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孝經研讀

孝經第十一集

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
這就是根據前面講,父母跟兒女之間的這種情分,就是父母對於兒女的一種關心、教養,那種恩德可以說是天高地厚的,做兒女的對於父母要盡到孝道,也是天然的那麼自然。所以說一個人要盡孝道比什麼都重要。因此在這裏就接著講,所以一個人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如果說他對於自己的父母親,都不去愛他,而去愛他人的話,這個叫做悖德。悖就是違背了這個德,這個德就是天性,這個德是指天性裏面出來的。為什麼呢,父母對於兒女從一生下來,兒女是什麼也不知道,自己饑餓了也不知道吃,也不會走路,也不會說話,這完全要靠父母用很細心的觀察,很細心的來照顧。可以說是父母對於兒女,從一生下來就是照顧得無微不至。不但如此,有一些父母,甚至於在他母親懷孕的時候,就擔心在母親母胎裏面的兒女,在胎裏面是不是成長得很好,就是非常關心。一出了胎以後,完全靠父母來照顧他了,一直照顧到他自己會說話、會走路。這個還不算,然後到了需要上學的時候,要給他教育。一直到成人,這還不算。不問兒女成了人、上了學,在學校裏,受過完整的教育以後,就算到社會上來做事情了,這個時候在父母的眼裏面,他還是放不下。兒女無論到什麼地方,他心裏還是在那裏關心他,在念著他:這個小孩子出去是不是很安全。由這樣看起來,我們一個人到這個世間來,你說那一個人能夠比得上自己父母這個恩德這麼重。如果說我們對於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報答父母,不知道愛護父母。這個愛護父母就是要包括對於父母盡到孝道,要使父母處處都要安心,這就是愛其親。在這上面都做不到,尤其在今日之下,看看有很多不知道盡孝的那些年輕人,常常向父母要錢,要不到的時候,就罵自己的父母,甚至於是,說起來讓人很痛心的就是殺父母的還有呢。這種人你想想看,他對於父母,自己是這樣的話,你跟這樣的人去交朋友,你跟這樣的人相處,他說愛你,他對於自己父母是那樣的惡劣,那麼他對於朋友也好,對於其他人也好,可想而知,他能夠愛護朋友嗎,愛護其他人嗎。他口裏雖然說的是,我對於你這麼好,我連自己父母我都不管了,對於你我是可以說比對於我父母還要好,這話聽不得,他是騙人的。所以這裏說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違背天性。
還有下面說,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敬就是對於父母的恭敬,前面講愛,愛是出於天性的,敬就是到後來,他瞭解、可以接受人家教化,懂得如何孝敬父母,對於父母應有的禮數,比如說,禮記裏面就講,小孩子要是出門的時候,在出門之前一定要跟父母說我要到那裏去。從外面回來也一定要跟父母見面,告訴父母我從外面回來了。出門,不管是出遠門、出近門,在近處。比如說,就是在臺中市,臺中市雖然沒有到臺中市以外的,家住在臺中市,只要出門,雖然在臺中市以內,無論在臺中市那個地方,你出門都要跟父母說一聲。這就是敬,敬父母。在禮上面講應該如此。這敬字當中含有什麼呢,為什麼要報告父母呢。現在大家知道,市區裏面也好,市區以外的道路上也好,交通都是很複雜的。交通旣是複雜,兒女一出門,父母心理就在那裏掛念了,是不是很安全。在回來的時候,一定要告訴父母,好讓父母安心。這就是敬父母的,要知道這個道理。這只是一個例子,其餘的對於父母怎麼樣敬,在禮記上講得很多。這個是對於父母,一定要知道怎麼樣敬。如果說對父母都不知道尊敬,而說是要敬其他的人,這是悖禮,違背這個禮。禮在形式上講,是講什麼呢,是講禮數,出門要報告父母,回來要報告父母,這都是形式。形式它的本義,就是要讓父母安心。還有,對於父母日常的行為,父母出門了,怎麼樣照顧父母;父母在家裏,日常生活起居,你處處都要照顧父母。跟父母如何說話,不要讓父母心理受了不好的一種影響。你這話說出去,讓父母是不是感覺很受不了,很難過。你這話說出去,使父母聽起來很歡喜。這都是在禮上、言語上要注意。這都是對父母一定要在禮上要尊敬。父母有什麼意思,叫你去做什麼事情,你就應該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幫助父母去做事。這都是敬。如果說,父母交代你事情都不去做,你對別人說,把別人事情都去做。這種表現,假的,對人一定他是對於某人,要想取得他的一種好感,拿這種行為來騙人家的。所以你要遇到這種人,你不可以相信的。所以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這是悖禮
