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與孝經圖


 孝经与孝经图第十二集

成功领导人的人格特

《圣治章第九》-3

 


各位在线的嘉宾在场的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又到我们时哉时哉网络教育学院在线直播的课程,我们今天的进度是孝经的第章圣圣人治理天下治理天下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很多的问题,包括用人,财经,政治教育,军事种种但是如果能够有方法,循序渐进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而且慢慢会朝向于大治的现象这要牵涉到领导人——一个成功的领导人他的人格特质,他的人格特质里面,他懂得在家里面尽孝道,懂得把德教推广出去。德教推广出去除了你的人才团队以外,必须要显现领导人的人格特质,所以这一章除了说天子的人格特质,藉着领导人人格特质用来办事业,都非常的成功,我们现在一般人观念里的领导统御往往很多都是讲到权谋,其实领导统御不需要权谋,领导统御凭的是见地的是格局,凭的是用人,凭的是自己的质,我相信政治一样办得很好汉文帝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他本身对太后非常的尽孝,而且他也是汉朝皇帝里面公认最好的善政。

 

一章值得我们探讨,我们分为三次来说今天是第整体的孝经讲到孝的重要,孝的重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就是把所有各阶层的本分,该做的都说清楚孔子对子非常的厚爱厚爱并不是给他很多的资源,重要的是给他讲经学的见地,尤其孔子是在六经,可是行持是在孝经孝经对六经可以一贯之像一条绳子一样把六经都贯穿起来,特别来解释的就是以孝来治天下,以孝来治天下就是圣人的治理,所以汉朝就是用孝来治天下变成国的宗旨,所以他们皇帝的谥号前面都加一个,比如说汉文帝叫做孝文帝,汉帝叫做孝帝,前面都加一个孝表征这个国家是以孝来立国的

我们来先把经文读一读,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总征至德)?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依父立孝)。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标)。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郊祀),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宗祀)。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结<感助祭> 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赞无以加孝)?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 因亲以教爱(因严亲以教爱敬)。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政教有本而大治)。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重在父母君臣)。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爱亲<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不敬亲<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民无以取法) 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不求无德之位)。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约言行),德义可尊(约德义),作事可法(约作事),容止可观(约容止),进退可度(约进退),以临其民(合明)。是以其民畏而爱之(民畏爱),则而象之(民效法)。故能成其德教(受德教),而行其政令(行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赞孝行为君子行<举诗经曹风>

经文真的很美,但是光读是不行的,必须要解义解义才能知道经文所含藏道理到底是什么,圣人他的见地是什么

 

这一的整体的架构是什么我们简单的复习一下,孝道是一个他的理由就是周公依着父亲来立孝,并且把他的父亲当成上帝一样同等来祭拜,在明堂来祭拜在郊外他的先祖后跟上帝同等来接受后辈的祭拜,各诸侯都来参加助祭,统一天下就是靠这个,让人家心悦诚服,可见至德的理由。孝也是办政治、办教育的根本,怎么办?在家里面父母对子女亲爱的那一分,圣人他爱父母对子女有教导的那一,圣人就教敬。父母在家里面扮演的是一种亲爱的角色或者是君臣化导的角色。反之,如果不爱自己的父母亲,而教人家去爱他的父母亲,这是德的自己的父母亲推广教育要人家尊敬自己的父母亲,这是悖礼的。老百姓没有办法取法。为什么没有办法取法呢?因为领导者不是以身作则,老百姓不晓得要怎么效法,好像一个家长打牌教孩子读书,孩子根本不会读书,不可能的所以老百姓无从效仿,君子不去求这种无德无,这种不能以身作则推广德教的大位,君子可不要,君子要依孝来推广,本身的言行是很讲究的,他的内涵跟见地是可以被尊崇的,做事是可以被效法的,他的容貌举止是可观的,他的进退也是可当标准的这样的人来对老百姓,老百姓对他又爱,而且愿意效仿他,接受他的教,而且能够帮助国君来推行政令,国君所推行的政令他们都会照办最后以诗经的曹风赞叹说这样的君子在位有内涵而且有威仪,一定可以把政治跟教育办得好。上是科判的架构,你懂得科判的架构以后经文是不是就变得很贴切,我们以往读经,都读不入心你用架构式的读法发觉到经文讲的都好美,他说的都是人生的真相

我们简单来看,曾子他问圣人之德有没有超过孝呢孔子说,天地以养人为,天地养动物当中人最贵,而人的行为最殊胜的就是孝。孝,最殊胜的就是对他的父亲,虽然母亲也很重要,但父亲更有教育领导的角色。对父亲最大的尊崇就是把父亲当成上帝周公就是这样的人物,那周公过去在郊外祭祀的时候始祖后稷配合天地来祭拜在自己的就是议政的地方来祭祀文王,来配上帝,所以以孝来治国,用祭祀来表征孝道,感各诸侯带着土产来参加助祭,请问还有一个比还要重要的德吗?唯有孝才能够把四方诸侯摄受过来,而且心悦诚服的拥护你,请问还有比更殊胜的功德吗?是没有的所以才会说圣人之德有超过孝吗?你看孔子的立论是不是很清楚,立论问题我们应该要学学古代的那些大德,他怎么来议论问题,他议论问题的时候是清清楚楚的

接着讲怎么样来办政治办教育呢?在父母亲的膝下,小的时候跟父母亲很有亲爱的关系,而且慢慢的懂得要尊重父母亲,圣人因为你跟父母亲的亲爱,所以他教你怎么爱父母亲因为懂得自己父母亲,圣人告诉你要怎么父母亲圣人的教不会很严肃就培养人才,因为这些都是有的本质,而且愿意充实自己去利益他人,他的政治会把人培养成善人,所以这个政治也不用严刑峻法为什么呢?因为他办政治、办教育有原因,什么原因呢?从根本出发我们办政治办教育不可以舍本逐末,要从根本出发。从根本出发才能解决问题。

接着说,父子之道子孝是天性的,可是父亲对子女有君臣之义,负责教导负责引导父母深知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就是延续,人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要延续父母亲除了爱护孩子父亲又像君王这样的来引导孩子,这种恩德之厚是最重的,所以反面告诫说不爱自己的父母亲而爱他人的父母亲谓之悖德。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解释呢?一个领导人不爱自己的父母亲而去推广孝道,要人家爱他人的父母亲,叫,悖德就是说你的德教推广不出去的,放心好了。比如说奢靡的风气,教老百姓俭朴。哪里办得到的对不对?

