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孝經研讀

孝經第十五集

上回講紀孝行章,已經講完了,今天從五刑章開始。五刑章第十一,經文我先把這一章念一遍。

五刑章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這一章經文就這幾句話,我們現在就看看。這一章主要的意思,是講不孝可以說是最大的罪惡,所以一開始就講,子曰就孔夫子說的。孔夫子對曾子講,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五刑古時候國家制定的刑法一共有五種,五種這是五大類,跟這五大類相關的,還有很多,所以把五大類相關的刑法,合起來有三千條,有三千。犯了五刑之屬三千的這些罪惡,這個最大的罪惡,就是不孝之罪,所以說而罪莫大於不孝五刑之屬三千,這麼多的罪。這麼多罪要屬其最大的一個罪,而罪莫大於不孝。沒有其他的那一種罪,比不孝之罪更大了。意思就是說,不孝這個罪在五刑連帶的三千罪,他是第一個重大的罪惡。

五刑,刑是刑法,刑法有五大類。第一是墨,墨是什麼呢,把罪人的臉上,把他臉上的皮膚劃開來,劃了然後用墨色黑色點上去,如同現代人自己在身上紋身。紋身什麼呢,現在紋身有的紋在臉上,有的紋在身體任何一個地方,這是現在人自己願意做出這麼一個標誌出來。古時候在犯罪的人,在他的臉上加以做這麼一個記號,就有墨刑,這是一種。劓呢,第二種就是劓,劓是鼻子,我們人的鼻子,鼻子在右邊加一個刀字邊,那叫做劓。劓是把鼻子切了一塊,我們這個鼻子很重要,一個人的鼻子,鼻子是代表自己。比如說某一個人,指人家是指著人家的鼻子,指自己也是指自己的鼻子。鼻子上面一個自字,自就是自己,就是鼻子在人的身體上,代表自己的一個標誌。所以犯了罪合乎這種刑法的,就是把鼻子割了一部份,那叫劓。剕是是非的非,再加一個刀字邊,右邊加一個刀字邊。那什麼呢,那就是把腳跟切一塊,那叫剕。再就是宮,受宮刑了。宮刑是男子叫做去勢,比如說古時候去勢就如同在宮廷裏面,做太監一樣的。那女子犯了宮刑的話怎麼辦呢,就是幽閉,就等於現在坐監獄一樣,把她關閉起來,關在監牢裏面,這是宮刑。宮就是宮廷的那個宮。最後一種,第五種就是大辟,大小的大,辟,開闢的辟是外面一個門字,裏面一個辟字。這個辟不用門字邊,外面不用門字,就是裏面那個辟字。辟字當法字講,犯了大法了,叫大辟。這一條罪是死罪,要判死刑的,要執行死刑的,叫大辟。這個五種的話,在古時候呢,早期的時候,每一種附帶的有五百條,五種就是五五兩千五百條,到後來變成三千條。屬是歸屬,比如說大辟,大辟這一類的話,同樣犯了死罪,他犯的這個罪,他的行為有種種的,有殺人的,有殺什麼樣的人。同樣是殺人,殺父母、殺君主,這個罪就跟殺普通人的罪就不相同了。所以在這裏講,五刑之屬,講總類的有五大類,分開詳細的講有三千種。三千種最大的罪,就屬於不孝。那在古時候,不孝的罪一成立了,那不得了,一定是死罪,這是這一條。

要君者無上,這個要字要讀要,要脅人家。要脅普通人都是犯罪的,現在要君,要君就是要脅君主,要脅君主什麼呢,無上。一個國家的國君,他是治理一個國最上的一個人,他領導他的朝廷裏面人,替全國的人來辦事情,要治國的。一個人要要君,就無上是犯了上了,這是一種罪。

非聖人者無法,非聖人,非就是對於聖人。這個非字當動詞講,就反對聖人。聖人做的事情,他反對。聖人說的話,他反對。這叫非聖人。非聖人者,反對聖人的人,這者字代表那個人。他是反對聖人,他就無法。法是什麼呢,法是法則。法則就自然界來講,是天然的法則。比如說,春夏秋冬這個四時,迴圈的在那裏運轉,這是自然的法則。你對於自然界,任何一個物,你跟它起了衝突的時候,它有反應,這個就是自然的法則。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拿在臺灣來講,對於山上,按照大地來講,那裏是山,那裏是河川,那裏是海洋,這是大地的文章。它這個地的形狀,都一定的配置得恰到好處,整個大地山川能夠配置得很恰當,它在運轉的時候,它能夠平衡的在那裏,不會有意外的狀況出現的。我們不知道這個道理,不知道維持大地自然的平衡的道理,我們把山坡地儘量的開發。山坡地,你要使得山坡地土壤石頭,還有它含的水分,要它能夠保持住穩定的一種狀態的話,你就不能用人力把它破壞了。人力怎麼破壞呢,山上草木樹木把它砍伐掉了,在這上面很多的建築物,把房屋建築在山上。那麼這座山不下雨則已,一下大雨,好了,土壤鬆弛,它不能夠穩定了,發生土石流了。這就是一個自然的法則,你破壞了自然的法則,自然不會處罰人家,但是我們人生存的環境,就是自然,就是依靠自然界。我們違背了自然的法則,將來自然界那種不穩定,像土石流這種狀況出現,受害還是我們人自己,這講自然法則。講人類的法則呢,人類的法則,要靠人心在維持,人心怎麼呢,人心要穩定,心不能亂,人心一亂的時候,一個人的心理在亂的話,他個人的環境就隨著亂。多數人的心理亂的時候,就造成這個地區的人類社會在那裏亂。

