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與孝經圖


 

 

孝經與孝經圖第二十集

事君以孝進退才能成人之美

《事君章第十七》

 

各位線上的嘉賓,現場的老師同學們,大家晚上好,又到我們時哉時哉網路教育學院線上的直播課程,我們今天晚上是在孝經十八章裏面的第十七我都知道一個成功的領導要先從成功的部做起,如果他是一個成功的部,那他將是一個成功的領導人,我們到底要怎麼做一個成功的部屬呢?第十七告訴我們一個成功的部的形象,這個成功的部屬他必須要有他的人格特質和他的內涵,他的修養如果能夠把這個內涵充實好,他的修養充實好他的形象具足,我相信這個成功的部屬,未來它的出路是無可限量的這一章在整個孝經裏面,在孝道修學法和孝經的義理裏面,它是以孝進退的這一,一個在家盡孝的人,他懂得在朝廷裏面進退合宜,而且的本能夠發揮在公家,發揮在朝廷上

整個經文是這樣的

子曰君子之事上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事君之法),故上下能相親也(事君之效)。詩雲: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贊不離君王)

 

 

這個架構就是以孝進退的君子,它有分為兩個,第一個就是明如何事君,如何跟領導人相處跟領導相處是很重要的學問,你跟領導的相處都不好,你怎麼辦法得到他的信任,他怎麼可能放心讓你去辦事你都相處不好,你也辦不出什麼利益人家的事情,你都沒有辦法辦事的時候,請問你的出路在哪?

這裏面分為兩個,一個是之法,一個是君之效。事奉領導人跟領導人相處有它的方法,還有它的成效如果你方法得宜的話,你就會有它的成效,什麼成效呢?得到他的信任,而且跟他很和諧的相處,你就能夠得到他的信任,並且跟他合作辦出利益眾生的事業,不但能夠利益社會利益國家,個人也在這裏得到很大的出路既然得到很大的出路,它不是命運改變,那是什麼呢?

我們看,第一個就是法,子曰君子之事上也就是這個君子沒有,他沒有天子,沒有國君之位的君子,他怎麼跟領導人相處進思盡忠他上朝的時候,他想辦法要把他的才能貢獻出來,誠心誠意的為了他的團隊,為了他的國家,為了他的民族。退思補過,就退朝的時候,從門到門的時候叫作退退思補過君王的過失,補領導人的過失將順其美就是領導人有美好的政策,不要在後面扯後腿在後面說三道四的,在後面指東指西批評,應該要好好的合作,而且是不計毀譽的,不求名聞利養的匡救其惡領導人當然有時候、有惡。有過是無的,有惡是有畢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時候難免有些或者有些過匡救就是能夠匡正他的罪惡。這就是成功的部,我相信企業也需要有這種人才,不是國家而已,企業都要這種人才你假如找到這樣的幹部,你不得了,你的未來,你這個企業的未來是康莊大道所以上下能相親,就是老闆跟員工或者領導者跟部屬,就會上下相親,非常親密的相處,這裏面像是一家人一樣,不但能夠出一番利益眾生的事業出來,而且彼此的交情都非常好我們中國的儒家不但是建立在心上,交情建立在公上,還建立在彼此的私交上,當這個私的本質是心,所以叫做上下能相親

最後孔子《詩經·小雅《隰桑》詩裏面說,這個忠心乎愛矣,對國君是有愛的,為什麼呢?這個愛就是一種情,對他是一種關愛的,遐不謂矣說,不會,即使身體離開國君,出去辦事的時候也不會遠,因為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身跟心都不遠一種是就算身體遠心也不會遠遐不謂矣就是遠,不會說遠,縱然身遠,心也不。換句話說,心裏面都在國家上,都在團體上面,即使是身體遠離心都沒有遠離,可貴的就是公心。雪廬老人說,用人用在公心,這個人如果有公心,那這個團體是興盛之相這個人如果是私心,團體絕對不會領導人跟部屬如果都是有公心,這個團體定欣欣向榮

中心藏之就是心裏面藏的就君、領導人、天子,意思就說,他把這個領導人當成一回事,把推行政策當成一回事,把團體的事情當成一回事,這種人他才真能夠辦出事情來。如果他根本不把他當一回事的,他絕對不會利益眾生的事情來,所以叫做中心藏之

何日忘之,是不會忘記的,我們對很重要的事情,我們是不會忘記的,對名聞利養的事情是不會忘記的,但是成功的部屬,他反而不會在乎名聞利養,反而在乎的是團體的事情,是大家的事情。比如說在乎是國家的事情,是不會忘的,這樣的人一定能夠讓國家強盛

這一跟前章它是有什麼關係?前一章就是指一個懂得孝道,而且懂得修身慎行的天子或者國,他來祭祀的時候會得到這個感應,不管是祭天祭地或者是祭祖先,你都會得到很大的應,為什麼呢?因為你人事已盡,你必得鬼神的加被。這一章裏面更特別講到,你這個國君或是天,你懂得以品德為本的發展政治,發展教育,你必須要有這種人來輔佐當你要當個成功的領導人的時候,你必須要成功的部屬來配合你,你才有辦法成為一個成功的領導人,所以孝經前面“赫赫師尹,民具爾瞻”,在卿大夫那一章裏面說到,國家一定要有這種卿大這一章君子之事上事上是跟著領導人相處上君子的形象是什麼?我剛才說有德無位,接著來看孝經中稱君子有七個地方,第一個地方在聖治章裏面,它有講到說,君子不貴,就是有德有的君子,他不會在乎帝王之位,你看傳給舜的時候,有沒有在乎那個帝王之位,不會君子不貴,就說這個位如果是來發展益人家的,辦利益人家的政治,那我幹而且位要配德,這個位不是我珍惜的,如果這個位是用搶來的,是用爭奪來的,是用著各種善巧方便明爭暗鬥得來的,我寧可不要。所以舜要把天子位傳給舜的時候舜是選擇離開。後來大家擁戴他的時候,他才回來幹這個天子,所以君子不貴名聞利養的位子,君子不會在乎,君子在乎的是這個位能不能發揮大用

