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孝經研讀

孝經第十四集

這還是紀孝行章。前面把孝子事親要做到五種。下面就接著講了,前面講五種都具備了,完全做到了以後,才算得上能夠事親。
下面接著講,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醜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醜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
這一段我們繼續來研究,前面講到,對於父母平居的時候能夠致敬,養要致其樂,一共有五種都具備了,這算是能事親。一個能事親,這裏講事親者,要學著能夠事親的一個人,講孝子。在下面講有幾種身分,不論是那一種身分,都要盡到孝道。第一個講事親者,就是講孝道對於父母要盡孝的人,者就指的那個人,他呢居上不驕,居在上位的人,比如說做天子做諸侯,以至於做卿大夫,這都是在一般人之上的人,廣泛的講在民間各種事業的團體裏面,他是一個領導人,這都是在人之上的。居上居在一般人之上的,在上位的人,不驕不能夠驕傲。驕這個字很不好,一個人不論他是有多麼好的學問,有怎麼樣的才華,一旦驕傲的時候,那麼這個人沒有品德。所以孔子曾經講,孔子就拿周公做比喻。周公是孔子最尊敬的一位聖人,就是在周家幫助成王治天下的那位周公。孔子說一個人一旦有驕傲的話,就算是有周公那樣的才華,那樣種種的才藝,如果他一旦驕傲的話,那完了,就是不值得尊敬了。所以孔子就說了,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矣。事實上周公有道德有才能,他不會驕傲的。孔子就拿這個做比喻的話,假使一個人,像周公那樣的有才有美,才美那樣好,一旦有驕傲那就是完了,其餘的就不必談了。可想而知,這個驕任何人都不能有。這是講居在上位的人。
為什麼居上不驕呢,因為居上位的人,最容易驕傲。我們現在在臺灣一般人都知道,有一句幾乎是很流行的一句話,權力使人驕傲。權力比如說,他從事政治,掌握了政權了,他有權力了。一旦他在政治上有了某一種權力的時候,他就驕傲起來了。自己一驕傲的時候,總覺得人家比不上他。有這麼一個驕傲的一個心理一出現的話,好了,任何人他都看不起的,這個人的品德可以說是毫無品德了。這裏講居上不驕,就是因為權力使人驕傲,一使人驕傲就腐化了,就使人腐化。驕傲腐化就墮落了,人品就沒有了。所以一個能事親的人,他在上位,無論在那個上的位置,從卿大夫到國君到天子,這都是居上的,都不能驕傲。他待一切人,自己都要謙虛,不能看不起任何人,不驕。
剛才舉的例子,孔子說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事實上周公絕不驕,相反的他對待一切人,比什麼都恭敬。在歷史上記載,在朝廷裏面,正式上朝的時候,對待朝廷裏面大臣小臣,固然待他們都是恭敬,不敢驕傲。就是平常不在朝廷,自己在家裏燕居的時候,有人來訪問他,有客人來看他的時候,他要接待人家。接待人家怎麼呢,吃飯的時候,正在吃飯,不像我們現在有些在位的人,我現在正在吃飯,你來拜訪,你等一下,等我吃完以後再見客。周公怎麼呢,有客人來拜訪他,正在吃飯的時候,怎麼辦,那飯在口裏面,你不能馬上吞下去,那飯在口裏沒有咀嚼好的話,就吞下去,那消化不良。他怎麼辦呢,客人來,馬上要見客,那飯吐出來,吐出來去見客人。這客人走了,他又回來吃飯。吃飯那個飯又吃在口裏面,還沒嚼到爛,另外又有客人來,他又吐出來。像這樣一飯三吐哺,吃一餐飯,接連來了三位客人,他飯都吃不好,旣不能吞下去,就只好把飯吐出來,來見客人。絕不驕傲,絕不傲慢待人。沐浴的沐,沐是洗頭的,浴是洗澡的,周公在洗頭的時候,也是一樣的,有客人來了,他趕快,古人的頭髮都養得很長,養長洗好了以後盤在頭上。他正在洗頭的時候,客人來了,來不及把頭發盤好,用手把頭發擦幹,用手把他挽起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一沐三握發,握是用手把它握起來,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這是周公,你看那是多麼謙虛,待人家多麼恭敬,絕不驕傲。所以一個事親的人,自己位置多麼高,也不敢驕傲。為什麼呢,一驕傲,在高位的人,一般人不敢講他,但是背後人家會想,你看看他在這樣高位置,都不懂禮,他父母不知怎麼教他的。你看,連帶的人家就批評他的父母,沒有教養。這就不孝,因著自己的驕傲,擾來人家批評自己的父母,這就是不孝。所以事親者居上不驕,這是居在上位的人來講。
