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與孝經圖


 

 

孝經與孝經圖第十七集

君子如何顯揚於後世

《廣揚名章第十四》

 


諸位線上的嘉賓及在場的老師、同學們,大家晚上好,又到我們時哉時哉網路教育學院線上直播的課程,我們今天晚上是孝經,是在廣揚名章第十四章的進度,我們都知道揚名聲,名聲有的被揚出來時是不好的,有的被出來是好的到底什麼樣的名聲揚出來是對他對大家有利,什麼樣的名聲出來對他對大家都不利還有要怎麼揚名聲?名聲要怎麼被發揚?是自我吹噓還是他有口碑大家爭相宣傳呢?

 

我們先來介紹一個人,是溫頓爵士,是一個英國,他當時是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員,他只是到瑞士去度假當他發現到捷克,當時要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人要屠殺各地的猶太人,包括捷克,那時候有很多猶太人想要衝出來,尤其是有孩子的父母親有孩子的都想帶孩子沖出來,實在不出來都想讓小孩子沖出來。這位溫頓爵士——頓先生當時只是為了滑雪而已,他就立刻在捷克那邊好好的來辦這件事情,前後運七班的火車,這裏面納粹的人交涉,還包括交保證金,運出來,到英國的時候還要提出保證英國有家庭願意收容他們,其中的艱難不是大家可以想像的,運了七班火車出來,669個孩子,最後一班火車有250個孩子救不出來,後來全部被屠殺。溫頓爵士救669個孩子這件事情他也沒說,在他40歲結婚的時候,這件事情就變成塵封的往事,他後來80歲的時候,他太太在閣樓收拾他的東西不小心看到了這樣的東西,就非常震撼,非常訝異,非常感動,就把它提交給BBC公司,英國的廣播公司就把他的故事宣傳出來,當時溫頓先生受到整個國家的尊崇,英國女王頒以爵士,後來捷克總統給他最高等的勳章當他在106歲過世的時候,英國首相給他最高的榮譽。這人的相貌到晚年是大變,原來不是這樣子,你耳朵簡直快要到肩膀了,那就是一個德的顯現他這一段陰德顯現在他家庭很和樂,壽命很長,人生快樂我們來看一段他的影片。

他說有的人是天生偉大,有的人是做得很偉大,有的人是被賜予偉大,我只是那個被賜予偉大的人,你看揚名聲的人他其實只是以他的德性做他的善事揚名聲是不得不的,機所賜,就像我們一般佛家說的什麼龍天推出,揚名聲原來是這樣揚的。他是英國的辛德勒,什麼叫辛德勒?就是以前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屠殺很多猶太人在德國有個辛德勒的德國人,他為了救猶太人,他的工廠裏面都用猶太人德軍當然不同意,所以他帶著德軍的將領們去酒店的吃喝玩樂嫖賭,他去買單。其實有些善法是很辛苦很痛苦的很無奈的,但是他也1200個猶太人在他的工廠工作,免於被屠殺,所以以後有這種義行,猶太人都叫做辛德勒,所以英國有英國的辛德勒,德國有德國的辛德勒

 

當時我們中國也有個辛德勒這個人在奧地利做領事館的時候,那個時候也是猶太人要逃出去,德國不准,三十幾個國家都不發簽證。何鳳山是我們國家派去的領事拼命的狂發(簽證),狂發,結果發到德國很生氣的,把他的領事館沒收,他再去租一個小房子再發,外交部再發,發幾千張,有的人說是萬張。後來終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跟日本同盟,再不能發簽證,但是因為他發簽證,逃出來的猶太人真的是數以萬計,有的在美國當過財政部長,有的是億萬富翁,這就是號稱中國的辛德勒,這叫做公門中好修行

剛才是私人做善法,這個是公家,靠著公家的資源,公家的事情,有些事情可以公事公辦,也可以官腔官調,也可以依法辦理,可是也可以法外開恩,也可以以他的公門的實力來做很多善法,所以他也活了90常常覺得積陰德的人他一定有後福,包括他的家庭和樂,包括他的壽命延長,包括他人生很多的障礙是默默中被消除的,雖然這些善法是很辛苦的,要背很多障礙壓力,有時候還要經過很多的責難。但是在命理學裏面講,是經過考驗的事,他的陰德越大,他的成就越高,他的名聲當然是會比一般很普通的所得的名聲更為響亮,更讓後人懷念,這叫做廣揚名章。

 

這一章在孝經裏面是第四章,孝經總說是孝道的修學,別說是孝道很重要的,分別說各階層要怎麼盡孝,從天子到庶人盡孝就能夠把天地和合起來,讓天地成為最祥和的天地,這叫做三才,所以要懂得以孝治天下,聖人也是以孝治天下,這樣說來就會有很多的孝子出現,而且很多的孝行被記錄。反,如果違背孝道就要被處罰

孝道的要道是要被推廣的,孝道是聖人最崇高的德性,好好的以孝道為本質來政治、辦教育,從家庭到政治,到社會,到國家,這個人的名聲一定能夠推廣出去,能夠利益當代,利益後世,他的名望絕對是後人所懷念的

 

這一就是需推廣當中的能揚名廣揚名,廣泛的揚名,這個人的名聲被廣大的廣泛的發揚出去,這是名者實之賓,有實際的功德,必然有這樣的名聲。

的經文是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移孝作忠);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移悌順長);居理,移於官(移家辦政)以行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結讚揚名)

 

這一章簡單的科判是說能揚名分別顯示由內到外,比如說,家庭的孝可以移到國君的盡忠;庭的悌,可以移到對長官的順;家庭裏面把家政辦好,可以移到做官,把政治辦好這樣的人一定可以揚名。簡單的科判就是這樣

我們分別來說經文的大意,先說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對於雙親孝道,孝道出去對君王就是,可見古代的人,君王是把天下或者是國家當成家庭的經營,孝子出去給國家辦事的時候,也把國當成家,所以叫孝移出去變成,可見孝子也是把國當成家,把天下當成家比如說在天子座下服務的公務員,他就把天下當成家。如果是在諸侯這裏當公務員,他就把當成家,所以整個中國的政治就是像辦家政一樣,一個大家庭,中國的政治就是一個家庭政治,辦一個家庭這種政治的本質上有別於西洋辦政治。中國辦政治就是一個家政。把家移為國,移為天下。

