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與孝經圖

孝经与孝经图第十四集

大乱之道的缘由

《五刑章第十一》

 


各位嘉宾及在场的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又到我们时哉时哉网络教育学院的在线直播课程,今天的课程是孝经,古代跟现代都是讲究治安治安会用刑罚,但是用刑我们要看看用刑罚它真正的价值跟意义古代如果读了这一会觉得里面有好多的酷刑跟现代的人道主义相违背,记载这些刑罚的典籍是不是糟粕呢?我们这一到底可不可以了解刑的真正价值跟意义

 

我们首先来看汉谟拉比法典这个是巴比伦王朝第六个国王,就是汉莫拉比,他这个黑色的岩石是从伊朗挖掘出来,距今大概有3800年,是公元前1772年的作品,上面就是汉谟拉比国王从太阳神手上接了权杖,他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是全世界最早的法典,但它的法典里面强调的是牙还牙,一眼眼,而且重点是保护贵族

我们中国的刑法跟外国的刑法有什么不一样呢?还有礼治的国家跟法治的国家同样都刑罚,他们有什么不同呢?

 

孝经我们今天是讲到第十一章,从总说孝道,别说孝道的修学法跟义理。我们特别谈到如何以孝事亲,从天子的孝到庶人,乃至于三才章还有以孝治天下,圣人治天下,到第十章的时候讲到圣人治天下,就会有很多孝子的行为可供记录但是尽孝的如果不能够好好的出来为公发心,或者出来做公家事情的时候,不能够讲究分寸,讲究长幼尊卑,他冒犯了这些法条,或者是危害公家,让他的父母亲受辱,这一样能算是子,所以本章是承接上一章的

 

以孝事亲当中特别这一章从反面诫,有五个刑罚是处罚特别

这一章的经文是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标不孝罪重)。要君者无上(要君),非圣人者无法(谤圣人),非孝者无亲(谤孝)。此大乱之道也(结)

 

这一架构就是总说不孝这个罪是最重的,分别显示大乱之道,就是要挟君王,毁谤圣人,还有毁谤孝道,这是大乱之道。经文首先是孔子说,五刑,五类的刑法,五类的刑法下的条总共有三千条,最严重的是不孝

表现在三个,第一叫做要君者无上要挟君王的人,他是没有上的概念,那这种人是不会的,这种人到国家是不会的,摆到企业也不会于上面,到团队也不会忠于上面,这种人能力越高,越可怕,这是乱源。

第二,非圣人者无法毁谤圣人之道的,他心中是没有道德的,没有公心的,没有断的概念,这样的人他其实是私心的,讲究权谋的,尔虞我诈的,看到眼前的利益的

孝者,毁谤孝道的人,他心目中是没有父母亲的意思是说这个人跟谁都不亲的,刻薄寡恩,翻脸无情,翻脸就跟翻书一样,这种人结婚很恐怖,交朋友也很恐怖,事业当中,把他作为伙伴也很恐怖这叫做大乱之道也看起来这些人好像都没有杀人放火,其实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大乱之道。所以制刑法不是只讲到杀人放火才制,有些隐微处破坏伦理纲常的这个罪过,有时候是很严重的,才真的是大乱之

本章是怎么承接上一章上一章就讲到如果我们只做公家的事情,不好好的为公发心,侮辱到父母亲,就算在家里面捶背洗脚都不算孝。这一更特别谈不孝,而且这个是最重,五种刑法里面特别的处分这种人当然也有处分其他人,但特别要处分这种人

 

古代的五种刑罚是什么?的形象是什么?第一个是墨刑,墨刑是脸上刻字古代的刑法里面都有一些关联,比如说脸上刻字代表让他没有脸面去见人家,比如说做了不要脸的事情

 

或者是割鼻子,割鼻子也是让他没有办法去立足于这个人间

 

还有剕刑剕刑就砍脚砍脚用于像做盗贼的这种人。

 

还有种就是宫刑宫刑就是去,比如说男女奸盗邪淫,就用宫刑。司马迁虽然不是奸盗邪淫,可是司马迁触怒了汉武帝,被宫刑,不是有墨刑、劓刑、剕刑吗?为什么司马迁被宫刑待会慢慢说司马迁被宫刑了以后,他说这简直是人生的奇耻大辱,他不晓得怎么面对他父母亲的坟墓,他不晓得怎么去面对他的祖先,可见古人都是有他的父母亲跟祖先还有他不晓得在百之后他怎么去面对着后人,还有在家里面感觉到好像肠肚打结,每天像游魂一样出去也不晓得去哪里司马迁每每想到他这种人生的奇耻大辱,都会汗流浃背,所以想想蛮可怜的第四种是宫刑,就男的去,女的关在黑暗的房间

 

第五种就是辟刑,辟刑就是死刑死刑要砍头,古代为什么刑法这么残忍尤其是辟刑,最后是砍头。《秦香莲是中国的歌曲,包青天本来要斩陈世美,皇姑她们出来阻挡包青天认为这个官司他已经打不下去了,所以就把一个月的俸银交给秦香莲,说你带着纹银回家你看官司打输了,两只手把俸银交给秦香莲,你看包公多有礼节!要秦香莲的儿子好好读书不要做官,你爸爸陈世美就是一个例子,读圣贤书读成这个样子,结果后来皇姑开的条件太严苛,秦香莲全部接受,包青天见到伦常已经违背到这种程度了。接着包公就说,辞官不干了也要把这伦常纲纪振一番。振作伦常纲纪,这就是刑法的目的,这跟法治国家不一样。包公为了振作纲常,可以先杀负义之人,再去见皇帝,任凭皇上怎么处都愿意。这就是中国读书人的浩然正气,刑法的目的就是为了纲常。执法如山,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跟巴比伦的法典不一样,巴比伦的条文是以牙还牙,保护贵族,但是我们中国人的刑法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最后陈世美也没有死,秦香莲也没有死,可是纲常上是不能原谅的,这是中国制刑罚的精神。