還有呢,為下不亂,為下居在上位之下的。居上位的人他要用人,用的人比如說,諸侯他是國君,朝廷裏面他要用很多的臣子,有大臣有小臣,都在他之下的。再推及到一般人,卿大夫。卿大夫也有家臣。就是社會上一般,在今日之下來講,都有那些企業的董事長。董事長在上位的,他這個公司裏面,他這個工廠裏面那些員工,都在董事長之下的。在政府裏面,一般機關裏面,一般的員工,一般的職員,都是在機關首長之下。廣泛來講,一般民眾這都是為下。
為下不亂,怎麼才是不亂呢,唐玄宗的注解,應當恭謹以奉上。居在下面的人,如何事奉在上的人呢,那就是是恭,恭是恭敬,謹就是一切謹慎。要恭敬要謹慎,這樣對待在他之上的人,這叫不亂。恭敬就對人來講,他對待人恭敬。就辦事來講,他按照辦事的程式,有次序有條理,這叫做恭敬。所以恭敬包括對人對事,辦事情守程式守規矩,這就叫敬,恭敬。謹慎呢,一切事情都要考慮得很周到,不能疏忽,不能大而化之的,那個事情必然是做不好的。在三國時代幫助劉備的,就是諸葛亮,這大家都知道。諸葛亮辦任何事情都是謹慎,帶兵出去打仗,在朝廷裏面推行行政,沒有一樁事情不謹慎。所以古人寫了一副對聯,諸葛一生惟謹慎,下聯是預斷大事不糊塗。為下不亂就是對上以至於對待一切人對一切事情,都要恭敬謹慎,這才不亂。亂是什麼呢,待人沒有禮,沒有禮就沒有規矩。辦事情沒有先後次序,這就亂。這樣一亂的時候,也是引起人家批評了,這個人他父母不知怎麼教的,教出這個人出來。所以一個事親、一個孝子,居在下位,甚至於就是普通人,他都不敢亂。要不亂的話就是要恭敬待人,恭敬辦事。這還不算,恭敬之中,無論待人無論做事都要謹慎。就拿對於父母來講,對父母要恭敬,父母的生活起居要注意。注意不是說粗心大意的,要很謹慎的,看到父母飲食不正常了,行動也不正常了,那自己就趕快要注意,父母身體那裏不好,或者心裏有那些不好。這樣謹慎的侍候。做一切事情,對一切人,都要那樣的恭敬謹慎,這才不亂。
在醜不爭,醜,中國這個字,往往一個字有很多的含義。我們普通學的這個字,這個字醜陋了,這個人相貌很醜陋,或者他做的事情,行為表現出來不好,引起人家對他不好的批評,這個就是很羞恥的事情,這叫醜。但是在這裏的醜不當那個字講,當眾字講,大眾講。在大眾之中,就是在社會上,跟一般人那些大眾相處的時候,不爭。爭是跟人家競爭,孔子也講君子無所爭。求學的人,孔子教育,教育的標準,最高的目的是教他能夠成就聖人,聖人還沒有成就之前,學得很好了,成為賢人,就像孔子門中在三千多弟子之中,有七十二位賢人,七十二位賢人還沒到成聖人這個地步。賢人還沒有到,那就是要學著成為一個君子。君子什麼呢,做一個君子,他跟人家怎麼相處,不要跟人家爭名奪利。
我們人在世間,處處要跟人家爭奪爭奪的事情太多,包含兩種,拿這兩種事情就包含一切了,一個是名一個是利,不外乎這兩種。把這兩種詳細分,那就是太多了。但是在今日之下,一般人所受的教育,處處要跟人家爭,跟人家競爭,無時無處無一事而不與人家爭。這爭的結果怎麼樣呢,不論爭取到或是爭取不到,都給自己帶來很多的苦惱。就拿錢財來講,用種種不合道義的一種方法,跟人家爭財富。做生意的用不正當的手段,打敗了別人,自己成了最富有的人。爭取到了,爭取到了,他有什麼快樂呢,可以說沒有什麼快樂。爭取到財富愈多,他的心理愈是沒有安全感,包括自己以及他的家裏面這些家裏的人,都是成為那些搶奪人的一種對象。
有財富的小孩子,財富的家庭任何一個成員,什麼時候被人家綁票綁去了。甚至於大財富本人,被人家綁票去了,這在臺灣常常有的。某些名人被綁去了,報告員警他都不敢報告呢,一報告的話那個綁匪就把他撕票,把他撕掉了,所謂撕票就是把他處死了,你看這個多麼可怕了,他不敢報警察,他找那些黑道人物,給人家處理,要多少錢,趕快把錢交給他。這樣一想想看,財富愈多,愈是成為綁票的對象,這有什麼樂趣呢。再講到享受吧,這應該是很樂了,到酒店裏面,一餐飯吃了多少多少。古人講富人一餐飯,窮人一年糧。財富之人到了大酒店吃了一餐飯,他一餐飯的這個錢,可以足夠貧窮人一年的生活費。這就富人來講,他這一餐吃下是享受了,然而享受,吃的那些山珍海味,吃了多少那些海裏的動物,山上那些動物,他一餐吃了多少。吃了那些動物,白白的吃下去,那動物也是有生命的人,也是有生命的一個畜牲,吃了以後將來要不要償還人家。這一生他在人道是個人,憑藉他那樣的財富,吃再多那些動物,動物也沒辦法來對他反抗,可是等到他財富之人一死了之後,他就不會到人間來了,不可能再到人間來了。在人世間吃了那麼多動物,不要還人家這個債務嗎。所以他那些大財富人,吃的動物愈多,到了死後,他自己就變成那些動物了,吃了一個動物,他就還一次,他一生吃了多少動物,他要幾生幾世變成那些動物,才把這債務才還清了。