第二個是事兄悌,對哥哥是友愛的,是恭順的,他就可以把順移於長,等於是對他的長官就像他對哥哥這樣的順從一樣當然我們會說長官有如法的,有不如法的,不管如法不如法,你對他都是要恭敬不如法的部分我們可以勸,實在是太不如法的時候,三不從,可去,可以離開

理,理,理就是調理得當,這調理得當包括人、包括事情。調理得當,移於官,這個治就是政治能夠理的能力移於官,把家庭辦家政的可以移於國政,可以移於在天下辦政治。

以行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行於內,內就是說在家裏面孝悌,還有治理家庭行成於內,然後由內往外,對國君的盡忠,對長官的順從,乃至於居官治理官政,都像辦家政這樣有條不紊,在人、當中謀求和諧,而且有次序,這個人的名聲就會立於後世。立!為什麼不是名傳於後世,要用,這個就說他的名可以傳於後世以外這個立還包括後世依然會有這樣的行為,有什麼行為?有的這種行為什麼叫就是以他為典範,意思是說這個人不但他自己做的好,可以影響很多人跟他一樣做的好,不只是在當代影響很多人跟他做的一樣好,而且可以影響後代人跟他做的一樣好,而且他的名聲可以在當代利益,可以在後代利益。的意思就說,聲不傳下去,而且很多人跟著他這樣做,以他為典範,就是典範,這個比更好,傳於後世還是名立於後世?立比傳更好,用之精准,其實我們學中國文化一方面是學它的義理,一方面還要學它用字的精准,用字的內涵,用字的意義。

本章前章有什麼關係呢?前章是廣要道跟廣至德,推廣要道,推廣要道要怎麼推廣呢?就是說我把孝道、悌道推廣,我來人家的父親,就贏得子們的恭敬,而且贏得孝子們的喜悅,也贏得了弟弟們的喜悅,這就是經營天下的和諧之道

廣至德,我為了表徵我天下的父母親,所以我推廣孝道,我也在表徵我尊敬天下的哥哥,所以我推展悌道,就是聖人最崇高的德行。這一章說懂得在家裏面辦這樣的家政,懂得移出來辦這樣的國政,這樣的人,名聲一定能推廣於當世名聲一定能夠廣揚於後代,所以這跟前的關係也是這樣的。

孝經的開宗明義有提到說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開宗明義揚名,這一章有講揚名,這跟本章的關係是怎麼樣開宗明義講的立身行道,揚名後世,是指我能夠以德來修身,並且以德來推廣,推廣這個德,推廣這個道來揚名於後世,揚名後世就表示能夠把德推廣出去,讓人家受用,我的名聲出去,這就是報答父母親的方式這一章也是,一章不只是說孝悌在家裏面能夠進行,而且能夠把孝悌運用出去,而且在家裏面治家政很好,治國也是這樣,所以這也是一個廣揚名只不過這一章的廣揚名比較偏向於辦政治的廣揚名。開宗明義比較偏向於自我的修,以及自我的推展,第一章還包括辦政治跟辦教育這一章比較約著辦政治來說。

揚名有害有利先說揚名之害為利為何?揚名有害的,揚名如果沒有講究揚名之而揚名揚名有害,如果,沒有好好好去重視實質揚名是不好的

揚名之害,在論語的顏淵篇:色取仁而行違,就是說,我裝樣子,表現我是一個有仁德的君子,表面上好像都是在利益別人,可是我都是裝樣子。居之不疑,是說自己自以為是,比如說到處結善緣,可是到處結善緣的目的是為了發展自己的名利,而且自認為自己是仁人君子,這種揚名會傷害自己的陰德,這種揚名反而會造成自己德性的傷害,被人覤破的時候反而一文不值

在裏仁篇也君子去仁,內心如果沒有仁。惡乎成名,怎麼可以成名呢?可見揚名之害是什麼?內心沒有仁厚的人,揚名他是有害的。內心只想爭取名利,只想做表面工作,拉幫結派,在那裏廣結善緣,拉幫結派做表面,名聲越揚,越傷害他自己的德性,被人覤破也一文不值,這就是揚名之害

揚名要講究揚名的本質,剛才我們介紹的溫頓爵士和何鳳山,那個都是內心存仁厚名聲是後來人幫他的,叫廣揚名。

 

這裏面的例子是什麼呢?這裏面的例子特別講王莽。白居易有一首詩,跟元稹說的,放言,是說我放肆的說一說,其實人生我有一個法,能夠把疑惑解除,不用占卜,一塊玉要燒三天是一個材要看七年周公當年大家都認為他會造反,他背負了多少的壓力?王莽當時還沒篡位的時候,大家認為他是謙謙君子,假使當時周公很快就死了,王莽也是快死的時候,王莽變成仁人君子,周公變成萬惡不赦的小人,可是你放心,天道好還,都會在時間拉長當中,全部被人家看破終於讓人家瞭解王莽人,周公是君子。這裏告訴我們,看事情都不是一時,占卜沒有用的,他要經過審慎的觀察時間的累積,你才有判斷事情的能力,才有認人的能耐,認人絕不簡單。揚名也是一樣,王莽揚名反而加速他的滅亡。以上是揚名過。揚名之過就是沒有本揚名,我們現在很多人的揚名那都是講究這些的,如果講究這些,他不覺得那是傷害的陰不覺得那是傷害他的子孫,等他的報應出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反面來說,揚名之功如何?揚名之功還有他的例子揚名之功就你真的有這個實質揚名,你彰顯父母親父母親生你,與有榮焉,這是報答父母親孝順父母親的一種方式

還有,因為揚名,你的名聲被出去,你是一個有實質的被揚出去的,讓人家知道是典範,你變成典範,人家有標準,人家的標準就是你,你就是大家的典範

 

例如虞世南有一首詩叫做這個蟬它的嘴尖尖的,好像戴個帽子,就是天的帽子。它在梧桐樹上面,代表這個人是善於選擇它的出處,的聲音叫得很遠,代表他聲名遠播,可是不是借秋風,意思是說雖然有時機給,可是不是借著時機,而是本身站得高,意思是德行高,意思是修天爵,又是清水,代表這個人很清白,又是在梧桐代表他慎選他的出處,這種人的名聲本來就是可以傳出去,而且成為大家的典範,所以揚名第一個能夠表徵榮耀他的父母親第二個能夠變成人家的典範,因為你名聲傳出去的時候,你這個成大家的典範那第三個,因為你名聲揚出去,別人會根據你的名聲來跟你學例如誰呢?孔子就是名聲揚出去以後,各國的弟子來跟孔子求學,其中有一個就是衛國子貢,十八歲。子張,陳國人,都是外國人,來跟孔子求學,孔子如果名聲沒有揚出去,他們哪里知道魯國有高人?

