是他替我辦事,我可以吩咐他作事情。這個人不相同,對子思,他把子思當作老師,奉他為老師;對於顏般跟他交朋友,王順、長息不能夠跟顏般相比,不能跟他交朋友,不能拿他當朋友看待,更不能跟子思相比,所以他是事我者也。這就說明這個小國之君,他懂得交友之道。

再進一步說,非惟小國之君為然也。不但是費惠公如此,為然就是像前面講的費惠公是那樣交朋友,他要看對方,像子思他的賢能都在惠公之上,惠公要跟他學,就拜他為師。顏般,他看到顏般,顏般沒有講他是什麼身分,但是惠公既是小國的國君,當然惠公比較貴,顏般是個普通人。但是他看到顏般品德很好,可以跟他交朋友。王順、長息這兩個人當然也有品德,也有辦事能力,但是比不上費惠公,所以不足以跟他交朋友,只請他替惠公來辦事情,既然惠公肯請他來辦事的話,當然這兩位也是個正人君子,所以事我者也。不但費惠公是如此,雖大國之君亦有之,大國之君亦有之,亦有什麼呢?也有交友之道。大國比如說晉國,在春秋那個時候晉國,這是大國。晉平公於亥唐也,亥唐是晉國一個賢人,聖賢的賢,是個賢人,他沒有作官,晉平公對於亥唐這個賢人,願意跟他交朋友。跟他交朋友怎麼呢?平公怎麼樣對待亥唐呢?下面就說了,平公去拜訪亥唐,入云則入,平公到了亥唐的門口,亥唐就說請他進來,這個時候平公才敢進去。進到亥唐家裏,坐云則坐,到了亥唐家裏,必須等到亥唐說請坐,然後他才坐下來。坐下來當然就談話,談到要吃飯的時候,食云則食,食云就是等到亥唐留晉平公吃飯的時候,晉平公就留下來吃飯,食云則食,這個有讀食[sì],讀食[sì]也可以,食云則食,就是拿飲食來奉養人家,叫[sì]。雖蔬食菜羹,未嘗不飽,晉平公是晉國這樣大國的一個君主,他在自己家裏,在自己君主的這個宮庭裏面,要吃的飯當然非常好,可是到了亥唐家裏,亥唐雖然拿這個雖蔬食菜羹,這是普通人吃的,很平常的,非常普通的這個蔬菜,菜羹這一類的,就普通人講粗茶淡飯,這是講蔬食菜羹,雖然不是很美的飲食,而未嘗不飽,未嘗不飽就是不只一次,這就說明晉平公常常到亥唐家裏,所以亥唐拿這個蔬食菜羹來招待他,他都吃得很飽,吃得津津有味的。為什麼呢?蓋不敢不飽也,這是孟子所講的,他雖然是一個大國之君,到了這一個賢人的家裏來,不敢不飽,一定要吃得很飽。然終於此而已矣,這個話一轉,孟子說晉平公交亥唐為朋友,只到此而已,就是指的什麼呢?指的是他這樣尊敬亥唐:入云則入;坐云則坐;食云則食。招待他吃這個很普通的飲食未嘗不飽,如此而已。

為什麼這麼說呢?在孟子的看法,因為前面萬章問交友之道,孟子先把孟獻子那樣交朋友,再就舉出小國之君,再舉出大國之君交朋友。既然是大國之君,那就不跟普通人一樣,普通的像孟獻子,他是百乘之家,這個家只是一個家而已,費惠公雖然是小國之君,那地方那麼小,講到政治的地位、用人,能夠支出多少俸祿,都是很有限的。大國不是如此,大國像晉平公這樣的,下面就說了,晉平公然終於此而已矣。為什麼然終於此而已矣呢?孟子認為晉平公對待亥唐這是不夠的,不足以盡到朋友之道,為什麼?就是弗與共天位也,弗與治天職也,弗與食[sì]天祿也,食也可以念食[shí]。弗與食[shí]天祿也當不字講,晉平公雖然那樣尊敬亥唐,但是晉平公有政治的地位,是一個大國的國君,大國國君他用的臣子,大臣、小臣,朝廷裏面這個位子很多,位子是天位,什麼天位呢?是天所賦予的位子,不是人能夠給的,人給的位子,還有一些感情作用,天給的這個位子是因為這個人是個賢人,有能力的人,是一個賢能的人,天就給他這個位子,讓他在這一個位子上能夠替天行道,所以叫天位,既是有這個天位,晉平公朝廷裏面有這個位子,而且這個位子講到是天位的話,應該就給賢能的人,你既然這樣尊敬亥唐,你就應該把這個天位給亥唐,但是你弗與,你沒有跟亥唐共天位,就是沒有把亥唐,既是你跟他交朋友,你就應該把這個天位給亥唐,就是分享,分享這個天位,就是讓他來幫助你辦事情。弗與治天職也,天職也是,是指辦事情,这个職是給誰來辦呢?也是天,天的意思要授給誰就授給誰,不是國君來授給他,國君要授給某個人,讓他辦這個事情,也許他有私人的這種感情在內,要按照天意來給他,那就是公正的,完全選這個賢能的人,所以天職也是按照天意交給賢能的人來辦事,但是晉平公弗與治天職也。也沒有把這個天職按照天的意思交給亥唐,你晉平公是個大國的國君,你這個朝廷裏用的人也多,朝廷的官位也多,那個俸祿當然也多,這個俸祿也是天祿,為什麼叫天祿呢?叫這個人辦事情,他應該有多少的俸祿,這也是天的意思,正好他辦什麼樣的職事,在什麼位子,辦什麼樣的事情,應該得多少的俸祿,這也必須按照天的意思給他俸祿,這叫天祿。這個天祿,晉平公也沒有給亥唐,一個天位、天職、天祿弗與