领导者不去自己的父母亲而推广孝道,要人家自己的父母亲,这叫悖礼。换句话说这个礼教上人家不会遵从的,你要老百姓来爱护你要老百姓来尊敬你也不可能的,这叫做有样学样所以以身作则是非常的重要,这叫做以顺则逆以顺则逆就是叫老百姓顺,可是老百姓怎么效仿你呢?因为你是逆,则就是效仿,你是一个父母的人,你叫老百姓孝顺父母,叫老百姓顺从你,可是你是一个父母的人。逆父母的人,在外面是逆你怎么可能叫你的属下来顺从你,这怎么可能呢如果不是以身作则,从孝道出发,这种德教的推广都有害的所以叫做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并不是说已经不学了没有人学了礼崩乐坏,另一种说小人来推展礼乐,加速礼乐的灭亡,所以虽然得到这种高位,不能够推展教,不能够推展孝道德教的这种高位,君子不要换句话说,政治如果不能够以推展这种孝道本质的德教,让民风淳向善,这种大宁可不要不能够老是用拼经济的方式刺激选民,应该要用品德的本质来让民风醇厚如果光拼经济来讨好人民,这种君子可不要

一个领导人,则不然,不是像上面这样,只讲外在的才能不讲内在的品德操守跟孝道则不然不是像他们前面讲的这样你看那个文气很顺,一环扣一环,读起来像流水一样流下去非常顺经文到最后不能说到无路可走了,只好凹来凹去,这是不可以的

可道就是言语,是心声,心的声音可道就是想着可以说的言语才能说,而不是随便说,所以嘴巴要先管住,作为一个领导人要先把嘴巴管住一个管不住嘴巴的人做领导人是很恐怖的我们现在的选民他不会知道恐怖

可乐,就是想办法要给人家快乐的行为。想着要给人家快乐的行为,这个行为才能做德义可尊,检讨自己的内涵跟见地,德就是内涵义就是见地,这种内涵跟见地可以被老百姓尊崇的,我要发展这种德义。这是一种孝道的内涵,是一种朋友守信的内涵,父子有的内涵,这是可尊的这种可尊的内涵我要发展这种可尊的见地,我要发展。让老百姓有标准可循,而不是漫无目的,毫无标准

,明末清初有一个不投降的将军叫做史可法,就是这个可法。作事情是可以被效仿的,这个事情我干。不可以被效仿的事情我不干没有意义的事情绝对不作。

容止可观容貌举止是可以被老百姓观望的观摩的进退礼仪是可以当成标准的这样的人来面临老百姓,老百姓是而爱之,又敬他又爱他。这个领导人是什么是一个大家长,你看一个家庭的家庭教育成功,是不是让子女畏而,结果他这个团队当领导者,当国家的领导者,当天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让天下的人民畏而,请问是不是把国家或是天下当成一个大家庭来办所以这个时候老百姓就是他的孩子,一个大家庭古代办政治之前一定要先办家庭,家庭办得好国家才能办得好不,应该这样家庭办得好,国家未必办得好但是国家办得好,一定家庭办得好

则而象之可以效仿,这个人可以做典范,则就可以做典范,象是可以效仿。所以领导者的德教是可以成就的,什么成就呢?中央的口令能够推展到地方,而不会阳奉阴违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就不会这样的行其政令,这个中央的政令能够到地方普遍和谐,所以诗经的曹风赞叹说这样的人君子,人就是指有内涵的。其仪不忒就是有外是不会差错的,这种人政治不会差错的,办教育是不会有差错的

以上是把前面的经文简单的复习一下今天的进度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这一段开始。这一段告诉我们说,一位成功的领导人他的人格特质会有哪些面向,很清楚的举出个面向,就是言语行为内涵地,还有做事、容貌举止跟他的进退礼仪项的讲究项的讲究有内有外

雪庐老人说背东西很简单,背东西,你只要分架构背很快背起来,而且不会忘记,就算你老,你记忆力都很强小朋友背起来没有好好的去理解他,到了中年全部忘光,所以读经一定要: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王应麟的三字经。心而惟就是你一定要懂它里面的意思,不能是有口无心,这样读经是没有意思的

首先一个领导人他必须要言思可道什么叫做言思可道有用的言语要先经过哪些思考白话就是这样我要先管住我的嘴巴,反面来说我不可以说谎话,我不可以挑拨离间,我不可以乱骂人,我不可以说无聊话。正面我要说实话,我要说有益的话,我要说和合的话,我要说柔软的话

 

