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與孝經圖


 

孝經與孝經圖第八集

孝道使人與天地並列

《三才章第七》

 

各位線上的嘉賓及在場的老師、同學們,大家晚上好。又到我們時哉時哉網路教育學院線上直播課程,我們這星期是孝經的目,進度是在第章三章,三才就是人跟天地並列為三才為什麼並列為三才?這一章讀完以後會恍然大悟,什麼叫做與天地並列為三才。我們還沒進入到這一章的時候,我們先說一說天地,天地在中庸叫做大德敦化我們臺北有敦化南路、敦化北路,敦化就是說很渾厚的道,就人在天地之間,默默的受天地的養育,可是都不知道有天地才有這些萬物的生存,我們看看滿天的蝴蝶,還有這些象群,還有這些原野間野獸。寒冬裏的這些企鵝哈,還要在水邊鳥,它們生生不息。沒有地的長養,沒有天的四時——春夏秋冬這些季節的變化,這些生物沒有辦法安養於天地之間,可是他們會不會知道那是天地的恩德呢?不會這叫做敦化,敦化就是別人承受你的恩德很重,可是別人不知道恩德來自於你。而人他可以跟天地配合,能夠成為三,成為一個效法天地的有情眾生——只有人類



我們來看三才章第七。孝經整體的架構十八章是長成這個樣子,總說是孝經的宗旨。分別來說孝道的修學以及義理。段就是孝道的重要,孝道的重要有通說各階層要怎麼盡孝,別說聖人要怎麼以孝天下

階層怎麼盡本分呢?有天子,有諸侯卿大夫,有士,我們都說過了現在講到第章就是三章,人跟天地並列為三才

的經文是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結前啟後)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天經地義)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順天應人)。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能嚴政教)。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總標<可化>,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孝親),陳之於德義,而民興行(德義)。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知禁)。詩雲:赫赫師尹,民具爾瞻(贊名揚名瞻<舉小雅>


這是整個經文,我們說孝經有整部的架構還有每一都有每一的架構這一的架構就是這樣,就是先有一個承前啟後,曾子讚歎孝道很殊勝、很偉大,就是承接前面曾子講的這一段話,孔子就根據子講的這段話來說孝道為什麼偉大,為什麼廣大?第二是講民如何成為三才。先說孝之的行為是天經地義,的行為是順天應人,孝的行為是能夠莊嚴政治跟教育,所以先王就拿孝道來化導人民那怎麼化導呢?就是以孝經來化導,以孝道為本質的德義來化導,以孝道為本質來表彰恭敬謙讓來化導,以孝道為本質來發展禮樂化導,並且表現好惡讓老百姓知道要有所好,要有所悟,要有所禁止個天下就大治。所以舉出小雅說,赫赫師尹,民具爾瞻,如果你做得好,老百姓都仰望你你看這個經文的架構實在太棒了。所以我經常說,讀這些經書,你就算道理不懂,你的文學都很好,更何況是你的道理讀懂以後,你不單是文筆好,你的思路很通達,你的才情很敏捷,你分析事理很清楚,你不但能夠瞭解古代,你也可以走入時代

我們一一的來看的經文,子曰:甚哉,孝也。聖哉,就要像華嚴經佛說奇哉奇哉!還有偉哉妙哉聖哉就是說孝實在是極為偉大,所以是孝之大,那個就是一個讚歎辭像論語裏面的君子哉若人,就是讚歎宓子賤。孝哉閔子騫就是讚歎孝。曾子講了這段話以後,孔子就說。夫孝,夫就是一個辭,它沒有道理的,就是發語辭而已。夫孝,然後後面這些文字都是在講孝,孝是什麼?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孝就是天經地義,什麼叫天經地義呢?經就是不能改變的換句話說孝道是不能變的是天經地義什麼事情是天經地義,比如報恩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殺人本來就應該遭到惡報,這就是天經地義做好事本來就是要有善報,這就是天經地義天經地義就是本該如此民之行也,然後百姓如果盡孝的話就是天經地義,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所以他不盡孝,天地都反常

天地之經,而民則之,因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所以老百姓的必須要效法這個人的,一個行孝的人就是能夠效法天是效法,也是承襲地的利益以順天下。則天就是天經,因地之利就是地,天經地義的天就是講明,地義就是講利。孝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所以聖王如果推展孝道就是順應天下人的人心,因為天下的人心,你用孝道來推廣的時候會符合天下人心的需求,你如果不用孝道來推廣的時候,你不符合天下人心的需求舉例來說你不這些品德的內涵往外推展,你就算給老百姓豐衣足食,老百姓隱微處還是不快樂,因為不符合他真正的人性。所以我們縱然創造很多的經濟價值,給他們吃喝玩樂,可是發覺到老百姓也並沒有很快樂像歐美的生活過得很快樂,可是很多的暴力,色情,安眠藥,安非他命,毒品橫行到底什麼才是給人們真正的快樂呢

經濟發達的時候,想不到就是製造武器列強對立,乃至於國際間的爾虞我詐,並沒有帶來人類的快樂所以如果以孝道為本質來發展政治跟教育的時候它的教育是不嚴肅就能夠成就這教育不要規定那、規定這教育推廣下去就能夠成就沒有一天到晚規定學生要這樣要那樣,學生就會自我要求,而他的政治也不是很嚴格控管,控管老百姓什麼三令五申,什麼嚴刑峻法都不用。法家治國都不用。

以德治國和以法治國是不一樣的,以德治國是喚醒人們的良知,喚醒人們的道德,喚醒人們的情操,喚醒人們感恩的心,喚醒人們利他的心,而法家的教育就是嚴格控管,沒有引發人們內心的良知,所以往往政治辦的很辛苦,教化也很辛苦,編了很多的預算,可是教不出有品德的人才政治,不斷的開會,不斷的協商,不斷的訂定法律條文可是老子說法律茲彰,盜賊多有。老子的八十一章裏面講很多內在的修為跟外在的治國,當然很多的部分是形而上,可是老子很多的部分也是強調於道德這個部分其實都跟儒家是相應的,所以先看到教育是天經地義的,是順天應人的能夠莊嚴政治和教育的所以先王認為教育是可以化民的,因為辦政治的主體在辦教育可以化民。