大家都喜歡他,這個人是好人嗎?未必,他可能是壞人,因為兩邊討好,鄉願,德之賊。一鄉人都討厭他,他就是壞人嗎?未必,可能這個人是很有眼光,可是得罪當時的人不如好人喜歡他,壞人討厭他是孔子的答案。子貢十八歲親近孔子,一直到四十二歲,孔子過世,都沒有離開孔子,後來從四十二歲到六十五歲的那一段期間,是子貢發揮才能的一段,子貢為什麼可以發揮的才能跟他在孔子座下好好的學習是有關的,這叫廣揚名。

名聲是有好處的,可是名聲也有壞處,不講實質揚是有壞處的,而且大壞,講究實質的名聲的,他或許有好處,你讓人家知道有典範,他可以尊崇父母親,他的名聲也可以讓人家來跟他學習。還有這種揚名叫作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以上是講到揚名

現在講到揚名的,不揚名也有揚名功跟揚名的過,不揚名是什麼?他的子怎麼樣?我一般說,君子是憂患沒有能力,不去憂患人家不知道,這就是不想揚名,別人知不知道我,這不是我在意的,我在意的是我有沒有能力,我什麼能力呢,我這個能力能不能去利益別人,能不能辦事?能不能充實學,我的能力夠不夠?這是我在乎的,我不去在乎別人知不知道我就是揚名。揚名的典範是誰?顏淵,顏淵是願無伐善,無施勞。不誇耀自己的善,不想要揚名。不揚名的人,他的名聲沒有被揚,他就不會有很多的應酬,他可以很多的時間充實自己在佛上也說,你這個人名聲揚的很大的時候,很多人就來依附你,就好像很多鳥依靠在樹上,這棵樹不久就枯死了你沒辦法去應付這麼多人跟你求學。還有,你根本不是那塊大家跟你學的時候就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表面上你在教別人,其實是你是在浪費他的時間,而因為沒有上,沒有去求,你自己實際在退轉,剩下的就是一個名聲,可是實質上是越來越能力越來越越來越退轉,自己傷害自己,所以揚名有揚名功。顏回就是一個典範。孔子叫顏回去作官,顏回不要。作官,把政治辦好,不就是揚名嗎。顏回不要,那顏回要什麼呢?顏回因為沒有揚名,所以少掉很多應酬,他可以把這些時間拿來學習聖道,他說他一生最盼望的就是傳承孔夫子的學問,所以終其一生他沒有出去做官,終其一生他就是默默無聞的在孔子旁邊承傳孔子全部的精華。顏回有沒有揚名?有孔子讚歎顏回,不就是幫顏回揚名嗎?當得起孔夫子的讚歎有幾個,論語裏面,當得起孔夫讚歎的有幾個?好學的請問有誰?顏回。當得起孔夫子說是仁的是誰?顏回。當得起孔夫子說是智慧、屢空的是誰?顏回。請問,這種揚名不是真揚名嗎?誰能得到孔夫子真的讚歎,孔夫子的一字之褒,一字之貶,顏回得的都是孔子的顏回雖然不欲揚名,卻真的揚名。所以千載之後,大家除了知道孔以外,一定知道顏。我們那時候到大陸去祭孔,到孔廟去的時候,其實我也很渴望到顏廟雖然顏廟不起眼,我也很渴望去顏廟,去看一看這個千古好學人物是誰?這個獨得孔子精華的弟子到底是誰?所以不欲揚名的人其實也揚名了。

剛才把不揚名的功講完了,現在講不揚名的過,不揚名有過,所以這一章很難講,這一章看起來很好講,注解看看,五分鐘看完了但是不曉得他講什麼東西,其實這一章裏面有很多的標準,我們必須要去瞭解的。揚名之功,揚名之過,不之功,不揚名之過揚名有什麼過?例子是什麼?論語的陽貨篇說一個人到四十歲,還見惡焉見惡焉就是讓人家討厭,可見揚名好的名聲,好的名聲不出去,叫做其終也已,終也已就是大概人沒有用了。四十歲以後很難改了,坦白講,人過了四十歲恐怖的感覺,因為個性大概都定了,第二別人不太敢講我們,所以要如何讓自己有改進的空間,雪廬老人到老年的時候說,人到老了,很麻煩,好處是經驗閱歷夠了,麻煩的地方是個性難改了,有過失都不能,不不肯改,就算人看到別人也不敢講。這樣的人活的越久,不是越恐怖嗎?活的越久累得越多,過失累得越多,那不是很恐怖嗎?所以人生到底要過一個快樂的人生,還是一個過失累積的人生,快樂是來自於過失的對,障礙是來自於過失的累積。論語又說,後生是可畏的,看到二三十歲十幾歲的人都可畏的,你怎麼知道他將來不如你呢?因為後生的潛力很大,他的年紀輕,他的體力夠,他的吸收力強,他的分辨能力足。但是如果到四十五十的時候還無聞焉,就說四五十的時候,還是一樣的默默無聞,沒有能力,沒有道德,沒有學問斯不足畏所以後生可畏的這句成語是出自於子罕,後生可畏,後生可畏是說他還有很多發展的空間,可是到四五十歲了,還是那副德性的時候,那人生就不足畏了。這麼說來,的有四五十歲五六十歲的人會說,那我不是完了。不是,他這話是一種警惕意思說,我們可不要像一四五十歲,五六十歲這樣人生就給它過完了尤其有很多退休的,他就是放棄學習,人生到退休的時候就不了,想海闊天空,每天遊山玩水,最可怕的人生就是這樣的人生,可是有很多人他不知道,放棄了學習,其實就是人生放棄了希望。過失也不知道對治也沒辦法去積功累德。過失累積得越來越多,這個人生是不是越來越恐怖呢?