第二個在聖治章裏面也是講君子則不然,君子則不然是說不會在名聞利養上講究,會在言行上講究,德義上講究,辦事上講究,容貌上講究。還有淑人君子,其儀不忒,淑人君子就是這個君子是有品德的,他的威跟它的內涵是相以上這三個君子都是在講有德有位的君子,就是國君、天子。

接著是廣至德章裏面講到:君子之教以孝,就是辦政治、辦教育裏面,辦政治、辦教育的領導人要懂得推廣以孝道為本質的教育,政治也是為了教育而服務。政治提供教育的環境。再來,詩經裏面說,愷悌君子,民之父母。愷悌就是指和樂的君子,這種和樂的君子是老百姓的父母說,國跟天子把國家跟天下當成大家庭來經營,老百姓都是他的孩子,像這樣的人,他怎麼可以,怎麼可能會拿私來辦事呢?一定用公心來辦政治,所以儒家的政治叫作: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辦政治的人是公心來辦政治

廣揚名章裏面說:君子之事親孝就是這個君子就是讀書人,不是指國君不是天,這個讀書人事奉父母盡孝道,他就可以把孝道移到忠,就是孝作忠

第七個就是本章所講的君子,懂得跟上級的關係處理的很好,這是一個成功的部屬,將來必是成功的領導人怎麼去跟上級關係處理好呢?第一個,這個長什麼樣子呢?就是誠心誠意的跟上級相處,這裏面沒有欺騙,沒有狡詐,沒有鬥爭,而且子三省吾身叫做:為人謀而不忠乎?你替人家籌謀的時候,你是誠心誠意的,從誠心誠意當你才有出路。中庸把忠當作誠,誠信的誠,所以中庸,我們孝經後面談中庸,最後只是談成功的心法,叫作誠,誠就是的意思當然這裏面講到盡忠,怎麼盡忠就是經文裏面說的進思盡忠,上朝的時候要想辦法把忠那怎麼想辦法把忠呢?就是孔子在宗廟朝廷叫做:便便言唯謹爾。便便言是方便的便,便便言就是我話講的清楚,我把政策分析清楚,我該辦的事情講的清楚,可是我重視我的講話的語氣跟講話的態度,在禮節上我要遵守,我跟誰講話,我一定要重視,假如他是我的上級的時候,我要重視的是禮貌,要重視的是態度要重視的是言辭。雖然我把話講的清楚,可是我該我的本分,我還是該

這樣的忠臣,天子應該要怎麼認識跟看待說,天得到這種忠,你要知道忠臣,第一個,天下你要相信的人,那是很難得。比如說你是一個企業的老闆,你最後你用人的時候不是在乎他多少才能那個才能固然重要,在乎的是你不相信他對不對?你相不相信他,尤他的職位越高,他掌握的機密越多的時候,最後的聚焦點就是你相不相信他子要怎麼看待這樣的忠臣?怎樣認識這樣的忠,這種人真的是棟樑,你對他相信,不管是的品格,他的能力他的能力你固相信,最後相信他的品格的時候,你要知道那是棟樑,少一個那可不得了,少兩個更是不得了,那真的是很重要的

誰才是這種國家的棟樑,天子在他過世的時候,天表達的傷心,其中狄仁傑,人家形容狄仁傑叫做公務員的極品,他的能力固然厲害,其實他對國家的忠,是值得讓人敬佩,當他要過世的時候,武則天這位霸主內心的隱微處來表達他對忠的愛惜跟對他真的是國家的棟樑。狄仁傑——狄國公最後要死之前,推薦張柬之,你看這個快要死的時候,他還想到的是國家,他沒有想到我的財產沒分配,我的孩子幾棟房子還沒講好呢,他講到張柬之可以當宰相,最後推薦柬之,就是因為張柬之這個相把唐朝中,你看在臨死之前還想到國家,武則天成為霸主終於知道忠臣是國家的棟樑,當一個大臣他的能力,他的學問,以及他的人格都被你相信的時候,你要知道萬個人當中找不到幾個,很難的,他真的是國家的棟樑

所以一般忠對國家到底有多大的利益呢?嶽武穆他就說,宋高宗嶽飛,天下怎麼太平?嶽飛就說: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怕死,下平。不愛財不怕死,那都是忠的特質。假如這個忠在文官中有,在武官中有,這個國家必然強盛。我們常常說到底要怎麼才能讓國家強盛。要拼經濟、拼什麼,拼什麼,都講的頭頭是道,不要忠這種有風骨的忠臣要有品格的忠臣,有學問的忠臣,有能耐的忠臣,有大局的忠臣。

這個忠臣他除了上朝的時候懂得來他的,退的時候他懂得來補過,那他怎樣來過呢?過就是皇帝的過失。皇帝的過失過去雍正皇帝他在實施新政的時候,那個時候很多地方都欠國家的錢,所以他很希望個地國家的錢還給中央,但因為操之過急,所以下就他。比如說先把一些人的錢借來還國庫,代表他有能力償還,欠錢的部分就給老百姓各種名目的課稅這就是欺君,逢君之惡,這就是皇帝造境,急功近利,思維,賞罰不分明,用人不當可是一般天子,有這面,這個過失要怎麼去,如果天子懂得治國不是在表像,不是在樣板,不是在形式,而在內涵,而在諍臣,那這個國家一定強盛如果在樣板,在形式,在殼上去講究,這國家是不會強盛的,國家需要這種忠臣。補天子之希望他不要在門面上講究。你在門面上講臣下就會討好你,逢君之惡,所以看起來很表面的,比如說把欠款追回,河南省巡撫諾敏,國家的欠款他能夠回,看起來好像是配合國家的政策,可是裏面卻是向老百姓借錢,虧空的部分來橫征很多很多的稅去補齊。所以看起來好像是一個配合國家的政策,其實他是在傷害老百姓,就像十三阿哥講的逢君之惡。所以一個忠臣上朝的時候要盡忠退的時候要想辦法去補天的過惡