我为什么说这个刑罚不是法治国家特有,法治跟礼治都有刑罚,但是礼治的精神就是维护纲常。待会儿慢慢说这个问题

 

五刑之名从哪里来?从书的吕刑篇,周穆王有一个大臣是吕侯,吕侯是他的相,是大司寇,制定条文,周穆王那时就有五刑,五刑从哪里来条怎么算的?墨刑一千条,就是脸上刻字。劓刑就是割鼻子一千条。剕刑就是砍脚,五百。宫刑,去势,男人割生殖器三百。辟刑就是刚才讲的死刑,二百条。总共加起来三千

三千法律条文这么多,随便就犯五刑所属的三千条之一,古代岂不是刑国家吗?以前的颛顼就是三皇五帝的五帝颛顼,那个时候他们要治苗民,都是不守信用,品德很差的有时候到最后你让他改过自新都没有用,所以刑罚定的重。但是颛顼跟官员讲要慎,而且要禁止巫术,并且要施行仁政一直传到尧舜的时候,人才过来刑法虽然保留,可是都是备而不用。所以古代的刑法虽然他有保留一些,可是都是而不用他们知道办政治、办教育,他才能刑期无刑,就是刑法虽在那里,可是都用不到好像消防车都准备那里,可是没有火灾

孔子讲五种刑所设的条文有三千条,子说法令滋彰,盗贼有,这是出自老子的五十七应该这样说你说法律这么多,盗贼一定很多,你定三千不是盗贼更多吗?我就用老子的话来反驳你老子讲的这个是什么呢?是在讲法治,不是在讲礼治。法治的时候,叫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你的刑罚只是在保护私利刑罚只是在遏止民意,这种刑罚制定的越多,条目越多犯罪越多。

为什么要有这种残忍的刑罚呢?种残忍的刑罚其实遏止乱源,维护纲常,古代刑法的目的在这里问题是这个刑罚制定下去的时候就有两种差别,一个是礼治也有刑罚,一个是法治也有刑罚,他的不同处到底在哪里呢?

 

论语里面说,如果只是以法律条文,不遵守法律就给他处分,老百姓只是躲避这个犯罪的果报,可是犯罪的还都在,所以百姓会没有羞耻心,苟免而已,侥幸而已如果你是内涵道德的教育,外在是进退应对的礼节,处处都替别人着想的做法,那老百姓是有羞耻心,而且肯归附这个时候的刑法就是在遏制失纲常的人,维护纲常礼仪,维护社会淳厚的风气,保护善良的人民,刑罚的目的就在这里

可是我还是会说,这种残忍的刑罚,比如说把脚砍了,有一天他要悔过自新的时候该怎么办?或是把鼻子挖的,或者是上刻字了,那怎么办呢?后面就有明王废了罚。其中有个明汉文帝汉文帝当时他废了墨刑、劓刑、剕刑,但是他没有废宫刑,想不到他没有废宫刑以后,到汉武帝的时候,司马迁就吃了宫刑他只有一个刑没废,就是宫刑没废。

 

为什么汉文帝废了这几个刑罚?跟这个人有关:缇萦救父。缇萦他的爸爸是淳于意,在齐国当太仓,他本来县长后来退下来当医生,他的医术非常的好,治活很多人可是淳于意大概没有读常礼举要,所以他说话常常得罪权贵权贵有时候要他去看病他还不,而且他铁口直断,常常说:你死定了,开药也不开了都快死的人了,怎么开药?权贵听了,就火大。后来有人就逼他下不下药就逼他下药。一下药,终于死了,他说:一要死的嘛。逼他开药,果然药一吃就死。权贵就告他,汉朝有律例,就是做官的人,淳于意做过官,要受这五刑,要到京城来,所以他就从齐国千里迢迢到长安当时他们愤慨,因为家里人哭成一团,他说养你们有什么用呀?五个女儿,女儿有什么用?缇萦一听很伤心,十五岁的女儿就跟他到京城。中国的肉刑就从缇萦开始被废除,这个人要值得讲一讲。

到京城后,堵住汉文帝的车子喊冤汉文帝是一个好皇帝,汉文帝为什么通人情?跟汉朝的宫庭之乱有关,汉高祖的太太吕雉闹了乱子,薄太后跟汉文帝两个就躲到外面,所以他很了解民间的疾苦。他继位以后,民间可以上书给他,所以这个皇帝后来是累死的。缇萦为什么还是要告这个御状呢?虽然老百姓可以上书给他,可是还是到不了。

