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孝經研讀

孝經第三集

無念爾祖,按照那個時候的文法,無念就是念的意思,或者再稍微分析的話,無念是無不念,時時在那裏念。念的什麼呢,爾祖,爾當你字講,想到你的祖宗。聿修厥德,聿當述字講,敘述一件事情的述字。修呢就是修行的意思。厥指的就是其。德就是道德,這兩句意思,要時時想念你的祖先,就是古人講的先祖,那你就應該敘述、修行他的道德。這個道德,詩經是文王篇,文王篇指的就是文王。那就是是要把他的道德來修,意思就是說你要修德。修德就照著你先祖的那種道德來好好修,是這個意思。
這是開宗明義這一章,講到完了以後,就引用詩經這兩句話,作一個印證。印證什麼呢,孔夫子雖然是聖人,聖人講的話,可以說不論在什麼時候,在任何地方,都是真理。雖然如此,孔夫子自己講的話,還要拿詩裏面的話,做為他的話的一種根據。我們後代的人,要學就要學孔夫子這樣的謙虛。比如說,我們講任何的事情,總是要有根據。這一章結束了。
下面是天子章,是第二章。古時候天子是講治理天下的一個君主,天子是他的職位,能夠在這個職位上很稱職,把治理天下這種大的責任,能夠負擔得起來,這種不是普通人能力辦得到,那就是必須是聖人。聖人是有道德有辦事的能力。因此作一個天子,他所具備的條件很多。孔子在這裏,講天子這一章,也要講孝道的。因為你天子治理天下,治理天下事情很多,講治理天下的根本,在那裏呢,就是要講究孝道。孝道要從那裏開始做起呢,從本身,從天子自己就要做一個大孝子,然後以自己做一個示範,拿孝道來教化天下人。下面一章重要的意思是這樣的。
下面是天子章,是第二章。古時候天子是講治理天下的一個君主,天子是他的職位,能夠在這個職位上很稱職,把治理天下這種大的責任,能夠負擔得起來,這種不是普通人能力辦得到,那就是必須是聖人。聖人是有道德有辦事的能力。因此作一個天子,他所具備的條件很多。孔子在這裏,講天子這一章,也要講孝道的。因為你天子治理天下,治理天下事情很多,講治理天下的根本,在那裏呢,就是要講究孝道。孝道要從那裏開始做起呢,從本身,從天子自己就要做一個大孝子,然後以自己做一個示範,拿孝道來教化天下人。下面一章重要的意思是這樣的。
天子章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這是天子的這一章。子曰就是孔夫子說了。愛親者,你天子要治理天下,自己要做一個孝子。做孝子怎麼做法呢,天子也是由父母生的,天子是聖人,聖人也有父母。親就是指的父母,對於自己的父母,一定要愛護。這個愛字,對父母來講,就是一個含有關心父母的衣食住行,父母的心理種種,都包含在這個愛字之中。天子治理天下,無論如何,要把天下治得好,這才是對得起自己的父母。把天下治理得天下太平,這就算是天子的一個對父母孝順的一個表現。反過來講,把天下治得不好,甚至於治得天下大亂,這對父母來講,這個天子就是大逆不道。所謂愛親者這個愛自己的父母,包含的意思很廣,那是天子本人。
不敢惡於人,不敢惡於人就是,自己是愛護自己的父母親,也要把這個道理,這個孝道來教化天下人。不敢惡於人就是什麼呢,也是使天下人,都能夠學著跟天子這樣的孝順父母。惡是對於父母親不好,注解裏面說,天子把自己孝順自己父母的這種孝道,教化別人,使別人、天下人也不敢對他們的父母不好,也必須像天子這樣的愛護自己的父母,這是不敢惡於人的意思。
敬親者不敢慢於人,講究孝道除了愛以外,還要敬字。對父母要敬,要恭敬。所謂恭敬是什麼呢,父母要天子做的事情,天子就要恭恭敬敬的接受,照父母之命去替父母辦事。這就是一個敬字,敬是注重父母的心理。比如說,父母希望自己的兒女,都要成為好人。做天子的人,他的父母希望天子做得很好,愛護天下人,這是父母的心理。他也把父母這個心理,推廣到天下人。他自己這樣尊敬父母,也把自己尊敬父母的這種孝道,來教化天下人,使天下人都能夠尊敬自己的父母。與尊敬相反的,就是傲慢。教天下人都尊敬自己父母,而不敢傲慢他的父母,不但不敢傲慢自己父母,同時對於任何人,也不敢傲慢,推廣來講,一個是不敢惡於人,一個是不敢慢於人。把愛敬這兩個字,由天子本身來推廣,教育他的朝廷裏的臣子,然後推廣到天下。由天下人每個人都能夠敬愛自己父母,也由尊敬自己父母來推廣到他人。是這麼一個,天子應該如此學這個孝道。
愛敬盡於事親,愛敬這兩種,一個是愛護父母,一個是尊敬父母,這兩種同時都要做得到。做到什麼程度呢,一個敬字,敬字。敬字就是這個愛敬到了究竟的那種程度了,就是普通人講愛敬愛敬到無以復加了,就是到了最究竟了。這是對於事親,事親就拿愛敬這兩個字來事奉自己的父母親。
