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與孝經圖



孝經與孝經圖二十一集

孝子喪親的禮法

《喪親章第十八》(上)

各位線上的嘉賓及在場的老師同學們,大家晚上好又到我們時哉時哉網路教育學院線上直播的課程,我們今天是孝經的第十八喪親章。我們都知道,孝道其實是一個人格的養成術,孝道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父母親在世時對父母親的孝道一部分是父母親過世的時候,怎麼盡子女對父母的孝道人的一生是要有一個有品格的人生,有尊嚴的人生,結善緣的人生,有見地的人生,能夠辦出好的政治的人生,或者是辦出教育的人生,但他要從孝道出發,才能夠將上述所說經營的圓滿還有為政者本身如果特別在喪葬祭祀能夠以身作則,並且化導風俗,相信整個社會是一個感恩的社會,是一個替他人著想的社會想想看,這樣的環境是不是有利經濟發展,有利人才的集中,所以國家的強盛,其實在孝經十八章裏面,特別在第十八章,國家強盛民族延續的秘密所在

 

這一整體的架構,總說是孝經開宗明義就是孝道修學法它的義理。分別說就是孝道很重要,它是各個階層的必須要做的,比如說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他都必須要盡孝道的。而且把政治的好,把教育辦得好,產生一個極和諧的氣象,這個時候天地和諧的氣象就是人類最幸福的現象,所以人稱為三的理由就在這裏。接著要怎麼以孝事親呢?就過天子以天下,用聖人治理天下的榜樣跟典範來治理天下,老百姓就懂得以孝來事,這種孝道需要推廣的,推廣能夠取悅於天下,能夠成就政治的人偉大德行,也能夠發揚好的名聲。除了對父母親盡孝以外,父母親如果有什麼樣不如法的地方,不如的地方,子女們也要懂得諫爭、導正則更是孝道圓滿的現象孝子們如果能夠懂得以孝親敬長來祭祀,必能感應天地神靈,不但能夠盡孝以孝進退,特別是能夠盡忠。以是整個孝敬的十七十八章就是父母親在過世的時候,怎麼依禮來圓滿對父母親的孝道

的經文是子曰:孝子之喪親也(總明喪親),哭不偯,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總明哀戚之情)。三日而食(標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喪生,毀不滅性(示由),此聖人之政也(結明)。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標三年之喪)。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入殮),陳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踴哭泣(祭嚴),哀以送之(送葬)其宅兆,而安措之(墓地);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約祭)。生事愛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結贊盡孝完備)

 

經文是這樣的,它的架構就是總說喪親,孝過世的父母親要怎麼來表達喪事?怎麼來表達祭祀?表達喪事在喪事裏面總說要有哀戚之情,但是這個哀戚頂多只能三天不吃飯,不可以超過三天超過三天就會失去了性命,反而不是孝道父母親過世要守喪三年,守喪三年,頂多三年表示這個有終止的時候,並且在父母親入的時候,要以棺,以槨,以衣服,以棉被來做父母親入殮的必備,並且祭祀莊嚴,送葬還要選擇好的墓地,以上是三年之喪。

,就是父母親在出殯之後,附在祖先之後,在宗廟裏面接受祭祀最後結贊,如果對父母親活著的時候懂得以愛敬來表現孝道,父母親的過世能夠以哀戚,以合乎禮的形式對父母親表達一種關懷,孝道就非常的完備。以上是這一章的架構所在

接著來看經文經文就是,子曰孝子之喪親也是總說,孝子過世的父母親,他會表達一個什麼樣的哀戚之情呢?叫做哭不就是嚎啕大哭到氣絕,就是哭不出來為止,表達一個非常哀痛非常哀痛的孝心禮無容,就是不會講究進退的禮儀不管是什麼樣的訪客來這裏,都沒有心情招待言語也不會修飾,人家問他答而已,不會有修飾。再來,穿的衣服,穿著好看的衣服,心裏是不安材質好的衣服或者是很華麗的衣服,其實心情不安的,特別在守喪期間,是穿孝服。聽到好的音樂,心中也不快樂,因為心裏面想著過世的父母親怎麼會快樂呢?食旨不甘也是一樣,吃好吃的也不覺得爽口,這就是哀戚之情,哀戚之情就心裏面哀痛父母親過世,哪有心情去做世享樂呢。三天裏面實在吃不下,可是聖人規定的而食,三日以後一定要吃,理由是什麼呢?理由是教老百姓不要因為父母死,結果不吃不喝,生命損反而是不毀不滅性的毀,可能是形體消瘦,可是不會喪失性命,因為這三天不吃不喝,或者睡不著覺,難免形體消瘦叫做沒有象以一樣白白胖胖,這毀。不滅不會失去性命。這是人的仁政。什麼叫仁政?就是政治裏面用禮來節制人情,孝子盡孝道要有節制,不能超過這個範圍,喪失性命。守喪是要三年,不要超過三年一般來說是25個月,表示這個喪期,告訴老百姓這個喪期是有終止的時候。入殮要出殯的時候,怎麼出殯呢,這叫做大殮出殯。殮是棺木要封釘,要出去了,準備棺,準備槨,棺就是內棺,槨就是套住棺的外棺。衣是大殮的衣,穿得整齊的衣,衾是棉被裹住,好讓這個屍體包起來。埋葬的,其實就是藏的意思就是衣服足以已莊嚴這個身體,然後棉被裹著身體,棺又把身體蓋住,槨又套著棺,代表這個屍體是藏得好好的殯要祭祀,祭祀的時候是陳列簠簋簠簋就是祭祀的禮器。簠就是內圓外方,外圓,竹子做的,裝糧食的器,來表達哀戚。為什麼要表達哀戚呢?因為,祭祀的時候看不到父母親來享用,所以非常的棺木移走的時候,擗踴哭泣,哀以擗踴可以說是哭的跳起來,擗是哭,跳的比較高,踴是女哭,跳的比較低。有的說擗踴哭泣的捶胸,踴是跺腳不管怎麼樣,那是表達極度的哀喪。擗踴哭泣,哀以哀以就是悲哀的送父母親走送棺木