汉文帝问是不是廷尉有冤枉她父亲,缇萦说,朝廷官员都是正直之臣,不会有冤枉,她是觉得他爸爸是个好人,不忍心看自己的父亲受这个刑罚。偏偏汉文帝是个孝子,他没有办法接受这种很可怜的事情。后来汉文帝就特赦淳于意,并且废了三个肉刑。汉文帝有一段他为什么要这些肉刑的理由,他讲舜执政的时候,虽然有五种肉刑,但他都不用,而是给这些犯罪的人穿不同的衣服,让他们感觉到很丢脸,这样就好了。汉文帝后来废了肉刑以后,可是他还保留打屁股,你不能说全废,不可以的,作奸犯科的人不可以完全原谅,所以要打屁股,打屁股的刑罚是从汉文帝开始的。他在位三十一,是汉朝公认最好的皇帝,文景之治的汉文帝他本身就是一个孝子,二十四孝里面其中第一位是大舜,第二位就是他,侍奉他的她妈妈,三年可以不交衣不解带的这样侍奉。后来宫刑是被谁废的呢?隋文帝废的,隋文帝之后除了大辟以外全都废了,肉刑都全废了这些刑法里面的肉刑废了,可是还是要打板子或者充军等等,在里面犯罪的条文很多,可是主体还是不,意思就是说中国在制定法律的时候,最后的底线是维持纲常,维持天伦。如果纲常跟天维持不住的时候,个社会风气是破坏掉了法律就变成法的国家,它顶多只是维持表面的安定,会像老子说的法令滋彰,盗贼。古代虽然你定这个法律还是有弑父,还是有弑君,该怎么处理呢?在的檀弓篇里面,邾国的定公,有人曾经跟他报告说邾国里面有人杀了他的爸爸,他听了以后很震撼,怎么可以这样这种人应该就地正法,谁都可以杀他。第二,他的家庭是凶宅,意思就说这种人住的地方一定不会是吉祥,他的家里面掉做水池。还有他说国如果碰到国家里面有这种事情的时候,国君一个月之内都不可以有欢乐的事情。古代的人是这么看重杀父杀母这种事情,就说国家的大事没有比违犯纲常还要厉害。所以为什么举包青天的例子,宁可官都不要做了,不下去的时候,宁可官都不要了。

 

如果是弑君,弑君怎么处理呢?论语宪问篇里面的陈成子,就是齐国的执政大夫陈恒把齐景公的儿子——公杀了,孔子就请讨伐孔子请讨伐的目的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他这一讨伐一定赢,因为齐国有一半人是不服的第三个,他出兵打出去的时候可以维持国际秩序第四个,可以让三家大夫警惕因为三家大夫就是乱臣贼子那一行的。这一举动里面有多种效应,多种功效,只可惜鲁哀公懦弱,没办法,所以孔子还是无力扭转国的局势

弑君不行,要君也不行,要君都尚且不行,更何况是弑君。所谓就是要挟君王。要挟君王的形象是什么古代有谁是要君者呢?

 

在论语宪问篇里面曾经有说臧武仲这个人,孟孙大夫曾经去告状,臧武仲得罪的国家,所以臧武仲就跑到了国,后来又跑他的封地叫做(今山东费县东北)然后请求鲁君他的后代。鲁君同意的时候,他再跑到齐国去,孔子说这叫做要挟君王因为你跑到你的封地,请求鲁君立你的后代,意思就是鲁君如果不立,你的人在封里面,那不是在要挟吗?历史里面这叫做春秋,说这个不叫做要挟君王,孔子说他不信所以孔子写春秋,他的目的在诛心。一个人他的心最重要,这个人善恶都从心里面去出发。

有三个会成为大乱之道,第一个要君要君怎么会成为大乱之道呢?因为我们刚才说要君者无上,这个人是没有上级的概念,这个人容易犯上犯上作乱本来就是大乱之像曹操董卓就是要君者,要君者的结果你看,没有董卓,没有曹操,哪有三国之乱?整个乱都是要天子以令诸侯,这是要君,这大乱之道

第二个叫做非圣人者无法如何成为大乱之道呢?你毁谤圣人之道,圣人讲的是孝道,讲的是品德,讲的是公,讲的是断恶修善,毁谤了他,意思是什么?意思是私心,意思是奸盗,意思是权谋,意思是种种恶劣的行为。所以如果毁谤圣人,那不是大乱之道吗?

第三个,非孝者无亲,跟你最亲爱的你都不,请问你心中还有什么可亲爱的?这个人他一定是刻薄寡恩摆在里都恐怖,摆在上级也恐怖,摆在同僚也恐怖,摆在下级也恐怖,都恐怖,这叫大乱之

 

这种伦常纲纪如果守不住的话,孔子齐景公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伦常纲纪要守得住,齐景公说:对,如果都守不住的时候,我怎么吃得下饭?整个国家如果有乱源而且乱世一触即发的时候,你想看是不是岌岌可危。那到底要怎么去维护这个治安到底要怎么去维护这个国家,国家的力量到底在哪里?如果不是维护纲常伦理的话,其实个国家维系的力量是很薄弱的虽然是强兵霸权,可是维系的力量是很薄弱的,一旦走到弱势的时候,那真的是摧枯拉朽的掉。

在刑罚三千条里面有时候会有无辜的事情,比如说欧阳修说他爸爸在判案的时候,往往晚上都睡不着觉,为什么呢?因为有时候会错判误判君子有时候是无辜的受到刑罚,该怎么办?我们刚才说刑法有这么多,为维护纲常,可是我们就罪犯来讲,有时候是会无辜受刑,这个是有的,这时候该怎么广的论语答问》里面就说,你这个人如果有罪有什么光彩?无罪被受罚,有什么侮辱还有你这个人如果隐微处过失,内心要惭愧得在大街被人家羞辱一样,内心如果没有过失的人,就算被杀或是被贬,也是很坦然,这就是君子无辜受罚的心态

请问谁是典范?有没有人无辜受罚?可是心里面却很坦然的我们有些人说,士可杀不可辱,像司马迁就是认为这是一生最大的耻辱怎么可以有这种耻辱?君子有时候最后的胸怀是什么?你要跨越这样的难关,就算羞辱,可是过错不在你,你都不要觉得是羞辱可是如果我隐藏着罪恶,就算我一生荣华富贵,我都觉得愧不敢当君子要有这种情操

 

一个人脸上的印记,不会损害他内心的品德。

 

谁是典范呢?这个人是公冶长,公冶长是无罪被墨刑,脸上刻字孔子怎么看待这样的事情?孔子说公冶长是可以把女儿嫁给他的,虽然他在监狱里面被黑绳绑起来,可是不是他的罪,所以把女儿嫁给他。孔子当时很了不起,孔子把女儿嫁给死刑犯。公冶长后来纵然放出来脸上还有刻字,孔子敢把女儿嫁给他,为什么呢?因为君子不在于外在的刑罚,君子是在内心隐微上的罪恶过错,所以我们中国的读书人有这种良知,风气是这种风气,请问还需要刑罚吗?

