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儒學簡說


儒學簡介第二集

我們現在繼續看,率性之謂道。我們研究儒家學說,最重要的就是學道。道學好了,自然就把我們,人人感覺到生死的大問題就能解決。為什麼生死大問題能夠解決呢?我們就講這個字,率性之謂道率性就是順,率當順字講,順這個性。率當順字講就是漢儒鄭玄,鄭康成,他的解釋,順乎本性,就叫作道。也就是說,我們要學道的時候,首先明瞭就是在我們本性之中。我們要把本性明瞭之後,我們的一舉一動,心裏起了任何一個念頭,都要順著自己的本性,這就是。這樣順乎本性就是道的話,何以能夠解決生死問題呢?下麵有四個字,寂照湛然是一個最安靜的一個狀態,說狀態這是勉強說了。因為性,它是沒有形狀的,那當然談不上狀態。不過不講狀態就沒辦法講了,是最安靜的這麼一個狀況,這是它有這種功能,就像一面鏡子能夠照出來,有照明的作用。我們每個人的本性,就是寂照這兩個字。湛然呢?湛然這個湛字,就是像一盆水,在那裏紋風不動地,一點浪的波紋都沒有,一平如鏡。很清清楚楚,澈清可以見底。湛然就是形容寂照這兩個字,這兩個字,是靜態的,它也是靜態的,但是它能夠照明,它能發出這種作用。這兩個字根據哪來的,也是孔夫子,在系辭傳裏面說出的,他有兩句話。這兩句話就是說,寂然不動就是這個字,就是下麵那個湛然的然字。寂然不動,不動一點動態都沒有。下麵就是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呢?一有感的時候就通了,通什麼呢?通達天下之故,故是故事講故事的故,就是當事字講。感而遂通,能夠通達通曉,能夠明瞭天下的一切事情,這就是照。孔子講這兩句話,就是寂照這兩個字,指的就是
孔子在系辭傳裏講的是,太極太極是周易的本體,易經這一部經所講的本體,就是太極。這部經在最早的時候,沒有文字,伏羲氏畫卦畫出來的,伏羲氏那是怎麼畫卦呢?他是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觀察這兩個字,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他自己觀察。觀察了以後,他自己天地我們人類,這個本體,他看出來了。看出來以後,他要告訴人家。怎麼告訴人家呢?他發明兩個符號,一陰,一橫畫中間斷了一下叫陰,一陽,就畫一橫。這兩個符號有陰陽兩儀,由這兩個符號,然後構成三畫的時候,就變成就畫成八卦。八卦是每一卦由三畫迭成,再迭成三畫六畫卦就變成六十四卦。伏羲氏那個時候,他的一部易經就是六十四卦,全部是符號哲學,他高就高在這裏。到後來周家文王,周文王用文字解釋,叫作系辭。在每一卦下麵就是卦辭。文王的兒子周公,在每一爻下麵用文字說明叫爻辭,再後來才有文字的解釋。儘管有文字解釋,但是沒有把這個周易的本體,沒有解釋的。為什麼呢?周易本體是沒有辦法解釋的。這個道,老子也是講,道可道非常道。你這個道可以道得出來,可以說得出來,那就不是永恆不變的那個道,不是的,道不可以說的。
所以從伏羲氏到文王周公,都沒有把這個本體用一個字說出來,說不出來的。到孔子就不得了,孔子聖人,我們說他聖人,不是隨便稱呼他聖人的,確實聖人,他有發明的。他把周易的本體定一個名字,叫作太極。定出太極以後,他就用各種文字解釋,前面提出那兩句話,寂然不動。前面還有,易無思也,無為也,易是不可以用思想來體驗他。無為也,也沒有辦法用行為能表現出來。然後後才說,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這就解釋太極的,太極就是,就是我們本性,那個周易就是叫我們明瞭本性的,叫我們開發本性的。本性開發出來就成為聖人了。