那怎麼化叫做是故先之以博愛民莫遺其親就是說先以身作則,先王先用博愛,他到底怎麼用博愛呢我們慢慢再說,我先把文簡單的,我們再來像洋蔥一樣把經文裏面的意思一個一個的出來,越你會覺得越美先王他先之以就是以身作則,先在辦政治辦教育的時候,他一定要以身作則,他沒有以身作則絕對辦不好,所以就是以身作則用這個博愛他果然懂得用博愛當然他是以孝道本老百姓不會遺棄他的雙親,所以這個時候就不用辦養老院,野外也沒有孤苦伶仃的老人在那裏沿門托缽,沿門乞討,這種現象都不會有

陳之於德義,先王之道不但要推展博愛,還要陳述這個以孝道為本質的德義——道德的義理,老百姓會很高興的去實踐這個孝道以及各種的道德,這個陳述裏面包括君,包括臣。為什麼要包括臣?你讀到後面你就會知道,所以這個是包括君,包括臣。

之以敬讓是講天子,只要講到先,都是講天子先要以身作則,先之以敬讓,以孝道為本質的恭敬跟謙讓,老百姓不會爭奪、爭,你看我們現在的老百姓很會打官司,很會爭奪名利的爭奪爾虞我詐等等如果能夠以孝道為本質,以身作則來推展恭敬跟謙讓,不會有爭訟、爭奪的事情

天子跟大臣懂得以孝道為本質的禮樂來推展出去的時候老百姓會相處的很和睦,他不會家家戶戶豎起,還有各種的監視系統都不會有這種狀況。都是互相守望相助以前的社會,一只雞,全村轟動,家裏面出了事情了,全村幫忙,現在是大家互不相干,老死不相往來到底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就是教育忽略了以孝道為本質的教育,政治忽略以孝道為本質的政治造成了現在的嚴重的後果這個後果要執政者政治的人跟老百姓全民買單

為政者跟辦政治的人,各階層的公務員,如果能夠示之以好惡,好惡就是善之所好、惡之所惡。以孝道為本質的善惡善是所好惡是所惡。老百姓就會知道敬,敬就是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特別是什麼不該做清清楚楚,沒有在這裏什麼打官司,黑的變成白的白的變成黑的有名的律師就是如何把白的變成黑的,黑的變成白的,混淆價值混淆是非混淆視聽,讓人莫之所衷。

最後說雲,詩雲就是指詩經小雅的節南山,裏面說赫赫師尹赫赫就是名聲顯赫,誰呢?太師,太師尹尹就是那個尹吉甫,吉祥的吉,甫就是杜甫的甫。這個尹吉的後代,他說赫赫師尹民具爾瞻。這位太師,是名高位顯太師老百姓,具就是就是你,瞻就是仰望你百姓都仰望你,意思就是說你是一個有國的天子,有國的執政者,你所作所為都是老百姓在看著的,你做的好老百姓跟著,你做的壞老百姓也跟著,所以好的風氣是引導出來的,壞的風氣也是引導出來的

以上是這一的大意。我們接著來看這一裏面到底含藏什麼樣的道理,我們來剝洋蔥慢慢的給它剝進去這一叫做三,三才章列在庶之後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孝經第七章,孝經的第一章叫開宗明義章,後來就有天子章,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庶章。章就是三章,為什麼在庶人章之後章呢就是告訴我們說,各階層的人都必須要盡孝道,雖然孝道的範圍有大有小,但是本質都是孝道,這才能夠跟天地相配成為三才。它的目的在這裏,所以你看孝的每一章環環相扣

如果你懂得做科判,雪廬老人做學問,喜歡用解的方式以列表的方式呈現,你才知道前後文相關,否則我們以前讀古書,都會覺得古人那叫東拉西扯,一會兒講東,一會兒講西的,但是你做起這個科,你才知道叫環環相扣步步相連。曾子聽完了孔子陳述這五種能盡孝的義理曾子的語氣為何?經文是這樣講的,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就是說我剛才講過,就是很殊勝,很偉大這一種讚歎語氣在論語中有嗎?有的在那個為政第二不是有孝乎惟,友於兄弟這是指什麼周公的大兒子叫做伯禽,二兒子叫做君陳。周公因為對周朝的貢獻實在太大了,所以他的大兒子伯禽到魯,君,這位弟弟就繼周公之後管理洛陽洛陽是什麼呢?就是那些商朝遺留下來頑固的人民公以德去感化,周公死了以後,君陳代周公去感化他們一段是周成王給勉勵,就是孝乎惟你治理國家要用孝道做本有用孝道做本質,國家才能治得好,你的教育才能辦得好,你拿掉了以後你什麼都做不好所以我才會說經孝經雖然不是六經,但是六經的本都在孝經,所以才會說解在六經,行在孝經

孔門的心法傳承於,曾子除了他是二十四孝有名的孝子以外,子也是傳承孔子的一貫之道,而一貫之道裏面通達的是形而上,可是形而下去利益情,他必須要以孝道為本來莊嚴政治,莊嚴教育政治才走得通,教育才辦得好。曾子這一句:甚哉,孝之大也,這一句有什麼意義太棒了,子如果不說這個話,坦白講,當孔子開宗明義說完了,把天子該怎麼盡孝說完了,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孝,都講完了,好像都講完了,對不對?可是孔子要發揮孝道的廣大的時候,沒有發起這時候曾子就說甚哉,孝之大也,孝實在是廣大孔子順著你的語氣說孝道的廣大孝道的廣大能夠讓人跟天地成為三才,而且孝道要著重在事,而且他能夠推廣他能夠取悅於老百姓,他能夠成就自己的至德,他能夠讓自己揚名於後世,他能夠讓自己感於鬼神,他能夠讓自己懂得進退應對之道,他能夠讓自己完成一生的人格,所以叫做孝之道