公冶长孔子过世以后,公冶长也是儒家一个学派,可见公冶长跟澹台灭明都是继承孔子之后非常了不起,是出色的读书人,不会因为他受了这个刑罚而变成他终身的耻辱,君子反而以内有没有罪才是他的耻辱,不在乎外在的刑罚。

一章旨趣到底是什么呢?这一章的旨趣是人生天地间,孝道,就是要忠君君就是对国家民族有贡献,还有对圣人之道,应该说圣人之道是我们一生的学习,家庭的孝顺是我们努力要效法的,乃至于利益这个国家也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是这一章的旨趣之所在。虽然这一章讲到五刑,讲三千律令,但这一章所要讲的旨趣是圣人之道的学习,在家庭的孝道,乃至于对国家的尽力,对人民谋幸福,对天下苍生谋幸福,这是君子的出路,这是这一章的旨趣。

 

 

来看看历代孝经图的画作比如说李公麟,李公麟的画作就讲到这个孝子还乡,得到人家的欢迎,表示这个子在外面的官声真不错,所以孝道有两种,一种是居家行孝,第二种是出外为官。这两个都是孝道的表现。儒家以办政治办教育来表达对国家的贡献,来表达对父母亲的尊崇,来表达对祖先的荣耀,这是儒家了不起的胸怀。

 

第二个元朝的赵孟頫,也是传习于北宋的李公麟,也是这个孝子返乡带着一些家当,得到邻里乡党的欢迎,代表这个人的官声很好,做官成功

 

但是在明朝的仇英,他就又改变了明朝的仇英画的判官,判案的主旁边有一些书记,然后下有几个执杖的差,有一个人被上来,被押上来的可能就是一个不孝子,后面有一个人是跪着在控诉,可能是他的,表示刑罚所要维护的就是伦理纲常

 

我们来看江逸之江先生的他的整体的气象是这样的

 

局部来看,第一个就是这个判官,你看他虽然慈,可是带着威仪,而且带一点怒气在拍桌子,显示对这个罪犯的不满,旁边有个状纸,旁边的书记正在凝视他的状纸。到底有什么不满呢?

 

原来有一个穿的不错的,但是脸都吓白了,还有头发蓬松,全身发抖,并且被手铐铐住是发生什么事情呢?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旁边跪着陈述的拄杖老人或许是他爸爸,你看儿子跟爸爸的服装就知道这个儿子有多么的无法无天,爸爸在家里面有多么的萧条,在家里面的不孝顺

 

还有除他爸爸控诉他以外,他妈妈拄杖来控诉他,指着骂,旁边是他的太太和小孩,太太和小孩服装也还不错,妈妈的服装也是很多补丁,太太跟小孩服装也还不错。太太就哭着可能就是后悔了,或者是眼前先生遭到这样的刑罚的时候,会很伤心的,但是也有种后悔的表情

把这个不孝子拖过来的那个差役,有两个人的眼神看着老婆婆的控诉,这里所要彰显的就是刑法所对治的都是不孝,而不这是大乱之道,是一个乱源。这种人如果到社会来,他也容易要君,犯上作乱更恐怖的是对圣人之道是毁谤不信的,那更是大乱之源。所以整体的气象就是一个五孝。

 

老师这幅画似曾相识,地狱变相图脱胎换骨出来,很像那个阎罗王判案。人间作恶地狱也是由阎罗王审判赏罚分明,不但有人的判官赏罚分明,也有阴间的阎罚分明

最后总结总结说什么呢?刑罚的轻重是在对方罪过的多少。但是对方的罪过的多少当中又以五伦伦常纲纪为依据,为的标准如果违犯了伦常纲纪,就算他们没有惹下滔天大祸罪都重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的风气,是我第一个要说的我第二个要说的,古代的教育,它其实是导人向,刑法是备而不用。在一本新人生观里面说到古代的村庄丢一只鸡,是全村轰动现在很多社会的乱象,大家早已麻痹所以如何把古代淳厚的风俗找回来找回来里面一定要发扬圣人之道,而且从孝悌出发,建立品德,开阔见地以利他为主,下手处是断恶修善,我相信人世间一定能够把治安恢复成像尧舜,不刑罚备而不用,有备在那里,可是不用,最后是这个刑罚根本可以废掉大家在运大同的社会里面,礼运大同的世界里面,人人都自律于尧舜,那还需要刑罚吗?这才是最后的本意就是遏止坏风气保护善良风气。再从善良风气里面引发人心向,最后能够以尧舜为目标,以圣人为目标往上进步,相信这个时代刑罚是不用的,人心是善良的,一切的生活是快乐的

我们现在都会衡量一个国家GDP可是进步不一定只有这种进步,治安很好,难道不是进步吗?还有那生活指数幸福指数很高,难道不是进步吗?人为什么一定只有追求经济,难道经济以外的都不叫做成果吗?经济以外都不叫做进步吗?不丹,他们生活指数幸福指数是全世界最高的,人们过得很快,他们不一定有钱国家的进步为什么只有衡量经济,这是非常奇怪的事情,如果这个国家都很幸福,难道这不叫做进步吗?这个国家人跟人都以礼节来相处难道这个不叫做进步嘛这个国家里面大家都互相帮忙,这不叫进步吗?这个国家里面没有奸盗邪淫贫者不会作乱,富者不会骄奢,不叫做进步吗?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跟着世界的潮流这样走?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的建设自己的家园,建设自己的国家,走向真正的富强康庄大道这些圣贤的典籍是不是值得我们参考呢?