其宅兆,而安措之就是先卜卦,宅兆就是墓穴,也可以說是先卜卦,這個就是墓穴就是不錯很好,就以這個墓穴來作為父母親安葬的地方而安措之,安措就是安置這個棺木就是棺木。遺體在墳墓裏面,把靈神迎回來,回來在自己的廟裏面的古代的士有宗廟,廟,大夫三廟,諸侯五廟子七廟迎回來附在自己祖先的宗廟,並且以鬼禮享之父母死叫做鬼,外面這些正直的人死了叫做神。以鬼禮享之,享就是祭拜實物父母親來享用,春秋祭以時思之,為什麼是春秋呢?因為春要進到夏的暑,秋要進入到冬的寒,是在的時候,春秋大概是清明節左右,大概是中元節左右,祭祀在這兩個時期來祭祀,並且以時思之就是父母親的生日,父母親過往的日子,或是女的生日,或者是春秋祭祀的時候思念父母親的恩德。果真孝子是這樣做,父母親生的時候事奉父母親敬,敬是孝心,愛父母親,敬父母親父母親過世的時候,事奉父母親哀戚。老百姓就是一般老百姓,那個本分,知恩報恩的本分就完備了

死生之義備矣,死就是指父母親死辦喪事,就是父母親的祭祀就是就是祭,喪葬祭祀的完備孝子的事終矣。孝事奉父母親,也可以是圓滿了。以上是這一章的大意。

這一章為什麼是孝經的結尾因為前面十七章剛才有說了,進入到第十八章,所以要把前面的十七章做一個復習前面已經告訴我們,孝子,不管是什麼身份,你依著你的身份來盡孝道,而且講究的是你的心態,你的方法,而且懂得移孝作忠,只利益家庭,也利益國家,這一更特別談到父母親的過失,怎麼辦喪事怎麼辦祭祀。怎麼辦喪事怎麼辦祭祀來圓滿孝道所以一章是孝的結尾

說這一的理由是什麼呢?這一章很重要,我們都知道,個國家一定要在孝道上,風氣的經營一定從孝道上經營孝道的經營裏面最重要的喪葬祭祀。喪葬祭祀,父母親過世了,餘恩一直保留在孝子心中,借著喪葬祭祀把餘恩保留在孝子的心中,保留在後代的心中,這種感恩的風氣,從天子去推廣的時候,曾子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慎終就是好好的辦喪事,追遠就是祭祀的時候,要好好的來依禮祭祀。感恩的心成為風氣的來源,這個風氣一定是互相幫助,互相體諒,乃至於能夠把促成其他品德的發揮,如果國家能夠這樣做,是不需要員警的,世間也沒有以下犯上,也沒有殺父親,殺母親的,也不會有殺員警銀行的所以雪公老師說,現在的政治你如果沒有從根本之道去講究整個社會的亂像是無從禁止的,這個社會的亂象不能禁止的時候,你家家戶戶是不是人人自危呢?大家想想看。所以推展這個是對國家對家庭都有利的,那為什麼不推展呢?這也很可惜,空有那麼好的文化,不把它發揚,不它延續,忍心的看社會的亂象不斷的生,這個國家的領導人,還有各階層的這些政治領導人?你于心何忍還有,喪葬祭祀本來都是要依禮而行才能表達人情

 

所以論語裏面有,孟懿子曾經跟孔子問孝,孔子說父母親生的時候,事之以禮的時候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所以孝經說這一章的理由就在這裏,孝道不是只有父母親在世的時候事之以禮,還要父母親過世的時候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見孝經這一章理由是有的,就是這樣的次序,而且喪葬祭祀的禮,本來就是的根本

 

所以林放問禮的根本的時候,孔子說問的在太大,問的實在太有內涵了,太了不起了,祭祀的禮,與其講究奢侈,不如寧可簡約表達誠意。喪事與其表達的豐富,不表達的很哀戚,所以這一喪葬祭祀的原則,的根本,的根本其實就是從報本還恩開始。想想看,禮如果不是在感情,不是在感念恩德,那這個有什麼意思呢?這個就是一個虛浮的做作,你來我往虛浮的做作,所以孔子說,禮乎禮乎,玉帛雲乎哉。禮啊禮啊,難道是你送玉,送帛嗎?樂呀樂呀,難道只是敲敲打打嗎?鐘鼓雲乎哉。如果不能表達五倫的深厚之情,不能夠表達人情的溫厚,那這個有什麼意思?這個有什麼意思表達人情當中,是替人著想,是個感的人,如果不從自己的父母親開始,那這個美好的品德怎麼去發揮,怎麼去開展,社會的亂象怎麼去對治。

這一章裏面告訴我們,孝子喪親的時候,他是號啕大哭,禮節是不講究的,他的言語是不會文縐縐的,沒有這些修飾詞的,的服飾穿喪服

 

 

我們現在特別是講到穿喪服,穿喪服是我們中國文化裏面很有內涵的文化穿喪服的等級,還有穿喪服的意義裏面只有中國有,裏面,我都知道穿喪服有這種等級。有斬缞,有齊缞,有,有小,有緦麻,這五種喪服表達的是九的關係九族的關係就是從高祖,曾祖祖父,父親我,然後,子,曾孫玄孫,這個叫做九族。所以古人以前叫抄家滅族,要滅掉九族,那是最嚴重的刑法。以前明成祖打進南京的時候叫方孝孺詔書天下方孝孺不肯。明成祖很生氣的說要殺九族方孝孺說殺十族我都不怕,結果哪有十族,只有九族,結果明成祖竟然把方孝孺的老師的九族也殺掉了,這個就很可惡。

剛才講喪祭的五,就是這種九族的關係,中特別的是講到斬缞,斬缞,今天的這一章是講斬缞,你要把這幾個喪服講清楚是很麻煩的,在這個課程裏面重點也不在這裏。斬缞是說父母之喪,或者你是長孫,服祖父母之喪,或者是太太去服先生的喪,這就是斬缞十五的月裏面,喪服以外,人家的婚喪喜慶一概不能參加,要表達在喪事當中的禮儀,就是我們前面說的哭不偯,禮無容等等,來表達哀戚,這不是做作,這是一種真情的流,這是喪服。穿喪服不是因著時代而穿喪服,好像已經不符合時代的意義,不維持喪服有它的重要性,對家屬對社會的風氣,是有正面的功能

 