補天的過誰是典範?典範除了這個親王十三阿哥他是一個典範以外,其實在歷史上有說,晉國跟楚國曾經在這個地方戰爭,結果楚莊王大勝晉國大敗,晉國的中軍元帥荀林父打敗的時候,他就死,晉景公本來要答應他,要他死的時候,有一個大夫叫做士渥濁,他就跟國君說,荀林父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就像孝經所說的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他說這樣的忠臣是不能殺的後來,果然因為這句話就住了荀林父的職位

但是而真正補天子之過的典範是誰呢?是這個人。這個人《詩經·大雅·烝民》裏面,周宣王,西周的宣王,他是中興的國君,他有兩個子,一個是以尹吉甫,一個是仲山甫。赫赫師尹,民俱爾瞻的那個尹吉甫,還有仲山甫,仲山甫他本來是古公亶父的後代,應該是周朝的王公貴族,可是到周宣王的時候,仲山甫他們這一族已經沒落,他沒落到做農夫,而且經商,想不到被用到國家去,後來被周宣王欣賞,當成宰相。當朝兩個宰相,一個是尹吉甫,一個是仲山甫尹吉甫他曾經讚歎仲山甫,《詩經·大雅·烝民》裏面的八首詩就是讚歎仲山甫,仲山就是一個善補天子之過的人,文章裏面說,子就是指天子穿著龍袍如果有闕失的話,仲甫是可以補過惡,補天的過惡,所以在《詩經·大雅·烝民》的那八篇詩裏面,都是在讚歎仲山甫尹吉甫讚歎仲山甫,兩個宰相,這個宰相由衷的讚美那個宰相,你就可想而知,忠臣的特質是什麼?除了為國家辦事以外,彼此之間是合作的,我們有些人其實彼此不合作的,大臣不合作國家是不能強的,各部會是無關的,各個部不能統合的時候,其實老百姓是很受傷的。所以你光看尹吉甫在讚歎仲山甫的時候,你就知道周宣王是一定可以中興周朝的

當然我會說,君子退朝的時候過失,那可不可以說補自己的過失呢?可不可以說呢?在魯國的,國語裏面有魯語。國語就是講各國的歷史,魯是講國的歷史,曾經公父文伯退的時候,他媽就跟他說,一個讀書人一大早起來要去讀書授業,就像《康熙王朝裏面講到,早上這個太很早就去讀書古代私塾的教育,雪公老師說他私塾教育,他上學的時候,爸爸媽媽可能還沒起床,以前都是這樣的還有,白天要好好的把所學的去貫通,晚上要去復習,並且去思維今天的過失。今天能夠反省過,才能安心睡覺,所以退思補過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的。過有兩種講法,一種講法是補國君的過失,一種講法是補自己的過失。補自己的過失就舉國語裏面的魯語。

還有誰是典範?範仲淹,範仲淹,雪廬老人上課說,範仲淹晚上睡覺的時候會把一天所做的去想想,如果發覺到他今天的薪水是這麼多,可是做的事情是這麼,他就非常的不安,還是要想辦法規劃明天要做什麼做什麼做什麼,把今天欠國家的全把它補完想通了,安心的去睡覺,明天多做一些事情把今天欠國家的薪水把它起來,這就是退思補過

可是這一章裏面講退思補過,是講補天子的過,為什麼?因為這一叫做事君章事君章就是如何誠心誠意的對待國君,如何去補他的,如何去導正他的,如何去順他的美。美就是好的政策,這個政策裏面包括辦政治跟辦教育的政策,所以我們才說要順美,但是要怎麼去順?順美當中包括不計名利,不計毀譽,我們這個美大概都是說你做事我高興,不!這個順美有時候你必須要忍辱負重。

我特別一個人,特別舉誰?林則徐,林則徐怎麼順美道光皇帝要禁煙,可是滿朝文武都知道要禁煙,再不禁煙,帝國都了,可是禁煙誰來呢?大家都不幹。政治好不好,好,不幹不幹,都不要,想想看,一個國家如果大家都是這樣,這個國家能強嗎?所以順美有時候是不計名利。你看是不是需要這種忠臣?將順其美是不是要這樣,否則我們文,不痛不癢的,好像沒感覺一樣,小朋友讀經的時候讀不出這種味道,什麼叫做將順其美你敢不敢上去?雖千萬人,吾往矣所以印光大師讚歎林則徐林則徐是有風骨、有品格、有格調有學問的大臣,就像狄仁傑一樣,是公務員的極品,最高級的公務員長就成這個樣子。

這個大臣這個忠臣,他還懂得去把君王罪惡導正,但是要怎麼導正呢?什麼叫罪惡?比如說唐太宗,那個時候魏征勸唐太宗的時候,有時候是給唐太宗難看,甚至有一次唐太宗就氣得要殺魏征,你看是不是惡,那是不是罪惡?那個不是過錯,那是罪惡。氣得殺魏征的時候,當然那個故事大家都知道,這個時候,唐太宗最了不起的就是他有個太太——長孫皇后,你看看,長孫皇后是唐太宗的臣子怎麼去救?怎麼去導正唐太宗的罪惡?