论语上还讲一个很重要的标准,言语要合乎公义,就是见地。合乎见地,这个言语才要兑现这才是真正的言语之道,这种言语是有见地的,是符合大家的利益这种言语才要兑现它。言语讲究的是什么办不到的话不要说,办得到的话才能说所以管住嘴巴这件事情有多么重要,我们现在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很少有人知道管住嘴巴的重要性。把嘴巴管住的教育有多么重要!如果我们有这种教育该有多好,老师们要教孩子们嘴巴管住,不要让他乱说话,乱说话造成人生的麻烦,或者是把家庭的秘密往外泄或者挑拨离间,或者说谎话,如何把小孩子的嘴巴管住,让他们说有意义的话,说有气质的话,说有义理的话,就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领导人的人格特质,把一个孩子培养成人才,而不是培养成庸才或你看经学的见地有多么好,这简直就是我们教育的指南针,是不是

君子有九思,言思忠,言语要想着是从内心出来的肺腑之言,不是笑肉不笑的口蜜腹剑的言语要讲究时机,时机很重要,场合、对象是谁?讲话要注意比如长辈,你要怎么说?是晚辈,你要怎么对?言语都各有不同,这些叫作言思可道可见言思可道不是那么简单的以前的教育好的家庭教育就是这样训练出来,这个人出来做官的时候他能够谨言慎行,谨言慎行就是一个有智慧的政治人物,有智慧的领导者

言思可道,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当然很有效果,因为做得到你才说,还有,时机对你才说,还有,说话是肺腑之言,还有,不会去说谎话当然人家对你的话是有信心人家对你很有信心,对你是仰望的,这就是效果!

 

曾子跟孟敬子,孟敬子是鲁国的权贵大夫,子在过世之前,孟敬子见了曾子,就请问曾子人生成功的秘密,曾子就告诉他,说话的时候要注意这些,就刚才讲的这些,就能够远离鄙倍,鄙倍就是人家对你瞧不起,就是违背你,就是说你这个没有用,说话又说谎话又不实,又无益,又不会兑现,时机又不对,蛮无聊的,你想想看你说这话人家对你有信心吗?听都不想听,这就是一个人有贵气的学法。算命理学,你可以相信他,你也可以不用相信他人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像凡先生讲的人是可以改变命运的,果然这样好好的约束自己,改变命运秘密就在里面,这简直是一个非常棒的改变命运秘诀,人生成功的秘密都在这里面

可乐怎么样的行为才能够让自己跟他人得到快乐,这个行为是带来自己跟他人的安乐,这个行为我先检讨是可以的,我就做我做出去以后真的能够让人得到安乐这里面分为两部分,第个我先检讨我自己,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语,符合这样的行为个说出了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事的时候,还要观察是不是很有内涵的言语,是不是能够带给他人快乐的行为这要从两边看

怎么令人得到快乐呢要了解对方的需求,要有公德心,要肯跟人家合作,不可以孤芳自赏,还要帮助人家断恶帮助人家修,这个时候会真的跟人家结到善缘这个时候会有什么效果?有很多的效果跟人家结善缘,第,他人因为你命运改变,第,因为他人得到你的利益时,他非常非常欢喜,自然愿意跟你结交,他愿意,他愿意作为你的团队,他或许愿意当你的老师,或许他就愿意当你的朋友,或许就愿意当你事业的伙伴你想想看你人生里面有好老师,有好朋友,有成功的伙伴,你不成功怎么可以呢是不是

言行都要想着对人家有利益这个言语才能说这个行为才能这样才会让人家对你有信心,而且会让人家高兴。这个在经典上有没有证明?中庸君子像天一样天就代表智慧,像渊泉一样,泉就代表他的心,这个有智慧有仁心的君子,他的言语会让人家有信心,他的行为会让人家喜欢,是不是?就是可道可乐可道就是这个话想着可以讲出去的才讲,人家才会对你有信心,这个行为出去,人家快乐我才做中庸讲的就是这样,可见经义是互相,所以解经法里有一种的解经法叫做解经,以上是言思可道可乐

德义可尊就是内涵,就是见地。要怎么做才会让人家尊重呢?以孝为出发替别人着想,而且是尊重大局,是一个有格局有见地有气势的人,看到的是大局,看到的是未来,这样做才会被人家尊敬我特别举个例子,像刘备在汉朝快要灭亡的时候,他出来兴复汉室,他本质上就是兴复汉室,不是为了个人打天下,所以他会得到什么效果他会得到人家护的效果。因为可尊崇这个人是可以被恭敬的,所以关公愿意辅佐他,飞愿意辅佐他,赵子龙愿意辅佐他,诸葛亮愿意辅佐他,甚至刘备过世了以后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说都是要报先帝的知遇之恩,这个人是德义可尊的。最后他在蜀国继位的时候,是出于不得已的情况,他始终都是想要兴复汉室,始终都没有想到自己要做帝王,他所要斩除的就是奸雄曹操,这就是德义。德义就是说这个人是有远见的有格局的不是看到眼前有利益就捞的,有位子就抢的。他看到的是一个民族的大,所以可以感得诸葛亮这样的大臣。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都是为了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这个知遇之恩的本质就是一个德义,所以我才会说学习我们中国文化,只要能够学到一句就能得有一句的利益,学到两句有两句的利益,学到句就有十句的利益,学到全部的内涵就得到全部的利益

法,要怎么怎么让人效法,这件事情我做的时候我知道我这个事情做出去人家可以效法,我要怎么做呢首先我们在这个事情的前面,我们要先规划,还有人才配合,还要有步骤,在做的过程当中还要每一步都要到位在结束以后还要懂得检讨,还要懂得改进,这个是什么呢?这个就是事思敬。事思敬,在日本办企业的时候,都很有事思敬的精神,就办事情要事思敬,这个事就可法可以被效法,它不是粗糙的,它重视的是大局,它重视的是细节我们台湾有个企业家说,魔鬼都藏在细节里面对事情很马虎很轻,不当一回事的人,在这些事情当中就准备倒霉,我们的教育如果能够这样办该有多好老师们不只是培养孩子们的应试教育,只是应付考试,而培养他能够管住嘴巴,能够在行为上有约束的能力,能够在办事上注意大体能够注意细节,我相信这个教育培养起来不得了,一个一个都是人才的。不是只有应付考试,都会是人才。所以我对传统文化深具信心,这种内涵本来就可以走到时代,它怎么不可以走到时代呢?本来就是可以走到时代,不但可以走到时代,还可以领先时代,可以庄严时代,可以带领时代的人处理时代的瓶颈,走出时代的迷失,不是吗?