我聽一個葬儀社的老闆,曾經跟我說,因為我們這個團體裏面,往往都有一些人過世,會有一些喪葬儀式葬儀社的老闆就跟我說,她說,現在都有點奇怪,現在都穿黑衣服穿黑衣服固然可以統一,可是我不曉得誰是孩子,誰是孫子,誰是誰我都不知道,因為黑麻麻的一片,我都不曉得誰是誰,如果你穿喪服,你立刻就知道你的等級,你是兒子還是孫子?是平輩還是長輩?你從穿喪服當中就立刻知道那個等級,圖中前面穿的就是斬缞,斬缞就是用粗麻。古代的喪服,不管你是在斬缞,齊缞,大功,小功,緦麻,它其實都是用缞麻所做,但是斬缞的斬指衣服不縫邊沒有像衣服一樣把邊卷起來縫上,它沒有而且是用粗麻做腰帶做頭的綁帶,來代表最重的喪事。

古代的喪服為什麼都是麻所做就是講家裏面的喪事心之痛的那種意義所以叫做缞麻。社會上的人對守喪的人是要表達恭敬的,為什麼因為人家在盡孝道,人家在守喪,那是社會很棒的風氣這個時候靈車過去,不能按喇叭,催促開快一點,不可以這樣。對這個孝子不能夠評價,輕視的眼光,他們家怎麼死了人?不可以這樣哦,為什麼呢?因為人家在盡孝道,那是社會上很難道這個社會要表現刻薄寡恩,你才去尊重他嗎?當這個社會懂得報本還恩,懂得敬老尊賢,懂得思念父母親的時候,你是不是要表達對他的尊重?像雪廬老人以前,查戶口的員警來查戶口的時候,雪廬老人都恭恭敬敬的把戶口名簿給他查,為什麼不是說他官職高低,官職可能很低,重要的是他在執行公務。我們整個社會的亂象,執行公務的都不去尊重,傷害執行公務的可以判無罪,你想看,整個社會的亂象怎麼止住呢?怎麼表達恭敬呢孔子即使貴為魯國大司寇,但是見到齊衰(zīcuī)者,齊衰就是齊衰以上齊衰以上都算服重喪,那這種人雖然他是年紀小的人,孔子說雖然坐著,一定站起來;站的時候一定移動位置。你不能說我是大司寇,這個是小孩子不可以人家在服喪,在守喪的時候,要表達同情心,要表達恭敬心,這個社會的風氣才溫厚,才會把感的風氣經營起來很多人都以為做善法,一定要跑出去做什麼做什麼才叫做做善法,做法,有種做善法你只要維護社會善良的風氣,你這個法就不得了了,真的!而且這個法是不用錢就做得了

家裏面有,尤其是父母之喪,或者你是長孫,對祖父母來盡喪事,重點在哀戚之情,這個哀戚之情代表真情流露,這個真情流露,在父母過世的時候沒有真情可流露這個人刻薄寡恩,可想而知,所以這個哀戚之情不止是孝經這樣說論語也是這樣說,論語上表達哀戚之情的,孝經的第十八章,還有陽貨篇都是這樣說,居喪除了孝經裏面這樣說,吃不出味道,聽到音樂也不快樂以外,論語更增加一個叫做居處不安,住再好的地方也不安,所以住在凶凶廬就是另外一個地方來守喪,我不去原來的地方。來表達對父母親的思。而且這個哀傷是不能夠把性命喪失要有禮,要節制的。

 

所以子遊就說,喪,到就可以了,不可以再超過了,超過是不行的,超過了反而不,這是仁政人知道孝子會真情流露,會情不自已,但是聖人也必須要節制這些人,否則把身體弄壞了,也不是真正的盡孝道

我們說日一定要食,三日如果不吃,會有什麼患呢?在禮記的曲禮裏面說,如果三之後還不的話,造成這個身體嚴重的損或者性命的喪失,反而對父母親是不慈不孝

說一個故事,我們孝經講完了,會講子思,子思這個人很厲害,中庸的作者就是子思。子思在他的祖父——孔子過世的時候,子思才只有三四歲,簡直就是一個神童,三四歲的孩子表達了祖父的志向做傳承,所以祖父是非常高興的,其實你看youtube上,國外有些神童,他們應對能力簡直都比我們都要厲害

 

子思後來就跟著子學,子思不但通達性與天道子思在禮的抉擇上,子思在小孩子的時候,子怎麼說,曾子說,伋,伋就是子思,子思,我告訴你,我爸爸媽媽過世的時候,我哀到七天,我都吃不下喝不下。子思不可以王之禮不可以過,君子在居喪的時候,是三天三天之後,已經不體力了,要拄著拐杖而起你看子思就這樣跟他的老師說,這是其幼而知禮也。這就是子思的不凡。中庸是子思他宋國的時候被困,他說,我的祖父在陳蔡被都知道講性與天道,我在宋國被困,怎麼可以沒有心得,所以在宋國寫了中庸子思只有16

王維有一首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只有17歲。咱們70寫不出這種,人家17歲。

以上是講喪三天,哀傷得飯水都吃不下,頂多只能三天

 

守喪要三年,三年有什麼依據當然大家都知道宰我是孔門的弟子,他在問喪事,認為三年太久了

 

孔子借著他問孔子說,守喪三年的理由是,我們被父母生出來了,父母懷抱著三年,所以我們用三年守喪來回父母親,所以三年之喪是天下的通喪。禮記更說,三年之是天下的達喪是什麼意思呢?這個說天子到人,達上達下都得這樣做,都怎麼做呢?不管是穿著喪服,乃至吃著粗食,住著凶廬,乃至於想著父母親的恩德。夏商周三代都一樣的做達喪。達不只是說天子到庶人都這樣,夏商周三朝都這樣

我們會說,除了這個還有沒有更深的含義喪三年,除了孔子剛才就是說我們被父母親生出來的時候,父母親懷抱我們三年,所以父母親過世的時候,我們守喪三年來回報他,那還有沒有更深的含義呢?更深的含義是禮上說,他不孝順父母親的人不得不這樣做,會讓孝子們不能超過。有的孝子是終身哀傷,終身哀傷是不可以的有的是因為父母親過世以後,就到哀的環境裏面,心情永遠爬不出來,這是不可以的,這反而是不孝的