好,我今天的课程就讲到这里

 

课堂提问部分

 

学生:老师您好,学生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以前老师有讲过,孔子在到了齐国的时候,看到齐国的市场上卖的义肢,有假手假脚,孔子就说齐国因为用重刑,所以很多人就受刖足,被削、砍脚的刑罚。孔子当时有发出感叹,知道跟这一章怎么样的来对应着看这第一个疑问。第二个疑问是:在的论语的宪问篇里头有个人物叫做仲在宪问篇里就有提到,说他当时曾经他的封地防这个地方来要挟国的国君,这样子也是君犯上,为什么后面还称臧仲是很有智慧的人,然后也没有受到刑罚?

老师:孔子到了齐国看到假手假脚,齐国这个国家其实是一个很奢靡的国家,整个国家里面其实乱象频仍,诚如孔子说的,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孔子为什么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很有道理的,五伦关系不究,不去振纲常,你那些刑罚很多,不是老子所的吗?法越多盗贼多有嘛!所以都是脚嘛!但是此处的孔子他不是在讲此处意思是说孔子讲这个刑罚的目的何在?在治不孝,在维护纲常,这是孔子的本意,在这一章里是这样,这不冲突的

第二个,臧仲本来就是一个要君者,可是要为什么没有恶报其实为什么很多事情要看后面是积阴德,它有时候报应并不是马上就出来,乃至于造罪业,报应也不会马上就出来,他可能会报在子孙,当然还有一部分在自己,报在自己可能就是来了,所以人经营命运要看长远,不能看短暂这是老子的,不是佛家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老子疏而不漏,就说好像很,坏人都得逞,好人都受害,很疏,就是很多漏网之鱼。老子说,没有疏而不漏。疏而不漏就是后面统统会报出来,报在子孙跟报在他后面,报在后面即是来生,一般人看不到可是报在子孙的这一分,是可以看到的

学生:老师您好,学生有两个问题,现今的议会制度常常有君,古代定出这个君的重罪,是否是在维护专制帝制第二个问题,若君无道,尚且还有汤武革命,那何况要君?谢谢老师

老师:第一个问题议会制度它是一种制衡。什么叫制衡?像欧美的民主制度,他国会的议长跟总统等级是一样高的,它是一种制衡,跟古代那个专制帝制制度不一样,要看它的制度这里面不是要君它可能是批评,他们的整个制度里面就是要换党执政,所以我这一就去批评那一他检讨改进这是一个制度下的运作。这个制度维护得好的,固然可以互相监督,可是维护的不好的时候,可能就是为了批评而批评,不对方,我才能上台,结果反而闹来闹去,看起来就很糟糕,是一个

古代的要君,说你既然出这个制度了,他是个国家的领导人,你怎么可以要挟他要挟他就表示你这个人目无尊长,而且容易犯上作乱,这不是在维护专制机制,是说这个制度出来的时候,你必须要让这个制度维护,否则的话,三家大夫的要君带来鲁国是什么局势?再来曹操、董卓的要君,带来天下是什么局势?要君治以罪名,治以刑罚,它可以堵住乱

你说汤武革命,汤武革命比要君还厉害革命就是一下推翻商朝,可是孟子说汤革命,因为君王已经是倒行逆施,人有时候到最后已经不能用常理去看他了,那另当别论,比如这个已经残忍刻薄到你不能用人去看他的时候,那另当别论所以孟子会说汤武革命是顺天应人

学生:老师您好,学生问题,古代有很多孝顺的法,我们现很多都不太适合用了,现在我们要去批评或者是反对这个孝法,我们难道不可以批评这个孝法吗?

老师:因为很多古代的孝顺的做法现在其实不用,没有错的,难道我们不该批评吗?这里面的非孝者无亲,批评孝道,并不是说做法上的问题,而是说他不会去关爱父母亲,不会去体谅父母亲的辛劳,不会去了解父母亲培养子女的辛苦批评孝道认为孝是不需要我们雪庐老人上课说西洋人他们就认为父母跟小孩子是什么关系呢就是豆荚里面有豆子,豆荚打开豆子掉出来,豆子跟豆就没有关系了,所以父母和子女是没有关系的这种孝道就很恐怖,他忽略了父母对子女的爱护,忽略了子女应该对父母应有的报恩的想法。那整个时代里面如果没有报恩的想法,没有感恩的心,这个时代是很可怕的刻薄寡恩,甚至以权谋来算计,以利益来追逐,那是很可怕的我们都可以一再的看到父母亲对子女的关爱,而且是一般人没有办法取代父母亲的我们就有一个人他的孩子在高雄发生车祸,你看父母亲跑到高雄去照顾小孩,就住在那个宿舍里面,就不会住在宾馆里,一般的朋友办得到吗?外人得到吗?那只有父母才办得到嘛对父母这种情怀如果不去好好的去观察的时候,子女们怎么会生起孝心?那没有孝道的时候,这个人他在社会上他怎么会去体谅别人的好他怎么会去为公发心呢?怎么会去付出他的智慧他的体力?根本不会的,他在意的都是自己的获得,所以学历越高越恐怖,就像罗斯福总统讲的是个未爆弹。只要他有一天他觉得社会对他不公平的时候,他要造反起来,他很厉害的,那么多的学问,那么多的技术,那么多的才华是恐怖的所以教育如果不导正,社会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学生:老师好,我问题是说曹操他是一个要君者,他为什么没有受到重还可以开创?谢谢教师