這一段特別在講狄仁傑,我看狄仁傑的那一段是說武則天武則天立的武三思,武三思是武則天的侄子,武則天要立他當天,可是狄仁傑他要武則天的罪惡,為什麼呢?武則天如果了他的侄子,唐朝會發生內亂,所以他要導正武則天,怎麼導正武則天呢?他就說了一段讓武則天心動的話,讓武則天不敢立他的侄子當天而立——他的兒子當天,化解了唐朝的災難。所以狄仁傑這一段真的就是匡救天子的罪惡。

狄仁傑說的這一段多麼有說服力量!你這個姑姑立侄子當國君的時候,將來不是兒子來祭祀父母,所以你不可能擺在太廟裏面,你將來是不可能接受祭祀的,沒有聽說過侄子祭姑母的,這一段打動了武則天。武則天還好沒有他的侄子當天,否則唐朝必陷於內亂,打起仗來倒楣的都是老百姓。所以一個大臣怎麼去救國的罪惡,這個是不正常的罪惡,萬一走這一步的時候,會造成天下大亂的,所以這個忠臣的他充滿了智慧,而且懂得善巧方便的去幫助國君治理天下

有時候補救過要怎麼具足善巧方便剛才那個狄仁傑善巧方便,可是這是狄仁傑他本身的善巧方便再比如說魏征,魏征本身得罪了唐太宗,他沒有善巧方便,其他的忠臣就要來幫忙,所以長孫皇后的那一段可提供我們榜樣,就是怎麼樣具備善巧方便比如說他是一個忠臣,他在補救、匡正罪惡,救國君過失,惹得國君非常的難堪,我這個忠臣要怎麼去救他,你這個大臣們之間的彼此合作,才能夠穩住天下的這一裏面其實具足很多的面向去讀它。一個國家要興的時候,忠臣跟忠臣之間互相保護,一幫君子在朝,大家都懂為天下安危來著想,而為天下蒼生來請命,能夠讓國家的棟樑發揮他的大,這個國家必然能夠強盛。國君也懂得臣子們的用心,臣子們也覺得把君王能夠導正,是天下蒼生的幸福,這個時候有君臣上下相親,他會覺得臣子越來越可愛,因為都是替我著想,替天下著想。臣子們也覺得國的越來越可愛了,為什麼?因為當國越來越導正的時候,臣子們很多很好的政策都能夠執行這叫作天下相親他的氣是什麼樣?是一個什麼樣的氣象這個臣子在家裏面一定是懂得跟家庭的和諧,懂得怎麼去事奉父母親。所以論語上這個人是孝悌的,而好犯者,鮮矣。他不會去冒犯上面,他懂得善巧方便去導正上面的,就算這個忠臣有危難的時候,這個忠臣會去救他,就像長孫皇后去救魏征一樣,唐太宗本來殺魏征的心是非常堅強的,可是聽長孫皇后這麼一的時候,不但保住了魏征,而且還把魏征當成皇帝心目中分量最重的大

以上是臣子們對君對國君對天盡忠。但是天子要怎麼讓朝中的臣子盡忠?君臣要互相講究,在論語裏面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就是國君如果命令他的臣子,就是如理如法,可以的,臣子侍奉君王一定,因為這個子是如理如法的,所以臣點子們一定盡忠。

尚書裏面說,一個天子、一個領導人,克明,克明這個字很重要能夠明。老人說,做一個明白人是很重要的,明白是明白事理,明白公的重要,明白大臣盡忠的可貴,明白大臣補我的過失,匡正我的罪惡,這個人是國家的良才,國家的棟樑,國家的幹,明白這一點,你一定讓對你盡忠。包括一個企業的老闆也是這樣的,不能只搞裙帶關係,一定要很公的看待他的員工,而且是發掘到人才是這樣的形象的時候,下一定對你盡忠。而且你對人是不求的,什麼叫不求備?你不要各方面的去要求他,你要他的能力上去要求他,比如說他是什麼職位,他把這個職位工作做好了。好比說,農夫你不要要求他會文書,文書你不要要求他會做農。你要因人而要求,因他的能力要求。

上下已經相親了,個國家原來他的秘密就是天下要和,一定是朝廷內要上下相親是朝廷內要,天下才會和,好神奇喲!天下人要正,國先正所以以身作則才能夠影響天下既然上下相親,可是我們結論是詩經說,遐不謂矣就是不要說遠,既然上下相親,應該是忠臣沒離開國君的左右,怎麼詩經隰桑詩裏面說,不要說遠表示這個忠臣已經很遠,然後說不要說遠,不是上下相親嗎?怎麼又說,不要說遠,就算遠也不要說遠,到底是怎麼回事?這裏面特別說,周公東征,周公他討伐叔、霍叔、蔡叔的時候,他是不是離開國君很遠,離開國君很遠的時候啊,它叫做:遐不謂矣,不說遠,為什麼身體雖遠心不,意思是說身體即使離開朝廷很遠,心都沒離開朝廷,這就是古代忠臣的形象。在成王的輔政大臣裏面有周公,還有召公,詩經裏面有南跟召南。召公也是周成王的輔政大臣。召公有時會離開國去訪察民情。召公就是一個采詩官,離開國君,離開天子去采詩,他往往坐在甘棠樹下聽老百姓的民謠,或者是聽老百姓講講民情。雖然他離開國君很遠,可是叫做遐不謂矣他還是在做有利於朝廷的事,所以身體離開朝廷很遠,心沒離開朝廷,叫做遐不謂矣整個忠臣的形象,整個成功的部屬,在孝經的第十七章被描摹得淋漓盡致,這個成功的部屬將來必是成功的領導人。