十八章的孝就是從孝子到大已哉去發出來的前面講各階層的盡孝後面接著來講孝之道為什麼、殊勝、偉大借著曾子的讚歎孔子後面的發揮。曾子讚歎孝之大,其大如何,就是我剛才說的而且它的大是什麼呢,就是經文說的,它的大就是天經地義天經地義就跟天相,跟地相,是天經地義之,它大可以大到這種程度那天經地義到底長什麼樣子天經地義,在書傳裏面說,經就是長也天之長什麼叫做天之長天之長就是有白天、有晚上,叫做天之長。之長:白天是太陽的照耀,晚上是月亮的照明換句話說天之是天之長。地義,易經孔子對易經是愛的不得了。孔子為易經寫了十部注解,其中有文言文言就是特別對乾卦跟坤卦解釋易經的文言裏面說:義是利物對萬物有利益的叫做義,所以不見在大學最後的結論,曾子說要以義為利,出路就在上面,義就是利物,出路就在利他,太好了所以現在網路的企業裏面,他們強調的說企業的生存之道是什麼利他企業才能走得出去你看看又回到我們2000多年前祖先的教誨,唯有利他你看最近的福斯公司,他們團體裏面為了要規避處罰,結果公司差一點破產如果沒有站在利他跟講信用,前面都是興盛,後面都是死路所以君子利。

之義就是:高山可以種出茶葉,可以種出蔬菜平地肥沃的土地可以稻。貧瘠的土地可以麥,沙土可以出花生,你看是不是利物對不對而且這些物的成長就可以讓情生活,所以天經地義,就是講天的經常不變的運行,還有能夠養萬物。

為什麼是天經地義之行?因為孔子天經是說孝是一個經常不變的是運轉不變的換句話說叫做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就是說孝道是常常要運轉的,在你的腦袋裏面運轉的,你所有的善都要以為本質。包括你做人處事你都要以為本質需要在頭腦裏面常常運轉我們很多人的頭腦運轉就是我想賺錢,想謀利,想要騙人家,想要爭強鬥狠,但是君子的腦筋所講的如何以孝道為本質,去發揚利他的善心,這樣才能夠找到自己跟情的出路我給你講,你經學越懂,你的人越開通,你活得越愉快,睡覺睡得越舒服,早上爬起來越有精神,鼻子本來塞住的都開,像山大師說忽將鼻孔衝開有道理,真的

地義就是孝道是一個利人的行為,利人的行為從哪里開始利呢?從父母開始利益。你都不會去利益父母你怎麼會去利益別人,你都不會去利益最有恩的人,你怎麼會去利益其他對你有恩的人?你都不能去利他,請問你有什麼出路?孝道是一個天之明,是一個因地之利,是一個以順天下的

孝道為什麼是則天之明呢?我們剛才說天的運轉裏面,它運轉當中特別講到的是日的運轉跟月的運轉孝道為什麼是則天之明,唐朝一個皇帝叫做武則天,大概也是出自孝經。則效法天之明孝道是一個,則要常常運轉的腦袋要常常想這個道理以外,還有是一個明,什麼明?你要知道行孝道人是最聰明的為什麼呢?因為這個人懂得去利益家庭,由盡孝道懂得去利益家庭這個人往外推展會懂得團隊會懂得去利益社會會懂得去利益國家,會懂得去利益現在,會懂得去利益未來,會發展出這樣的智慧,這個智慧就像太陽去利益萬物一樣,這個人是最有出路的

那孝道為什麼是因地之利因地之利,我們剛才也說他的智慧是在利益上去利人的智慧,我們的智慧往往是在自私的時候最有頭腦,去利益的時候是最昏的,昏了,什麼都不會,自私自利的時候什麼都會想要去利的時候什麼都不會孝道正好相反,孝道反而是在利他的時候聰明起來,就像太陽在利他一樣普照萬物一樣而這個智慧是在利上的智慧因地之利不但能夠利益家庭,利益團隊,利益社會,利益國家,它的智慧是在利益眾生上,而這個利益又能夠擴展它的智慧,這個智慧是會利益別人,利益別是福,福慧修。福慧雙修在儒家會成就至聖,在佛家來說會成佛那你看它不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安嗎?所以經文說孝道是則天之明是因地之利,一個順人之行。

為什麼是順人之?請問每一個人是不是都想離苦得樂蚊子、螞蟻、狗、貓、雞、鴨,沒有一個想要離樂得苦都想離苦得樂離開痛苦得到快樂唯有以孝道為本質的發展品德,發展智慧,發展善法才能有離苦得樂的時候,請問是不是順應天下人的人心,因為天下人的人心都想離苦得樂,而你這個見地,你這個做法,你這個學問,都是幫助他離苦得樂的,請問是不是順他的人心。所以我們才說順人性的學問才能發展人性的學問是不能發展的。自私自利的學問會讓自己走絕路,這種學問怎麼可以發展呢?利他的學問是走活路,這個學問怎麼可以封住呢?所以現在這個社會混亂的社會,價值觀錯節的社會,無所適從的社會,更要發展經學的內涵,更要發揮經學的見地,更要開創經學的內涵,更要傳承經學見地,這才有人類的未來,不是嗎?

經文又說孝道為本質來辦政治可以不而治辦教育可以不而成,就這一段經文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那我要問了,辦政治為什麼可以不辦政治不是要嚴格嗎?辦政治裏面很多的規定都是三令五申,以孝道為本質的政治,為什麼可以不嚴而治?你要知道,當以孝道為本質,大家每一個人都是發自良心替對方著想的時候請問你在家裏面孝道的內心,替父母著想的時候,請問你辦眾生的事,辦國家大事的時候,你會不會發自己內心替社會著想,替國家著想這個時候請問還什麼嚴刑峻法嗎?還要嚴格規定嗎?還有三令五申嗎?還要制定很多的刑法跟憲法嗎?還需要這樣嗎?所以以前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建國大綱裏面說中國人以前做生意,一句話就是信用失信於人無法生存,請問這個時候還要制定很多很多法律條文來規定嗎?不用反而現在制定很多法律條文來規定的時候反而欺騙人的事情更多,所以老子說法令滋彰,盜多有,不是沒有道理的