 

曾經有一個國很有趣,這個國君叫做齊景公,他生前的財富有四千匹馬,四千匹馬相當於現在有四千輛賓士,四千寶馬在齊國算財產就算你有多少馬。家有四千代表我有四千臺賓士,有四千臺寶馬。可是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就是老百姓數不出有什麼功德一個人可以過成這樣,這就是不揚名的過失,無名可揚,一生庸庸碌碌,有些人喜歡一生庸庸碌碌,一生庸庸碌碌有什麼好,一生庸庸碌碌內涵越來越退轉,對治煩惱的能力越來越薄弱,過失越來越,煩惱越來越重,生活越來越無聊,女跟你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你對生命越來越無奈,越來越無聊,活得越久痛苦,這種活有什麼意思呢?所以不揚名有這樣的過失。什麼叫揚名?你真的有這個功德可以被人稱頌的,你真有內涵可以被人稱頌的,你真的是道德可以被人家稱頌的,你真的有善法可以被人家稱頌。所以雪廬老人說,人生在世,你用之於社會,你必須要去服務社會,你從天早上喝的水,吃的飯,穿的衣服,還有用的各種東西,通通是別人的服務,別人的努力付出才有你一生的享受,你怎麼可以不服務呢?你怎麼可以不貢獻,你怎麼可以不充實呢,你怎麼可以不好好的拿出辦法增上自己呢?這是良心問題這麼說來,君子欲揚名嗎?我們說揚名有他的過,那君子要不要揚名?揚名的意義是什麼?揚名例子是什麼?論語你不去憂患人家不知道你憂患你不知道,你不要去憂患你的名聲不揚,意思說,我想揚名是沒錯,可是不要憂患名聲不揚。這裏面叫做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家不知道你,你不用生氣揚名而不想揚名,不想揚名而揚名橫批是:到底揚名還是不想揚名。不想揚名是因為不想揚名有他的過失,想揚名是因為想揚名有他的功德這裏面一定有個標準,什麼標準?就是說,你真的是能夠利益別人,你真的能夠充實自己的人。當你名聲傳出去,對眾生有幫助的時候,可是問題是揚不出去,你也不能生氣,揚不出去的時候你也不能懊惱,你還是要好好的充實自己,你不要認為時機都沒有給你,機會都沒有給你,你每天在懊惱

論語裏面有一說,我們都會怪時機沒有給我,都會怪我沒有機會都會怪我遭逢否運,可是孔子弟子,有一天你真的有那個舞臺,有那個時機的時候你該怎麼辦?回過頭來,你看怎麼辦?你上去了之後,才知道我什麼都沒有,我能力不足,那你在下面發什麼牢騷,在下面想揚名做什麼?上去的時候空空如也,一肚子草包,小心火燭所以應該是充實自己,雖然想揚名,可是你要知道揚名必須要有實質所以重點在充實實質,就算充實實質以後,名聲還是揚不出去,也不用,也不要也不用不滿,也不用發牢騷,你只管充實自己,你只管來好好的斷惡修善你一定有時機的。論語雖然說君子很害怕死的時候名不稱焉名不稱焉就是名聲沒有流傳出去,君子也是害怕無實質,揚名的目的就說我真的有實質去貢獻大家,我真的有內涵去供養大家,因為我有這個內涵貢獻供養大家,的名聲為大家所稱述,這也是我渴望的。

以上把揚名跟揚名之間的交點分清楚。不揚名,是因為我也有很多的時間充實我自己如果我沒有實質,我必須要檢討。當我有實質的時候,我的揚名對眾生有幫助的時候,這也是我的福報當我用實質,我的名聲卻不出去的時候,我也不用怪別人,我依然樂天知命,充實自己,等待時機,這就是這一廣揚名要談可是他還是面臨一個問題,名揚會遭嫉君子很樂於宣揚君子的名聲,可是當君子的名聲被出來以後,君子也容易招小人的嫉妒跟迫害,所以名揚出去怎麼不遭嫉的方法是什麼?

 

它的方法是這個,孔子也很幽默的,達巷黨人跟孔子說,你這個人很了不起,你博學到不曉得你要怎麼成名禮樂射禦書數,你都會,你是博士,你什麼都會,不曉得要從哪個地方來說你的名聲,你說要依禮稱名,可是樂你也會,你什麼都會不曉得你從哪一點可以說你的名聲?孔子竟然很幽默的說,我沒有辦法成名,無所成名,孔子故意把它聽成我無所成名,那我到底要怎麼成名呢?我到底要駕馬車成名還是射箭成名?我看我還是駕車成名比較好,看這就是中國式的幽默對方說你是博士,什麼都會,說你的名聲不曉得要說哪一種的名聲,孔子說無所成名就是不曉得要成什麼,要用哪一個東西來成你的名孔子說無所成名,那我看還是找一個地方成名好了,我看我還是射箭成名好,還是駕車成名好,我看我還是駕車成名。這就是中國式的幽默,換句話說,名聲發揚遭嫉的時候,幽默幽默,有時候幽默可以化解尷尬,化解嫉妒,中國式的幽默一般人都以為外國才有幽默,其實中國也有幽默,中國式的幽默也蠻不錯,自己嘲諷自己一下。這是解除遭到嫉妒的方法

可是名揚遭嫉,還是會遭嫉,那該怎麼面對,萬一遭嫉了,該如何面對,尤其在亂世,在亂世要怎麼避禍?孔子說,甯武子這個人在國家有道的時候,他就表現智慧發揚名聲,在國家無道的時候,他就變成愚,這叫大智若愚,明哲保身所以名揚在亂世的時候要懂得收藏,要把才能收起來,你知道你才能越多,你的名氣就越大,在亂世的時候才能越多名氣越大,倒楣,所以莊子有一天他到人家家去做客的時候,主人要殺雞,就殺那個會叫的雞,可見有用是被殺的,大智若愚這件事情就是你在亂世你的名聲要收起來,不要揚名揚名對你是有害的,可是在治世的時候,天下太平的時候,你卻無德可,這得怪你自己。