在快要結尾的時候,我要講個故事,什麼故事呢,我們都知道,我們現在世界很亂的地方在中東,還有非洲其中有個地方叫做利比亞利比亞在內戰之前,他們是欣欣向榮,當時他們叫做非洲的瑞士每一個人每一年可以有500美元的分紅,結婚的時候國家有5萬美元的補助,教育是全部免費出國是國家出錢,整個國家教育普及率將近90%女性跟男人平等,可以讀到碩士博士,房屋貸款利率是零,而且電力醫療全部免費,買車國家出一半;當農夫,國家提供土地跟種子,每加侖不到美金一毛,那時候美國是三美元。結果,當英國跟法國空襲利比亞的時候,再加上利比亞本身爭取老百姓作主,直接推翻們的領導者結果發生了什麼事呢?整個國家陷入內亂,議會分為兩派,彼此爭鬥外面的武器進來的時候,支援了他們的反抗軍,反抗軍又把武器流落到民間,所以民間都是武器,互相殘殺再來,裏面的反抗軍又有很多的武器,又可以賣給其他鄰國的反抗政府的反抗軍,所以個局面都一團亂像這樣為了爭取所謂的民主,到最後弄整個生活都活不下去治安一團亂,殺燒擄掠,變成艾莎的犯罪溫床,真正的國家領導者是要導正的,是要擁護的,不是隨便就要推翻的。利比亞當年是非洲的瑞士,我剛才列的福利一大堆,結果整個國家到最後,四年的內戰,20萬人的死亡,在反政府的內戰當中,1100萬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美國要幫助這個國家幫助成這樣,把這個國家打爛我們有時候就會說,這個包糖衣炮彈的那些偉大口號,或者你不認為儒家治國的這想法,可是當這個國家沒有辦法去鞏固領導人,沒有辦法去達成和合的時候,他造成的就是這樣,每個都想當王,每個都號稱要來國家,可是都包藏著私心國家每天就是內亂,可憐的就是老百姓,老百姓裏面,可憐的就是婦女跟小孩,不但變成嚴重的饑荒、貧瘟疫,還加上無窮無盡的內亂,加上很多不可告人的那些事情,一直在發生。

這時候再來看這一章旨趣這一章的旨趣是說,國家真的需要忠臣,要尊重這個國家的制度,並且要好好的護衛這個國家的國力,並且好好的去執行美好的教育政策,美好的這些福國利民的政策這裏面要謀造的就是上下相親是動不動就要推翻。果然大臣們知道要這樣輔佐國家,導正國君,彼此之間能構建一個和諧的團隊,帶來的是國家的昌盛人民的幸福

 

我們再看看各代的孝經圖。看北宋的李公麟,北宋的李公麟圖的左上面就是到這個臣子他能夠上盡忠,退的時候能夠好好的退思補過李公麟把退思補過自己的過失

 

再來,你看退思補過就充實自己,上的時候盡忠。

 

孟頫也是這樣的,上朝的時候盡忠,退的時候好好充實

 

我們來看江先生江逸子的,孝經的事君章裏面來看看這個人,這個人他在家裏面他也是充實自己,或許在充實當中,他想到明天要怎麼上奏國君,要怎麼去推行好的政策,這包括怎麼去匡正國君的罪惡,怎麼去補救國過失。

 

窗戶外面的有竹子代表讀書人氣節。

 

當他在家裏面做了很多的功課,第二天上朝的時候,他就能夠侃侃而談,在侃侃而談當中會提出很多對國家有利的政策,並且他會講的容貌,的態度,他的儀錶,他的言辭

 

即使冒犯國君,也都是用和諧的,委婉的勸諫,所以國君聽那個話,不會覺得很丟臉,很沒面子,很憤怒,好像很羞辱,都不會你看那個手的姿勢就是:起來,起來。表示個人在匡正國君的罪惡當中是很善巧方便

 

旁邊接近天子國君的大臣裏面的,可以看出他們的臉色沒有嫉妒,沒有憤怒,沒有不以為然的臉色,代表同朝為官,大家是和諧相處

 

整體的氣象裏面就是一個在家裏面能夠充實,在上朝的時候能夠把才能貢獻的忠臣。整體的氣象就是這樣的,就是我們孝敬第十七章所要說的忠臣如何的形象圓滿,這是一個最成功的部屬他也是一個國君跟天子的股肱大臣,他在任何的團隊裏面都是重要的棟樑。所以儒家的學問就是塑造一個成功的形象,你果然符合這樣的內涵,必然走向康莊大道

最後總結,孔子他非常仰慕王的政治,就是堯、文、武、周公三代明王的政治,三代明王的政治是為上能克明為下能盡忠,這就是上下相親的形象,第二尚書裏面,他曾經跟臣子們說,你們不要害怕我不糾正我,你們不要在前面都順著我的過,在後面要批評,你寧可在前面說出我的過惡,我願意改正,千萬不要在我面前講逢我之惡,就是剛才十三阿哥雍正皇帝的,就是逢君之惡。果然天子能夠包容忠臣對他的諫言,那是一個上下相親最高的形象第三個這些忠臣是把天下當成家庭來看待,把孝移到朝廷上,把天子當成大家長把領導人當大家長,國君也是把天下把國當成家來辦政治臣子也是把國、把天下當成家來維持,所以整個中國辦政治就是把國當成家,把天下當成家的經,維持家庭的和諧,把這個角受移來,維持國和諧,移來維持天下的和諧,這就是儒家最高等的政治,所以在家裏面怎麼樣來謀著家庭的幸福,這個感覺抓到,就是怎麼謀國的幸福,天下的幸福,所以孔子才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是孔子施政最高的理想,這也是中國政治有別於外國政治的地方透過孝經的第十七章,我們更可以看出治國的胸懷,天子的胸懷,忠臣的胸懷以上是這一章的大意我們休息十分鐘再來問題交流,謝謝大家下課。

 

課堂提問部分

 

 