而德教加於百姓,德教,什麼德教,就是這個孝道,孝道就是一個道德的教育的一個根本,就拿孝道這個教育加於百姓。百姓這個一百,這個數目字,代表完全的意思,在書經裏面講平章百姓,由百姓往外再推,那推得多了。就是天子就把這個德教加於百姓,加於是加給,就是教育的意思,拿這個德教來給百姓,給是教化他們。
刑於四海,刑是什麼呢,刑這是當這個法字講,讓四海都能效法,刑於四海就是使四海,百姓是天子治理的天下。四海呢,就是在天子以外的,東西南北四方那些四夷之人。由那些四海之人,在當時來講,都還沒有受過中國文化的,那些四海的外族。雖然如此,天子旣然是治理天下,不僅限於自己治理之下的百姓,百姓實際上也是全中國,除了治理之下的百姓之外,四海包括是往外推廣,那就是無窮無盡的,就很多了。天子就要把你的孝道,推廣到往四海,都往外去教化,讓他們都學習你這種德教,學習這個孝道。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孝道,就修養成為聖人的話,都要從這個孝開始學,孝含有報答根本的意思。我們人的身體從那來的,從父母來的,父母的身體從祖父母來的,祖父母又有父母,一直追、追到人類的始祖。這樣的一直報答父母,以至於報答到人類的始祖。有這種報答根本,明瞭這個道理的話,他就是在修養聖人方面,一個最基本的、而且最重要的一個修行的一個道路,叫做孝道。所以就是天子他本人,要這樣孝順父母,必須把這個德教,這個根本的教育,推廣到自己治理之下的百姓,以及讓四海之人,都能夠效法。效法這樣,都能行孝道。
注重前面兩句話,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凡是懂得孝道的人,除了要愛敬自己的父母,同時也要愛敬天下的父母。我們想想看,果然把這個孝道推廣開來的時候,那天下人,人與人之間,都不敢惡於人,也不敢慢於人,因為不敢惡於人、不敢慢於人,這才是對於自己父母的孝順。一提到惡、一提到慢人,對人傲慢,對人有惡、厭惡的話,好了,這就是不孝自己的父母。要知道惡這個字、慢這個字,一個人,一個存著對人有種好惡的心理,一種傲慢心待人,這個人的惡習氣太深,自私自利的心太深,人人是這樣的話,要想人與人之間和平相處,那是辦不到的。不但人與人之間,不能和平相處;家庭裏面,父子之間、兄弟之間、夫婦之間,出了問題,就是一個好惡的惡字,一個傲慢的慢字。所以修養孝道,必得從愛敬自己的父母,以至於對任何人都不敢厭惡,不敢傲慢。果然在這兩個字上面用工夫的話,對自己父母,以至於對一切人,都不厭惡,都不傲慢的話,這一個人就是有道之人。有什麼道,有孝道。這樣有孝道,一步一步的自己這樣修養,修到最究竟的境界,聖人就成就了,就學成聖人了。就在修學的過程,他呢,在家庭裏面、在社會上,處處受人家歡迎,而自己也是非常愉快跟人家相處。這個人可以說一生之中,一方面學做聖人,一方面跟人家相處,歡歡喜喜的,沒有一點什麼仇恨,想想這個人生多麼美滿。不但如此,由這個孝道,把厭惡人的心理,傲慢人的這個習氣,全部把它破除乾淨了,就儒家來講,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性,那叫天性。天性我們人人雖有,就是由於這個惡於人、慢於人,被這種不好的習氣,掩蓋住了,掩蓋自己本性,所以我們現在,一切的想法,一切的行為,都是損人利己。我們想辦點事情,處處都是障礙。這些障礙從那來的,我們學了這章經就知道,就是因為我們惡於人、慢於人,才招來的。
瞭解這個道理之後,我們一步一步把這兩個字,把它取消了,取消得乾乾淨淨我們本性就出現了。本性出現,就一步一步成為聖人了。做一個聖人,那就是是把別人看做自己一樣的,同等的看一切人。講到極處,我們人生最苦惱的,就是一個生與死的問題。孔子的學生子路,就拿這個問題,請問孔子。在論語裏面都記載的。所以孔子的學生,都認為這個問題很嚴重。我們一般人,都不知道這個問題嚴重,認為一個人有生有死,死的時候自己苦了,家庭裏的眷屬也苦,也不知如何解除這種痛苦。我們學中國文化,學了孝道,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把自己本性開發出來,這問題就解決了。本性上沒有生死這種假相。在這一章,我們瞭解這個。所以要學孝道,就從愛敬這兩個字上面,破除惡於人、慢於人,把惡、慢,這兩個字,這個要不得的。一般人不知道怎麼樣去這兩個字,甚至於認為這一個,我們該惡的就惡,該傲慢要傲慢。尤其今日之下,自己有什麼得意的事情,值得驕傲,值得驕傲就是慢於人。現代人對於我們中國固有文化,瞭解不多,我們學到這裏就特別注意了。天子就要拿這一個德教,來教化天下人。孔子把這一章經講了,把這意思講出來以後,再引用經書裏面的兩句話,來做一個根據。也就是孔子講這個話,不是完全自己的意思,古人在經典裏面有這個意思,就證明孔子說的話是有根據的。