以孝道為本質的政治是不嚴而治,以孝道為本質的教育是不是不而成呢?不嚴肅而成當然你的教育裏面是引發學生們的良知,是引發學生們的孝心,是引發學生們的感恩心,是引發學生們想要去利他,想要去利益他人,你必須充實你自己,請問你還要每天鞭策他讀書嗎?你還要每天勉勵他勤快嗎?日本話讀書叫做べんきょうべんきょう就是要勉強,請問還要勉強嗎?其實是不需要的。所以教育是不速而成,不嚴肅不規定,不嚴格,他就能,就像我們很多讀書人,行孝之人志在於天下蒼生的時候,他自然就會寒窗苦讀而且他希望做官能夠做出一番政績,名滿天下莊嚴他的父母親,莊嚴他的祖先請問這個時候的他還需要父母鞭策?還需要老師拿鞭子在後面驅趕嗎?不需要的,所以教育是不速而成這個教育是不肅而成,這個政治是不嚴而治。可是經文又說,我懂得要治國了,請問我也知道你孝道為本質要治國,要辦政治要辦教育,可是辦政治以何者為先經文是說先王教之可以化意思就是你辦政治還是要以教育為先,固然孝道為本的辦政治是不治,辦教育是不而成,不要嚴肅就會成就,可是辦政治還得先辦教育,就章所說所以禮記的學記裏面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國民,就是君臨天下管理天下的人,要懂得教育為先教育為先當中,教育重在化民,化就是化導老百姓可是化導老百姓當中,要以孝道為本質才可以化民。先王怎麼知道呢?先怎麼知道辦教育孝為本質的教育可以化導人民,什麼叫做化導人民呢?化導人民是指不管這個人過去的品性有多差,過去有多麼囂張,有多麼惡劣,有多麼自私,有多麼可惡,但是這個人可以變化所以子說讀書在變化氣質,怎麼變化?論語可以說,能,可謂之方也已。能近取譬就是你先自己做,你發覺到改善你太多了,你的氣質也變化了,你的內涵提升了,你的學問也豐富了,你的命運也改變了,你也受到大家的歡迎了,你把這種的覺受往外推展天子這個覺受往外推展透過大幫你推展的時候就是說能近取譬,從自身開始,從近及親及疏,這人心推薦的方法,很多人都會改變為什麼呢?因為當看到你的命運改變的時候,你把你這個方法給別人的時候,別人願意跟著你走當你自己的命運都不能改變,你的煩惱都一大堆,你自己都無路可走的時候,請問你怎麼人家,所以人家一定要先自化,你自己不化你自己,你無從去化別人,所以辦政治的人為什麼要先以身作則?為什麼要經營團隊?就是當老百姓看到你們這群人這麼有氣象,這麼有水準,這麼有出路的時候,老百姓樂於跟,這叫化

先王之道可以化民怎麼呢?他說先用博愛之道,文叫做是故先博愛,而民莫遺其親。博愛的方式,老百姓就不會遺棄他的父母親。可是怎麼行博愛是要廣,什麼叫廣的愛儒家的廣之愛,絕對不是歐美的廣之愛,所以不要一談到博愛,就我們跟歐美一樣不一樣,名字一樣,內涵不一樣博愛是什麼呢?在孝經裏面天子章的愛是什麼呢就是我在家裏面,愛敬存心,我對我的父母親有愛,為什麼因為他們恩德很重我對他們有敬為什麼?因為他們主持家政愛敬存於心而你把這個風氣往外推展的時候老百姓都懂得愛自己的父母親,不會遺棄他的父母親不會慢待他的父母親,這個叫做博愛之道。博愛之道並不是每天出去愛別人,而是把自己做好,然後善於推廣這樣的風氣我上辦講座說過,光以身作則是不行的,他必須要靠團隊的經,大家努力的推廣,以身作則的這種風氣才會往外推廣這是先王在推廣孝道的第個方法就是用博愛用博愛,你會發覺到一個什麼成效就是老百姓不會遺棄他的父母親,所以每一個家庭裏面不是三代同堂就是代同堂,就是代同堂是六代同堂你想想看家家都是這麼快樂的幾代同堂,社會上沒有被遺棄的老人,國家還需要辦慈善養老院嗎?不需要家家都很和樂的時候,請問國家是弱的還是強的他爭取老百姓對你的信心是多的還是少的?在國際間,各國看你是仰望的還是輕視的?當然是仰望的老百姓對你的向心力強的,老百姓對你向心力強的時候,請問你是強國還是弱國當然是強國老百姓對你是弱的,跟政府對立的,請問你是強國還是弱國?

上先個他是有博愛之道,而先王跟大臣們懂得去陳述德義,這個德義會讓老百姓會興行,叫做陳之於德義,而民興行。這個德義是什麼呢?就是以孝道為本質的德義,這個德義就是品德義,孝道是所有品德的根本。這個品德根本如果被好好的重視,所有的品德都能建立,而老百姓興行。老百姓為什麼高興的去實踐孝道,去實踐各類的品德呢為什麼因為他發覺到推廣孝道會帶動家庭的和諧,推廣孝道會改善人際的關係,推廣孝道得到很多的人讚賞跟護持路越走越寬的時候,請問老百姓要高興做還是討厭做老百姓當然高興做你順著天下的人心,當然就容易做嘛,你逆天下的人心當然就是不能做嘛所以叫做民興行。老百姓然高興的去實踐孝道,發展各類的品行,這個國家就是一個有道德的國家排隊的時候不插隊,在公共場合的時候是守公共的秩序,在各種的場合裏面都互相替人著想,請問這個國家你想不想去這個國家你讚歎不讚歎?這個國家所贏得的重視是多還是少你覺得呢這就是先王懂得博愛推展孝道,懂得發展以孝道為本質的品德教育

再來還懂得發展敬讓,這個敬讓也是以孝道為本質為什麼以孝道為本質?在家庭裏面,恭敬是從家裏面做起,父母親是主持家政的人從他做起,從對父母親敬,從家裏面能夠互相對方著想的讓出去,這個時候推展出去的時候,老百姓會懂得在家裏面行敬讓,而且出去的時候會懂得對有道德的,有學問的,有年齡的輩分的,有地位的人來恭敬、禮讓。這個社會風氣就會變得非常的可觀非常的溫厚,非常的善良,老百姓不會爭奪、不會爭鬥、不會爭訟。大家都能夠互相欣賞對方的道德行、才華能力的時候,請問還有什麼爭名奪利,還有什麼爾虞我詐沒有了。所以這叫民不爭。