办事情还要讲究敏则有功,敏则有功就是雪庐老人有悟性这个悟性,你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谁来办怎么办办完以后的效果是什么?这些也都看得清清楚楚,这叫做行事可法,可法,我们说是可法,可法是这种

 

孔子八大派,其中有一派叫澹台灭明,这个人长得实在太丑了,可是这个人有内涵,这个人在子游坐下办事的时候,这个不抄捷径,不走后门,这就是事思敬,办事的时候想着就是不要抄捷径,不要走后门,规规矩矩的,正正当当的,合宜的,人家会尊重你的当然有时候该变的时候要变,可是变的时候是很不得已的,对所处的状况要以智慧判断的,而且是不伤害本质的这个权变有时候是需要,但是它的本质一定是事思敬。

事可法会产生什么现象呢?法会让人家守规矩,会让人家做事情到位商品不会偷工减料,不会有案问题的,不会食案问题的,像馊油、地沟油三聚氰胺这样食案不会有的。做事情一步一步到位的,这个社会风气会改变的,我觉得这些都太好了,这些作为政治的指导方针,作为办事业,办企业的指南,作为人生的依据你看多好对不对?

容止如何可观,容貌举止,容貌举止就是威仪,那个怎么可观,首先要约束自己,我不要轻,不要在容貌举止上去冒犯别人还有孔子君子九思的时候说,脸色想办法要温和,不要常常发青发红,换句话说这个人是不能控制情绪的,叫做EQ管理不好,没有办法管理情绪的人是做不了领导人的,就叫色思温。貌思恭,就是外向上,包括外向上态度上要想办法思恭,对人客气对人恭敬对人温和表示对人家尊敬,不能一副很酷的表情,人家没有欠你。而且我们要知道我的出路就在你那里,你的出路在我这里,我要把对方当成福田来耕耘这叫做貌思恭,色思温。

 

曾子还跟孟敬子说,当你在动容貌的时候容就是你的外向你在动作时,要注意你的容貌,就是容止可观你的容貌举止如果注意的话,就会远离别人对你的不敬。暴慢对你的不敬,你懂得尊重,就远离别人对你不,你对别人轻,别人就对你轻佻。你对人不客气,别人就对你不客气,你对人无理,别人就对你无理,你对人乱说话的时候,别人就对你乱说话。叫作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恒敬之。

正颜色就是脸色,脸色不要随便,随便红,随便,就是你要懂得情绪管理懂得情绪管理的时候,人家才对你有信心,你这个没有情绪管理人家怎么对你有信心呢?容貌举止庄重的人,这个时候就有威仪,所学的就能够坚固,意思是说稳重的人才学得到东西,轻挑的人学的都是表面,我们都会说这个人很轻挑,可是他口才犀利,他学的很多,你认真看,他学的都是表面的,学不到真正到位的学到真正到位的人都是很庄重的,很朴实的,很沉得住气的,很学到位的。

 

举止可观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中庸说,这种人显现容貌举止的时候民莫不敬,意思是说,你庄重的对别人的时候别人不会对你轻佻,有些国家的领导人出现的时候,他那种稳重的态度,诚恳的语言,庄重的外表,又有跟老百姓的亲和力的时候,老百姓会对他不客气吗?不会的以上容止可观

进退可度,进退是讲该进则进该退则退刚才是在讲威仪,现在是在讲进退,这个不一样进退可度就是说这个人可以做标准的谁可以做标准你知道吗?孔子,孔子在乡党的时候很温和,好像不能说话,你看这个时候要退为什么因为乡党里面不是叔叔,就是伯伯,就是阿姨,这哪有你发表高论的地方,家乡叫做叙齿叙爵,重在份,不是重在官位,所以孔子为大司寇,回到家乡的时候也是客客气气的

 

我常常觉得《论语·乡党第十》如果好好的研究该有多好,乡党第十除了它的养生之道像黄帝内经那是雪庐老人说的,我根本不懂,那是雪庐老人的才情内涵。乡党第十里面说的就是孔子的进退之道,所以进退可度一定要看乡党十。恂恂如也,温恭,好像不能说话庙朝廷说的很清楚,可是很谨慎,为什么说得很清楚,公的事情怎么可以和稀泥?唯谨尔就是不能没大没小,人家叫你发表高论的时候,你不能没大没小,我们在开会的时候就算你是属下,就算你说的对,就算你义正言辞,可是你不可以没大没小,这个时候重视到长幼尊卑,但是把道理说得清楚,说明白的时候长官会很喜欢你可是当你没大没小的时候,他就觉得你的言论固然好,可是没办法提拔你。所以常礼举要中雪庐老人说,我是吃过无限亏的人,现在的年轻人,如果懂得这些进退的礼仪该有多好,在社会不晓得要少碰多少的钉子如果他不懂的时候,他不晓得要多碰多少的钉子,要多走多少的冤枉路,碰钉子碰到最后盖棺的时候请人家封钉还是钉子

 