以順則逆民無則焉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凶德。雖得之君子不貴也
因為為什麼呢?前面講那個話,一定要對於自己的父母要盡到孝道,要愛護自己的父母,對於父母一定要尊敬。這都是出乎天性,出乎禮。為什麼要這麼做,下面就說了,以順則逆民無則焉。孝順父母,尊敬父母,這是順乎天性的,而不能夠順乎天性則逆,應當順乎天性而不順乎天性,就不愛其親,也不尊敬他的父母,這就是順則逆了,不順乎天性,反而逆,是逆乎天性,民無則焉,這是對於那些做人君的來講,做天子做諸侯,以及在天子或諸侯朝廷裏面那些大臣子,這都是在位的人。如果他們不順乎天性,而是逆了天性,與天性相違背的。你叫一般人民怎麼樣學你。民無則焉,則是一種法則,這樣做的話,叫人民沒有一種法則了,沒有辦法跟你學了。
下面說: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凶德。善是什麼呢,善是你自己對於父母要愛護要尊敬,這是善。過去讀書人都知道,百行孝為先,百行就是一百種善的事情,你這種品德善行,無論在那一方面表現,但是以孝為先的,盡孝道這是第一個重要。因此在這裏講,如果一個人,尤其是做為人君的人,自己不能盡孝,不能愛護自己父母,就是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凶德。凶德就是違背了天性,這種凶德是惡劣的一種,不能算是一個好的德,是凶德。這種做法,他是招來很多凶的。
雖得之君子不貴也。這個就講給人君聽的。人君是什麼呢,你做天子也好,你做國君,就是諸侯了,做國君也好,雖然得之,得之是得了人君的地位。天子呢,你做了天子了,在天子這個位置上。國君呢是在國君這個位置上,雖然得了這個位置,但是君子不貴。君子是有道德的人,不認為這是個很可貴的事情,而認為這是個凶德。就像古時候,在三代的時候,夏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最後一個天子,就是夏桀王。在商朝的最後一個天子,叫做殷紂王。那就是是一種凶德,他們雖然也是在天子位置上,在天子位置上,人家不把他看做一個天子,所以君子不貴也。為什麼不貴呢,你自己本身對於父母都不知道愛護,不知道尊敬,所以把天下都丟掉了,有天下就在很快的時候,就喪失了天下。
下面講:君子則不然,君子包括天子諸侯以及是一般人,這是總括起來講。君子不然,就不是這樣。他旣不悖德,也不悖禮,他不違背天性,就是說對父母要盡到孝道,要愛護自己父母,對於父母要尊敬,時時刻刻的要知道尊敬父母。這就是不然,他們不會悖德,也不會悖禮。
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
這一段是講君子,君子,你無論是天子,是諸侯,或者是卿大夫,都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孝敬自己的父母,這是一個總的原則。分開來講,你做天子的,做諸侯的,你在盡孝道這一方面,怎麼表現呢,就剛才念的這一段,一個是言,一個是行,一個是德義,一個是作事,再就是容止,就是進退。在這個六樁事情方面,自己要省思,旣不悖德也不悖禮。我們先看言語,言是言語,思可道,思就是在這話沒有說的時候,要說的時候,先要自己想一想,思考一下。思考這個言語可不可以這麼說,可以說再說,思可道,道就是說的意思。在說話之前,想想這個言語,可以說得出去,才能說。那我們要研究了,為什麼這個話要考慮一下,能夠說才說呢。反面來講,有些話不能說。為什麼呢,我們拿現代人,我們可以看到,現代人講的話,一半說出來都是沒有道理的話。這個話說出來不是對人有傷害,就是教人家學到那些心術不正的事情。比如說,把一個人他的心理,引導到講究怎麼樣飲食、怎麼樣的遊玩、怎麼樣的跟人家爭名奪利,怎麼樣講究享受。這些就是教人家學壞了,這些話都不能夠說的。那些話才能夠說呢,這些話說的話,總之符合聖人所講的話,聖人所講的話,都是教人有好處的。比如說孔子講的教人家知道天命,講的話要主忠信。雖然現在有很多人都不講究忠信,處處都是欺騙人家,但是我們說話就不能夠鼓勵人家欺騙人。就算是普天下人人都是互相欺騙,我們跟人家說話,都是不能夠教人家欺騙人,都還是教人家學忠信。這樣的聖人言語,教人家學忠信,這話可以說的。凡是教人家學大公無私,這話可以講。凡是教人家學自私自利的話,這些話都不能夠說。所以言語一定要思可道。尤其是一個在位的人,就現在來講,一個從事政治的人,你從事政治的人,你不能夠說要向選民拿選票,專門迎合選民的心理,投其所好說一些沒有用的話,這都不對的。