可是我要說敬讓是很多文明國家他都覺得不錯的,像英國的紳士,是講到很禮讓,可是我要說敬讓要以孝道為本質的敬讓才是真正的敬讓,否則這種敬讓有時候可能是虛偽的敬讓,不是真正從心發展出來的敬讓,為什麼呢?因為家庭本來就是一個最可以放逸,最可以沒大沒小的地方,都可以來實踐敬讓之道,都懂得對父母親禮遇,都懂得對父母親恭敬,你想想看發展出去的敬讓是真誠的還是虛偽的,你覺得呢

所以有時候我們看到外國的文化很好,可是你發展一個有本質的文化的時候,你會比他更好,你會比他走的更有氣象,更有出路,更有未來,而且更能夠凝聚民族的團結力量,所以說世界的民族都完了,只剩下中華民族它的道理就在這裏但是如果今天還是不重視它經學還是束之於高閣,社會還是在那裏爾虞我詐爭名奪利,表面上弘揚國學文化,骨子裏面還是朝向物質文明,中華民族也未必能夠無限的延續下去

再來,先王也知道孝道為本質的博愛孝道為本德義,孝道為本敬讓,還有孝道為本的禮樂這個禮樂是包括先王,只要有個先字,就是講天子以身作則,如果沒有一個先後的先,就表示國跟大一起做,特別是講大臣。為什麼要這樣解釋呢?你看後面就知道

這個禮樂,以孝道為本質的禮樂,為什麼會讓老百姓有和睦的成效,經文是說以禮樂而民和睦為什麼會有和睦的成效?因為禮樂的禮就是在應對進退當中為對方著想。樂就是一個能夠調柔自己心態的音樂當然老百姓和睦

再來,禮樂以孝道為本質,它不是表面的形式,他能夠真正發揮禮樂的功能,禮樂如果沒有孝道為本質禮樂其實是表面的。所以論語陽貨篇裏面說: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樂雲樂雲鐘鼓雲乎哉。禮啊禮啊,難道只是你送玉我送帛嗎?過年過節的時候你送月餅我送柚子,難道只有這樣嗎?樂雲樂雲鐘鼓雲乎哉樂啊樂啊,難道只是敲鐘打鼓嗎?書上說如果沒有這些本質的禮樂,其實不能移風易俗,沒有辦法移風易俗虛偽的表面是不能移風易俗的,唯有從真誠的心流露出來才能移風易俗,真誠的心就是敬讓的根本就是,就在讓。禮樂的禮,它是一個外,樂是內心,讓人有外向有內心,整個是充滿一個有氣象的國家

最後先王還懂得用好惡,這個好惡蠻有趣的。本章好惡的形象是什麼?經文是說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可見好惡是很重要,你一定要表現你的好惡,你不能沒有好惡,你不能做一個和事佬,凡事都沒意見,你變成騎牆領導者的好惡有多麼重要,領導者人家說,上有所好,下必有甚者比如說上面好刮財物,下一定要比你更狠的以前宋徽宗很喜歡奇花異石,很喜歡這些東西,下幫他搜刮的時候,下更特別搜刮財產唐朝的國君歡女人胖的,所以女人拼命肥一點漢成帝喜歡女人瘦的,所以很多女人絕食,有的女人為了腰細甚至餓死。所以上好是物國君喜歡這個東西下更甚之。所以好惡是一個領導風氣的,我從陸《新·為》裏面說,堯舜的人民叫做比屋而封,什麼叫比屋而封?就是堯舜那個時期,他教化推展出去的時候,老百姓知道他的好惡。比屋就是每個房子,比就是比鄰,你家隔壁意思就是,每一家都是好人,這樣比屋而封。桀紂的時候,叫做比屋而誅,都是刁民百姓,怎麼這麼多盜賊,怎麼這麼多小人?,怎麼這麼多做奸犯科?可見都是風氣帶出來的都是領導者的好惡帶出來的。以前臺灣的領導者很喜歡看評劇,所以臺灣電視很多評劇,而且中間沒有廣告,評劇裏面都是教教孝,所以臺灣那時候的風氣非常好。

好惡既然這麼重要,請問要怎麼樣示好惡?你看孝經,是不是一步一步進去,要怎麼惡?這裏面有個很有趣的以前商鞅在變法的時候,他為強調的重要,那個時候可能治國都不太講信用,所以就把三丈的木頭,三丈一丈就十尺,三丈的木頭放在城的南邊,說移到北邊的十兩黃金,沒人移。這大概是騙我的。可見國家常常不守信用。他再加五十兩黃金,有個人試試看,反正一次也沒關係,對不對。移過去到城北邊的時候真的得五十兩黃金從此人家知道國家是沒有戲言的,就從這裏開始去整頓,所以秦朝被他整頓起來當然整頓的方向是錯誤的這很可惜可是好惡是必須要有的,沒有好惡,下怎麼知道這個該做這個不該做。

人之所以跟天地配合起來是三才,本章有說明清楚嗎?有!三才,原來是風氣的經營叫做三才。天子大夫、士、庶人,整體的氣氛叫做三才人是帶動天地風氣的主要者,人帶動起來,天地的風氣統統導正,導以後天會四季如春的氣候,地會是一個養萬物的大地,這就是經營,太平盛世的未來就是這樣經營的

最後詩經裏面說,赫赫師尹,名具爾瞻。師就是太師,太師是什麼官名呢?周朝有三公叫做太師太傅太保這三公,所以我們說諸侯為什麼不叫做?因為國家裏面有三公,你叫諸公,人家會認為不是這個公。不是所以齊桓公叫做公。為什麼不叫做公叫諸侯,因為國家本來就有三公這三公跟齊桓公的位置都同等高,國家最高的爵位,太師就是國家很高的爵位,最高的爵位,太師太傅太保。詩經裏面這的含義是什麼是說尹吉甫的後代,實在太糟糕了,在國家裏面任憑國家敗壞,他發揮不了太師的功能,所以老百姓的詩經是說赫赫師尹,國家給你這麼高的地位,你動靜觀瞻,結果你任由國家敗亂,老百姓全部看在眼裏,叫做名具爾瞻。這就是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什麼叫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百姓可以擁護你,老百姓也可以推翻你,水就是指老百姓