因此聖人制定這個法,這個法不是我們現在講的國家的法律的法,它是法則。這個法則有自然法則,有人類的法則。人類法則是誰制定的,聖人制定的。聖人制定這個法則,兩個字,一個是禮一個是樂。禮是講規矩,講有一定的一種次序。這種規矩,這種次序,就把我們人的心理,導歸到一個很有程式,很有規則,導歸到那種境界。心理一切都有規矩,做事有程式,然後他的行動也是一樣的。行動是由身體表現出來,身體是靠自己的心理在那指揮的。心理守規矩,講次序,有這麼一個素養,然後由這個心理指揮自己的身體,表現出來這個行為,也就是一切守規矩,做事情一切是有次序有條理。這個靠誰呢,靠禮。禮就是講規矩,講辦事的一種程式。與一般人來往講人際關係,就要靠這個禮來指導,人與人之間有一定的規矩,或者是程式。這就是人與人間的來往,自然不會亂的。沒有這個禮在那裏指導的話,人類就亂了。

比如說用這個禮,把整個人類組成五個對待的關係。五個對待的關係,就是在家庭裏面父子,父是代表父母,子是兒女,這是一對的,夫婦這是一對的,兄弟是一對的,這是家庭裏面。在社會上君臣是一對,朋友是一對。古時候講君臣,現在就是國家最高的領袖。在政府裏邊,一般的公務員就臣子。再廣泛講,一個公司,董事長是君,下面這些成員、職員就是臣,名詞相同,事實是古今與現在有些不同,但是道理還是一致的,君臣上下的關係。朋友呢,平等的關係。

這個就中國文化來講是五倫,倫就是有次序倫理。再講倫理,倫就是倫常,常就是說古時候要講這個五倫,現在還是要講五倫,你不講五倫,人類整個就亂了。講了五倫,怎麼樣把五倫把它健全起來。在五倫之中,個人有個人所遵守的一種本分,這是講禮了。這個禮比如說,父母對於兒女,他要盡到慈,盡到仁慈的這一個本分。兒女對父母呢,盡什麼本分呢,要孝,孝順父母,這是兒女要盡到自己的本分。其餘的,像君要講仁,講仁義道德,仁,要敬,尊敬大臣,臣子要對於君主要盡忠,這都是各盡其本分。兄弟之間互相友愛,夫妻之間,互相尊重對方,朋友之間要講究信用,這就是各盡本分,這是講禮。

樂呢,音樂,樂就把禮包含在內。講禮講規矩比較嚴肅,音樂再把禮包含在音樂裏面,用藝術表現出來,所以音樂是調和人的性情。一方面按照這個禮上面去實行,實行了,再用音樂的原理調和心理,用在藝術這種美感,這種修行的方法上面,而能來實行這個禮。實行禮,禮樂並起來講,這就是法,聖人制的禮樂,就是制定這個法。

這個法就世間來講,大家遵照這個禮樂來做的話,人與人之間一切都是和諧,而沒有任何的爭奪。用在超越世間,因為世間人與人之間來往的話,都是相對的。相對的,互相講條件,所以講禮尚往來,你以禮來,我以禮去,到你那裏去,這是相對的。相對的,可以維持人間一切的安定,社會風氣也好。但是你要學做聖人,那還不夠。要學做聖人的話,就要從相對的而走上絕對的境界。

從相對走上絕對的境界,就拿父子這一倫來講,父母不論兒女是怎麼樣的不好,不管這個兒女是不孝,但是這個父母還是關心兒女,還是對於兒女他的一切的事情,他都放在心裏面,放不下,為兒女操心。不論兒女到什麼年齡,父母在世的話,總是對於兒女為他來操心的,這是在父母這一方面來講,不是講相對。講相對是什麼呢,你兒女不孝,我對兒女就不好了,我就是不講慈愛了,這就是相對的。就兒女這一方面來講,我對父母要盡孝,要看父母是不是對我好,是不是愛護我,如果我發現到父母,或者我認為父母對我不好,不關心我,那我就對於父母,我就可以不要那樣盡到孝道了,這就是相對的。絕對性的怎麼樣呢,不論父母做了任何的事情,也不論父母對自己是好是不好,自己是一定要對父母盡孝。