學生:如果忠臣在諫諍時有深陷牢獄之災或者是殺身之禍,遇到情況如何是好是不是我們不應該勸,或者是要避開比較好

老師:我們看歷史很多忠臣補國君之過,救國君之的下場牢獄之災殺身之禍,所以不是上下相親,不是你看的這樣,我往往讀書歸讀古書,看事實歸事實,事實跟古書的出入竟然這麼大,所以很多人對中國文化其實是不具有信心。這到底怎麼回事其實孔子講到三諫不從不從之義,國君他是懂得反省的人。但是這個國君如果是私心滔滔,是昏君的時候,你看看不行的時候你要懂得能夠往後退當然你在勸的時候,如果你懂得態度懂得言辭,懂得各種的善巧方便啊,你應該是不會有被殺或是被關,不要太激烈比如說,學禮的人,你懂得進退;學詩的人,你懂得講話;學的人你懂得從大義上去講比如說狄仁傑跟武則天的時候不會說昏君啊,你怎麼可以立你的侄子?置先王陛下於不顧嗎?怎麼可以這樣呢?不會他就說:你有沒有聽過侄子姑姑的你將來會不能入太廟,你沒有位,你知道嗎?這樣子去講武則天武則天才恍然大悟,對啊,是這所以在補救過惡時,很多大臣是沒有善巧方便。這個不能怪孔子,孔子都講了,所以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無以,不學經書你無法從大局上去講。從利害關係去著眼,往往惹到殺身之禍、牢獄之災。這不讀書之過也,就是書讀的不夠多的過失。

學生:老師晚上好,在這一章裏面我們學到了忠臣雖然人不在國君身邊,但是心裏面其實是沒有離開國君的,不過歷史上也有像忠臣屈原這樣的例子,他雖然被貶職之後,他心裏面還是有國君,但是後來還是不得重用,鬱鬱寡歡,到後來投江自盡,我們應該怎麼樣去理解屈原這樣的例子?

老師:屈原他選擇去投跟一般是不一樣的屈原他本來就是國家的王,他跟楚國的國君是同,他等於是王公貴族,就像比幹,比幹他其實也有權變的智慧,比幹為什麼他要犯,最後被殺或者是屈原去投江?因為他不忍心看這個國家是這樣的下場為什麼因為他是王,跟我們一般的大臣不一樣我們一般大臣我勸你不聽我下來,我明哲保身,他們的心情跟我不一樣,所以屈原曾經在楚辭裏面有一段,漁父就是他透過假設幻化出一個漁父跟他問答當中到底要選擇明哲保身,還是要選擇以死來明忠,結果屈原透過心中幻出來一個漁父,漁父就是釣魚的漁父對答當中屈原很清楚的要選擇投江自盡。可見屈原要投的時候是他早就想好了,他要以死來明志,要用死來喚醒楚懷王對未來的憂心借著死來導正楚懷王。為什麼因為他們是親戚,一般大臣是道義之交那個感情又不太一樣的,所以有時候會覺得,看歷史有時候我們有些忠他明明可以不要愚忠,可是他故意選擇愚忠,並不是他沒有智慧,而是他覺得他這樣做是他最後盡上責任最的方法,至於國君不聽他也沒辦法了,他忠到這個程度了

學生:老師您好,線上學員想要請教老師,我們在課程裏面知道退思補過,如果是補正自己的過,典範是範仲淹。範仲淹在岳陽樓記裏面也曾經提到說: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我們從這一段文字裏面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他也是懂得去補天子之過的典範?

老師:是的,是這樣

學生:第二個問題是: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是不是在講一種心態的相續,就好像說顏回其心三月不違仁,是在講這樣情境嗎?如果說心中藏之這個中對國家、對天子有這個忠,他有沒有可能去擴展,變成恕,變成仁,甚至是性與天道的內涵呢?有沒有這樣的可能?請老師指導。

老師:這問題都問得很深入,這都是有事先預習才能問題問得這麼深入的。顏回的其心三月不違仁,跟這個忠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換句話說,他心裏面都想著對國君的盡忠,為什麼要對國君盡忠?代表他是對天下蒼生的公心因為國君是代表天下蒼生的,所以他對國君的盡忠,其實就是一種誠心誠意他已經接近到仁,仁就是全德,仁最難達到。仁就是說這個有仁心的人,他回到家能夠盡孝,他對國君能夠盡忠,他對朋友能夠守信乃至於長幼尊卑的時候,他能依禮而行,完整的叫做仁。仁就是這品德的總相,所以孔子為什麼不輕易許仁。孔子可以許可令尹子文忠,其他人是清,等等,但是不許可是仁,因為仁是全德,很難達到。至於是不是有性與天道,那不可以。性與天道不是簡單的,性與天道沒有傳承絕對不行,像易經的系辭傳就是講易經裏面如何通達易經的體性,如何趨吉避凶的性與天道,那不是一般人的境界,唯有顏回跟曾子獨

學生:是,謝謝老師,另外附帶一提的還有一個小問題,就是經文裏面說何日忘之,如果用何時忘之來說,是不是也能通?

老師:固然是可以的,但是經文就寫日忘之,們就保留何日忘之,沒有一天忘記的,每天都記得住的

學生:是的,謝謝老師。線上學員想要請教老師,萬一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他無法自正其身,不能做表率。跟隨他的這些臣子也都不是忠臣,那身為一般小老百姓的我們,要怎麼辦?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老師:可以做些什麼好好的來學正法,保留正法保留正法往外弘揚,往下傳承,如果再不做的話連安身立命的地方都沒有。待有一天國家的國君忽然醒了,忽然想要用人才的時候,至少在民間培養了一些人才為國家可用,就像孔子在三家大夫要來整頓魯國的時候,孔門的人才都可以被魯國所所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匹夫有什麼責任呢?匹夫好好的組成經學讀書會,好好的培養自己成為人才,好的培養有緣人成為人才,這是對國家最好的愛護,回答滿不滿意呢?

學生:線上學員想要請教老師,我們在勸諫領導人的時候,有幾個人能做到陳立就列,不能則止?這個是不是很不容易做到?另外不曉得可不可以用“不在其,不謀其政”來理解這章,這樣不知道合不合意?