揚名的時候包括我的名聲,我必須要好好的保護我自己,我是不想揚名,可是名聲被發揚的時候,一定是有我的實質,我一定要避免揚名之過,一定要避免不揚名之過,一定要把握揚名之功,一定要把握不之功,我要兩邊抓分寸,一定要對我最有利還有你要揚他人之名他人有這個實質的時候,你要揚他的名。比如說,老師保守,學生要幫老師揚名,為什麼?孔子這個名聲揚出去,對大家是有幫助的,所以講,若揚他人之名,也須把握何種標準,把握什麼標準,他的典範為何?把握什麼標準對方是有德有學,他的名聲發揚是對眾生有幫助,那我一定幫忙發揚的名聲。典範是誰?子貢。孔子的名聲能夠傳遍天下,其實就是端木史記上面說端木賜先後之也。是子貢在孔子生前的時候,盡力的發揚孔子的名聲,孔子過世的時候也盡力發揚孔子的名聲,孔子的名聲家喻戶曉孔子的名聲發揚出去以後,孔子在世的時候,很多人也會依著孔子的名聲來學孔子之道。孔子過世了以後,很多人也會依著孔子的名聲來學孔子之道所以人家的是有功德的。

以上就把揚名的功德說完了。現在要說的是居家,因為這一章裏面說居家理,如果你治理得好,就有做官的能力,要怎麼?除了你對父親盡孝,對父母親盡孝,對兄長盡悌道以外,還有你要成為你太太的榜樣,詩經上說刑於寡妻,你要成為你太太的榜樣,還有你要懂得善教子女,還有你要懂得為子女找好的老師,還有你的來往一定好人,助長你家的家風,叫作談話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還有要懂得在家族裏面說話幽默,化解尷尬。還有你要懂得說話的場合不能夠得罪別人,為什麼大家可以培養人才?上聯叫做:動輒得咎,下聯叫做:面面俱到,橫披是:國,就是這樣培養起來的所以以前的人才都是家族培養出來的,現在的小家庭沒有這個功能

今年是雪廬老人往生三十周年,農曆三月五號就是雪公老師過世三十,雪公老師就是家庭教育培養的。他的祖父李壽春老先生,他怎麼磨練雪公老師呢?比如帶出去做客的時候,他要雪公老師看我怎麼去做客學,還有客人來我家的時候,教小孩子在旁邊看我怎麼招待客人,練膽練氣象,不是那個小家子氣的,小家子氣的時候,客人來的時候,呼的跑到後面,關起門來,客人來就趕緊跑掉了,這小家子氣還有出去吃飯的時候,回來要跟我說,你吃了哪幾道菜,事事留心。雪公就是在這種家庭教育下被培養出來,這叫做居家。居家你懂得去提攜後進,你懂得去看長輩,你懂得看場合說話,你懂得化解尷尬,你懂得替長輩辦事,這叫做居家理。這個人出來一定是人才,是才。難怪莊太史要為孔找人才的時候,孔家家大業大,要為他找幹,就推薦雪公老師。雪公老師除了在家裏面這種家庭教育培養出來,還有莒縣的培養,那一段對他太重要。

行成於內,這個人在家裏,他的孝、他的悌、他的禮治理得都很好,這個人出來一定是人才,他的名聲一定揚名於世,他的典範是誰,他的典範是誰,這個人——舜。

 

江逸子江先生的畫了一百幅明倫時畫,第一幅叫做天子朝親,就舜個人在家裏面,他的孝道是多難,他的悌道是多難盡,多麼難做到的事情,調理這個家庭多麼難。整個家庭都是有問題的,爸爸是有問題的,媽媽有問題,他弟弟也有問題都是問題家庭,你看這個家庭生存多難然後還有要把兩個女兒嫁給他,看他怎麼去持家。來,這個人出來做官的時候,堯讓他曆練各種官職,最後讓他當宰相,試試統理一個國家的能耐,最後再把天子大位交給他,這是不是行成於內而揚名於外?是不是最好的典範就是他,而且當他當了天子以後,回來爸爸的時候,竟然跟他爸爸這樣的請安,這就是教天下人盡孝道最好的方法,他爸爸雖然是一個瞎眼的老頭,他媽媽是一個很囂張的惡,他弟弟也是一個很不盡悌道的弟弟,但是他都能夠一一化解這些人內心的狠戾。讓他爸爸變成慈父讓他媽媽變成慈母讓他弟弟能夠尊敬哥哥,這就是行成於內而揚名於外而名也立於後世,這就是典範。

這一章士章有什麼關係?士章也是講究說可以變成忠悌可以變成順,但這一章更重要的是,不但是士,他還有把作官的能力在家裏面培訓。我們中國有很多作官的人他考完試他就去作官,他為什麼能夠官?跟他在家有關系,那現在很多人考試考上了,能不能不能做官不能為什麼?因為他除了考試以外,他沒有通達人情世故,他不懂長幼尊卑,他不懂得進退應對他不懂語上怎麼去跟人家交往,不懂在行為上怎麼去利益別人剩下的就是考試,那是沒有用的

這一章就是士章裏面培養的能力在家族裏面培養,這個人自然能夠把政治辦好,能夠利益天下蒼生,能夠把名聲立於後世。以上是這一章的大意

 

這一章有北宋的李公麟,北宋李公麟的畫作這個人做官,把官司判得很好,這就是說在家裏面能夠維持家庭的公道,自然做官的時候是個很棒的司法官,像包青天,像子路。

 

第二個是南宋馬和之,南宋的馬和之也是講到這個人懂得去做官,在家裏面懂得治家、理家,他就懂得做官,懂得跟君王相處。他在家裏面懂得跟著家族的長輩相處,他到國家裏面也懂得跟君王這些長官相處,他就成為幹才。

 

元朝的趙孟頫也是一樣,這個人做官是一個很好的父母官

 

先生他整體的氣象就是這樣,整體的氣象分為兩邊,一邊是這個人在家裏面是一個盡孝道的,讓父母親很高興的

 

 