在經典裏面,以及歷史記載裏面,都講舜帝,舜帝就是他那個大孝,他那個家庭裏面,父親呢,那個腦筋糊裏糊塗的,不分是非,舜帝的母親死了,他父親娶了第二位夫人,這就是舜帝的後母,後母待他不好。後母養的兒子,就是舜帝的弟弟,同父異母的弟弟,他弟弟對他也不好。他家裏這三個,父親、後母、後母的兒子,時時想害他,都想殺害他。在舜帝的心理,家裏這些對他不好的那種事情,他心理都看不到。他心理看到的,父母對他都是一種仁慈,弟弟對他也是好的,這就是超越了相對性的。就舜帝來講,他這種對父母的孝,對於那個同父異母的弟弟一種友愛,就不是相對,他是絕對性的。所以他這個大孝,在二十四孝裏面,第一位大孝子就是舜帝。他能夠成為聖人,就是從孝道成就的。像這些、這個孝都是在禮當中,禮就是用相對的禮,到了絕對的禮,所以他能夠成就聖人。

因此就禮樂這兩個字,是聖人所制定的。我們一般人在禮樂上面開始學,從相對的開始學,學到有了工夫了,就能走上絕對性的那種境界,那就是是能夠一步一步的學做聖人,學做聖人就好了。學做聖人就是孔門中那個大弟子,像子路就問孔夫子,問孔夫子一個人的生死問題。孔夫子就跟他解答了,解答你要瞭解生死問題,你要知道生死怎麼來的,知道生死怎麼來,一步一步研究,然後要解決生死問題。你怎麼解決法子,那就是是希聖希賢,開始學君子,君子學了以後,就是學做賢人,賢人學了就是進一步成為聖人。從學君子到賢人聖人,從那開始學呢,就從禮樂上學,禮樂就是法,這個法是聖人制定的。就周家來講,周家這個禮樂就是周公旦,孔子最尊敬的一位聖人,就是周公,普通講周公,就是他,由他來制定周家的禮樂。我們一直到現在,講禮樂的話,還是周公制定的禮樂。

為什麼呢,比如說我們現在講,一般的人講通婚,通婚,從周公制禮樂開始講,同姓不能夠結婚,同姓的姓字,這是一個女字邊,右邊是個先生的生字。這個姓字,同一個姓字,同一個血統,同一個血統不能結婚。必須和異姓才能結婚,這就是周家的禮。我們現在法律上有規定了,雖然同一個姓,只要超出五代,只要超出五服,服是衣服的服,超出五服就可以結婚了,現在國家法律雖然這樣規定,但是同一個家族,他這個血統相同的,他這個互相結婚,是好是不好,這個還不敢肯定的說一定可以。這就是說禮樂聖人制定的,我們要是有一個人說是反對聖人,反對聖人就是無法,就是沒有人類這些法則,也沒有自然的法則。人類法則是聖人制定禮樂,禮樂也是合乎自然的法則,所以自然的法則,人類社會的這個禮樂是一致的。要反對聖人就是反對聖人所制定這些法則,那可想而知,這是一個無法之人,無法之人就是現在,我們現在都是無法的,無法無天。自然界的這些環境,他可以任意的破壞,人類這個禮樂,人與人之間這些人際的關係,應該有的這種規矩,倫常關係,外面的上下平等的這些君臣朋友的關係。

現在這些都是破壞掉了,現代都是無法了。無法的結果,我們可以看ㄧ看,現在別處我們不必說了,我們就說臺灣吧。我們每一天看電視看報紙,那一天沒有犯罪的,普通人詐欺,說的話都不是真實的話。搶銀行、綁票,這個那天沒有。殺父殺母,父母對於兒女這一片仁慈之心,這是天然的,而現在也有父母殺兒女,這就是無法的結果。這種在一個社會,從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社會教育是什麼呢,就是傳播媒體,他們都是社會教育。傳播媒體裏面那些表演的人士,他們要都是無法了,想這個社會沒有人犯罪,那怎麼辦得到。要想這個社會上沒有人犯罪的話,就要先從那裏,從尊敬聖人開始。我們現在一提到要學聖人,人家就譏笑你了,別想做聖人了,他自己,我也不想做聖人,這就是非聖人。他不知道人人都是聖人,人人本性都是聖人。非聖人就是自暴自棄,這叫非聖人,是無法的。一個社會裏面,很多人非聖人,這個社會一定亂。

再呢,非孝者無親,非孝就反對講孝道,我們現在在臺灣來講,反對孝道的人,好像還沒有,還沒有人講反對,但是事實上,孝道是有很多人不講了,不講就是反對,這叫無親。就是自己,在他心裏就是沒有父母親了。父母親對於我們的恩德,那都是天高地厚,非孝的話,就沒有父母親,這是什麼呢。以上有三種,無上、無法、無親,這大亂之道天下大亂,天下大亂麼來的呢,道就是從道路,從一路走來的,這一路走來就是無上、無法、無親,這個三者都是構成不孝,不孝之罪。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孝經第十五集发布于2024-05-13 15: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