老师:对曹操我们看到三国里面是这样曹操要君,曹操的要君很厉害的,挟子以令诸侯,而且子以令诸侯简直是没有把天子看在眼里,那曹操之后的曹丕瑞、芳,到最后曹芳,司马懿控制曹家的时候到司马昭的时候,把姓曹的全灭,你看那就是曹操的报应曹操怎么去灭汉家司马家就怎么样的灭许止净先生他把历史上的因因果果的事情,他写成了历史感应统纪》,真的是可以让我们从这个面来看历史如果不去断恶修,那它就会有果报,如果不是从纲常,从三常,从伦理道德去出发,都有它的过患。国家如果不去堵住这种乱源,国家表面上是很强盛,其实只要遇到一些状况,遇到一些乱世的时候,那可能会面临像雪崩一样,温室效应一样,雪崩一样崩落股市整个就往下滑落,所以整个世界只有中华民族还保留世界已经没有巴比伦、埃及他们都没有了,只有中华民族还保留就是文化的力量

学生:老师您好,论语中有提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跟这章经文的关系想跟老师请教

老师:天命其实就是吉凶祸福,它是需要的。你要趋吉避凶,学问之道就是趋吉避凶。畏大人就是不要要君不要犯上作乱,圣人之言就是不要去侮辱圣人之言,因为圣人之言就是吉凶祸的所在,就跟这里说的一样,不要圣人之言就是不要非圣人之道。畏大人就是这里的不要要君。是有关系的

学生:老师您好,请问老师,现今是法治的社会不像古代有些五刑有这些肉刑不可以,我们要比古代的人来得仁厚呢?

老师:古代在他制刑罚的时候,他的本质是要老百姓在纲常上,所以有些过错他会原谅,可是纲常属于伦常的罪,古人是不原谅的我们现在的人是不管你的,我们现在只是在法律上,只要法就好什么纲常伦理你胡作非为,只要不要违反法律都没有问题古人他制刑罚的目的是维护纲常,维护纲常所以他人心能够现在这个法律如果不是从这里出发的话,只是在那里围堵,在那里防闭,没有在那里维护伦常,没有在那里维护善良,没有让你保护善人的气,没有在那里维护道统,就算废肉刑,你的人心一样不厚

学生:老师您好,请问老师,我们现在虽然没有依照圣人之道治国,可是很多国家也是欣欣向荣,而且像欧美国家,他们一样可以尊重法律,这样看起来,跟这一是否有不同的地方

老师:虽然他们没有按照圣人之道治国,可是他们的法律里面,比如说他们整个社会里面他们还是尊重品德,还是尊重人格特质,他们企业里面的还是要尊重这些品德的,守信的,承诺的,诚实的其实这些都暗暗的符合我们中国的圣人之道,只是没有我们中国的圣人之道讲的深。我们中国的圣人之道是从孝道出发,而且还是利他之心,还是公心处世,目标在成圣成贤。入世的是一个君子的情怀,他的隐处没有像我们中国那么深入,外在的浑厚也没有像我们中国浑厚,目标也没有像中国这么高远,但是他们还有一些表皮的样子如果我们去重视这个实质,而且发展这个道统,而且去重视这个伦理的话,我相信发展起来,会比欧美强盛太多了

学生:老师您好,请问老师有注解说皋陶明五他是圣人,何以他不用礼来治国而命皋陶明五刑另外是说之名在经传里面见到,从唐虞,就是虞舜尧舜时期就都有了,怎么可以称这样子的时期是太平盛世呢

老师:我们先从第2个问题说起,五刑之其实早在颛顼,那个更早都有的,只是到吕侯的时候,传承古代的刑罚,为什么古代会有那么严重的刑罚,因为古代那时候在治苗疆那一的山苗其实是很凶狠的,而且是不思改过的,没有伦常概念的,反正就是一团乱,其实很多都是乱。你要治重罪,维护纪律,他可能有不得已的手段。但是古人还是说要慎,尤其吕侯篇里面的时候,周穆王到年纪老的时候,他还是跟他讲说,这些刑罚要慎重,你虽然定出来,可是你用的时候要小心,你不能够公报私仇,不能够夹带你法官的威望,自由行政下去不可以这样。你如果判错,你跟罪犯同罪,都一再叮咛。我们主体是办教育,像尧舜都是这样谆谆教诲,我虽然定的这个刑罚,我保留这刑罚,可是请注意一定要谨慎,不能滥用,一再叮,而且要用人才,要重视教育,大家不要就算时候王说还要想办法重的变轻的,他到底是有意没意去开脱,帮他开脱实在是没办法,这个太坏了,比如说这个太不孝了,太坏了,虽然他没有杀人放火,心太坏了,那就要治罪。

学生:老师您好,请问老师,刚刚老师为我们解释了曹操有关天子令诸侯这件事情,但是相较于隋文帝他也是篡位得国,为什么对他的评价就不同了呢?还有像宋朝的宋太祖也是篡位,对这些人我们该如何看待呢?

