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公嘉言录

仰觀俯察 景色無邊

──簡介《周易》予人哲思與美感──

●徐醒民


【圖說】民國八十五年,省圖特別安排一場講座,請醒公暢談學易的美感與樂趣。

前 言

醒公,任職於臺灣省立臺中圖書館將近三十年,至民國八十二年,以秘書職退休。退休後,省圖特別為醒公安排一場講座,醒公即以《周易》開演學《易》入門,後刊於省圖期刊。今謹刊出全文,供眾緬懷醒公的《易》學智慧。

(編者謹案)

(一)

《周易》一書,廣大悉備。其中有精深的哲理,有千變萬化的景象,可以開人眼界,啟人真實智能,歷代儒生無不以此為必讀的經典。今為引起學者興趣,謹以下列幾點作一簡介。

(二)

《易緯.乾鑿度》說:「孔子曰,《易》者,易也,變易也,不易也。」一部《周易》,所含的道理與事情非常廣泛,《乾鑿度》說出這三項要義,可為學《易》者的研究綱領。

三要義中的第一義,《乾鑿度》自為解釋說:「易者以言其德也。光明四通,傚易立節。虛無感動,清淨炤哲。不煩不撓,淡泊不失。」這幾句話,據鄭康成注解:「傚易者,寂然無為之謂也。炤,明也。夫惟虛無,故能感天下之動;惟清淨也,故能炤天下之明。未始有得,夫何失哉。」鄭氏的注解是以《繫辭傳》為依據,《繫辭傳》說:「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此即指太極而言,《周易》六十四卦以太極為本體,六十四卦包含天地人物等宇宙萬有,所以宇宙人生萬有的本體即為太極,這是《周易》的第一要義。

次為變易之義,《乾鑿度》說:「變易也者,其氣也。天地不變,不能通氣。君臣不變,不能成朝。夫婦不變,不能成家。」天地不變,例如否卦,坤下乾上,地氣不上升,天氣不下降,陰陽二氣不相交接。天地之氣不通,則萬物不生。《繫辭傳》說:「《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無論自然界或人類社會,其生存發展,都須依賴變通,《周易》就是講求變通之道的一部書,所以有變易之義。

講變通,須有不變的準則,否則亂變,必召大禍。所以須講不易之義。《乾鑿度》說:「不易也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位就是卦爻之位,卦爻雖然千變萬化,但一卦六爻之位不變。由卦爻之位推及天地人倫,必須各得其位,始得變通的作用。

(三)

《漢書.藝文志》說:「《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韋昭注解,三聖就是伏羲、文王、孔子。三古據孟康注解:「伏羲為上古,文王為中古,孔子為下古。」孔子曾在《繫辭傳》裡說:「《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孔子所說的「中古」、「憂患」即指周文王而言。這是孟氏注解三古的依據。《漢志》所說的「人更三聖」的意義,是在說明一部《周易》經過三位不同時期的古代聖人創作而成,這是最古最珍貴的中華文化遺產。

三聖之首的伏羲氏,在尚無文字的時代,發明了一陰一陽兩畫,以此畫成八卦,再以八卦重為六十四卦,由是包含天地人物一切事理。

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是符號,除了聖人,無人了解其中的妙義。後由周文王在每卦之下繫以說明的文辭,以及由周公在每爻之下繫以說明的文辭,統名「繫辭」。

無論卦下或爻下的「繫辭」,例如乾卦「乾,元亨利貞」,乾卦初爻「初九,潛龍勿用」,仍非一般學者所能了解。最後由孔子將卦爻與繫辭加以綜合研究,著作了《上、下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乾坤文言》,《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十篇,後人稱為十翼,於是卦爻中所蘊藏的森羅萬象與最深邃的哲理,完全開發出來。十翼雖是解釋卦爻與繫辭,其實也是創作。因為孔子未作十翼時,一般人只認《周易》是卜筮之書,經過十翼詮解之後,《周易》始得成為學作聖人的經典。所以班固在《漢志》裡讚美:「《易》道深矣。」

(四)

《繫辭上傳》說:「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這是孔子教人如何學《易》,即在平時觀象玩辭,有事占筮,則觀變玩占。觀象必須認識卦爻所含的萬象,玩辭必須了解繫在卦爻之下的文辭。占筮、觀變,就是依照筮儀,用揲蓍求卦的方法,求得一卦六爻之後,觀察爻的變化,以決斷行事的疑問。

觀變決疑,要以平時觀象玩辭為基礎。觀象玩辭又以觀象為根本。觀象必先認識六十四卦及其取象,六十四卦來自八卦。六十四卦每卦六畫,八卦每卦三畫。六畫卦分為上下兩體,其實就是兩個三畫卦體重疊而成,因此,只要認識八卦形體及其取象,就能認識六十四卦形體及其取象。

八卦形體不但要認識,而且要熟記,古人為便於記憶,特編一首〈八卦取象歌〉,其歌曰:「?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這裡所說的取象,是指八卦形體之象而言,至若八卦所含的天地人身以及萬物的形象,詳見《說卦傳》,非常廣泛,但在記誦時,記取一主要的象,即能廣泛的應用。此即: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離為火,艮為山,兌為澤。熟讀這八象,即可認識六十四卦的兩體卦象,以及讀記六十四卦,如

比卦,象曰:「地上有水,比。」依卦象讀為「水地比。」

大有卦,象曰「火在天上,大有。」讀為「火天大有。」其餘類推。

卦爻所含的象至多且廣,如照漢儒各家說《易》的體例去探索,更感複雜,所以後來招致王輔嗣大力掃象,但是過於瑣碎的象可掃,不是過於瑣碎的象則不能掃。

茲舉互體一例,以明觀象不能無象。《繫辭下傳》說:「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中爻不備。」依漢學家義,此「中爻」就是初上兩爻之中的二三四五爻。以二三四爻互為一個三畫卦體,又以三四五爻互為一個三畫卦體,名為互體。例如水雷屯卦