孔子跟大夫的时候和乐大夫就是他的同僚他的部属,他会和乐,不是那副长官的模样跟上大夫,就是他的长官,像季孙大夫、孟孙大夫、叔孙大夫,孔子是很中正的样子,就是不轻,尊重长官。鲁君在的时候,就算鲁君地位很卑微,就是不被三家大夫看在眼里,孔子还是恭敬、从容,这就是进退难怪他在家里面威望第一,就算他不是最有实权最有实权的三家大夫,可是三家大夫都怕孔子,为什么?这就是人格特质所以我觉得人格特质,教育里面如果能够把人格特质加进去来教育该有多好,除了技职教育重要以外,当然义务考试就义务考试,但是如果人格教育加进去那该有多好,保证他们一辈子的出路这种的出路是无穷的。结合技术这才有可为

 

还有国君召孔子在典礼的时候当主持人当司仪的时候,孔子脸色变变样,为什么变变样表示尊重脚步加快表示尊重这就是进退进退就是你碰到什么场合你该做什么动作,你一定要有这种动作要练出来以前的大家庭都有练的小家都没有练,如果小家庭的父母亲再不教的时候,孩子就变成没大没小,翘个二郎腿在沙发上看电视叫爸爸叫名字,这样的小孩子在外面社会会吃很多亏的没有好好的教,会吃很多亏的所以爸爸妈妈如果在家里面好好教的时候,其实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护。反而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我要给你们说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真的,我们台湾领导人蒋经国先生曾经要一个将军,要召见这个将军的时候,他本来要升陆军总司令,结果那个将军竟然跟士卫他看完那一集连续剧再来,他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他的份意思是说你接到长官的命令,你怎么可以用这种态度我们很多年轻人都会只有想到我,当别人要我怎么办的时候,我先想到我自己,当你想到你自己的时候,别人就知道,大概你的出路也只有这样了。

具备了项的人格特质,政治跟教育会发生什么样的气象?你看是不是一环一环的讲下来我告诉你领导人不要像前面那样悖德悖礼,要像后面这样有内涵有气质的。这样会发生什么成效呢?发生老百姓对你又敬又爱,把你当典范,接受你的教育,推你的政令。论语上有没有证明?有的。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不是吗?

 

还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虽令不从。可见那个是包括这么多的,是这么有内涵的。最后举诗经诗经风里面跟这有什么关系?淑人君子淑人就是讲德义,就是他很有内涵,就是他的见地,其仪不忒忒,外面的威仪,包括他的言语,他的行为,他的做事,他的容貌举止,他的进退,如果都合起来的时候,就是一个人君子,其仪不忒,有内有外引出诗经是不是引得非常精准

项都做完了,不错。但是你不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你只是在管好你自己,好像你不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谁告诉你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就是要跟他搞笑,要跟他轻佻,要跟他哥俩好谁告诉你亲一定要这样我们现在很多的政治人物所谓的亲民就是跟老百姓没大没小的在一块很熟的在一块

亲民可以这样的高尚,像谁,蒋经国先生难道他没有亲民吗?有但是他的亲民是很和谐的,在长幼尊卑的。还有亲民是得到众望所归的。他手上抱着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子没有手,他跟国先生说,我没有手。经国先生说你有脚有脚还可以做很多的事。而且每次到高雄,每次到高雄六龟区的时候一定去看他,没有一次例外。这个人最后就用他的脚去画画,变成口画家,就是用脚画画的画家,是被蒋蒋先生鼓励出来的人物,这就是亲民,不妨碍他在中央当领导,不妨碍他有这个气质,但是他亲民

 

我们来看历代画家怎么来表达这一章?北宋的李公麟表达的就是在祭坛上面的周公周公在祭拜的时候,左边是钟,右边是在坛上面,香烟缭绕,各路诸侯拿着笏围绕着,表征什么表征以孝治天下,天下诸侯拥戴气象,代表孝这个德能是没有办法再加上去的。

 

第二是元朝赵孟,他表达的是什么?最外层是一个,左边是钟,右边是,再走进去是跳佾舞,再走进去是奏乐,箫,,有笙,再往上走是一个,台上面有天子的祭祀

 

再来看明朝的仇英,明朝的仇英,它有一个围篱,围篱的外面或许是诸侯带来的卫队,里面都是诸侯执着笏而立,上是天子——周公或者是周成王来祭拜祭拜对象或者是始祖或者是文王,当然文王要在明堂来祭,可想而知当时好的祭祀,得各国的拥护

 

 

接着我们来看江逸子江先生他的画。在祥云缭绕当中表征以祭祀来尊崇孝道,表征孝道是最好的,是天地间最吉祥的

 

整体的气象就是这样,我们分别来说每个细节

 

个细节是什么,在坛上的那个人,或许就是周公,或许是康王在祭拜的时候除了歌功颂德,对他祖先的颂德,没有祖先有我?而且我是在延续你们的政策,不是我另创一就算我有很多美好的政策,也是从你这里去发扬光大,不是把前任否定

他希望这些祖先神明来加我的朝代让我的朝代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这里面是一个政治的理想,政治的报复,乃至于对祖德的庄严。大家一看你这个人是一个感恩的人,是一个念旧的人,是一个有本的人,是一个能够寻根的人,大家一定拥护你,对不对?你是翻脸无情刻薄寡人,没血没泪的人家怎么拥护你

 

祭拜当中,江老师画的礼器簋、敦、鼎就是装食物的,觥是这是在祭台上面还有顶上香烟缭绕用香跟祖先沟通,用香跟神明沟通沟通的是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抱负,自己的政见,自己的情怀以及对祖先的歌功颂德我觉得祭祀好美噢保留它多好这里面都是饮水思源,这里面都是观功念恩,这里面都是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个为政的政治家情怀,你看有什么不好呢

 

 