我們下一個問題,所舉的詩的義理竟然跟這一違。這一是說天子以身作則,大臣來幫忙推廣老百姓能夠配合國家經營整體的氣氛,天地祥和可是最後舉的詩經是說,你看你這個太師官做成這樣,百姓都看在眼裏,這是什麼意思?孔子你到底有沒有看詩經?你怎麼舉一個錯誤的這就要多聽課你才會知道。徐醒民老師斷章取義是可以被接受的,這就是斷章取義什麼叫斷章取義經文講我取過來變好,叫斷章取義。這裏把他變成好的解釋,什麼好的解釋?前面講的是先王,現在講是太師,怎麼會差這麼多,所以我才會說,裏面經文講的是的時候,比如說先之以敬讓,先以博愛,這些都是講天子,後面講:陳之於德義,禮樂,都是講子,可見是天子跟臣子的配合,臣子如果敢配合天子的時候,這個臣子是有德的臣子,而且這裏面告訴我們老百姓跟從國家,不是只有跟從天子還要跟從大臣叫做赫赫師尹。

你知道三國裏面,諸葛亮治蜀國的時候為什麼治得好?因為叫做名具爾瞻。固然天子是領導風,可是老百姓仰望的是仰望大臣跟天子大臣也是很有威力的所以諸葛亮治蜀的時候,雖然他不是天子,他不是阿斗,可是他照樣把蜀國治理得好好的,為什麼呢?叫做赫赫諸葛亮,名具爾瞻。你看他死的時候家裏面的只有八百樹,黨政軍一把抓的,最後死的時候家裏面桑樹只有八百株,我曾經問過我們臺灣的農夫你們家的財產會不會只有桑樹八百株?不會那麼少的諸葛亮握有黨政軍的大權,結果只有這樣的財產,他就是能夠領導風氣,這就是赫赫師尹,名具爾瞻

 

以上孝經是講完了,孝經圖裏面,北宋的李公到底要怎麼講孝經呢?你看那個樹下有人在那裏擊缶,有沒有看到樹下有人擊缶?就是擊盆,還有人跳舞,裏面一定有唱歌,這叫做什麼?這叫做音樂還有行人打躬作揖,有送行有打躬作揖,有問路,這叫做有禮有樂,有禮有樂就代表是一個風氣的經營,這一章裏面就是孝道裏面的化成禮樂的經營。

 

個是馬和之,馬和之也是根據李公,馬和之畫裏面也是樹下有唱歌有跳舞,還有行人打躬作揖告別,是不是也是有樂。

 

再來,趙孟頫元朝趙孟頫也是一樣,也是有,打躬作揖,載歌載舞

 

再來,仇英,也是一樣,因為時間不夠了,我只能簡單說

 

我們再看江逸子江先生他怎麼來畫孝經三才圖。三才圖裏面整體的經營是這樣的,我們來看局部的,第運用的是春天柳樹柳條發代表是三月三月春,行人要送別行人,行人要送別的這一段,其實也是襲之於李公麟、和之、仇英、趙孟頫的,只不過在這他特別講到春天送別的這一分。又是比前面更為突出

 

然後這裏面有彈琴有吹笛、有跳舞,古人生活的很愉快為什麼愉快呢因為大家都能夠知心相交,在家裏面能夠盡孝道外面能夠交到好的朋友。坦白講,你在家裏面能夠盡孝道的,你就有認的能力,你能夠交到知心的朋友,彼此開懷暢飲,而且能夠道義之交,能夠以誠心互相交往

 

讓人想起什麼呢?以前渭城曲叫做: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條發青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那種場景。這是即將要送別依依不捨,所以大家送別人彈琴唱歌跳舞吹笛子來送別,這個是已經送別的人已經送別人有主人送別還有陪著主人來送別的特別是主的送別的送別躬作揖來表達依依不捨的情懷,後面的這些有戴頭巾,戴奎冠,還有老人,這可能也是客人的朋友之一,也一起來跟著送別

再來客人的童子帶著,想必不能不那個柳樹下的那一群人還沒別,這一群人已經別了,所以琴也收起來。要走就走嘛,不,是依依不捨的走還互相勉勵,還告訴我們說你要保重你要怎樣講怎樣。一路叮嚀,最後這個客人的童子已經準備馬匹一個童子回望看他們在打躬作揖告別,兩個童子閑來無事在那裏聊天,整體的經營就告訴我們是一個什麼經呢。朋友這一倫,五倫關係之末就是朋友朋友這一可以被經營這樣子的時候,可見君臣這一是什麼倫。可見夫婦這一怎麼經營。父子這一怎麼經營,這就是民族的情懷民族的情懷如果從五倫經營起來的時候,他很有向心力,他可以把整個國家的人民都凝聚起來成為一個強國,這就是五倫教化。不必第六倫,不必第七倫,五倫是說,五倫的關係一定有你的本分要,你絕對要盡。朋友相知相,甚至不惜拔刀相助,這種的情懷只有中國有

最後總結,我要總結的說,第,曾子是一個孝順之人,孝順之人有厚福他最大的福報就是遇到孔子,最大的福報就是孔子傳承性與天道,最大的福報就是孔子傳承以為本的經學見地臺灣話就是:賺死了,這個,子聽孝道對孝道的讚歎,就是甚哉,孝之大矣,就表示他內心的體悟,孝道絕對不是我們想的這麼小回去幫父母捶捶背洗洗腳,我不是說他不重要,我是說你的見地是要廣闊的來看孝道這種事情,不是今天母親節我們到哪里去吃吃飯不是只有這樣的,經營的是家庭的關係,人際的關係,乃至於經營文化的見地都是靠孝道去經營的孔子是一個能夠觀機逗教的人,順著“孝之道大矣哉”去講到孝道的範圍廣大,開出後面的十一章,都是從“孝之道大矣哉”去開的觀機逗教。個,在本章裏面談到原來辦政治辦教育的本質就是孝道,所以把天子章諸侯章、卿大夫、士、庶人章全部總結,大矣哉。矣哉是則天之,因地之利是天經地義之情,大矣哉大到這種程度還有,我們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雖然為政者是最大要負責任的,可是我們處在這個時代裏面,我們也要盡我們的責任,匹夫有責,不管為政者辦不辦,我們也要好好的充實自己的內涵,充實我們這些內,雖然不能夠改變個世界,改變個環境,可是我們要先改變我們自己,然後我們要影響我們的旁邊,我們縱然在這個時代裏面我們出不了頭,我們可以影響後。當代的人作古的時候是後代,後代的人——這些有見地有才的人當他能夠領導教育的頭,成為政治領導者,風氣可以全部扭轉所以有時候現在是做不了,可是我們的眼光有時候是看到未來,這才是真正的民族的情懷,才是人真正的價值跟出路。這也是學這一章應該要有的心得。