所以後面講,士之尊賢者也,非王公之尊賢也,這樣看起來,晉平公雖然是大國的國君,他對於亥唐也能夠這樣尊敬,但是天位、天職、天祿都不給他,都不給這個亥唐,那他只能夠談得上是一個士人,尊賢者也是什麼沒有,是個普通的讀書人,這樣晉平公只能說是一個的身分來尊賢,不算是王公尊賢,王在春秋時代,國君也可以稱王。在春秋以前的話,王是一個天子才能稱王。到春秋這個時候,大國都稱王了,所以這個不是王公尊賢,王公尊賢那就要與天位、與天職、與天祿,這個意思就是說,你這個王公,這是大國,不跟那小國一樣的,小國那是費惠公,還有這個大夫之家,他沒有這些天位、天職、天祿,你這個大國不同,大國你有的是天位、天職、天祿,你既然有這些位、職與祿,你既然尊敬這個賢人,你尊敬賢人目的是什麼?不錯,賢人有道德,你尊敬他道德的時候,你就應該聘用他,就請他來替你辦事情,就應該把這個位子、這個職務、這個俸祿給他,那你才是尊重賢人一個真正的意思,你不請他來替你辦事情,替你辦事情就是替全國民眾辦事,你要求得這個好人。你只是尊敬他,不請他來替你辦事的話,那在孟子看起來,只是普通一個士人尊賢而已,不夠。

下面就講,舜尚見帝,帝館甥于貳室,亦饗舜,迭為賓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最後就拿堯舜這個歷史的事情來作例子來舉,孟子就說了,舜尚見帝,這個就是當上下的上字,是一個意思。當初去尚見帝,那個時候就是堯帝,去拜見堯帝的時候,就是堯帝,館甥于貳室,這個時候堯帝已經把他的女兒嫁給舜了,所以堯帝稱舜為,就是他女婿,女婿在古時候稱為,堯帝就是館甥,館是別館,就是在另外的一個館舍裏面,在那裏讓他住下來。貳室,館甥于貳室,館當動詞用,就是安置他,把他這個女婿這個舜安置在一個貳室,貳室就是堯帝的第二個宮廷。亦饗舜,上面是講舜尚見帝,舜是來拜見他,拜見堯帝。亦饗舜,有時候堯帝也到貳室來看舜,而且來看舜的時候,舜拿這個飲食來招待堯,堯也享受舜所設的飲食,在他那裏享受,叫作亦饗舜。這樣迭為賓主,更相為賓主,就是互相,互相作賓作主。舜見堯帝的時候,堯帝是主,舜是賓。堯帝到貳室來見舜的時候,那麼舜是主,堯帝就是賓,迭為賓主。這樣說起來,孟子就說了,是天子而友匹夫也,這是天子來交匹夫為友的道理。什麼是匹夫呢?匹夫指的就是,舜當初在歷山,舜耕于歷山,在歷山耕田的時候,那只是一個匹夫,既不是貴也沒有富,不是富貴之人,只是個匹夫而已。所以最後講,這是天子,堯交舜,交這位匹夫的交友之道。為什麼交匹夫,是交友之道呢?他到最後把這個天下禪讓給舜帝,因為堯帝知道舜是賢能的人,開始把他女兒嫁給他,然後又這樣互為賓主,又在他的朝廷裏面讓他先辦事,訓練訓練他的經驗,最後把天下讓給他,這在孟子所看的這是天子交友,交匹夫之道,因為堯帝既然知道舜是這樣賢能就應當把天下交給他,讓他治理,這就答復萬章問:敢問友。交友之道,堯帝交舜,這是交友之道。

用下敬上,謂之貴貴;用上敬下,謂之尊賢用下敬上就是以下敬上,以在下位的尊敬在上的,就拿這個舜來講,舜是在下位的,來尊敬堯,堯是天子,這是貴貴,上面字是尊貴,當尊敬講,尊敬下面的,下面的就是尊敬天子。用上敬下,就是以上敬下,以在上位的人尊敬在下位的人,謂之尊賢就當上面那個字講,貴貴也就是尊敬貴者,這個尊賢也就是尊重,尊貴那個賢人,就像堯那樣尊重舜帝,就是尊賢,貴貴、尊賢,其義一也。以下敬上是貴貴;以上敬下是尊賢,無論是貴貴、尊賢,意義是一個道理。什麼道理呢?知道對方是賢能的人,跟他交朋友,就要把這個天位、天職、天祿來跟他共享,交朋友是這個道理。所以這一章經,藉著萬章問交友之道,講到最後,舉出堯舜,可以說為千古以後都是必須要遵守這個道。這章講完了,時間到了。






學人根據徐醒民教授論語研讀視頻字幕整理,如有錯誤,敬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南無阿彌陀佛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孟子研讀第七十七集发布于2024-05-13 16: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