而台下有舞乐,舞乐就是执戈执盾舞乐。

 

还有文乐,就是跳佾舞,比如子来祭祖先,跳的是八佾舞,八佾舞拿的长毛,叫做[dí],翟就是鸡的毛拿的笛子叫做龠,龠就是像笛子那种乐器,来跳八佾舞。还有左边乐队,有吹笛,吹箫吹笙,还有敲钟击鼓,旗海飘扬,每一面旗帜代表一个国家,击鼓的,画家也画得非常的好,的右边是各个诸侯们执着笏,论语上说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天子肃穆庄严在祭拜,辅佐的诸侯、群公们各个肃穆恭敬整体要经营的就是祭祀的气象这是天地间最和谐的,因为全部是表征孝道,孝道是天地间最吉祥的用他来做本的教育,用他来做本的政治,效果无法形容,只能说妙妙妙

最后总结,人生是要用心的经营,人生不可以很粗糙的过去,无精打采的过去,没有用心思的过去,糊里糊涂的过去,不用脑袋的过去,空白的过去,那多可惜,人生要用心的经,整个经告诉我们人生是要用心的经营叫做如磋,磨,就是精益求精,人生是要被经营的,就像农夫经营土地,企业家要经营事业,人生是要被经营的

二,经营心态要像曾子讲的曾子最后在终时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哀。曾子的肺腑之言是什么?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人生的经营是要步步到位的,要戒慎恐惧那不是小题大做而是每一步都到位,每一步都害怕每一步都害怕掉入陷阱每一步都要走向光明大道,这就是人生用心的经营。

,在经营当中要有经学的见地,把内涵把外向经营好,就像曾子对孟。曾子对孟子讲外向的修法,对弟子们讲内心的修学法内心的经营外向的经营合起来就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这种领导人的领导特质将使他的政治得到万人拥护,而且具有人才的团队,而且能够气象一新。当他在办教育的时候会把人培养成人才,带来的是民族的昌盛,人民的向往,国家的长治久安

以上是圣治章这一大意

 

课堂提问部分

 

学生:老师您好,学生有两个问题,这项的人格特质与孝道有何关系?一位成功的领导者他需具备如此的人格特质,那会不会做得太辛苦?此处的做跟上周论语修身的随缘的做,有何不同?请老师教导

老师:领导人的项人格特质跟孝道有什么关系啊?因为这项人格特质都是让人家可道、可乐可尊可法可观可度,这可,意思就是利他,想办法要让人家可以效法的,让人家快乐的对人家有利的你注意看那里面它的本质都是利他既然利他我们就要说利他要从孝道出发,对我们恩德这么重的、情义这么重的父母亲,都不会去利益父母亲的话,你怎么可能去利益别人所以这是从孝道而来的,他的道理也就在这里

二,这个人格特质的经营会不会很辛苦充实自己有什么不好?庄严自己有什么不好让自己能够具有利的能力有什么不好让自己命运改变有什么不好让自己能够跟人家接很多的善缘有什么不好让人家让自己每天生活都过得快乐,得到很多人的拥护自己是别人的贵人,有什么不好这种经营总比那个烦恼很多,名利追逐,不晓得明天在哪里而且对人生充满了恐怖的感觉,结了很多的恶,晚上深更半夜睡觉很恐怖,这有什么好所以我们才会说,用心的经营有多么的重要!人一定要对自己有利,对自己有利就是利他,利他才以对自己有利。利他一定要有利他的心态,利他的做法,利他的见地,利他的胸怀,利他的目标,利他的气象。如果能够好好的了解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这就是人生的出路。我们一般说的随缘是说我随着我什么的角色,我好好的做好我们很多人的随缘理解成随便,那不是随缘的意思,随缘是说随着我的角色我把这个角色演好,这叫随缘随缘里面是充满了诚意,充满了内涵,充满了修学,充满见地,这个随缘随着我是天子的缘,我是国,我是卿大夫,我是的人,我是父母,我是子女,我把这个角色演好。或者我是老师的,我是学生的,我把这演好,这里面是很用心经营的

学生:老师我们又不做领导人,有必要学这一章吗要这么讲究吗?

老师:我们做领导人,我们分三个层次来讲个层次是说,儒家很多都是约束领导人,可见儒家不是为专制帝王去服务的,他约束领导人,他告诉你领导人你一定要这样做,你才对得起百姓,你才能够利益百姓,虽然在那个体制下是专制权,他必须尊重体,但是在尊重体制的时候,他要约束领导人,他要领导人好好做,才能够利益天下苍生所以我们虽然不做领导人,可是我们读了以后,我们知道原来儒家是这种胸怀,儒家原来是关心于天下关心于国家关心于朝廷关心家庭心于个人。我们读儒家才知道他利益人家是普遍的利益的,这是第我们要知道的。个,我们有志于培养自己的人,本来就是要这样的培养自己除了这样的培养自己,请问还有什么可以培养自己的这第个,我们虽然不做领导人了,可是毕竟我们会成家,或者是我们的后辈,我们总有后辈,你年龄大了总有后辈吧,你总是要做个榜样给他看吧你还是有某种的气象出来,而这些领导人的人格特质就是我们要学的,你才能做后辈的榜样,在家里面做子女的榜样,在公司里面做员工的榜样,这个还是用得到的

学生:老师您好,学生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根据左传上的记载,子产曾经说过,夫礼,天之也,地之义也,之行也。那为什么子产会说是天经地义,而不是孝。又或者说为什么不是道不是德不是,而是只讲礼?以上是学生的问题