,本為震下坎上兩體,今以中間四爻觀之,則二至四爻為坤,三至五爻為艮,於是一個六畫卦,便得震坎坤艮四個三畫卦,原來只有雷水二象,現在又發現地山二象。

通常講互體,只講中間的四爻,但虞翻解釋

豫卦,所說的互體,又以初爻連至五爻,互為坤坎二卦,而為

水地比卦,以及三爻連至上爻,互為坎坤二卦,而為

地水師卦,在其三至上爻的互體中,師體半現。如此所得的卦象尤多,但也更麻煩。

從卦爻之內找出種種形象,再以形象對照卦爻之下的繫辭,玩味其中的義理,便是玩辭。卦爻所含的形象,包括天文、地理、人類、以及天地間動植礦等萬物,隨時流動變遷。觀象玩辭便是藉卦爻之象與《繫辭》遊覽六合古今,以至悠悠無盡的未來世紀。這是求知之旅,也是探索美景之旅。

(五)

《繫辭上傳》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地人物萬有之象因何而有,這是哲學家們所需思索的問題,《周易》六十四卦既然包羅萬有,自然有其包羅萬有的本原之體。此體就是孔子所說的太極。

太極是統攝心靈物質而為渾然本有的一真之體,在其「寂然不動」時,是清淨虛無的心之本體,在其「感而遂通」時,便是出現兩儀四象八卦萬有之象。心之本體無生無滅,生兩儀,只是自心分別的作用。既有分別,便有陰陽兩儀相對的形器世間。

一切形器世間來自太極,但未嘗離開太極,喻如水起波浪之形,而波浪之形未離於水。這是《周易》本體論,由此可以窺其心物圓融無礙的道理。

(六)

《繫辭下傳》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伏羲氏畫卦之前,觀察天地,以及天地間人與萬物諸象,然後畫卦,將他觀察所得的真理表達出來。卦爻所表達的有兩個重要的觀點,一是萬象平等觀,二是由象入理觀。

萬象平等的意義,就是孔子在《繫辭下傳》裡所說的:「《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一卦六爻,實際是老陰老陽兩個變爻在六位上變動不居。六爻之位,因爻而現,故稱六虛。老陰老陽周遍流動在六位之虛,或上或下,不會常居於一位,只有不停的變動,所以說是無常。

由象入理,就是了解萬象都在卦爻之中,如《繫辭上傳》所說的:「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由揲蓍求卦知此上下二篇六十四卦的策數,共計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策,以此包含萬物,溯其來源,是由陰陽兩儀所生,而陰陽兩儀則因吾人自心分別而起,如果不起分別心,便能融入無生的太極,此即由象入理之義。

學《易》者,藉卦爻無常之象,而觀天地人物無一不是變化無常,物有榮枯,人有生死,無人無物能有例外,此即萬象平等觀。不學《易》者,沒有這種觀念,不以平等心待人,終日與人爭名奪利,結果招來種種凶禍,而不自知。學《易》者有了這種觀念以後,深感生死無常是嚴重的問題,須求解決,而欲解決這個問題,便不能固執無常的萬象,以期明見自心本體,這是唯一的正途。

(七)

《繫辭上傳》說:「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下傳》說:「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又:「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極深研幾是學《易》用功之道。極深,韓康伯說:「極未形之理,則曰深。」研幾的幾字,《繫辭下傳》解釋:「幾者動之微。」孔穎達正義說:「幾是離無入有,在有無之際,故云動之微也。」簡略的說,極深就是探求卦爻的義理而至極處,豁然發覺自心本有通體光明的太極。

研幾就是由觀卦爻之幾而反觀自心初動的一念。當這一念初動之際,即時警覺,使其保持清淨光明,不使其變為昏昧。極深的工夫由研幾而得,研幾就是觀心。觀心就是觀察心念。觀心成功,會通太極,即是極深至心之本體。於是念念相續,都是清明,永不變為昏昧,此為知幾,既知自己之幾,亦知他人之幾,即達聖人之境。

聖人興辦一切事業,必然造福天下蒼生,這就是內聖外王之道。伏羲、文王、周公、孔子,無一而不知幾。顏子是孔門中的大賢,尚未成聖,不能知幾,但已到了庶幾的程度,所以孔子稱讚他「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不善,是說顏子在動念之後,有時變為昏昧,但一變為昏昧,馬上就能覺知,一經覺知,就不使其繼續昏昧。研幾到了庶幾的程度,便能開發自心的光明,然後所見的萬象必有超塵脫俗的境界,既得其真,亦感其美,此即學《易》的真正樂趣。

(八)

秦始皇焚書時,李斯把《周易》當作卜筮之書,未投秦火。這是中華文化不幸中的大幸。自秦以後,有很多俗儒與李斯同一知見。

其實《周易》是教人希聖希賢的經典,學《易》者學成了聖人,不為自己,但為天下人辦最有利的事,固為蒼生之福,雖未成聖,只要進德修業到了賢人的地位,然後從政,或為明君,或為賢臣,亦能治國平天下。


(作者為明倫雜誌發行人)


【圖說】一部《周易》,經過三位不同時期的古代聖人創作而成,這是最古最珍貴的中華文化遺產。

【圖說】一切形器世間來自太極,但未嘗離開太極,由此可以窺其心物圓融無礙的道理。

【圖說】顏子,動念就能覺知,開發自心光明,所見超塵脫俗,既得其真,亦感其美,此即學《易》的真正樂趣。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醒公专集】之《周易》予人哲思與美感发布于2024-05-13 15:33:31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