說到這裏,率性之謂道,寂照湛然,道從本性來的,本性就是寂照這兩個字。它寂然不動,只要外物一感,無所不知,無所不通。為什麼無所不通呢?我們的本性通達宇宙人生萬有,一體相通的。這才是漢儒所講,通天地人,叫作儒。這是我們先要瞭解,志於道。我們學儒的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把道學好,心心念念就向著這個道,向著這個道,一旦我們把這個道,全部都能夠把自己本性完全開發出來之後,我們就成為聖人了。成為聖人就是無往而不自在了,世間什麼事情,也難不住你們了。再困難的事情,到我們大家面前,我們都沒有問題。比如美國現在遭遇到9.11的那種大事情,全世界都在震驚,有道就不怕了。如果是真正有道,美國在位的人,他要是懂得道了。不要說他的道完全開發出來,就是他明瞭一點點道的話,他對於這個事情處理的話,應該非常有章法的。一點不會亂的,而且處理得非常好。
由此可知道,我們要明瞭道,不明了道別說那個大事情。就是普通的事情,我們也沒有章法,一處理就錯誤的。所以有這個道的時候,生死大事就能解決了,更進一步就成就聖人了,這是一個志於道。五經裏面都講這個道,都提到的。再下麵呢?據於德,這是講相了,體是沒有形相的。相呢?從體上面能夠表現出來。我們修道的時候,有幾種方法,前面講志於道的時候,率性這兩個字是一種方法。現在據於德又是一種方法,儒家的方法很多,成為聖人的方法非常多。率性這兩個字,率字,順乎本性。一切順性就好,怎麼順性呢?我們普通人我們心裏所想的,所做的事情,都是為自己辦的事情。想也是為自己著想,不會純粹為他人著想。如果說我們,起心動念不為自己著想,純粹為天下蒼生來著想,這就是率性了,這是一個方法。
現在講據於德呢?另外一個方法,修道的另外一個方法。根據說文裏面講,據是什麼呢?據是杖持也,杖是我們手裏拄的那個拐杖,年紀老的人或身體有病的人,他行動不方便,他手裏拿一個杖拄的拐杖,叫作杖。持是什麼?手裏即是拿著杖,杖就是拄下去,你手裏你不能放棄,就要持住不能放。據就是這個意思,就拿一個拐杖在手裏不能放手。還有六書精蘊裏面,這是古時候有一本解釋文字的一本。他說直心為德,解釋德字了,德這個字,現在電動打字這個字體,只是看不出它原來意思。,我稍微分析一下,根據說文解字,直心這兩個字就是德,下麵這兩個字連在一起,就是道德的德字。怎麼直心,這兩個字連在一起就是德呢?先看這個直字,上面是十中間是一個,他這個寫得不正確,沒把字的原義寫出來,中間是眼目的目。用篆文寫就畫成一個眼睛是一樣的,橫著畫也可以,豎著畫也可以,就是個目。十目,十個人的眼睛,下麵一橫不是這個寫法,這是平面的一橫,應該怎麼樣寫法,從左邊一直寫下來,一直下來再橫過來,平的橫過來,一直一橫,這是一個字。這是個古字,我們叫隱居的隱字,古體的隱字,隱是什麼呢?比如先畫這一直,這一直好像一個物體在那裏,可以做隱蔽的,這個下麵是一個平地,一個人靠在,你把它當作牆也好,山上一個石壁也好,靠在那裏後面人家看不到,可以把自己隱藏起來。你要隱藏,十個眼睛在看著你,十目所視,你隱藏不起來叫直,這叫直。我們一個人的心,自己觀想自己,我心裏頭的念頭一起來的時候,我這個念頭一起來的時候,我想傷害人家,好像我自己心裏在想,人家看不到。你研究儒研究中國的學問,就知道了,就如同啊!我起了心裏的這個念頭起來的話,就如同十個人的眼睛,看到我的心裏。這樣我就不敢了,不敢有什麼事情,騙人家,欺騙人家就不敢了。叫直心,直下麵加個心字,直心,我心口如一。口裏說的說,心裏所想的事情完全一致的,這就是直心哪。
宋朝讀書人講的,事無不可對人言。我心裏任何事情,沒有不可以對人說的,這就直心,直心就是德。禮記大學裏面講的,在明明德。大學一開頭就講,大學之道,上大學就要學道。道在哪里學呢?在明明德。上面那個明字是一個動詞,下麵的明字是形容詞,形容你這個德,你這個直心,你的德從哪里來的,你的德從道裏面來的。有道,道是體不動的,有體,起用道先要表現一個相出來。相出來之後,你的相還沒有變,還沒有變化,沒有變壞了,還是明的。一變就變成不是明德,是昏德了。佛法講的無明,無明就是昏沉的,就是昏德。他這是明德,我們普通的人已經這個德,不是明德了,現在我們不是明德了,但是我們本來的德還是明德。所以我們上大學,學道的話,就要發明我們本有的明德,就是這個道理。據於德呢?就是這樣,我們學儒學的時候,隨時就是要把這個德,把這個明德放在心裏面,要發明我們本有的明德,明德就是由體、由道起的相。