你應該是說說可以對人心社會風俗有好的影響,你才可以說出來。今日之下雖然是從事政治要競選,可是你如果不跟一般人那個做法,你自己有你自己的做法,你這個話說出去,就要想到將來一定要兌現的,如果將來不能夠兌現,現在不要說。真正的心理是這個想法,將來一定能夠做得到,你才說出去。你一切的言語都是這樣說,你在競選的時候,你會有信心,會比那些說欺騙話的人,你贏得選票會超過他。所以這個言語很重要,言語就代表一個人的心理,你要真心去辦事的話,言語說出來,就代表你的真心。所以在這個言語之前,你要想想那些話可以說的,你才說。尤其是一個國君,古人講君無戲言,戲就是開玩笑的話,做個人君絕對不能跟人民開玩笑的,所以叫做言要思可道
行思可樂,你的行為,這種行為在沒有採取行動的時候,你要看看你這個行為,它的結果是不是給你帶來很多的歡喜快樂,這種行為能夠帶來一種樂,這就可以採取這個行動。如果這個行動,不能帶來一個樂的後果的話,這個行動就不能夠做的,不能去實行的。必得要是這個行,就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舉一動都要想到自己,它的後果。包括待人接物,包括自己個人一切的行為,都要考慮到它的後果,這是在行為上面講。
德義可尊,德是什麼呢,做人君的人,自己在品德上面,一定要講求,要建立自己的一個人品、一個品德。義呢,做的事情都要合乎道義,凡是所做的事情都要合乎正義。德就是自己的品德,義是表現出來那些事情,要合乎正義,都要合乎道理,這樣的時候可尊。可尊是什麼呢,你是一個政治人物,你在自己的品德方面建立起來了,所做的事情都是合乎正義的,自自然然的,人家會尊敬你。可尊就是值得人家來尊敬。
作事可法,作事是什麼呢,作是製作,事是事業,製作任何事業都能夠有道理。你是個政治人物,你在競選的時候,旣然言語說出去都要兌現,當選了之後,你制定政策,你來實行你的政治的話,這就是作事,制定種種的政治事業,怎麼個制定法呢,這個政策制定下來可法,可以是一個法定的一種事業。我們說古時候不大容易瞭解,就拿現在事情做例子。你當選了國會議員了,當選立法委員了。當立法委員,你在制定法律的時候,你不能隨便制定,也不能說是考慮到自己利益,贊成才立了這個法。你凡是制定那一種法,不要考慮自己的利害。它要完全考慮是不是對於選民有利益,而且不是眼前的利益,還有很長遠的利益,這種法制定下來以後,這就是可法,以後叫這個法去實行的話,所有的選民都得到你這個法律的好處。選民將來他們自己做事,選民之中將來他要來從事政治,他來制定法律的時候,也跟著學,可法,你用這樁事情可以引申開來,做任何事情、制定任何制度,甚至於你自己表現,個人做任何事情,都能夠教人家跟你學,教人家跟你學,就是你這種事業做出來就是可法,可以值得人家效法,你製作事業的時候,做出來就可以值得人家效法,這是一種。
再下面呢,容止可觀,容止是自己的威儀,容是自己的容貌,止是自己的儀容,都可觀。可觀是什麼呢,你是個政治人物,你跟人見面的一種態度,包括言語,表現的態度動作,穿的衣服,這都是容止,要讓人家看起來,你是一個正派的人物。不是做出來故意化妝穿那些不三不四的衣服,說的話那種行動,做出來一種叫人家看起來不像一個正人君子,那就是不可觀。你的容止,一舉一動,你的容貌面色都是非常正派的,讓人家一看,值得可觀。值得可觀什麼呢,觀是觀摩,人家從你這裏學習一個做人的態度。
進退可度,進退根據古人注解,就是一個動靜。動是行動,靜是在那裏靜態的,無論是有行動,無論是靜態在那裏不動的時候,那就是是一舉一動的意思,都可度。可度是什麼呢,度是一種度量衡的意思。度量衡的意思是什麼呢,我們一個人的一舉一動都合乎禮,合乎禮的一種規矩。這種規矩就像拿一個尺來量,量有一定度數的,不能多也不能少。可度就是你動靜的這一種行為,都有一定的,合乎法度的,合乎禮的一種規矩。這也叫人家看起來,也跟著你學。
以臨其民,以上面六種事情,都能夠處處自己做到了,臨其民,面臨一般民眾,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所以在你治理之下的民眾,對你,畏懼你的這種威德,而又愛護你。則而象之,又拿你做一個法則象之就是學。
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所以你能夠成就你的品德,拿這個品德來教化一般人,你這個政治而能夠推行出去,政治的命令也能夠很暢順的、很順利的能夠行使出去。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孝經第十一集发布于2024-05-13 15: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