這個人能夠把他在家庭裏面相處的能耐用到國家裏面去,懂得跟君王相處懂的進退應對,這些都在家裏面培養起來,而他的名聲就會偷偷的被人家宣揚出去

 

那兩個交頭接耳講話就是宣揚他的名聲,整體的氣象就是廣揚名原來實質是這樣,名聲揚這個實質的名聲,而實質就是這樣的實質,家原來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在家族裏面練這個人際關係,你知道人際關係有多麼的重要呢?我最後總結,我要用這個故事作一個總結

 

這個人是哈佛大學的教授,他叫做羅伯丁格,這個是第四代的實驗主持人,他們這個實驗做了75,訪問的對象是724個,有兩類一類是哈弗的,一是平民窟出來的要把最好的最壞的做比較,而且長達75去實驗,看他們到老的情況,最終他們的子孫去看幸福到底是在哪里?結果他們發覺到,越孤單的人,個性很難相處的,沒有人際關係的,不曉得跟父母親想怎麼相處的,不曉得跟兄弟姐妹怎麼相處,都不曉得跟親友怎麼相處的這種個性很孤獨、孤單、孤苦的人,坦白講,身心都有障礙,頭腦都退化得快,壽命都短。反之,懂得跟人交往,而且坦白講,很多的人際關係是建立在品德上,所以他也做一個實驗說,朋友不必在多,在實質跟品德有關,然後人際關係很好,懂得去關懷別人,也受到別人的關懷,也能夠跟人家結善緣,他發覺到這種人際關係是有助於他的身體健康,有助於他心理的活躍,有助於他腦筋不退化,他說很多80歲以上頭腦不退化的,你注意看,都跟孩子相處的很好,住在一塊,或者親友來往,或是朋友這種人際關係,他說所有的幸福,包括成功的事業健康的身心健康的身體長壽,他說他做的實驗還包括總統、包括財政部門、包括教授、包括醫生、包括其他什麼都有,他說竟然最後只剩下一個答案,75年花了2000萬美金,四代,而且過程裏面還包括有的人在做實驗時他死了,做不下去了;有的是做實驗的不想做了,退出有時候是經費不夠,還要去找經費最後實驗做了75年,最後的結論是剩下一條,就是良好的人際關係原來是幸福成功唯一的秘密,唯一,唯一!

75年的結論是這樣,那是說明什麼?原來我們中國的孝道就是人際關係的開始,你跟你父母都相處不好,你跟你的兄弟都相處不好,跟朋友也不講信用,都相處不好,請問你還有什麼人際關係?沒有人際關係,你還能活得久嗎?你身體還會健康嗎?你會得到人家的幫助嗎?你以為你是個有口碑的嘛?都不是嗎?然後身心的障礙,心情的鬱悶,乃至於頭腦的退化,最後還提前死亡。原來很多成功的秘密竟然是在經書上面有的,所以叫作開券有益,取無窮這堂課就到這裏

 

課堂提問部分

 

學生:老師您好學生有兩個問題想請教,第個問題是,現在要成名於內,但是還是會有要謀生養家糊口的壓力,那我們應該如何是好呢?這是第個問題個問題是說,現在要做官,要透過選舉或考試,如何能做到本章所說的成於內而名於後世呢謝謝老師。

老師:個問題是謀生的壓力沒有錯,可是我們一般來講,我們在家裏面能夠和諧家庭,尤其古代的大家族,其實都不妨礙他有謀生的能力,比如說一藝在身,有一個技藝在身,可以謀生,這都不妨礙的。充實德行,充實學問,這都不妨礙的。古代可以做官、可以考試還可以去是耕田養家糊口都可以的,這不妨礙,第個問題是這樣

個問題說古人是成於內,而名立於世,這個人治理的很好,會被人家推薦去做官,現在沒有推薦,現在都是選舉考試,這我承認但是我們陽的方法很多,不一定要做官,像雪廬老人他來臺灣他也沒有做官,他在孔奉祀官府上班,也不是一個實權的公務員,但是他懂得辦教育,我懂得充實自己,懂得把風氣改善,反而他這種揚名反而比做官的名聲,他更揚名,更得到得到大家的一個愛戴,所以我就會覺得說其實重點是充實自己,充實自己一定有出路,這件事情可能很多人不見得有這個覺受,但是你看了凡先生四訓裏面講說,你真的好好充實你自己,好好的在過失上去對,好好的在善法上去推廣,其實前途就在裏面,這一般人很難有人可是你越通達命理學你越通達如何改變命理學的時候,你越知道這件事情是最棒的,就如何充實自己,如何斷惡修善是最好的最好的出路

學生:老師好,剛剛承接學長的問題,在我本章揚名章最後講到內而名於後世往往這個行成於內,有做到圓滿,但是終究可能生也是沒有出路的,例如像伯夷叔齊,最終是餓於首陽山,這樣子我們該如何理解謝謝

老師:伯夷叔齊其實他並不是沒有出路,而是說他不選擇那一條出路,舉例來說武王他也是要用他,王對伯夷叔齊其實是非常重看他還是用他可是伯夷叔齊不給武用,並不是他沒有出路,而是出路他不要,等於是他另外一種的表徵,他雖然是選擇的後來在首陽山,有的人說是餓死首陽山,可是有的不是,只是他隱居在陽山不管怎麼樣,看起來好像沒出路,其實不然。為什麼?因為這個路是他選的。而且反而他的名聲大家公認。孟子說,伯夷叔齊的名聲可以讓頑夫廉,懦夫勵志。頑夫廉就是說貪污的人他看到伯夷叔齊這種廉潔的人他會收手。懦夫勵志,你看伯夷叔齊這個人即使在首陽山他都不怕他生活過得苦,這種勵志所以頑夫廉,懦夫勵志,其實這就是一種出路。出路有很多種出路有內心的出路,有外在的出路,我們很多人會看到外在的出路,會看不到內心的出路,比如說內心的出路,他覺得他的理很通,他的心思很靈敏,他的煩惱能對,那個是內心的出路有的人是內心有出,外在有出,有的是外在雖然有出路,內心沒出路。有的人是內心有出路,外沒出路。我們選內心和外在都有出路,實在不行的時候,要選內心有出路內心有出路就是出路外在有出路,內心沒出路,他還是沒出路,為什麼呢?因為煩惱不能對,不能積功累德,不能夠斷惡,那個出路反而到最後會變成死路。