老師:是的,陳立就列,不能則止,就是“便便言,唯謹爾。就是說我分析事情的時候我是有備而來,就像忠臣回到家裏面他是讀書的,他是在想問題的,他是把奏摺好,換句話說,明天的,他今天晚上都準備好,所以他明天去跟國君講的時候,道理可以分析的清楚,他可以把現未來的還有各個面向的去分析清楚,但是國君不聽他也沒辦法。但是至少他把他臣子的責任而且真的如你說的在其位,不謀其政,我可以做建議,至於上面聽不聽,我沒辦法再來,忠臣不是我們看的這麼簡單。我們一般都覺得古人的忠臣都是愚忠,不是其實充滿了善巧方便,充滿了公心,而且也懂得跟君王的相處之道,這才是真正忠的最高形象

學生:好的,謝謝老師。線上學員想要請問老師三個問題:第一個是,如果一個領導人他本身是沒有私心的,確實也是充滿公心的,可是他的部屬、他的下屬,還是不能夠去盡忠的時候,這時候領導人應該要怎麼辦?

老師:這要怪領導人領導人要要懂得認人,要懂得看人,所以整部論語裏面很多都是看人的,明崇禎皇帝最後他說,朕國之君,眾皆誤國之臣可是我們雪公老師,誤國之臣是誰用的你一定要反省,最後的成敗一定要領導人負責,不能成敗都是往下推,那是不可以的。

學生:接下來,第二個問題是:發現了在下位的人是奸臣的時候,那上位者應該怎麼辦?

老師:所謂的奸臣,應該是說這個人沒有私心,還有就是說我們到底有沒有看人的眼力,看人的眼力要先懂得看自己,不小心會把忠的看成奸的,奸的看成忠的。不是有人學園林,有時候到菜園拔草的時候,會把菜都拔光,光剩下草,你自己都不知道會發生這樣的問題。所以不能動不動就說人家是奸,一定要有認自己的能耐,你才會認別人所以為什麼儒家都是到修身,修身行道,你一定要懂得改正自己修養自己你才懂得看別人

學生:可見還是修養自己更重要。所以就有最後的第三個問題,像狄仁傑或者是長孫皇后,懂得勸諫的勇氣,而且包涵他們言辭上,或者是禮儀上的智慧,我們要怎麼樣來培養?

老師:所以家都會強調經學的重要。如果我們真的把儒學的經書讀完了,你才知道原來做人比做事還要重要往往做事時公事公辦,往往是不惜得罪人家,往往說是不留人家的情面。可是問題你能把事情做好嗎?不能你在這裏表現忠誠表現你的情有什麼用呢?你應該善巧方便,你去解決很多事情,就像長孫皇后這樣,善巧的去保住魏征的命,或者是狄仁傑善巧的去武則天把天子的位置傳給他的兒子,延續唐朝的命脈,這才是大臣的風。我剛才說過,你如果懂得經學的時候你會從大處看問題你如果懂得的時候你會懂得進退如果懂得詩的時候懂得講話。這種人往往最能夠統合人才,凝聚共事,善巧方便的處理疑難雜症,這才真的是國家棟樑。所以我會說國家的是這種政務官,很多技術上的是不缺,缺這種風骨缺這種內涵,缺這種,缺這種才情,缺這種人情世

學生:是,謝謝老師,線上學員還有一個問題想請教老師,在本章講到一個君子他在朝中為官,古人有說,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古時候的讀書人能夠懂得一方面是等待時機,一方面是充實自己。雖然他們沒有在朝為官,不曉得這樣是不是也是一種忠的展現?

老師:不行,忠這個字眼一定是能夠跟領導人相處,然後誠心誠意的去替他著想。誠心誠意的去執行他的政策,了凡先生,我們這次暑假班辦了凡四訓,比如說我是派到外面當臣子的,不管是刺史,或者是總督,或者是太守,或者是縣長,我不能因為離一個皇帝越遠,皇帝,我說了算,中央到我這裏的時候,陽奉陰違,表面上尊,後面全我自己的,他說這個就是不忠。忠就是我對你負責,你任命我,我對你負責。你覺得我幹得不好,那我辭。但是我的想法我配合你的目的是為了利益天下蒼生,所以我配合你,這裏面沒有我的名聞利養,這種人是最有出路的忠臣。至於不能夠盡忠的人會退到鄉野之間好好的去培養人才這也是表達對國家的關懷但是忠誠的忠字,特別是指跟國君相處的那一分。

學生:是的,謝謝老師,這章孝經講到要順其美,匡救其惡,是一個忠臣對天子忠的展現。所以順昌雪廬孔子文化研究會就有以這個問題,常常聽人家說,如果做得好,是君子之德,如果有過是自己的缺失,不曉得可不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體會這一章的內涵?

老師:匡救其惡這裏面有兩種法,一種是補自己的過一種是自己的惡,但是這一更特別講的是補天子之過,匡天子的惡,為什麼呢?因為這叫做事君章,事君章裏面就是你真的懂得偷偷把他的過失補,私下勸他或者是引導他,讓他不要犯罪,不要犯過他的罪越少,他的過少,對天下蒼生越好,這是君子的處智慧這一裏面特別是在講君子的處智慧並不是講君子的人格修養重在世的智慧。

學生:是,謝謝老師,下一個問題,線上學員想要問,如果說一個領導者他只想賞,卻不忍心去罰,又做不到,導致最後還是不能上下相親,這樣還算是一個有仁之君嗎?