所以講三年之喪,一方面約束孝子不可以終身守喪,終生哀,一方面也可以警惕,也可以告誡不孝的人,要有所振作。所以守喪三年會過的人壓住他,不及的人給他提上來,這就是中庸,中庸就是恰到好處,它能夠讓社會的風氣發揚,他也能夠保住賢者,不要終生守喪,不要終都在哀,結果變得禮崩樂壞。這個喪事是最重要的,所以古代做官的時候遇到父母之喪,那個時候叫作守制,守制就是你一定要回家守喪,應酬全部沒有,在官場裏面要辭官,要回家去守喪。家裏面的婚嫁通通不任何的應酬都不行,三年,但是國家非常需要這個人出來辦政治那另當別論,例如像沈葆楨,清朝的船政大臣沈葆楨守喪百日,就被朝廷徵召,那是不得已的,那另當別論。張居正在萬曆六年的時候,他父親過世,他守喪。但是萬曆皇帝只有16歲,孤兒寡,要有人主持朝政,所以他也是回家百日而已,那是另當別論。這麼說來,三年之喪是天下的通喪,是天下的達喪。

 

有誰是三年之喪的典範呢?大家都知道論語·憲問》裏面說,諒陰(liàng yān就是住在凶廬,就是孝子另外住一個地方,是住在皇宮三年不言這三年不言就是說這個人在三年當中不去議論朝政,而且國家給宰相管理,但是這三年他做什麼,他其實在想未來,在怎麼樣治理國家,想怎麼去用心,三年後,他正式舉用武丁,這三年當中,他把國家的形勢都觀清楚,他把用都想清楚,他把國家的大都想清楚了不但想到父母親的恩德,想到怎樣去治理國家,所以武丁在守喪三年當中,給商朝很大的正面影響,他不但把衰敗的商朝復興,把衰敗的禮教振作,使商朝的盛世總共59年,武丁在位59年,所以廟號叫做殷高宗。那個就是提高,國家的形勢拉拔提升,所以廟號叫高宗。

三年當中,我剛才講過,不但是守喪三年,這裏面還有很多的內涵,想父母親的恩德,還包括是什麼?還包括改於父之道無改於父之道就是不改家中的老規矩,甚至像武丁這樣的,如果有職權在身的,還要想辦法維持父親的基業,這都是孝道的內涵。

 

這個典範是誰呢?這個典範孔子說孟莊子,孟莊是孟憲的兒子,孟憲是《大學》裏面講的賢大夫,是魯國的三家大夫,孟孫大,他是的兒子叫孟莊孟莊子他爸爸過世的時候孟莊子世襲,接他爸爸的位置,其實孟莊只有比他爸爸多活四年,除了三年守喪,還有一年來辦政治,在這四年當中,他沒有換過他爸爸的臣子,沒有改革他爸的政治所以曾子才說我聽我的老師說,我的老師就是孔子說孟莊子這種孝道,除了他守喪的孝道跟一般的孝子一樣,更重要的是無改於父之,不改父之臣,那難的。不但是三年如此,四年也是這樣,這是一般孝子做不來的。以上是講到守喪三年的典範。

我們今天的重點,因為今天整個孝經的十八章,第十八章的內容實在太重要了,必須要慢慢的說,他的重要性攸關於民族的延續,攸關於孝道的圓滿,關於各項品德的發揮,關於風氣的提升,第十八章絕不簡單

今天的重點是講到日而,跟三年喪期但它的旨趣裏面更深的涵義是什麼呢?在禮記裏面說,日而,就說孝子三天以後吃得下飯。守喪三年,這個時候,者可以從孝子的這種守喪的心態做法當中,看到孝子對父母親的親愛。有智慧的人看到這個依禮而行的禮制,強者看到孝子三日而食,行喪的志向跟耐力,這個人必定是國家的這個人在行禮的時候有他見地的支持。禮記上面說,為人子的就是孝為人弟的就是悌,為人婦的必是有貞潔之婦。社會如果都是這樣,這個社會真的不不得了。真的,富強康樂,相信一定是近者悅,遠者來不拼經濟經濟自然興旺,招收外來人,人才必集中,國家必強,民族必續。

最後總結,父母的恩重,現在這個時代是不有人去關心,反而弑父弑母的罪,父弑母的事情還在社會上偶有發生,古代把殺父殺母變成天地最不吉祥的事情,殺父殺母是就地法,立刻砍頭,然後把他家摧毀,把他殺了人的地方挖成池塘,是這樣的,還有什麼可以議論的,在那裏一審二審三審,都覺得現在的政治讓人覺得啼笑皆非。這是第一個。第二個,一個讀書,他懂得在危險的時候能夠承擔,懂得不愛財的還有,在家裏面懂得喪事能盡哀祭祀能盡誠,這個讀書是可以,在子張十九篇,你看這一章多麼的重要。

在禮記裏面說,整個禮是順應天地的,順應天地,比如說,禮的作息是配合天地的,配合四時的,還要配合陰陽,什麼叫配合陰陽?你的喪禮跟你的婚禮本來就不會一樣,是配合陰陽的,還有配合人情的想看,禮運作的時候,是配合天地配合四時,配合陰陽配合人情,你想看那個禮是樣?禮運行起來,對於個社會的影響力是如何對人的影響是如何?我們大家想想看。再來,在喪事當中,血緣當中是講究恩,對外,比如說在參加喪禮的時候,人家在辦喪事的時候,是講究義理。三日而食,三年守喪,表現的是節制。有時候必得移孝作忠,有時候有新的變化,代表是權變,所以整個喪禮裏面,有恩情,有理智,有節約,有權,不是我們看的這麼簡單,所以這個人,如果能夠好好的行,這個是有原則的,又配合通達,照顧全體的,又能夠知進退的,又有權變他不是人才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的所在就是道所在,那個道到底是什麼?就是人心趨吉避凶,乃至於從這個禮裏面去了知人情了知吉凶禍福,乃至於從禮知道禍的體性是本空的,如何善用禮來趨吉避凶,的本又走入性與天道。以上的是這一章大意。果然家庭裏面孝道能這麼圓滿,國君、領導者能夠這樣的推行,上行下效,民風淳厚,民德歸厚,這才是時代的出路,時代在這裏找出路請問時代在哪里找出這是這一章的大意。下課。