學生:老師您好,學生有兩個問題,時窮如何立身行道,如何甘於淡泊?既然甘於淡薄,又如何能夠名揚於外,謝謝老師。

老師:一般在時機窮的時候什麼叫時機窮就是天下大亂天下大亂的人一般講立身行道的人,坦白講有能力有才華的,有時候是憤世嫉俗,不能甘於淡泊,但甘於淡泊的人,他要知道你這一的能力是無所作為,反而會惹禍上身,所以甘於淡泊是一種見地,是一種明哲保身再來,甘於淡泊的人又如何會揚名於外甘於淡泊的人並不是什麼都不幹,你看管寧避難遼東,甘於淡泊,並不是什麼都不幹,管寧在遼東教化,你知道寧在遼東,文天祥的正氣歌叫做: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遼東帽就是寧。管寧在遼東的時候,想不到很多人都願意跟他在一起,就立刻成為一個共築生活圈,看他都不用像我們不斷的招廣告都招不到,他住在遼東就立刻成為共築的生活圈,你看那個德行的感召,這就是揚名於外。揚名於外,因為你的名聲,大家願意跟你共住在遼東大家都過來,這就是典範

學生:老師您好,網路學員請問老師之前老師有說過忠來自於孝子之門,但是孝子未必能夠做忠,跟這一的廣章它有沒有矛盾的地方呢?

老師:沒有矛盾,為什麼呢?你看,比如說居家,居家理就是個人懂得在家裏調理,這包括對上關係,平輩關係關係,包括說親友之間的相處言語之間的對待還有行為的一個進退,這些磨練起來,這個人做官的時候,我剛才說過大家庭都是上聯叫做動則得下聯叫做面面俱到,橫批叫做之幹才。這個孝子如果說他能夠做到這種忠君忠君的忠不是普通的忠,這個人是懂得辦事,懂得應對,懂得人情世故不是像明朝那些忠臣一樣,那些是沒有用的

學生:是,謝謝老師,網路學院弘毅想請問老師,漢朝的時候舉孝廉來取士,確實也得到了很好的成果,為何隋唐以後就用科舉考試,甚至後來的八股取士禁錮了人民的思想到底舉孝廉這種制度好不好,適不適合在現在使用呢

老師:制度走久了會有流弊,孝廉到最後其實都是人情,或是裏面還有一些勾結孝廉,是地方民望的人去舉孝廉,可是問題是這個人有名望,是不是有實質。有時候到最後你舉出來當中有沒有人情壓力有沒有人包袱?有沒有一些官員勾結很難講的,制度走久了變成流弊,所以你這個制度反而挑不出人才的時候,所以乾脆去科考,但科考弄到股,我覺得很可惜其實經學如果找到好的老師,好好的讀書開見地,然後考試的時候能夠發揮這種經學的見地,能夠瞭解當時的局勢並且以經學的見地怎麼去治理這個政治,發揮你自己的感想,可以從考試裏面找到人才也不一定

學生:謝謝老師,網路學員想要請問老師,請問老師善跟揚名這兩者有何區別?

老師:揚善是把對方的善事舉揚出來,揚名對方的名聲,可是善事當中你還是在揚名,因為善事這個人做的,你還是要說是誰做的,你還是在揚名。所以揚名裏面其實就包括楊善事。你光他的,可是他到底做什麼,就像我們說的那個溫頓爵士被揚名到底有什麼被揚名,就是他救了669個小孩,何鳳山為什麼被揚名呢?就是他救了幾萬個猶太人我就覺得好了不起,公務員被記過,照樣發簽證一直發一直發到德國把他領事館去沒收的時候再掏錢再去租一個小房子再去發,夜的狂發這裏面有個小故事蠻感人,就是有個猶太年輕人,找了三十幾個都不肯發簽證,包括美國我跟你講這些大國他們都是勢力眼。然後他一口氣發給他二十幾,為什麼讓他全家都逃你看那種能耐你看做公務員可以做到這種,就是頭拿出去給你槍斃都做這種魄力記過記過,死都不怕還記過這種公務員叫公門中好修行,難怪要那麼多的陰德。所以有時候想想看,你一定要有一些家的情懷,你在大時代裏面你才有可能大破例的去做利益天下蒼生,他其實就是真正的為國家真正的盡忠中為國家,有時候反而在當時的一般小心是看不到的,其他對國家民族是很偉大的貢獻。

學生:謝謝老師,接著是網路學員想要請問老師,一個人名聲大的時候依附他的人就會多,往往動輒得咎,甚至被用放大鏡看他的過失,這樣子不是很痛苦嗎?

老師:不會,雪廬老人說,我覺得雪廬老人有一次講得蠻好的,蠻好玩的,蠻人很深省的,他說當老師是百害而有一利。揚名聲當然有害,比如說依附很多你剛才講的那些都有可是有一個利益什麼好處呢就是說大家都看著他,雪廬老人大家都看著我,所以我不敢幹壞事所以其實壓力大,壓力有時候反而是進步的動力,那這麼多人看著你的時候,反而你不敢為非作歹,然後這麼多人看著你的時候,逼著你進步的時候,反而你可以進步,所以有時候要善用它,有時候去其害,取其利。

學生:謝謝老師,網路學想請問老師,如果我自己覺得自己資質魯鈍,也不太可能闖出什麼名聲,我們學這一章會有什麼用?

老師:坦白講不會傳出什麼名聲,我們本來就不是要闖名聲,我們本來就是充實實質。魯的人子,魯的人將來都成為大之人,所以本質魯鈍並不怕,怕的是不用功,怕的是不投入時間怕的是不好跟朋友同學切磋琢磨,如果這些時間都花出去的時候,你自然就有利他人的能力,而且在時節間緣許可的情況下,都能夠不愛惜自己,去利益他人,我相信你一定會有好的名聲被人家所宣揚

學生:謝謝老師接著是網路學員請問老師有關季劄,當時吳國的季劄,曾經父王想傳給他,但是他不願意而後幾個兄長的依序也都想要傳位給他,他等於是次讓掉了天下,他違背了父親的心願,這樣對嗎?老師對季劄這樣子的一個人,該如何評價他司馬遷曾經說他是一個見微而知清濁的人,對於季劄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呢?