再看第三句話,依於仁,這講用了,有體有相,有了相就有用了。比如我們這本書,我們就把這本書當作,易經,易經那個體是太極太極在哪里,太極是不動的,無思無為不動的,你找不到。你找的話,你要把伏羲氏畫的卦,文王周公用文字寫出的解釋,再用孔子的再解釋。好,那些文字,卦畫都記在書本子裏面,這個書就是相。這個相,我們讀易經的人,雖然薄薄這一本經,它裏面包羅萬有,變化太多太多了,用處就是太多太多了。所以這裏講用。依於仁,用是什麼呢?用這後面有兩句話,兩包話都是用,依於仁也是用,遊於藝也是用。用之中又分,拿一個樹來作比喻,這個樹有根,根在下面,根上長樹幹,樹幹上面有樹枝,這都是用。依於仁這是總根,用的總根。
現在講了,廣韻,廣韻是研究文字的一本書。當倚也,當倚字講,倚是什麼呢?倚當因字講。你憑什麼把倚字解釋因字呢?下麵舉出根據來,老子這是一部古人的書,老子說,禍兮福所倚,老子這個一部道德經,道理很深的。他說禍呢,禍兮,兮是一個語助詞。禍是福所倚,福所倚你的禍,我們人遭遇任何災禍的時候,一般人有災禍他不知道,不知道災禍從哪來的。老子告訴我們,你要知道,一切的災禍從福來的,從享福來的。福所倚,福所因,因著享福,才有了災難、災禍了。就是這樣啊!一般人,不說別的吧!到大餐廳裏吃一餐大餐。你這一餐吃下來,殺害了多少生命啊!我們人在那吃是享口福了,口福享完了以後,被我們所享的那些口福,初我們吃的那些動物,他的一股怨氣在那裏,聚在那裏不散的,他將來要找我們麻煩的。這就是因為將來的災禍,我們將來,不是這一生災難,也許死後災難。所以孔子弟子,子路他的學問學得,那是非常廣泛的,他就問這些問題。敢問死,我們人在世間享福享太多,傷害多少的生命。這一生我們在人世間,我們有很多有錢有位有勢力,那些小動物對我們無可奈何。甚至於同樣的人類,我們傷害了人家,做了種種的對不起人的事情,自己很得意,自己在享福了。這就是未來災難的因,所以這個依是倚也,老子就講的。
依於仁,就是一切從上開始的,一切從那裏作一個發動。我辦任何事情,為什麼辦事,因為要學仁,我才辦這個事情。是什麼呢?說文說是親也從人二。大學裏面講,在親民。說文解字講,這個字當親字講,為什麼當親字講呢?從人二。左邊是個人字,右邊是個二字。跟前面的道德就不同了,道德就是純粹就自己,心的體心的相來講的。完全在自己心中的事情,心中的理。仁就不是這樣了,仁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是相對的了。前面的道德都是絕對的,這是相對的,二人。既是相對的時候,我們跟人相處就要親。那麼二人為什麼親呢?我們再拿另外一個字來作參考,另外一個字是什麼,我們古時候稱呼印度,以及印度邊境的那些國家,叫作天竺。竺是,上面竹字頭,下麵是個二字。竹字頭下麵加個二字,在廣韻裏面講,竹者竹也,是一種竹子。在爾雅裏面講,爾雅也是古時候一本字典,它說厚也,厚道的厚。這個竹子,兩片竹子,上面是個竹字,竹字下麵加個二字,就是這一片竹子不夠厚,兩片竹子加在一起,這就厚了。從兩片竹子構成一個,竹當厚字來講,我們這個人哪,二人,兩個人很親近在一起,既親近又厚道。
我們提起說某人,他是某人的親人,既是講親人,親人就是家裏的人。家裏的親人,親人對待親人的時候,沒有不厚道的。比如說父母對待兒女,任何一個父母對待他兒女,沒有不厚道的。平時沒有想到,到了古時候饑荒的時候,沒有飯吃的時候,做父母的弄了一點點一碗飯,甚至一碗稀飯在那裏,自己都不肯,捨不得吃,這一碗稀飯,寧願讓他的兒女分開來吃,自己不吃。兒女吃了之後,就跟自己吃是一樣的,他這就是對待兒女厚啊!仁當親字講。所以在中庸裏面講,人者仁也,親親為大。人是什麼呢?人就是仁,我們普通人,我們做人就要學仁。就要學親親為大,學親親關係,那要厚道。
