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孟子研讀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


孟子研讀第七十九集

 


各位儒學朋友,我們現在繼續研讀孟子,請看孟子讀本三十頁第十二行開始,先把這個開頭的念幾句。

孟子曰:仕非為貧也,而有時乎為貧。娶妻非為養也,而有時乎為養。

從這開始看,孟子說,就是出來作官,出來作官,非為貧也,不是因為貧窮,出來作官可以有俸祿,不是為這個。為的什麼呢?就儒家的學術講,出來作官是為了行道,一個讀書人出來是要把他所學的,知道這些道能夠行得出來,並不是為著家裏貧窮出來作官可以得到俸祿。但是而有時乎為貧。有特殊的情形,什麼特殊情形呢?家裏貧窮,貧窮也沒有關係。貧窮的時候,家裏有父母親在,要奉養父母親,父母親年紀老了,自己貧窮,怎麼樣來奉養父母呢?這個時候只好出來作官,為了得一些俸祿可以奉養父母。

再說,娶妻非為養也,而有時乎為養。娶妻不是為養,為的是什麼呢?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娶妻是為了傳宗接代,是這個目的,所以非為養也而有時乎為養,有的什麼時候呢?就是自己看見父母年紀老了,還不能夠讓父母在年老的時候還要親自由父母來下廚房、煮飯,這個不可以,所以這個時候為了娶妻。娶妻可以妻子下廚房,免得老母親到廚房裏辛苦,所以有時乎為養。為貧者,這是對前面講有時乎,有時乎為貧,有時乎為貧,要出來作事,出來作官,就辭尊居卑辭富居貧。什麼叫辭尊居卑呢?因為你出去作官,既然是為了得一些俸祿去養活自己的父母親,不是為了行道,那麼你就應該辭尊,不要作那個高的位子。換句話說,不要作什麼大官,只是居卑,作一個小的官就可以了,居卑就是職位很低的,這是一個。再呢?辭富居貧辭富居貧與前面有連帶關係的,是高位子,官位高的話那俸祿就多,官位低的時候,那就俸祿少,所以前面講的,就這個職位來講,要辭尊居卑,後面這一句說就是要辭富居貧。不要講求有很多的俸祿,不必要求很多的俸祿。居貧,能夠作一個小的官員,職位很低的,拿的俸祿少,這叫居貧,這樣得起來的話,與有時乎為貧是很適當的一種作法。能夠辭尊居卑,辭富居貧,既然不必作高的位子,也不必求得很多的俸祿,惡乎宜乎?惡當何字講,作什麼職位呢?是合適不合適,應該作什麼的職位比較好呢?

下面就說,抱關擊柝,也就是惡乎宜乎。什麼事情可以作呢?什麼事情都可以作,這個小的職位,哪一樁事情都可以,因為目的就是為了求一點俸祿去奉養父母而已,所以抱關擊柝都可以作,抱關,古時候那個城門,城門也是一個官,叫作,守門的,守城門的。擊柝擊柝有兩種講法,這個柝是那個門閂,關門就把門閂那個木頭,這個柝就是關門的一個,門關的一個閂木,管理那個事情。再一個的講法就是古時候政府裏面有什麼事情,須要民眾知道的話,就用一個這一類東西敲打了之後,讓一般人知道,有這兩種講法,都可以的。這個意思就是說為貧的話,只願意作一個小的職員,作個小官,那麼小官怎麼作法呢?看守城門,早晚開門、關門,這就行了,作這一件事都可以。

不但普通人如此,你看看孔夫子當初,嘗為委吏矣委吏就是主管倉庫的這麼一個工作,管倉庫的,那就是說會計當而已矣,會計當就是既是管理倉庫,倉庫裏面儲藏的多少糧食,還包括其他的東西,只是把它計算,計算了之後,那個數目字能夠相符就可以了。進多少,出有多少,他在管理的時候,那個數目不要錯誤的,會計當而已矣。嘗為乘田矣,乘田就是一種管理,就等於現在畜牧的意思,畜牧養的牛羊等等。他就是說,曰:牛羊茁壯長而已矣,既然作了這一分工作,那就把這工作作好,這工作作好就是養的牛羊,在那個乘田,就是那個牧場裏面,在牧場裏面管理的時候,他的職責就是看這個牛羊是不是長得很好,長得茁壯,而已矣,這就是盡到了自己的職責了。