老师:的本质就是的本质就是孝悌,所以讲也就是在讲的根源处虽然天经地义他讲,可是礼的本质是的本质是孝悌,我们论语讲到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孝悌也者其为之本与?孝悌是的根本,心的,而又是的本质。礼如果不是以做本质的话,不是在利益人,那是什么?难道是虚伪吗?难道只是在那里你送玉我送帛,在那里客套吗?所以如何把的内涵找出来,礼的精神找出来,礼的见地找出来,否则的话,礼越用下去,人们越讨厌礼,这才叫作礼崩乐坏。

学生:老师好,学生对于邢昺这一段的注解,他在注解进退有讲到,他首先以干卦文言说道,讲到进退无常,非离群请问这一段是什么意思?第个部分艮卦的彖曰讲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请问这一段是否可以为正确的注解再请老师解惑

老师:干卦的文言,孔子对干卦坤卦都有注解叫做文言孔子对经爱的不得了,叫作韦编三绝把那个熟牛皮的绳子断了三次,写了十种注解,其中对干坤两卦,孔子又特别所宗,又特别注解乾坤两卦,叫作乾坤的文言。你刚才讲是干卦文言干卦文言里面讲到进退是没有一定的,换句话说你今天要碰到谁都没有一定的你可能临时被长官召见,你可能临时要处理家里面的事情,你是没有一定的叫做进退无常。非离群也,是说不能离开人群的人不是鲁滨,不是海上漂流人必须要面对群众的进退是无进退无常当中是要依礼而进退,这个时候才叫做进退可。你可以把易经干卦的文言来做这一章的解释,所以我才会说六经是互相配合的

前面举艮卦,艮卦,应该进则进,应该止则止,这叫动静不失其时,也是进退可度进就是动,退就是,进退动静可度就是有标准的,依礼的标准。我只是学了易经的皮毛,我发觉到很多趋吉避凶之道,是礼上趋吉避凶。虽然卦辞是讲趋吉避凶,可是用礼来趋吉避凶,难怪孔子见老子的时候去问礼。

学生:老师您好,请问老师传统经典里面有没有解释它的意涵是什么呢?是不是孝,或者是不是五伦五常?或者可不可以理解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像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妇关系,他是家的意涵

老师:家,古代的上面是一个宝盖(宀)养猪就是古代社会,家里面都是会养一些东西,养活口,是寓意众生家但是家的概念里面包括长幼尊卑大家庭会比现在的小家庭他的关系更多。关系更多里面,如何培养进退可度那种训练是非常的重要那种的关系如果我们看论语里面有关讲到孝的,讲到悌的,讲到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这些都可以运用到家族的概念。这样的人,宗族称孝焉,这个宗族在乡党里面,乡党称悌焉,这个人就可以出来政治了。

学生:老师您好,老师这是一个非血缘关系的大家,是否在经营国之前先从有血缘关系的家开始经营起,然后经营家的过程也是一种个人人格完善过程,进而再用到国的经营上,可以这样理解吗?

老师:是可以,所以齐家后面才治国,可是我要说,应该两边,如果说你现在到国家里面的时候,你就好好把公务员的角色演好,你回到家里面就把家的角色演好,这两边可以互相帮助你的。把公家的事情做好,这是尽孝道的方式,回到家里面能够把家庭的关系谋造和谐,这也是尽孝的方式。易经的干卦文言说:进退无常也。没有一定的没有说我非得要把家庭做好,我才能治国,做不好就不能治国,请问你的标准是什么?当然孔子他是因为国没有办法被用的时候,他说我把家里面料理好。论语中说: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政。那一意思是说,那个政治他没办法干了,因为上面三家大夫实在是嚣跋扈,他只好说他把家庭管好,那个是他一个推托之词但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应该是两边把它做好,就像弟子规说有余力则学的道理是一样的

学生:老师您好,请问老师,《礼记·玉藻》上面说周旋中规,折旋中矩。这句话是在讲容止可观还是在讲进退可度呢?

老师:周旋中规,周旋是转身,转身要圆转身。折旋中矩,是遇到转角的时候要,好像风吹到这里,一定是往旁边,所以转弯的时候转,回的时候转圆,这就是一种仪态的训练,那种仪态的训练应该是容止可观,就是容貌举止那为什么不是进退可度呢?进退的意思是说你碰到谁,该怎么办?你碰到国君该怎么办?你碰到部署该怎么办?这叫做进退,碰到爸爸该怎么办,碰到妈妈该怎么办,这叫作进退,但此时周旋中规,,他不是碰到人,它指你的威仪。的威仪是什么呢?比如澹台灭明,他走路的时候他不会去走小径,或者是说开车的时候遇到红灯他就停下来,即使三更半夜即使没有测速器,即使没有那些监视器,他也一样停,这就是它的威仪法的威仪,这是可以的,所以周旋中规,折旋中矩,这是指容止可观,不是指进退可度

学生:这一种容止可观,它会不会太死板呢很像机器人

老师:是的,训练一个人,有时候是这样的训练,才能够让人家感觉到这个不轻佻。当然有时候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快步走,没有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可以慢步走,这是可以调整的,但训练一个人的时候,其实训练一个人的贵气。合理学里面讲这个人是贵还是贱,有时候是训练一个人的思想,他的言语,他的行为,他的举止如果被训练起来以后,这个人贵气就训练出来,这个人命运可能就改变了