這樣一想,他有什麼樂趣。這事不能細細講,細細的講那太多了,因此在這裏講在醜不爭,在人羣之中,不要跟人家競爭,不要跟人家爭奪。競爭的結果必然跟人家爭奪,奪取人家東西。個人之間,人羣之間競爭與爭奪,爭奪到嚴重的地步,就互相殺害了,殺人了。如果要是在上位的人,他是做一個國的國君了,他要爭,爭的結果,好了,對外要侵略人家,發動戰爭。一發動戰爭,國內本國的民眾要去當兵,到戰場上去了。被他侵略的那些國家,那當然不必說,死的人多少。自己出征本國之內那些年輕人到戰場上,死多少。這就是競爭的結果,就帶來這些災難,那種災難就更不得了了。所以在這裏講在醜不爭,是孔子講,教這個孝子,不要跟任何人來競爭。不跟任何人競爭,就杜絕了由競爭進一步的鬥爭,由鬥爭進一步帶來戰爭,就杜絕了那些天災人禍。只要一個孝子在醜不爭了,處處讓人,以孝子之心對待父母那種孝道,在社會上處處以善意來對一切人,深怕自己行為不好,怕人來罵到自己的父母,所以教一個孝子在醜不爭。一方面要盡孝道,不要有虧欠,更重要的時候,不要引起來人與人之間鬥爭戰爭,要避免那些災難。這是做一個孝子的人,必須要做到,不能與任何人競爭。
居上而驕則亡 ,上面三種,居上不能驕傲,為下就做下面的人,在下面的為下之人,不能亂要恭謹。在醜不爭,在人羣之中,上面兩種身分,一個是在上位的身分,一個是在下的身分,第三就是在醜的,就是平等的,與社會人羣是平等的關係,不要跟任何人爭奪。從這三種身分來講,前面講正面的意思,從反面來講,居上而驕則亡 ,一個居上位的人驕傲,好了,這個國家就不能存在了,亡啊要亡國了。
為下而亂則刑,在下位的人他要亂的話,則刑,刑就要受到國家法律的制裁,他要受到刑罰了。
在醜而爭則兵,在人羣之中要爭的話,開始競爭而到了鬥爭,鬥爭什麼呢,注解裏面講,兵是以兵刀相加。兵這個字原始的意思就是個武器,武器,到後來拿著武器到戰場上去作戰的人這叫兵。所以兵這個字就代表動了武器了,動了武器,就個人來講,個人競爭鬥爭到最激烈的時候,就互相拿武器互相殺害對方。在整個國家來講,就是引起戰爭。古時候除了國家的戰爭以外,個人還有一羣人,一羣人就等於現在我們在臺灣常常看到的那些黑道人物,兩個幫派互相用武器來互相殺害,這叫兵。
三者不除,三者就是在上位的驕傲,在下位的是亂,在醜在眾人之中,處處要跟人家鬥爭,處處跟人家爭奪。尤其在今日之下,一般家庭做父母的人,就教他的兒女要到外面跟人家競爭。學校老師有些人也是,鼓勵學生競爭。要是瞭解孝經裏面孔子所講的這個話,在醜而爭則兵,這做父母的就知道,鼓勵兒女去跟人家競爭,對於兒女沒有好處。只有教兒女未來,他一生之中只知道跟人家競爭所帶來的結果,心理沒有安全感,處處防範人家,沒有什麼快樂,這有什麼值得鼓勵呢,所以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做父母的人,千萬不要鼓勵他的兒女,去跟人家鬥爭。所以在這裏講三者,就指的上面這三者不除。
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雖然每天,日用每天用那個三牲,三牲豬牛羊,在祭祀的時候,這個都是重大的祭品。雖然對於父母,用三牲這樣來奉養父母,還是不孝,這算不孝。因為有這三者做不到,不能除的話,都是叫父母蒙羞。父母最希望兒女快樂,身體安全。這樣三者不除的話,自己心理不快樂,隨時遭遇到那種災難,自己不知道,讓父母擔心,讓人家罵自己父母,教養不好,這都是。就算每天對父母奉養三牲的話,都不算是孝道,沒有盡到孝道。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孝經第十四集发布于2024-05-13 15:28:06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