 

課堂提問部分

 

學生:老師好,學生有問題要請教,我們本章學完是: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非常讚歎孝的運用在教化上面,可是現在的潮流主張政治的黑手不要侵入教育界,我們如果將本章用於現代?麻煩老師解答。

老師:我們說政治的黑手不要進入教育,那是因為政治人物往往用學生來作他的打手,這是不行的。政治不要進入校園是對的。但是政治要不要導正教育,這是需要的,如果教育不能教出人才,品德教育不能把人培養成人才,怎麼導正呢?就是這一章講的,要用德義導正,用敬讓導正,用禮樂導正,如果能夠導正得好,老百姓,尤其是學生,他才知道要回去孝順父母,要尊師重道,要學習,所學的是要用於社會,是要來報效國家,這是可以的。

學生:老師,您好,有雲為政者不是不要表現好惡嗎?本章為何要說要示以好惡?請老師解答,謝謝。

老師:者不要表現好惡,是因為下人容易拿來做文章,比如說宋徽宗他很喜歡奇花異木蔡京童貫就在到處幫他搜刮。乾隆皇帝好大喜功,和就很容易配合所以君王不要隨便表示好惡,這是對的可是如果你在導正風氣上你沒有表現好的時候,人家怎麼知道是善怎麼知道是惡你如果沒有對孝道予以表揚,沒有對刻薄寡恩的予以懲治,老百姓怎麼知道要盡孝道老百姓不知道你內心的想法你表現好惡是表達你內心的想法,內心的想法是渴望道德,渴望公義,渴望利他,那老百姓自然會遵從國家的風氣會變好,所以應該要這樣說,上聯叫做不表現好惡,下聯叫做:要表現好惡,橫批是到底要不要表現,你說呢?還有,上聯是:政治要不干涉教育,下聯是:政治要導正教育,橫批是:政治要以教育做本質,否則政治辦不好

學生:老師好,請老師書上: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但是如果利益當前的話,怎麼才能讓他們不爭

老師:老百姓一般都是想要得利益的老百姓、芸芸大眾都是想要得利益的,你怎麼讓老百姓不爭利益當前他怎麼會不爭呢?我們知道論語上面說君子要忿思難,疑思問,見得思義。你見這個得的時候你要獲得的時候,這些名利,這些好處,你要獲得的時候思義。你如果老百姓懂得去思義,意思就是說,你真正要去他,真正是有心去別人著想的那個,如果你獲得是在自私自利,你獲得是在滿足私欲,你這種獲得其實會招來災難。小福得小禍中福得中禍大福得大禍。所以子才會說要戒之得。如果讓老百姓懂得這個道理的時候,其實利益當前他們去思量的,就像孔子把很多,像子路以前都是太保流氓,弟子教成君子的時候請問子路在利益當前的時候,他會不會爭?他不會的。顏回會不會爭?不會的。冉伯牛會不會?不會的以前他們統統是庶人,他們是老百姓為什麼可以教成這麼有氣質,可見都在教育

學生:老師您好,請問老師科的問題,在老師的科中,先知以博愛而民莫其親,老師給的文是孝親。之於德義而民興行,科文是德義,但是後面之以敬民不爭是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是和睦,為什麼之於德義而民興行,是德義?

老師:這個是說如何教化,這後面的段就是如何教化以及教化的成效,就看你怎麼字眼,興行也可以你怎麼安都可以因為後面是說你要怎麼教化,怎麼教化用孝心教化,用德教化敬讓教化,用禮樂教化,用好惡教化,這個時候老百姓就會養父母,會很高興的去行孝,而且不爭而且和睦,而且知道什麼不能做,什麼可以做

學生:請問老師,在《人字發隱》這一篇文章裏面也是有提到三,提到說“仁、忍、任、盡”是人的四個德能,是人很重要的四個德能,跟這一章要如何結合

老師:人最重要的不只是“仁、忍、任、盡”,忍就是能夠忍住。任就是能夠擔大任,其實人最重要是能思量,在因明邏輯裏面定義就是人是能思,能夠思維的你看各個動物都不會去想,各個動物都是。你看老虎看到羊羔就把它吃掉,然後很得意的回家,只有這樣而已。叫做弱肉強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滅亡,都是這樣。達爾文看到動物就說,這就是物競天擇,這是糊塗蛋啊!他是人,他怎麼看動物我覺得很不可思議,他是人,他要看人,他怎麼看動物呢?所以我覺得歐美有些人,你不要聽他的。當然也不能太武斷。有些好的也是要學的但最重要的是說人是能思維,你懂得這個道理的時候,你就能夠,你就能夠任,你就能夠通達。人能思維孝敬的道理為什麼孔子要反復的陳述,那才是真正人的價值,人就是一個思維,那能思維是萬物比不上的

學生:請問老師歷史上有很多朝代,他們的君王都懂得以孝來治國,也懂得以身作則,樹立典範,那為什麼最後還是改朝換代了呢?