老師:為什麼人是全德?仁,很多的處世智慧都在裏面,要推展仁心的人,包括他想要去利益別人,他想去利益別人的時候,他一定要有利益別人的心態跟利益別人的能力。利益別人的能力當中,包括賞罰分明,包括能夠君子,遠小人;包括能夠舉用賢才包括能夠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以前樊遲問政的時候,孔子不是說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領導者如果不能作這樣的處理的時候,你怎麼可以算是仁人君子呢?不行。

學生:好的,下一個問題,線上學員想要請教老師,我們這章講事君,儒家常常說要事君,太強調事君的重要,會不會有可能造成帝制專權,他的王權過大,會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老師:這就是一般對儒家最詬病的,大家都是對君王很擁護的,而且對君王畢恭畢敬的,對君王服服帖帖的,結果君王的權利越膨脹越大,越膨脹越大,眼中只有他自己沒有這都一般對儒家詬病可是我們忽略了我們整部孝經裏面很多都是要約束君王的,我剛才念的比如說天子就是約束君王的,諸侯章就是約束君王的,聖治章、都是在約束君王的章、至德章,統統在約束君王,所以你不能怪儒家我覺得儒家他兩邊要求他要求臣子們要具備這樣的品德,具備這樣的能力,具備這樣的修養。他一樣要求天子,你必須要具備的是孝道,要懂得用大,要懂得把孝道推廣出去,風氣淳厚你要懂得風氣的經營要懂得富貴不離身,要懂得節約,要懂得自愛不能把這些來責怪儒家,儒家是說兩邊都要求。

學生:線上學員有三個問題想要問,這一章讓我們知道一個忠臣要退思補過,這個補過,第一個是,如果領導人他的過失不太大,是小小的,這還需要去改正嗎?還需要去補過嗎?

老師:應該這樣說,不會引發損人利己的過,其實不必去太勸諫,人家說,事數,斯辱矣。常常很繁瑣的去勸,反而會自取其辱。這個過失不會引發他去損人的,不會去害老百姓的,有時候這樣的過失不要去太要求再來應該要把大臣的風骨、大臣的典範去表現出來,君王有時候看到大的風跟大典範的時候,君王本身就會收斂,這一點反而是另外一種補過,匡救惡的一種方式舉例來說明朝宰相居正,他就萬曆皇帝不敢亂來,他那個威勢就讓萬曆皇帝不敢亂來,所以他當宰相的十創造明朝的盛世,明朝在萬曆年內簡直像樂皇帝那種經濟的復蘇,治安良好,戚繼光能夠在外面能夠建立豐功偉績。你看有這樣的風骨大的時候,其實就從他本身的人格特質就可以讓君王有所忌憚不敢妄為這就是另外一類的補救過惡的方式

學生:是,下一個問題,萬一這個領導人他犯的過失大到難以補正。這時候又要該怎麼辦呢?

老師:難以補正,我們雪廬老人說,心只要悔改,就沒有什麼難以補正。這個人他真的,像漢武帝他最後悔改,只要這個人肯悔改,就沒有什麼難以補正,就怕不想悔改,不想悔改的時候小過變大過小罪變成大罪。沒有所謂的過失大到難以補救,而是這個人的心態要不要改,這個人的心態如果改的話天大的過失就可以彌補的如果這個人心態不改的時候,從他小罪、小過你知道無可奈何,可能都會引發大罪大,所以要有那個眼力去處理問題

學生:所以如老師所說,心態很重要,假如他自己根本不認為自己有過失,這時候要怎麼辦?

老師:現在最俏皮的話就是自我感覺良好,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真的勸不下去,他覺得蠻好的,你幹嘛勸他,而且他覺得這樣也不錯啊有時候怎麼辦呢,有時候等待時機等待什麼時機,等待發生問題等待遇到瓶頸了,等到發生障礙了,就是你勸他的時機,所以有時候勸人的時機要抓,不到的時候你講都沒有用過了你再講也沒有用,就是那個機最好,所以我們的網路學院叫作時哉時哉。恰到好處,時機啊,時機啊,孔子就是聖之時者也。

學生:最後一個線上問題,線上學員想要請教老師,本章講匡正領導人的惡,這個惡是指德行上來說,還是指說政策上來講,或者兩個都可以?

老師:前面有個過,後面有個可見這兩個不一樣,如果你只有出現一次,那可能過又是惡,或者又是過可以包容,但是前面已經出現一個過,後面出現一個,所以前面那個過是講無心,後面那個是講心。不管在政策上或是在其他的命令上,或者是人格特質上,只要這個過失他是無心是有心比如說武則天要立他的侄子當天子的時候,他其實是有心的,他很有心機的想要把姓李的江山變成姓武的江山,那是很有心機的,這個時候要怎麼去補救他的罪惡狄仁傑講的蠻重要,狄仁傑就說沒有侄子來祭拜姑姑的道理,意思是說你將來是不可能到太廟,你沒有位的這一點就把武則天了。所以有時候是在時機上,時機上如果你對了,你統統都對,你如何去掌握時機,是很重要的

學生:好的,謝謝老師的指導,以上就是今天晚上的線上問答。

老師:謝謝大家,我相信很多人都是用備而來,而且事先預習,是非常好的。各地的讀書會可能我們線上上教學裏面會有網路傳輸的問題,會造成大家收訊的困難,或許有些人沒辦法耐著性來聽,如果說卡住了你就沒有耐心了有時候要靜下來耐心的把這個課程學完,或者是沒有辦法學完時,事後要補課你才能夠在國學上慢慢的進入了這樣的領域,學問都是要靠時間去累積而來。而且求學是用小火去到最後的時候好像豬腳一樣,肉味道能夠透進去,那個調味料能夠透進去。同樣的,讀書求學也是一樣,那個道理最能能夠透入我們的神髓,透入我們的腦袋,讓我們的想法都是經學上的見地。而且在上能夠進退,在詩上,能夠用詩來言語,我相信你的人生是美好的人生整個人生是跟法相應的人生,你這個人生是康莊大道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是可以交到真正朋友的人生,是可以得到長官賞識的人生,也是可以把家庭子女教好的人生。換句話說,你的路會越走越寬,在這裏要恭喜大家,大家線上上做這麼深入的學習,歡迎下周再來收看我們論語的節目謝謝大家下課。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孝經與孝經圖第二十集发布于2024-05-13 15:46:55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