位卑而言高,罪也。把孔子過去曾經作這麼小的事情,小事情也作得很好。拿這個印證他所講的,惡乎宜乎,抱關擊柝,任何小事情都可以作,作哪一樁事情就把哪一樁事情作好,就行了。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位卑而言高,罪也,職位很卑,不必管更高層的事情。比如說孔子在作委吏的時候,只作委吏,只能把倉庫裏面那些糧食管理好,不多不少,就行了。管理乘田,就把牛羊養得很好,這個以外的事情,他就不必管。如果要是管這個以外的事情,拿這個比喻一般人,比喻一般人你是抱關擊柝,你把你這個城門看守好了就好了,你如果說職位只是抱關擊柝,你要干涉君主朝廷的事情,那你就是自己找麻煩了,那就是國家也不準許,那是罪也

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恥也。位卑不必言高,你就把你自己那個本分的工作作好就可以。再說,這跟前面講的你是位卑而言高,前面講的時候要辭尊居卑,如果是不辭尊居卑,而要辭卑居尊的話,只想作高的位子,作這個大官,就是立乎人之本朝。立乎人就是在一個國君的朝廷裏面,這未必求能夠求到,也未必求得到,就算求到了,到君主的朝廷裏面作了大官了,而道不行恥也。只在朝廷裏坐那個高位子,不能夠把自己所理想這個道能夠行得出來,這是一個羞恥的事情。為什麼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呢?就是在前面講,只求作大官,不問其他的條件。比如說這個君主,不願意聽人家的勸告,這個君主比較專制,你要到這樣的君主的朝廷裏面去作官,那必然是用一些不正當的方法,才能到這個朝廷裏面去,既然到這個朝廷裏去,君主不願意接受任何人的勸告的話,那這個道當然就行不通,道行不通,還是願意在這個朝廷裏作官,這就是失去了讀書人出來作官的一個理想,這是一種恥辱的事情。

所以這一章經書,孟子講古時候讀書人出來的目的就是要從事政治,從事政治就為了行道,而你出來不能夠行道的話,這是一個讀書人一個恥辱的事情,除了兩種特殊情形,前面講的,一個是為了家裏父母親年紀老,家裏貧窮;一個是娶妻為了奉養父母這個飲食,這是可以為貧,娶妻為養。其餘的時候,也不能為貧來作官,也不能為養娶妻,到朝廷來作官就是為了行道,行道行不通的話,那就只好不能夠在這裏面,就應該離開了,道行不通,還繼續立於人之本朝,那只是這個人是貪求俸祿而已,這是一種恥辱。

下面這一章,萬章曰:士之不能託諸侯,何也?

萬章問孟子,,一個讀書人,不能託諸侯,託是什麼呢?是寄託,寄託,就是沒有在這個國家作事情,而只接受這個國家的國君給他的俸祿,這一個讀書人,一個士人,他不願意的。士之不能託諸侯,換句話說,一個讀書人不願意無功而受到國家的俸祿,這就是一直到現在一般讀書人都知道:無功不受祿。在這裏就是士之不能託諸侯,這個道理,何也,萬章就問孟子,這是什麼道理呢?孟子說,不敢也,一個讀書人他既然沒有在這個國家作任何職位,就是沒有作官,而受國家給他的俸祿,不敢,不敢接受。為什麼不敢呢?孟子就說了,諸侯失國而後託於諸侯,禮也。一個諸侯就是一個國家的國君,一個國家的國君失國,喪失這個國家了,是因為這個國內發生政變了,他只好到國外,出奔到國外去,這就失了國了,失了國的這個國君到其他的國家裏面而後託於諸侯,就是寄託在其他的國家,其他國家的國君,就是寄託其他的國家的國君那裏,這是禮也。為什麼禮呢?在春秋是這樣,戰國時候還是這樣,這個國君自己國家發生亂了,自己要出奔了,奔到國外去,接受國外的國君來招待他,那就是他以國外其他的國家作一個寄託。拿現在的名詞,好懂的話,就是說作一個庇護,當作庇護,這在那個時候叫作就是拿別的國家作寄託。稱他的本人叫作寄公,寄託的寄,公就是公、侯、伯、子、男的公。這個喪失國家的國君,逃亡到國外去,這個國君叫作寄公,這個寄公接受別的國家給他的生活各種所需的衣食住行,這是禮也。按照當時國際上的春秋戰國這時國際上通行的禮。