老師:改朝換代的是後,不是他,你看漢文帝怎麼樣?堯舜禹怎麼樣真正能夠盡孝道而且能夠發揮它教育的功能,而且運用人才團隊的時候,其實國家都是非常興旺的,是到後輩,都是紈絝子弟,雪廬老人都是壞在後,一代不如一代,為什麼一代不如一代呢就是上一輩的辛苦,上一輩的能耐,上一輩的德行,下一輩都沒看到下一輩只是佔有天下來享受,都是這樣的

學生:請問老師,一個股肱大臣他能夠幫天子用孝道來治國,本章是不是說一個股肱大臣的形象?誤國之臣他又是個什麼樣的形象

老師:股肱大臣,當國君他以身作則來盡孝道的時候,大臣就要開始去陳述以德義德義就是把這些品德跟義理去推廣出去,當國君在表達敬讓的氣質的時候,大臣就要借著這個來推展禮樂,這就是能夠懂得配合的,懂得在德性上完美配合的,這就是股肱大臣反之就是奸臣就是配合國君的私惡,你喜歡什麼錢,我就幫你撈錢。你喜歡女人幫你抓女人你喜歡奇花異木,我幫你去搜刮天下寶物你喜歡聽好聽的話逢迎拍馬。都是迎合。可是懂得去迎合德性的是股肱大臣,懂得去迎合邪見的是奸臣。迎合不迎合不迎合迎合橫批是到底迎合還是不迎合。股肱大臣就是懂得去迎合國好的奸臣小懂得迎合國君之惡,迎合國君之惡他才能撈。

學生:請問老師個問題是博愛博愛的可否說是德教加於百姓可不可以說是愛敬盡於事親。

老師:應該不必這樣詳細去分,博愛只是說把這個愛敬之道推廣出去,就是。愛敬之道裏面包括天子的以身作則,包括大臣願意幫他去推廣這種孝道的風氣,就是天子對情眾生的愛就是博。博愛並不是說給他魚吃,而是教他釣魚的技術換句話說讓他懂得去盡孝道,不要遺棄他的父母親這個人才能夠得到家庭的和樂,而且家和萬事興,什麼叫做萬事興?最大的就是他們命運改變了。本來沒工作的找到工作了,本來命不好的,變成有命的了,我們有很多的同學,他要考研所,他要上補習班他不了解,其實真正的秘訣就是了凡先生,了凡先生是一個上通天文,達地理旁通邵子皇極數正傳的,他兒子要得到那些富貴功名的時候,他沒有說老爸我教你,我教你幾招,你去找哪個人去補習,結果你考不上的就考上,沒有告訴你斷惡修善的道理。為什麼呢?因為斷道理很多人在冥冥當中你就改變命運你改變命運當中,你可能就碰到好的老師,你可能就碰到好的出路,你可能就碰到好的法寶,你可能就出去了,這叫做眾裏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這個我也是斷章取義你看你怎麼用你一回頭來就是好運,別人回頭都沒有,只有你看好運,為什麼?因為就是懂得用見地來經營人生的出路

學生:請問老師則天之明跟因地之利,則天之明可不可以說是的那一分,因地之利,可不可以指福的這一分?

老師:是的,我剛才上課也是這樣說,地是養萬就是福。天是明就是配合地去養萬物。所以人們懂得用天時,用地利的時候,就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就獲得了,懂得配合天的懂得配合地之利。

學生:再想請問老師:為本質的博愛跟是天子以身作則。德義跟禮樂,是臣子幫忙推動那好惡的揭示是天子跟臣子一起來帶動風氣嗎?

老師:是的

學生:最後一個問題是天之地之,民之行也,這三個之,它的意義是否可以請老師給我們說一下

老師:之經,地之義也,民之行也的之天的不變的道理地的養萬物的道理,的應有的行持的道理那個就沒有什麼意義可是如果說先以博愛的之字陳之德義的之,都是講老百姓,國君先於老百姓之前,他先以身作則。陳之於德義陳述老百姓對老百姓陳述德義,以禮樂對老百姓引導用禮樂,那個就是指老百姓。

學生:之前有蘇聯的核災——切爾諾貝利事件,導致這個地方的周遭30公里都沒有人煙了,人都不見了,反而萬物在該地欣欣向榮,那怎麼可以說人可以跟天地並列三才呢人不見了,萬物反而是繁榮。

老師:萬物欣欣向榮有什麼稀奇的,萬物欣欣向榮當中,都是爾虞我詐,那個不小心就被這個吃了,這個不小心又被那個吃了,看不是這樣嗎對不對?那個欣欣向榮就是互相爭奪,互相較量乃至於肉弱強食,所以達爾文才會你看進化就是這種進化,所以人要這樣。誰告訴你人為什麼比動物,你把我們當動物,我要當人我才不跟你走所以課本裏面說小狗叫小貓跳去。雪公老師說人都做不好,還在學狗叫幹什麼,學貓叫幹什麼,他要做動物他去做動物雪廬老人西洋人說猴子是祖先,那你們就去當猴子好了,我要當人,我可不跟你走對不對那些欣欣向榮裏面還藏著多少的殺戮!唯有才知道欣欣向榮是要用品德經營,用利他去經營的,用見地去經營的。這是萬物不會知道的,這才是三才,動物沒有這種才能,沒有這種智慧,沒有這種思,所以我覺得人的最好定義就是能思量,能夠思量這道理的只有人,真的所以聖賢是人修成的,絕對不是動物修成的。懂得人聖賢的道理只有中國文化人的祖先就是人人的祖先不是猴子,人的祖先是聖賢

學生:請問老師在欣賞國樂中,如何把孝道呈現,禮樂前面說,不是你送禮,我送禮你送文旦我送月餅。也不是敲鐘打鼓,不是只有這樣禮樂裏面是說進退當中是一個懂得去利益別人的進退,懂得去利益別人的進退,在家裏面先培養好比如說懂得給父母親進巾奉茶,懂得給父母親安慰,懂得在該閉嘴的時候閉嘴懂得該勸的時候勸,這就是你懂得進退你在外面的時候你就懂得用進退去利益別人,這個時候你該進則進該退則退這時候可以一方面經營一方面趨吉避凶這些要從這些爬起來的,如果不是從這裏爬起來,你認為禮是互相客氣,互相嬉皮臉,後面個個不懷好意,後面個個一把刀,這個幹什麼呢?所以禮崩樂壞,絕對不是說大家不學了,樂大家不學,而是一群小人在搞禮樂,完了所以孔子說魯國的禮崩樂壞,不是禮人會,樂不是沒有人會而是三家大夫搞壞的,所以禮樂可以是好人把它用到極致,也可以是壞人把它用到極致,沒有一定。所以禮樂呀,禮樂呀到底誰?君子不用禮樂,小人來用禮樂那不是今日的悲哀嗎?

以上是今晚的提問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孝經與孝經圖第八集发布于2024-05-13 15:51:08

美丽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