老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要君。然后宋太祖陈桥兵变陈桥兵变的时候,有一是部拥立不是他要挟君王。但是宋太祖的陈桥兵变,后来他当了皇帝的时候,其实他的位子传给他弟弟,他死了以后传给他弟弟宋朝国祚也不是赵匡胤这一族去延续。换句话说,你不是以道来得之的话,你也很容易失去,这个要看历史才知道

像隋文帝,好比说我在田里面种,我种稻子我就收稻子,我种麦子我就收麦子,我不可以一竿子打杀,隋文帝他是好皇帝是不能否定的,但是隋文帝我们要说,如果过去所做事情,它也会结成果报。稻子它会收稻子麦子它会收麦子你看隋文帝后来他的儿子隋炀帝,就知道他也有他的果报

学生:老师您好,请问老师,如果尽孝的人他能够好好的出来为公发心,是否可以称得上是社会上的中流砥柱

老师:他一定要充实自己,他不能充实自己,光不行。雪庐老人说,我们不发心,天下还太平,发心,卷起袖子来干的时候,天下大乱。一定要充实自己,一定要静下来,先经学的涵养,经学的见地,还有良师益友有同的辅助,做事情的时候懂得历史的教训,懂得前因后果的观察,这种人才是真正中流砥柱之才。

学生:老师您好,请问老师,首先是孔子的学生漆雕开,我们知道他的像都是拄着拐杖的,有说他就是受了剕刑,或者说刑,所以他拄着拐杖这样,是否可以算得上是无辜受刑的典范

老师:是的,我应该要举他,我非常佩服孔子在两三千年前的他就认为君子即使受辱,比如说司马迁,即使是被宫刑,如果今天有这个胸怀错不在我,我不必羞辱成这样。但是今天我是王公贵人,可是我做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可是什么罪名都没有受,我也会觉得很丢脸,好像在市场里面被羞辱一样被鞭打一样会有活不下去的感觉,这才是一个人在处事当中应该有的见地。你看孔子他为什么把女儿嫁给公冶长,他就说非其罪也所以你就算有这个恶报,可是心不是这个心的时候,这个恶报是暂时的,你一定会跨过恶报的障碍,走上光明的长不是吗?漆雕开不是吗?

学生:老师您好,请问老师,关于漆雕开,听说也是传承孔子的性与天道,是孔门八大派之一另外有传言说他的死是为孔子采莲藕而掉下去失足溺死的,在周三十一年的时候发生的,不知道是不是属实

老师:我不敢说。因为有些实,我在不敢断言

学生:另外想接着请问在周敬王三十二年的时候,有提到说夫子之言与天道不可得闻也不知道子贡他是何能够得到性与天道的传承

老师:性与天道的传承,他在陈蔡的时候你看子贡,子贡这个很有情意,跟着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吃香喝辣,子贡还能够不辛劳,这样的学生,孔子当然会传性与天道给他。如果我是孔子的话,我也愿意传道给他,当然我不是,差远了。如果是这样的人肯跟我颠沛流离,跟我共患难的时候,我恨不得全身的技能都传给他你看最后子被困住了以后,还是子贡脱困去楚昭王那儿讨救兵解孔子之围,最后孔子过世时的丧事,还是子贡主持,孔子过世了以后,子贡还在坟墓边守丧六年,这样的人要到哪里去找呢?

学生:老师您好,请问老师,关于非圣人者无法,可是圣人他也不是没有过失啊,为什么我们不能议论他呢?

老师:人本来就是过失,孔子到70岁的时候才说从心所欲矩,这里不是说不可以诽谤圣人,而是说圣人之道,圣人的见地,他的有,但是修为不到那么高的时候,难勉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算是圣贤也有过子也:苟有过人必知之。君子之过也如天上的日月之食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这个过没有关系,你只要是无过,肯改过,而且是能够成为你向上的动力的这个过失,君子都可以改过,但重要的不是君子的过失不可以批评,不是这样而是说圣人或君子特别是指圣人见地,比如说他讲到品德,他的见地,他讲到孝见地,他讲到公见地,他讲到恶修善见地,你怎么可以去否定他呢?你否定他,请问天下的标准是什么?对不对

学生:老师您好,请问老师现在强调言论自由,所以诽谤人是常有的事情,关于诽谤这件事情对自己会有哪一些伤害?可不可以请问老师

老师:毁谤,子贡谤人,方人,孔子说:赐也贤乎哉?我则不暇。毁谤人,第一,要先知道这个是不是事实,如果不是这个事实,我造口业。二,如果这个事实的时候,你传出去的时候,你叫人家怎么立足三,隐恶扬善,你把恶出去的时候,你是不是好人学坏,将心比心,如果我们这个过失别人我们扬的时候,我们情何以堪做多面向的观察的时候,这个人的习气就可以对

学生:老师晚上好,请问老师现在在大陆医疗纠纷是常常发生,杀医生的案件常常发生,请问老师对这样的案件,我们该如何治标又治本

老师:所以才会说好老师医生、父母,这些人行业,一定要在社会上懂得尊重,范仲淹他曾经说,他不为良相就成为良医。怎么可以动不动就杀老师、杀父母、杀医生?为什么有的刑罚要制得重,他治的重的理由,他并不是法治国家,他要保护这个民风,要保护善良,要保护好人,否则以后谁敢做医生。你看淳于意看他铁口直断,当然他口是造了恶业,没有错。我觉得那个缇萦非常了不起,汉文帝问她是不是廷尉的问题,说不是很聪明,非常聪明,十五岁的女孩,现在不要说十五,五十岁都没有这个头脑,很聪明。她只用孝道去感动皇帝,他说我父亲是一个医术很好的医生,我不忍心我父亲怎样怎样,他站在孝顺的一面去感动汉帝,汉帝偏偏就是一个孝子,他就感动了,废了肉刑,他废肉刑是在孝道的基础上去废的,为了缇萦去废的,不是去痛批政府官员,不是这样,我觉得很了不起,很通达人情世故,而且说话的艺术恰到好处。

当然医疗纠纷有时候可能是医生的过错,但是他毕竟是社会上少数的案例,我们应该正面的去表扬师道表扬医生,表扬这些社会的善良风气,遏制那些不好的如果说过分的去强调医生一定有问题,医疗纠纷分的去讲老师不行,这样整个社会都风气都坏掉了,刑越多盗贼多用正好老子五十七章讲的就是这个