士之託於諸侯非禮也。士是一個普通的讀書人,要是託於諸侯,不是國君,是普通的讀書人,這個普通的讀書人,在自己的國家或者到別的國家,你受到自己的國家或者別的國家給你的俸祿,你既不是一個亡國的、逃亡的國君,也沒有在自己國家裏作任何職位,沒有作官,你接受這個俸祿就是非禮也。禮是什麼呢,佛家要講因果,儒家沒有講因果這個名詞,可是講命,講天命,就跟因果是一個意思,一個人沒有在國家作官,不管是大官也好,小官也好,都沒有作,通通沒有作,那麼他接受國家的俸祿,這個俸祿得了之後,以後怎麼還?這是不對的,所以非禮。禮實際上也是要講因果的,一個讀書人託於諸侯就是既不作官,就不應當接受俸祿,而你接受俸祿,這就是非禮。所以前面孟子講不敢,不敢託於諸侯

萬章曰,萬章又問了,君餽之粟則受之乎?曰:受之。萬章問,,國君。餽之粟,就是不講寄託了,這個是什麼呢?是糧食,如果這個讀書人他家裏貧窮得沒得吃,沒飯吃,國君拿這個糧食給他叫餽之,就是送給他的糧食,這樣受之乎?能夠接受國君給他的這個糧食嗎?孟子說,曰:受之。這可以接受。受之何義也。這是萬章問的,為什麼君餽可以受之,這是什麼意義?,下面孟子跟他講的,君之於氓也,固周之,國君對於就是一般民眾,國君對於一般民眾,如果哪一些民眾是貧窮了,國君就要以國家所儲存的糧食拿來接濟這些貧民,是救濟,所以君之於氓也君之於一般民,這個就是人民的民字,對於一般人民固周之,如果哪一些民眾貧窮了,是當然,理所當然的來周之這個字當作救濟講,應該要救濟他。曰,周之則受,賜之則不受,何也。這又是萬章問了,周之就是因為這個民眾很貧窮沒得吃,就是拿這個糧食來救濟他,這個就可以受。賜之是什麼呢?就是國君很恭敬的拿這個禮節來給他,賜是賞賜的意思。周之能夠,國君賞賜他的他就不受,什麼道理,何也,下面孟子講,不敢也,賞賜的不敢不敢受賜。,下面萬章又問了,敢問其不敢,何也?再請問孟子,不敢是什麼意思?不敢接受這個是什麼意思?

曰:抱關擊柝者,皆有常職以食於上,無常職而賜於上者,以為不恭也。

這是孟子給萬章解答的,像抱關擊柝的人,就是作那個小事情的人,他們常職常職就是有固定的工作,是經常性的有這個工作,不是臨時的工。古時候有長工、有臨時工,臨時工叫短工。抱關擊柝國家僱他,用他來看守城門,這個是長期性的工作,這叫常職。他們都有常職就應該得到一個經常所得的這個俸祿,所以以食於上食於上就是國家這個國君給他長年的所應得的俸祿。無常職而賜於上者,如果說這一個讀書人,他沒有在政府裏作任何官,甚至於也沒有作抱關擊柝,這些事情都沒有作,就是無常職而賜於上者,而接受。賜於上就是接受君主所賜,沒有任何職位,而接受君主給他這個賞賜,以為不恭也,這是不恭敬。

下面萬章又問了,君餽之則受之,不識可常繼乎。君餽之就不是君賜之,是以禮,按照一定的禮數餽贈,餽之,餽贈誰呢?餽贈賢能的臣子,這個賢能的臣子,則受之,像這樣的情形,不識可常繼乎,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繼續,這個經常性的,繼續來餽贈,作為賢人、賢者,是不是可以經常的來接受,可以常繼。繼是繼續的意思,這是講以禮來餽的,但是以禮來餽的時候,萬章就問,不知道可不可以經常的這麼繼續下去。你看孟子怎麼答復,他首先舉出古人的一樁事情。曰:繆公之於子思也,繆公是魯國的魯繆公,他對於子思,子思就是孔子的孫子,繆公來對待子思,怎麼個對待法子呢?亟問,亟是不只一次的來問,就是拿這個吃的東西——這個禮物,派人來問子思。就是慰問的意思,亟餽鼎肉,問的時候又帶些鼎肉在古時候那就是我們現在看那個煮飯、煮菜,都是用鍋,古時候用鼎肉就是用煮熟的這個肉,已經煮好了這個肉。亟餽鼎肉,不只一次的,屢次的。屢次的派人拿這個煮好的、熟的這個肉來餽贈給子思。於卒也,到了後來,有這麼一次,是當終字講,在這裏講到了後來,到後來有這麼一次,也是魯繆公派的人送這個鼎肉來了,送來的時候,摽使者出諸大門之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子思摽使者,摽就是揮的意思,就是對人家揮揮手的意思,用手指揮的意思。摽使者就是指示魯繆公派來的那個人,叫他出諸大門之外,走出子思的大門之外。然後子思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他就面向北面,面向北面就等於是面向君主,古時候君主都是南面,他北面就是對君主的意思,稽首再拜,稽首就是行跪拜禮的時候,頭面都要接觸到地面,接觸地面還不算,還在地面上停留一下子,叫稽首稽首一拜不算,還要再拜,再拜之後,怎麼樣呢?那個使者送來的這個鼎肉他就不接受,叫他帶回去。然後他又講,,這是子思告訴魯繆公的使者,今而後知君之犬馬畜伋。他說從今以後,我知道君,知道魯繆公,之犬馬畜伋,伋是子思的名字,我知道君主是用養犬馬的這個,拿這個禮來對待我,來養我。換句話說,他送這些鼎肉,那些餽贈的,如同拿養犬馬一樣,不把我當作一個有用的人,這是他再拜之後跟那個使者講的。