課堂提問部分


學生:老師晚上好,學生有一個問題想要請教,高守喪三年的時候不言孝經為什麼又說言不文?請老師指導。

老師:是不說話,這裏是說說話,可是不會去重視文采修飾,到底差在哪里,高三年不並不是都不說話,不言的注解說,三年之中,政事他沒有意見,他不去談政治不去下指令。完全把政事交給塚,可是這三年他並不是無所事事,他一方面想他父親的恩德,一方面是觀察其實三年後繼位的時候他已經把天下大事瞭若指掌,而且要找武丁,找傅說,用什麼方式找到他,用什麼方式來拔擢,他都想好了,所以這三年裏面其實是很有意境的三年這裏的孝經,是指一個讀書人他家裏面,不文是說他可能要指揮一些人做事情,比如說父母之喪,可能家族比較大,他可能要指揮一些人做事情,可是他不會去重視那個言語要怎麼修飾,要怎麼講得清楚,要怎麼樣,他可能不會去重視這些。這言不文,他的重視點是懷念父母親思念父母親的恩德,所以也不會去注重人來人往的那些禮儀都不會

學生:老師好,學生有個問題,孝子在守喪的時候是穿著喪服,怎麼會有機會說穿著漂亮的衣服而讓他服美不安呢?

老師:服美不安,孝子穿喪服怎麼會穿美好的衣服,怎麼會有這種情況問的非常好這特別是指誰呢?周成王過世的時候,周康王登基,登基的時候穿華美的衣服上場,可是退朝後又趕快換掉去穿服,就是說那種華美的衣服穿不住,那是為了大用的,要登,但是登之後就脫掉叫服美不安,有這種情況會有這種情形。古代的世襲也是這樣家裏面是大夫世襲,或者國君世襲,天子世襲,他先登這個位子,要穿這個禮。你入公門是不能穿服的你不能夠戴著喪事的標誌,穿著喪服入公門,這是不可以的但是回去以後脫掉,因為服美不安,穿著華麗的衣服,心情不安的,穿不住的

學生:老師您好,延續剛剛的問題,孝子在父母過世的時候是居凶廬比較不好的東西,怎麼還會有食的情形另外像守喪三年,但現在的人守喪的時間已經非常短了,甚至喪服只有在告別的時候穿一下而已,大家平常都還是要工作,要應酬要吃飯,應該要保持什麼樣的心態

老師:旨不甘特別是指什麼?守喪期間,比如說生病的人體衰的人,他其實可以允許吃好的所以我才會說,禮當中他有講究情份的,有講究權變的,所以你懂的人,他有理智的部分,有情感的部分,有節制的部分,有權變的部分,你看看你一個人在事情的時候有情感的部分,有理智的部分,有節制的部分,有權的部分你覺得不是人才是什麼呢?對不對我們很多人都是死板板的,沒有原則嗎?不就是有原則,有原則不知變通,或者變通裏面不知道分寸的掌握你如果懂得原來是這樣的,你怎麼會嘲笑他,你怎麼會看不起他呢?你怎麼污蔑他呢?這奇怪旨不甘特別是指喪葬當中對身體不好的人有病的人,他本來就是可以開這個方便,只是在吃那些好的飯菜的人當然他的心情是很沉悶的,所以他當然是食旨不甘,是這種情況。至於剛才說已經不能守喪三年,很多事情都有古今之別,我們應該怎麼來權變。我們只能把握在父母親出殯之前的那一段,儘量的還是守喪,出殯之後一般看看是什麼時候,是百日內還是四十九日之內,還是以守喪的心情來過這一段時間即使入門不能穿喪服重要不能穿服,但是心情還是保留在守喪期間比較好的

學生:老師晚上好,網路有幾個問題想跟老師請教首先是天母讀經班家長讀書會,還有無錫論語讀書會有同樣的問題,就是在禮記弓上面記載,伯魚在母親亓官氏死後滿一年的時候還在哭泣孔子聽到了就說:嘻,其甚也。以孔子這樣的聖人,他是在讚歎伯魚的孝道還是在說他哀傷過頭了呢

老師:在理智上應該這樣說,伯魚的媽媽是孔子的夫人,可能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改嫁,可能所以這裏面算起來不是屬於守喪的範圍,所以孔子會說甚矣,已經過了哀傷是可以,可是期限是過了

學生:謝謝老師,無錫論語讀書會想請問老師,假如遇到某一些知道輪回這樣觀念的人,在他的心中知道人死後有他的去處,所以他只需要在喪禮到禮數,然後本著誠心就好,這樣可以嗎?

老師:其實孝道的這一分是攸關於風氣,如果我們這個孝道即使不圓滿的部分,比如說我沒有辦法守喪三年,或者說我沒有辦法喪禮的圓滿,也要抱著愧疚的心,不能說時代改變,我其他的宗教,或者怎麼樣它是一種恩,一種感念恩德,要保留這個精神,就算這個禮儀做不到,這個做法不能夠周全,心裏面也要懷著愧疚的心情就算是有宗教的,也要做功德給父母親回向,至少有一個49天的範圍或者百日的範圍,這在人情上才說的過去對風氣上才有推廣的功能

學生:謝謝老師,無錫論語讀書會想請問老師,關於論語跟孝經都有聽說是秦漢之間成書,想請問老師這兩部著作哪一個在先哪一個在後

老師:應該很難去考,但所謂的成應該是這樣,比如說論語,論語在漢朝東漢的康成整個論語改定出來,但是他也是根據齊論跟去做整理的,這並不是鄭康成在那裏發明的,在那裏做整理做抉擇

孝經,孔子說,曾子聽,曾子聽,後面的傳承我相信會有做一些整理,儘量的貼近當時孔子跟。曾子是一種傳承,可能是口述,後面在文字的記載當中,當然要把一些贅辭等等無關於文的文辭剪除,但是文如何保留在當時孔子跟子的開當中,我相信後面會做一些整理但是無妨於孔子對曾子的開示。

學生:謝謝老師網路學員有兩個問題想請問老師,第個問題是本章說到孝子面對父母的死亡他是哭不偯的,他是擗踴哭泣的,但是這樣子跟佛家好像有所抵觸,對者是不是會有不好的影響,我們該如何去抉擇呢