学生:老师晚上好,请问老师,该如何恢复对孔子的信仰是否从学习传统文化入手,然后再从学习毛主席思想入手,然后再从官场上去下手

老师:应该这样说,孔子的见地你只要静下来,把论语讲要学通,你大概就很清楚,要怎么去看待这个间,其他的你就看着办吧。孔子讲的这些东西,他就是正本清源,讲的孝道,讲的道,讲的品德,讲的人生的见地讲的断恶修善,讲的风气的经营,讲政治应有的情怀,这些如果我们好好的看待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出路

学生:老师晚上好,请问老师现在社会上有刑罚,但是还是有犯上作乱,该如何制止

老师:该如何制止国家领导人以身作则,然后人才团队推广教育,国家的领导要重视这样的教育,要维护这样的风气,刑也要保护这样的风气,都不是我们个人可以做得了主的。我们个人,我觉得好好的充实自己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常常去诅咒社会,常常去哀叹社会,都还不如好好的充实自己比较好孔子在当时也是礼崩乐坏,春秋局面很混乱的时代里面孔子他反而是好好的充实他自己,把正知见好好的发扬出来,他其实就是真正的保家卫国,保存民族的命脉的重要方法,唯一的方法就是这样而已

学生:老师晚上好,请问老师,的父亲在两个月大的时候就过世了,不知道现在该用什么方法来孝敬自己的父亲

老师:儒家里面祭祀的时候,他就是一种孝道什么叫祭祀呢?我好好的做,然后我用祭祀意思就是说我的心,我的我的内涵,我对圣人道统的充实,我以利他为本质来发展法,些都拿来对你父亲的祭祀就是对你父亲最好的孝顺,所以孝的后面就谈到祭祀的观念整个儒家里面的报本还恩不只是在家里面尽孝道,包括公发,包括学习圣人包括把你很好的善行拿来祭祀,拿来缅怀,拿来回向,都是孝道。

学生:请问老师这一堂课提到纲常、伦常是很重要的,该如何才能够好自己的五伦关系呢?

老师:为什么说学经典显得很重要,比如说看到论语里面孝道哪几条,看到悌道有哪几条,看到人跟人之间的相处有哪几条,品德有哪几条,你越学越厉害,越多越通达的时候你对三纲五常的概念就越清楚你看包青天他的法律的条文就是纲常伦理,他不是一大堆什么刑法条例比如说他这个人是很厉害的法官,我相信他一定把大宋的条文都背起来,包青天在开封只有做了三年半,做的不,为什么老百姓都说包青天。按道理讲,应该把大宋的很多法律条文都背起来,可是法律条文的目的,它最后的本质还是伦常的维护那个才是他用刑的本意。所以法官在用刑的时候,要看到这后面的本质是什么,后面的因果和后面维护善良的关系该怎么用,该轻则轻,该重则重,该放则放,这里面才能够积很多的阴德,不然的话,雪庐老人说,一辈子当官,三辈子打砖。三辈子打就是家里面后代都都凋零了。我们知道,公里面修行,相信在公门中反而能够利益家庭利益后代利益自己

学生:老师晚上好,请问老师,请问跟法感觉起来都是行为的规范,所以从行为规范来讲,两者看不出差别,可不可以说这两者的差别只是在于行为规范的力量不同而已

老师:差别很大,家里面他不重视个人的私德,他不会去重视领导者的以身作则,他不会去重视伦常纲纪,它只是用法律去你,不要越国家所规定的,但这里面如果你不从范,从道德里面去范,法家的这些条文越用越多,盗贼越多,治安越坏国家的力量一旦消失的时候整个变成乱象频仍,所以如何建设一个国家不是只有GDP还包括人民的幸福指数。其实一个国家的治国应该不是只有GDP,应该还包括很多的,包括人民的满足包括幸福包括快乐包括助人包括治安善良,这些都是国家的进步,这些才是礼治,儒家所追求的

学生:请问老师现在社会里面很多伦常败坏的现象,政府该如何做才能够让大家对礼治起信心呢

老师:领导者他本身一定要知道这个重要,他率先以身作则,然后教育里面要为了考试的教育,他应该是好好的去培养一些有经学见地的老师,然后去发展孩子们的这些概念,发展这些见地,发展这些想法,这个才是真正的不是拿来考试用的,然后所有的都是用分数去评。然后社会要去重视那些有品德的,整个风气的发展他要认真去观察的。再来老百姓的快乐幸福不能只建立在GDP上面的,要看到这个风气是不是改变了,治安是不是变好了,然后人们是变得善良的,利他的风气是不是开展了这些如果你都去讲究的时候,大家会觉得古书读越有道理。否则都会认为那些古书都是老掉牙的,都是过去的,都是没有用的现在应该追求科技,追求物质,追求享受,但是这里面人情味不见了,孝道不见了,互相利益对方的心态不见了,进退应对的应有的风范不见了,得到损失的更多

学生:谢老师,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晚上的在线提问就到这边

谢谢各位在线的、在场的同修,包括这些读书会,这几天也是有寒流,大家都能够很好的坐在这里我们都知道孝经它里面是环环相扣的,如果从五章里面知道这些刑的目的古代它不是刑罚国家,这一章的重点应该是你怎么看待这个刑的价值跟意义是这的重点

圣人制定法律律条的本怀跟法家在制定的法律律条本怀它的本质都不会一样,它的方向也不会一样,它的目标也不会一样,这是我们研究这一章里面很重要的重点所在

谢谢大家,欢迎收看下个星期的论语:或孔子曰不为的那一章,也是跟风气的经营有关,办政治就是经营风气,所以孔子说:书云,孝乎惟孝,友兄弟,政治的重点在经营风气这一章真的可以做我们孝经的发明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孝经与孝经图第十四集发布于2024-05-13 15:49:03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