甫刑云,甫刑是書經裏面,書經裏面有一篇,在那一篇不叫甫刑,是叫呂刑,呂,呂是兩個口字連起來那個呂。在孔子那個時候,那篇叫做甫刑,後來呢,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尚書那一篇,名字叫做呂刑,裏面內容是一樣,題目有點不同。孔子就舉了甫刑說,一人有慶,兆民賴之。書經甫刑那一篇裏面,有這兩句話。
一個人有慶是什麼,是當善字講,他是個善人,所謂善人是什麼呢,對一切人都是善意,沒有絲毫的惡意,這個指的是誰呢,一人指的就是天子。天子這個人,他對待天下人,都是善意。善這個字,就中國文化來講,善是最好的一個字,曾子所做的大學大學裏面開宗明義就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第三句是什麼呢,在止於至善。至善就善到極處了。所以這個善字,就中國文化、就儒學來講,是最好的一個字。一人有慶就是天子這一個人,他有善性,有慶就是有善性;兆民是賴,兆民在古時候講,十億叫做兆,用十進位來算,個十百千萬然後數到億,十個億叫做兆,就很多了。兆民有時講萬民,這都是拿數目字,代表天下一切人。賴之是什麼呢,天下那些人賴之,就賴天子這一個人,他的善性,善性就是在這裏講,旣是孔子拿書經裏面這兩句話,來做印證,做為根據,這一個根據,賴之就是賴天子,以這個孝道來教天下人。天下人就依賴這個孝道,都能得到他的教化,自己成為孝子,互相教化,使得人人都成為孝子。成為孝子好處在那裏,前面講,真正做一個孝子,在家庭、在社會,處處受人家歡迎,而自己又非常的愉快。最重要的好處,是自己能夠解決生死問題。
兆民賴之,就賴就依靠,賴當依靠講、依賴講,依賴天子把這個孝道,推行到天下,教育天下人,使天下人都成為大孝子。這是講天子這一章。為什麼開始講這個,前面開宗明義,接著就是天子呢,天子一方面自己有聖人之德,一方面有天子的位置,有聖人的道德,又有推行教化的天子的位置,所以把孝道教育天下,一定有成效的,效是效果,一定有效果。
就今日之下來講,你要實行一個教育、好的教育,私人當然可以來推廣,比如說,我們現在研究這孝經,我們研究孝經,除了自己來學孝道以外,我們把這孝道也要推廣出去,勸告我們的親戚朋友;我們在社會上做事情,也把這孝道來勸告我們的同業、同行。當教師的人,那更好,把這個孝道教化自己的學生,這都好。但是這個,你總比不上用國家的力量,國家什麼呢,國家它是有公權力,以公權這個力量,制定一個教育政策,推行下去,那就是效果大得很。比我們私人來推廣的話,那效果很懸殊的。這個不是說我們在學了孝經之後,只管自己,也不要勸化別人,我們還是要勸化的。但是比較起來,我們最希望,以公權的力量,以國家的力量,制定好的、勸人學孝的、學孝道這個教育政策,這就把握了教育的根本了,那效果大得很。
所以在古時候,孔子那時候,非常瞭解這個道理。孔子是聖人,他那個時候沒有位置,不在其位,可是他推廣教育。推廣教育,雖然聖人自己在推廣這個孝道,也希望當時候的、以及後來的天子,都能夠把這個孝道教育天下人,孔子有這個意思。下面是第三章,第三章是諸侯章。天子之下的就是諸侯了,諸侯呢,侯本來在,就是周家那個時候,天子封給各國的國君這個爵的位置,階級有五等,公侯伯子男,侯是五等爵之中的一種。在這裏講諸侯,就拿這個侯字指稱的是國君,侯在這裏就是國君。國君加一個諸字,不只一個國家,在周家那個天下,由周天子封的各國的諸侯,各國的君主很多,加個諸叫諸侯,也稱為列國,列就是春秋列國的那個列字,他就次於天子了,所以叫諸侯章。諸侯章也很重要。他也是治理一個國的國家的君主,所以下面就諸侯章。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孝經講記(三)发布于2024-05-13 15:31:10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