老師:各有所重不同,家的意思是一種捨不得一種感念,一種情不自已的失去,所以他表現的是很哀傷佛家是祝福他到新的地方,一個是說不忍心他離開,一個是祝福他去好的地方,這兩個方向是不一樣的,所以他的做法是不一樣,但他精神是一致的

學生:謝謝老師個問題是本章提到教民傷生,毀不滅性。他是說教導人民不要因為親人的死而使生者受到傷害,可不可以進一步闡釋說它是在講人的本性是沒有生

老師:不行不行,毀不滅性,這個哀毀就是身體,所以我們有時候不能望文生義,望文生義也是三世佛冤,上聯叫做:離經一句便是魔說,下聯叫做:依文解義,三世佛冤。毀不滅性不是毀不滅真本性差遠可是不能把生命滅掉,所以才會舉出子遊,喪哀而後止,喪事只能哀就可以了,不可以超過哀。不可以超過哀就是,哀之後,把身體弄垮了不可以。致乎哀,所以為什麼舉論語來證明,解經是非常重要的

學生:,謝謝老師。想請問老師,古書上說,斬缞三日不食,但是這章是說三日而食,請問這兩者有沒有相互矛盾的地方

老師:在禮記的間傳裏面是三日不食,孝經卻說三日而食,你看怎麼辦?古書裏面看似矛盾,其實沒有為什麼禮記間傳說三孝子在真情流露的時候三天三夜都吃不下飯吃不下飯喝不下水,這裏說三日而食是說你只准三天,三天之後不可以這樣子,所以這兩個是通的。

學生:是,網路學員有兩個問題想請問老師,第個是中庸裏面有提到父為大夫,子為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乎天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這當中期之喪與三年之要怎麼去理解它?

老師:一般來講三年之一定是父母之喪,期之喪裏面要看比如說對國君,對天子,很多禮儀上也有一些不同,所以禮記裏面說的很多,要詳細的抉擇,是不簡單的,中庸裏面說我是士,我爸爸是大夫的時候,我葬我爸爸是用大夫之禮葬我祭祀的時候用士之禮,這是不同的所以季孫大夫以八佾舞的時候是不對的,因為祭祀的時候,用八佾舞表達我是天,可是季孫大夫只是大夫。舉例來說,如果天他過世的時候,他家有個孩子都要以天子之禮來他爸爸,因為他爸爸是天子,這個都要以天子之禮葬他爸爸。可是祭祀的時候,只准那個繼位的天子用八佾舞去祭祀,其他的不可以就是說喪跟祭是不一樣的同樣的一年跟三年有些都不同詳細說是很麻煩

學生:謝謝老師個問題是,二十四孝裏面有刻木事親,也是丁蘭刻木這個故事,他父母親死後,用木頭刻成父母親的樣子來作祭祀,而這個木頭像也會給他回,這是不是一種深刻表達孝道的一種深意?

老師:是的,祭如在,深刻表達孝道,感通之道,真的是這樣沒錯他後面祭祀來表達對他父母親的虧欠,所以我們中國為什麼還要再立喪葬祭祀呢?其實很多在外國的風俗是沒有的,中國什麼立這個風俗表示說把這個恩德能夠繼續的保留在下一代,其實這種感恩的心如果能夠代代的相傳,飲水思源報本這種感恩的心如果能夠相傳下去會帶來家庭的溫厚,每個家庭都是這樣的話,組成的社會必然是一個溫和善良的社會組成一個國家必然是一個恭儉敬、風氣淳厚的國家

學生:謝謝老師,網路學員想要請問老師,父母過世後想要為父母親選擇墓地,有沒有什麼樣的要求呢?

老師:這個肯定要下一次說我們今天跟下集,下級的部分就是從怎麼樣在入殮上的儀式殮、祭祀送葬到墓地,整個喪禮,祭禮是怎麼回這個迎回這個廟裏面祭祀,整個就是孝道的完,這要下面說剛才還有一些觀念,為什麼沒有說的太清楚,因為那是下集的事情,所以我才會說真的喪葬祭祀之禮極不簡單,你看禮記、看中庸書,看這個孝正義,再論語裏面,如何把這些意思抉擇的清楚,極不簡單,你看這裏講三日不食,裏講三日而食,看你怎麼去會通。

學生:是,謝謝老師。網路學員想請問老師,現在有提倡捐贈器官這樣風氣,如果父母在生前他簽了同捐贈器官,在父母過世後,我們應該順著他的心意去捐贈他的器官但是這樣我們又會覺得不舍,在這當中我們應該如何去抉擇

老師:捐贈器官要知道說一個人在他過世,呼吸斷了以後,他的體溫還有的時候呢,基本上他是還沒死的,所以在他身體上做任何的動作都會引發他的嗔恨心,生前可能捐器官的時候,他可能不知道死亡的時候是這種現象,這個時候他後悔說我不要我不要,已經來不及了,這個時候會引發很大的嗔恨心,造成後面很大的後果,所以孝子應該用理智來判斷這件事,有時候是要聽不要聽亂命,就是說孝一定要很有智慧的去處理這樣的事情

學生:網路學員想要請問老師,剛剛有提到關於現今社會要守喪三年是困難的,那如何在守喪三年跟現實當中找到一個權宜之計

老師:找到權宜之計,第個就是我剛才說過,實在不行以出之前為准,出之前就是一個守期間或者是公家給我多少,我就把這個當成一個守喪的期間,或者我是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比如說有四十九天,但是我實在沒辦法要去門的時候,我可能就要必須尊重公門,我不可以把這個哀戚之情或者是喪服都穿到那是不可以的就算是沒有辦法把這個喪期圓滿,守喪的心要有也只能這樣,沒有其他的辦法