大學裏面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第一句是大學之道,第二句是在明明德,第三句呢?在親民在親民,換句話說你學大學之道,你怎麼學大學之道啊?大學是曾子寫的,曾子跟孔子學了一生,把他的心得,把孔子的學術思想,最精要的,用文字寫出來就是一部大學。也就是孔夫子的教人的,重要的一部經。在親民來說,你要學大學之道,首先你自己要把自己的明德,要把它發明出來。自己發明出來不夠啊!同時要叫天下人,都能夠明明德,要天下人都能明明德,那就是在親民。你沒有親民這種心理的話,你就不肯教化天下人了。你把天下人當做自己家裏人,當做自己的兒女這樣看待。那你自己懂得道了,自己在學道,你也心心念念地想著你的兒女,你的父母你的兄弟姐妹,一起來修道。你把你所學的,你學了多少,你就告訴他們多少。這是什麼呢?這就是仁。人祇要有仁心,才肯這麼做。孔子教學生你要,汝學君子儒,勿為小人儒。你要學個君子儒,不要學小人儒。小人儒是什麼呢?小人儒是單管自己,我把我自己生死問題了了就好了,自己了生死就好了。別人那是他們的事情,這是小人儒。君子儒呢?要把他的心量擴充擴充。把自己跟天下所有的蒼生,跟自己一樣地看待。這就是一顆仁心,仁慈之心。
下麵再講,這是用的根本,總根就是從仁上做出發點。無論我們做哪一行業,你做生意也好,做研究世間的學術,辦理政治,古時講,治國平天下,總根就在這個仁上面。古時候做國君的人,做天子的人更不必說,要實行仁政,他的政治就是,由仁政所起的,然後才能國泰民安。
現在講,遊於藝,遊是什麼呢?就是構枝幹了,樹的枝幹一樣的。爾雅釋言裏面講,泳是也,泳當字講。中國造字就是轉注,泳當遊字講,這兩個字互相轉注的。爾雅釋水這一篇裏面講,潛行為泳,游泳的人,往下潛到水底這叫泳。不是在水面上浮得起來,那就是好的游泳選手,好的游泳選手他會潛到水底。韻會裏面它講,藝什麼呢?才能也,術也,各種技術。這樣說起來,藝就是六藝。六藝把它歸併起來,六種。禮,儒家學禮,禮樂的禮。第二是樂,音樂的樂。第三呢?射,古時候就是張弓射箭,現在就是學軍事。禦,禦就是現在人講學各種駕駛,開汽車也是駕駛,開火車、開飛機、開輪船,這都是禦,古時候來講都是禦。書,就是學文字文章,拿書字做代表,讀書的書。數,數目字,就是現在研究數學的數。這個六種禮、樂、射、禦、書、數六種。除這六種以外,還有沒有包括進去,還有很多。
下麵及,及是以及,百工技能,這就是遊於藝遊於藝,藝就是包括世間一切一切。禮樂,禮樂就是孔夫子講辦政治,就是用禮樂來辦政治。我們現在講法治,政治要訂出,哪個國家都有憲法,憲法以下的有各種法律,訂出種種法律出來,以法來推行政治,就是法治。古時候他是,孔夫子注重講禮治,用禮來治,他不同在什麼呢?法治叫人不敢做壞事情,不敢作奸犯科,不敢為非作歹。禮治就教人家,自己不願意做那些犯罪的事情,這個大不相同了。所以禮,禮還不算,樂,用音樂,音樂更和諧。所以孔夫子就主張,用禮樂來辦政治。用禮樂來辦政治,你想想看,這就是一個既是政治又是藝術的,太好了,一團和氣。用禮樂來辦教育,一般受教育的人不是像現在,念書念得很苦,感覺壓力很大,用禮樂來教育的話,一般人在藝術之中,一邊學一邊享受。
不但如此,用禮樂教育,在禮樂之中就學道。禮樂為什麼學道呢?你看泳字講,潛,潛到水底下,以六藝每一藝包括百工技能,講到最徹底的時候,都能通達道的,都能教我們明瞭自己本有的道。這是中國的學說,它是講圓的,你從任何一方來研究,研究到最高的目的,就是到了道了。就等於游泳遊到底處,就見了道了。所以禮樂,用禮樂它可以,推行政治,可以辦敎育,直接就可以修道。儒家學說,整體就是一方面用藝術,陶冶了我們的性情,一方面就在享受之中,明瞭自己的本性,解決了自己生死的問題,成就聖人之道。今天把提綱,向各位作一個非常簡單的介紹。後面就把五經裏面,每部經提出一部分來,還是很簡單地介紹。介紹之後,我們就知道,我們的中國文化,我們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到現在,還是這樣好,有道在當中,好了謝謝各位。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儒學簡介第二集发布于2024-05-13 15:36:36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