老師:這個人是高人,人通樂理,而且是通吉凶禍福,有時候在那個情況下讓位是功德,為什麼呢?比如這個國家的傳承,哥哥在位哥哥雖然傳給你,可是你可以站在一個尊重哥哥的體,讓他往他孩子這邊去傳,其實有時候是當時的局勢,有時候是看看自己的能耐,有時候是看看自己的時節因緣,有時候是看看老百姓的反應,這些都是要評估的,因為我們不是當事人,所以我們很難瞭解。就像舜,當時傳給的時候,舜其實是跑掉的,所以也沒有堯傳給,我就要當不,跑掉了老百姓根本通通要向著的時候,舜才不得已出來當國君,我在想很多事情可能都得需當時的狀況,不是我們後代缺乏文獻可以妄下斷言的

學生:謝謝老師。請問老師,君子想要揚名,卻一直默默無聞,該如何是好

老師:想要揚名的這件事情,應該這樣說,我們到底有沒有實質可以被揚?我們先要訪問這一點,而不是說我只想揚名。君子想揚名的時候,他還包括說如果不能揚名的時候,人不知而不慍,君子乎其實就算他一生都沒有名聲被出來,就像顏回這樣,可是他還是得到旁邊對他的肯定,尤其像孔子對顏回的肯定的時候,那才是最好的肯定。名聲的時候到底是說好人肯定你還是壞人肯定你還是全部人肯定你。可是有時候反而是好人肯定好人肯定的數目雖然不多,可是那才是對你真正的肯定。

學生:老師接著是網路學想要請問老師,可否再請教老師,什麼時候可以,什麼時候不可以揚?什麼時候可以用名來得福,又如何用名來避禍呢?

老師:大矣哉!什麼時候可以揚?什麼時候可以揚,就剛才舉那個溫頓爵士,他其實就是做完就結束,最後出來的時候,那個是不得已的,而且你出來的時候他也沒有去阻止,因為這個名被揚出去會有好處,他會讓這個社會很溫馨,他會讓人家感覺到好人有好報,他會讓人感覺到,這些孩子們長大的時候都知道要回來感謝他,他帶動的是社會風氣的善良,所以這種名聲被揚出去的時候,包括英國女皇要給他位的時候他都去接受。只是很客氣的說,他的偉大是別人給他的,不是他自己的偉大,這就是懂得揚名之真正的揚名就是這樣他本身雖然沒有想揚名,可是還是被揚。我剛才講君子也想揚名,到底是怎麼回事?君子想要揚名不是不如那個溫頓爵士嘛不是君子想揚名的意思是說君子如果這一生什麼德都沒有,所以名聲也沒有被出去,這是君子的羞恥意思是說君子德學都沒有充實的這一揚名,並不是說君子很喜歡名聲被揚。而是說因為有德學,聲才會被揚。結果名聲沒被,代表這一生都沒有德,君子覺得很羞恥。所以我說那個分界點要抓住。名可以修到福,名可以修到禍,名可以修到福的意思是說我這個名,就像剛才講的,是我的學充實以後那個名——口碑被人家傳出去了,口碑被人家傳出去的時候它可以變成典範,它可以變成社會風氣的淳厚,它可以變成別人來跟我一起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而且是真的可以給人家東西的,不是只是充當門面的,這個名是可以揚的。如果這個名是虛名,沒有的本質的時候,那個名是不能的,那個是有禍害的,尤其是政治的名聲。

學生:謝謝老師請問老師論語裏面有關武子這一章有提到他在治世的時候出來亂世的時候就隱藏起來,可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亂世的時候不是人人也應該出來救國這跟隱藏起來是否有矛盾?

老師:亂世的時候救國,還沒有救國,人已經不知道死到哪里去了。君子也知道要救國,可是救國的方式很多救國的方式可以隱藏在鄉野裏面好好充實自己,好好的辦教學工作,好好的隨緣來利眾,這就是君子隱居以求志。隱居以求的意思是說,有時候亂世,你宣揚大道理人家根本聽不下去,比如說在一個爾虞我詐的環境裏面,你宣揚聖賢之道,那個是沒有用的,那個是遭遭害,而且是遭羞辱,所以隱藏是這樣的隱藏,就整個大亂之道的時候是沒有公德心的,沒有道德標準的不願意有公益的那個大亂,是這樣的。君子並不是說大亂不出來,而是說大亂是亂在人心的時候,君子出來反而是遭害,遭嫉,遭羞辱,這個時候是沒有用的,這時候寧可隱藏起來,好好充實自己,充實自己其實就是對天下眾生的關愛,因為有一日大家都夠,希望有人出來治理的時候,問題是你是不是人才,你有沒有培養到人才結果你也不是人才,你沒有培養到人才的時候,請問你出來幹嘛,你還是沒有用啊春夏秋冬,氣候本來春夏秋冬冬的時候本來就是要藏,春的時候可是春的時候,待發的時候,萬一實力也不行,品德也不行,能力也不行的時候又有什麼用呢?

學生:謝謝老師以上是今天的網路問答

感謝大家提出這的問題其實這一要知道那個名,揚名揚名分際,揚名之功,揚名之過,不揚名功、揚名之過的分際,然後再看看這一章什麼叫做廣揚名,所以懂得那個的時候揚名是功,懂得那個分的時候,把名遮掉的,你就通通都懂了所以我要上:遮名之功;叫做:廣揚名之功。這一是特講廣揚名之功,就跟剛才講的溫頓爵士一樣,還有孔子的廣揚名之功,還有把雪廬老人的名聲揚出來之,對天下蒼生是有幫助的,大家知道標準在哪里典範在哪里還有經學的傳承到底要怎麼傳?誰做標準名聲出來對大家是有幫助的,雖然老人家是很客氣的不要揚名,可是我們做學生的一定要把他揚名出來,因為揚名出來才對文化有好處才對人心有好處,對學習經典的有好處以上是這一章的大意,謝謝大家來收看今晚的上課節目,謝謝。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孝經與孝經圖第十七集发布于2024-05-13 15:48:03

美丽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