學生:,謝謝老師。網路學員想請問老師,規定是斬、齊缞,大、小功,至緦麻,五服終,他們都有不同的喪服跟不同的穿法,這樣子去規定要怎麼哭怎麼穿,會不會太矯情了

老師:我們以前都是這樣認為,繁文縟節,上聯叫做:繁文縟節,下聯叫做:矯揉造作,橫批就是何不去,都一樣坦白講他的意思是說你是這種服裝的,你不能越過這種服裝的禮,比如說我是穿大功的,我就不能就去做斬缞的,不能哭的死去活來,不能的禮上不能的,你不是那種情的你不是那種情個情況有每個情況的做法你不能超越的是這樣的。比如說我記得喪葬時候,我曾經在告別式看到喪葬式,有一個民意代表,就哭著跪進來給他上香,我跟你講,我票一定不會投他,不可能的,那矯揉造作到所以然處。不是那種等級的去作那種事,那一定有問題了。禮在那個角色裏面,禮可以發揮的是什麼?禮必須節制是什麼比如說你是大功、小功的,你怎麼可以守喪三年,你再哀傷,你也不可以你是斬缞的,你不可以把你的等級降成小,不可以的,你怎麼可以這樣,你跟他的情分怎麼可以是這樣的就好像說我們在不同場合裏面,你這個場合裏面你是一個什麼身份,什麼地位的時候,你就是必須把你這個身份地位的內涵去表現出來,要有所節制,不能越這個禮。如此,你才能夠趨吉避凶,你才能合乎人情。

學生:謝謝老師網路學員有三個問題想要請問老師,第個問題是當一個孝子在父母親過世的時候,他已經盡孝了,所以在舉行喪祭的時候,他可能已經欲哭無淚了,這個時候會不會失禮呢

老師:舉例來說,有宗教信仰的,他可能比較重視他的來生,所以他可能會認真的很溫馨的去把這個儀式做好比較重視世間的情義,他可能比較表現那個不忍,所以他可能會哭得呼天搶地,捶胸頓足,不管怎麼樣不同的方向,都是一種真情。不能說欲哭無淚的時候,我還是要裝滴眼淚,不是這樣,是說你取的是什麼角色,你取的是什麼位,什麼樣的形象比如說明明是一個對你有恩德的人,然後你依依不捨裏面竟然可以欲哭無淚,那也說不清楚也不對

學生:是,謝謝老師。第二個問題是提到禮經上面:妻為夫居喪三年,但是夫為妻只有居喪一年另外如果父親還在,兒子為母親所守的喪是齊缞,不是斬缞,這種禮,有人評論他說是重男輕女,是否可以同意呢?

老師:每個時代裏面它有每個時代的精神古代本來就是男尊女卑男尊女卑並不是在貶低女,就好比說國家的國君跟宰相本來就是國君尊宰相卑,你就說,這是看不起宰相宰相尊部長卑,這是看不起部長能這樣嗎古代的社會本來就是男主外女主內男的像國君,女的像宰相,所以必然是男尊女卑男尊女卑,所以是看不起女人院長跟部長出來,當然要更重視院長,你卻認為是看不起部長,那都不要講了老師跟學生出來的時候,大家禮遇老師,哦,這是看不起學生。兒子跟爸爸出來,當然要尊重爸爸,不,瞧不起兒子,那不要談了。所以整個社會裏面,那個邏輯是很可笑的,真的學生跟老師,上課的時候,我們雪廬老人說他到大學裏面,有的老教授學生起立,教授說:坐下坐下,都什麼時代了還講這麼多禮,是這樣嗎?你這樣子做是看重學生嗎?還有對有德的長者鞠躬彎腰多一點,對小孩子的可能是搖搖手看不起小孩,難道你那個三歲的小孩,也要鞠躬彎腰90度嗎?你是什麼呢?在表達什麼呢?你沒有從裏面去表達對輩分、對德,對,對年長的,請問這個社會怎麼會有進退應對的秩序呢?

學生:謝謝老師個問題是關於喪禮,我們現在很多人都不懂,不管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都沒有教所以有喪葬禮儀公司他們做一條龍的服務,像這樣子是否是可以的呢

老師:所以我才國家在治國的時候,那個孝道是最應該治的,所以喪葬祭祀的管理一定要有德的人出來管理不是在政府裏面劃某一科,然後在業務上來往。他必須要通的大的去整頓那個儀式,整頓那個禮儀,整頓那個風氣,而不是任由民間在那裏各說各話每一個禮,各說各話各要說各的理。那我倒要問他,你告訴我,你這個是從哪里來所依的背景是什麼都說不清楚,有的檳榔水的也在那裏說三道四,也在那裏講禮你會感覺到整個社會難怪是所以如何整頓喪葬祭祀,回歸到正統表達情,這裏面有發揮有節制變,有理智的部分有情感的部分,如果能夠恰到好處,我相信整個孝道的旨趣都能發揮,風氣都能改善

學生:是,謝謝老師,請問老師,守喪三年如何讓他產生這種告誡子的功效像三日而食是不是也可以有同樣的效果

老師:是的,守喪三年,它本來就是告誡那個不孝的,比如說某人他真的做得很如如法,有賢德的人,他自然會引發別人的效法,尊敬你,讚歎尤其國家如果能夠特別在表達對孝子的尊崇的時候,我相信對那個不孝的都有警惕的功能,有鞭策的功能,有指導的功能,有糾正的功能,真的都有的如果說整個社會裏面根本不去重視它,而且嘲笑這些人是傻子是瘋子,比如說對穿喪服,你覺得根本就是輕視他的,或者是按喇叭的,或者是不以為然的那你怎麼去表達你對溫厚風氣的尊重你怎麼去表達孝道的尊重如果人家在盡孝人家越盡孝,你越表達你的尊重的時候,尤其你是一個領導者的時候,你對風氣的開展越有力量,我相信民間秩序會更好,風氣會更棒。

學生:謝謝老師網路學員想要請問老師,結廬三年為什麼不能在別的地方結廬,為什麼不能在家裏呢這樣會不會造成家人照顧上的不便

老師:古人他凶廬的目的只是說他要夫婦分房,甚至他表達一個居處不安,就好的地方他住起來他是不安的,他只是在表達這個情誼,表達這種心意有時候表達這個心意的時候,要借著做法去表達當然你說只要我心存我管他沒關係。可是問題是你如果心存喪事的人,你還在那裏開懷大笑,哈哈大笑,喝酒乾杯,然後你說心存喪事,這個說不通,再怎麼說都說不通你一定會借著做法去表達你的哀思之情,當然有些做法不一定,有些孝子採取這種做法來表達哀思之情,這個在人情上也不為過的。你剛才講三日不食也是這樣的,因為表達一個對父母的哀思,表達一個對父母恩德的懷念,然後在這三天裏面一個追思,一個懷念,一個茶飯不思,那個其實對孝道都有發揮的功能,但是那絕對不是矯情,整個禮裏面所講的都不是矯情都不是矯揉造作。