学生:老师您好!请问老师,周书上面说文王之德是大国力,小国怀其德,这样子的内涵可不可以作为本章而爱得注解呢

老师:大国力,小国怀其德,文王的国家不算强,文王的西岐其实只有70里地,他不算强,大国也不会力。应该说大跟小国都是畏文王的德,畏而爱之。畏而爱之就是说这个人是值得尊敬的叫做畏,这个人值得亲近的叫做爱。文王有这个特质,你怎么知道这个特质呢?因为全天下的诸侯三分之二的人是听文王的话,可是文王的国家不是很,也不是很强。居然有三分之二诸侯是听他的为什么?就是以德服人,所以我们才会说国际间在经营国际关系的时候如何人而不是以力服人,可作为我们现在在解决世界纷争的一个标准。你在用武力的时候,请问你的本质是德,还是只有强权你在用武力的时候是一种大欺小强欺弱还是以德用武?你得问如果你是大欺小强欺弱,那是冤冤相报是没有了的时候。你如果是以德用的时候像武王伐纣那是顺天应人,吊那是不会有副作用的,所以并不是没有,而是你回过头来是以德为本的力,还是只讲暴,那个下场都不会一样

学生:老师您好,请问老师我们该如何才能够知道怎么利益是否可以从透过传承经典的学习然后用在日用平常当中不断的传习,修正自己的言行这样就可以懂得如何利益他人了吗?

老师:经学一定要读书会,一定要大家互相切磋琢磨,以文会这件事情是无可取代的功德,诸葛亮这么神的人物,其实诸葛亮后面还不是一堆的朋友,什么崔州平、石广源、水镜先生这些朋友,这些文会友,互相切磋,没有朋友的互相切磋,没有大家一起在探讨经学,这个很容易错方向或者是不知道要进步所以如何在读书会里面充实自己,在日常传习,提升自己的内涵跟气质,这是重要的

学生:老师您好!请问老师有注解说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这句话可以作为象之的解释吗?

老师:则而象之是说老百姓把你当典范来效法。可是这句的意思是说,文王这个人好像无知无识,顺从天上的旨意,意思是说这个人是怎么样这个人是一个完全依着法则来办事的人,天象的法则是什么断恶修善才能离苦得乐这个人是很坚持的好像无知无识

该变通则变通,有时候该造恶就要造恶,该坏就要坏,不然怎么会得利呢?不!我好像一个无知无识的人,我非常有原则的往前走,因为它是自然的法则,那趋吉避凶之道,文王是这样的人物意思是说文王有他很坚持的一面,有他很的一面的一面,就是对老百姓非常的爱护,什么视民如伤,什么泽及枯骨,但他硬的一方面就是断恶修,那才是真正的王道,诗经里面赞叹他是这样赞叹的!所以叫则而象之

学生:老师好,请问老师刚提到我们要利时候要看对象,那我们该如何看对象呢?例如有的人只是想满足嗜欲,有的人他确实想往圣道去提升,像孔子教导学生也会因材施教,我们在人的时候该如何判断对象的深浅

老师:首先一定要先利益自己,你知道可道可乐都是先检讨自己,先充实内涵,然后细想想看我这样的话说出去,是不是在时机上对是不是在方法上对是不是在心态上对是不是在做法上对是不是在团队上可以跟他配合,这些都是首先问我自己其实在跟人家交往的时候,本来就是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本来就是要这样所以精力到处放,而是回过头来要选择对象

泛爱众就是说你不要跟人家结仇,可是是说你一定要有你的范围不是在那里漫无目的的乱枪打鸟,才是真正的人生经营。

学生:老师您好,请问老师本章经文有一句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这一句里面的德指的是孝道吗?还是有其他的含义啊?

老师:这要配合第一章,这个德教你如果把孝的第一章知道,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意思就是说我在家里面我能够爱敬于亲,我把这个教育推广出去的时候别人才会以顺则顺以顺则顺,就是说你要别人听你的,你自己要有个风范你自己在那没大没小的,在那边根本是目中无人的,你要别人听你的那是办不到的

为什么三家大夫下人都叛变他他本身没有把鲁君看在眼里,那下的大夫怎么把你看在眼里所以这个德教其实是一种以孝道为本质的德教。

学生:老师您好,请问老师中庸里面有说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咎,这跟本章的可道可乐,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老师:对啊,可以会通,属于言的归言,属于行的归行,属于办事的归办事。

学生:大学里面有说到言悖而出者而入能说明可道吗?

老师:是的是的,言语之道是这样的,你很轻的对别人的时候别人就对你佻。你很放肆的时候别人也会放肆你乱讲话的时候,别人对你乱讲话你不去兑现的时候,别人对你的话也不兑现。所以我们教育很重要,就是老师如何教会学生一件事情,就是先把嘴巴管住。

学生:请问老师在论语里面陈子跟子贡的对话,有一章子贡赞叹孔子如果能够得邦家的话,他是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这样的赞叹可以用在这一章对周公的赞叹吗?如果可以的话,是否因为孝的微妙之处?

老师:孝的本质是在利他,为什么叫可道、可乐、可尊、可法、可观、可度?就是要让别人可以学到东西,本质都在利他,在利他的时候,他的本质就是孝道。所以孔子的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都是本质在利他。本质是在利他人,他才会充实自己,不想去利他的,他哪里会充实他自己,他只要把自己过得好,他管别人干什么想要去管别人,想要去帮忙别人的时候他就会充实自己,结果充实自己以后原来先利益自己所以老子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学生:谢谢老师,以上是今晚在线的问题

老师:今天非常感谢大家在线上的收看,大家在一起切磋琢磨,我们在下一次的孝经要讲下一个单元,我们从天子一直到人要这么做,而且圣人天下也是这样治的时候回过头来说,我们知道既然事亲之道是这么重要的时候,回过头来如何讲究事亲之本质是利他我们回过来如何讲究本质利他怎么去利他,本质的孝道要怎么去经营,下一章第章就是要讲这个问题,可见孝经是一环扣一环的讲下去,你前面那一环要懂,你后面这一环就能接上。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孝经与孝经图第十二集发布于2024-05-13 15:49:46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