自是臺無餽也。這是孟子說了,自是從這以後,就是子思告訴魯繆公的使者說今而後知君之犬馬畜伋。說了這個話以後,臺無餽也就是指的下級的官員,很低級的這個官員,包含在作鼎肉的這些廚師,魯繆公派來的這個使者,這都是很低的官員,這個叫作。從這以後,那個使者就不來了,魯繆公聽了子思這樣講的話,他就不好意思再用這個方法派人送這個鼎肉來,就是無餽也。就沒有送這個來了。

悅賢不能舉,又不能養也,可謂悅賢乎?孟子說了,這是孟子評論魯繆公的話,你對於一個賢人,感覺得很喜悅來尊敬賢人,你尊敬是尊敬他,看到賢人你雖然很喜悅,但是不能舉,舉是把他能夠舉出來,讓他替你辦事情,你不能舉又不能養,為什麼又不能養呢?是要以禮來,怎麼樣不以禮來呢?下面就講,你君主你第一次以君命送禮物來,賢人他是有品德的人,知道禮,國君送來的時候就是有君命送來的,他應該頂禮,要拜,稽首拜之後才接受,那你前面講亟餽鼎肉,一再用君命派人送來,他每一次,子思懂得禮,每一次都頂禮才接受,你這是給賢人添麻煩,你送一點食物來,你每一次都叫子思來向你頂禮接受,這個不是對待賢人之道,所以說是可謂悅賢乎,這能算得上悅賢嗎?

曰:敢問國君欲養君子,如何斯可謂養矣。

悅賢不能舉,萬章一聽就明白了,又不能養是什麼?這萬章不了解,所以再問,國君要欲養君子,怎麼樣養君子呢?下面孟子就說,曰:以君命將之,再拜稽首而受,應該開始的時候,以君命就是君主他所命的,所命的就是命的人,就是派人,將之將之就是送過去,把這個禮品送過去。送過去,那個君子就是賢人,再拜稽首而受,一拜稽首,再拜稽首,然後接受,這是一個禮,這是第一次。其後,從這以後,廩人繼粟,廩人是管理倉庫的,管理糧倉的人,繼粟繼續送糧食給這個君子。還有庖人,在廚房裏的廚師,他繼續再送餽肉,送那個肉給這個君子,這個廩人、庖人,不以君命將之。不拿君主的命令送過去,就完全由這個廩人、庖人送過去,這才合乎禮。廩人、庖人送過去,子思就不必再拜稽首,這個道理子思明了,子思以為鼎肉使己僕僕爾亟拜也,像前面魯繆公那樣的辦法,每一次都用君命派人送過去,子思每一次接受的時候,僕僕就是很辛勞的。亟拜,每一次都那樣再拜稽首,這個非養君子之道也,這個不是養君子之道。再說堯之於舜也,堯帝怎麼樣對待舜呢?使其子九男事奉舜,二女嫁給舜,百官牛羊倉廩備,以養舜於畎畝之中,這個前面都講過了。後舉而加諸上位,然後又派他作很高的事情,最後把天下就讓給他。故曰:王公之尊賢者也,像堯帝對於舜,那可以說是王者,王公之尊賢之道。王公之尊賢之道就要像堯帝對待舜帝那樣的方法。這是這一章,講到這裏,時間到了。





學人根據徐醒民教授論語研讀視頻字幕整理,如有錯誤,敬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南無阿彌陀佛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孟子研讀第七十九集发布于2024-05-13 16:06:47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