學生:謝謝老師,那關於凶廬網路學員也是有一個問題,守喪三年跑到凶廬會不會有危險在一個好的條件裏守喪是不是更好

老師:古代方圓五裏被偷一只雞都全村莊、全鄉黨轟動,現在是隔壁死了人也沒有關係的,那當然不一樣,所以我們拿現在去想人,是不一樣的。整個社會的風氣是不得了,你看清明上河圖裏面進城的時候,那個員警是在那裏翹二郎腿的,沒事幹的,根本沒有人在犯罪的,哪有誰在做奸犯科的,古今的風氣真的是不一樣的

學生:謝謝老師,風雲讀書會想請問老師,本章說樂不樂,但是今天我們電視是不生活的,所以守喪期間電視是不是應該禁止

老師:是的,應該是這樣的,應該是這樣,沒錯的。

學生:是,謝謝老師。有同學想要請問老師,現在無論從家庭經濟或者對父母的感情來看的話,好像我說的一年都已經很不容易了,跟剛剛的問題有點相似,我們怎麼樣才能夠讓這個做到圓滿呢?

老師:你問的很好,我覺得網路的這些善知識們程度都非常的不但前面有預習,而且上課對文都聽得明白,問的深入,其實大家一起共也是很好的好現象孔子講的三年是以前古代的風氣,宰我講的是現實狀況沒有錯孔子也沒有辦法去說宰我不對孔子只是說:女為之孔子只是把三年之的三年說清楚,為什麼是三年他的理由說清楚而已事實上也曾如您剛才說的整個風氣的變化,整個時代的變遷,所以連一年可能都維持不住,孔子何嘗不知道所以最後說,女為之但是如果能夠好好的去講究古人在維持這個喪禮裏面的精神,它的意義,它的表法,這個時候會覺得古人講的守喪三年,也有他的道理現在只有守喪三個月或者守喪到出之內,現在有現在的麻煩,所以要恢復到古人的風氣也不,這也是實在話

學生:謝謝老師網路學想要請問老師從這一裏面可以看到古代的孝子他對父母的愛敬存心,所以他對父母過世的時候那種真情是真切的,那是否因為這樣子聖人才對這一些孝子去教導說要三日而,才教導他們要節制,所以他是對著孝子來做教導的

老師:是的,沒有錯所以後面不孝的人才覺得說幹嘛這麼矯情,或者是後面受不了幹嘛這樣的做作或者後面根本做不來的時候,幹嘛自己要拖這麼久所以孔子何嘗不曉得,風氣已經變得這樣他哪里不知道孔子是最通人情世故,最走入時代的人,最瞭解風土人情的人最瞭解後面是怎麼發展的人。你看“十世可知也”的時候,孔子還說,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後面發生什麼事,哪里不會知道不要說一個朝代知,一百個朝代也都會知,哪里不知發生到什麼程度只是說你叫我講古書,我就把古書的內涵、見地,我說清楚,至於現要怎麼辦,那也是看著辦了,沒辦法的事

學生:謝謝老師網路學員想要請問老師本章跟曾子所說的慎重追遠,民德歸厚矣,它的內涵有沒有什麼區別呢?

老師:這一其實就是慎重追遠,民德歸厚。慎重追遠,民德歸是講一個旨趣所在一個大宗旨,但是怎麼慎終這一章就藉著“三日而食、三年之喪”來說慎終,追遠就講祭祀的時候怎麼祭祀,為之宗廟、春秋祭祀,所以這一章根本就是慎重追遠,民德歸的注解,德歸的做法

學生:謝謝老師,網路學員想要請問老師,如果身為一個女人,除了孝順姑,還要如何能夠如理如法的孝順娘家的父母

老師:古代嫁出去的時候等於是嫁到人家家,所以古代冠了夫姓,所以這個時候孝順要以自己的公婆為自己的父母對自己娘家的父母親就不能像父母親這樣,他有個差別的等級,守喪的日子也有不同,這在下一次會把他稍微說得清楚,這是古代的做法現在或許有些變化,有的人跟娘家也比較親,但是我還是要說,這兩邊,你還是要折中,就說你也不要太偏娘家,夫家跟娘家可以平等對待,一方面讓夫家的人能夠接受你,一方面讓娘家人認為他沒失去你這個做法在現在或許也可以了但是你還是要以夫家為重,相夫教子才是家庭的出路

學生:謝謝老師時間關係最後一個問題,風雲讀書會想要請問老師,古代不只是穿喪服喪服裏面會穿白色的衣服,白色的布鞋,白色的褲子,手臂會綁著,這樣子有沒有特別的意義,像現在都是穿黑色的衣服,那到底喪禮裏面應該穿白色的還是穿黑色

老師:般都是所做的,裏面到底穿什麼衣服,坦白講,各朝應該有一些不太一樣詳細的我想下一堂課來講一點原則就好,其實如果走到我們這個時代裏面,只要這個服裝是樸實的,在告別式的時候能夠穿麻衣來表彰孝道的話,或許是現代盡孝道的一種方式

學生:謝謝老師

老師:好,今天就到這裏,諸多的問題都難以回答,為什麼難以回答呢?因為做法都不一樣,而且這個做法不一樣不能把它分為古今之別,不是是每個朝代都不一樣所以你叫我從哪里講起很麻煩的,而且你看、尚孝經,乃至於其他的籍版本,禮記正義都有些不同,很難解,只能抓精神說,

如果沒有什麼高見的話,我們這一堂課就到這裏,下一次是論語,下一次的時候是孝的下,我們就把孝經做一個完整的說明,並且把喪葬祭祀的意義,它的重要性,它對民族文化的影響也會在那一集說的清楚有關這些喪葬的細節部分,喪葬祭祀的細節部分不能說得清楚,但是現代的做法可以怎麼做來維護古道延續古代的精神,這一件事情倒是可以說清楚。好,我們這堂課就到這裏下課。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孝經與孝經圖第二十一集发布于2024-05-13 15: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