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智慧




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再读《金刚经|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笔记




昨日甲辰龙年正月初八,读《金刚经|第二十七品《无断无灭分|,撰写《读佛书要宜对美人|笔记,并予以分享,用于常复习,常读常新。


目的在于勉力自己,在生活的现实中,时时以圣人之言来对照前行,处处以开悟之人来检验所学所践所得。


今日甲辰龙年正月初九,顿悟《金刚经|如同坛子美酒,酿得越久越香。酒是世物中唯一“水火即济”的东西,看似水,喝一口刚烈如火。


读《金刚经|不是为了摆酷,喝酒不是为了买醉,而是为了汲其精华,调动万物复苏,如沐春风,与万物相应,既使是“水火不相容”的时候,也有和谐共处的可能!


下面,读《金刚经|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原文,共93个字:


从以上文字上看,不难理解。


这一品的重点在于“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学佛不要抱“有受有贪”的功利之心。


所谓“受”,是执着于福德,执着于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执着于个人的思见感。


所谓“贪”,是针对“福德”而言,不可贪得无厌。


因为《易经|里有一句“德要配位”,在什么位置享受多少功德,因为“天地不仁视万物如刍狗”,万物都是平等的。佛道之所以“守空”,老子之所以“守中”,在宇宙中这一“空”一“中”都代表着方位。


下面看原文译读:


佛陀说:“须菩提,假若有一位菩萨积满恒河沙那么多世界的七宝拿来布施,但是他执着于福德,那么他所得的福德虽多,却是有限之多;假如另外有人,他也修持菩萨道,同样去布施、去弘法,但是他心不执着功德,更没有“我”的执着,进而成就“忍而无忍,忍而忘忍”的自在境界。那我可以告诉你,这位菩萨所得的功德超过前面那位菩萨的福德。为什么呢?因为“无则无极,有则有尽”。须菩提,更何况要做一位菩萨是不能受福德的束缚的。”


个人“岚林谷”特别在意“忍而无忍,忍而忘忍”与“无则无极,有则有尽”,两句话实在是妙!直接破题《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须菩提于是反问说:“世尊!为什么做一位菩萨不能受到福德的束缚?”

      

佛陀解释说:“须菩提!菩萨为了度化众生,因此做了许多利益众生之事,但是他们做了之后,就不应贪想自己福德可得多少?执着自己功德可得多少?否则就会有计较得失之心,有了计较得失之心,就会产生烦恼妄想,这对一般修道人来说都是不好的,更何况是一位菩萨呢!”


从以上白话文来看,佛主要讲了两个问题:

一是得成于忍;

二是不受福德。

其是须菩提反问的问题,菩萨为何不能受福德的束缚呢?引人深思!


原文中这个“得成于忍”的“忍”字,足见鸠摩罗什翻译的功底深厚。


“忍”字,是修行之道,众人皆知。

比如:忍辱负重、百忍成金、隐忍不发。

再比如名言:”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都是圣人言和开悟人的心得!


可是,“忍字心头一把刀”。对凡人来说,忍的过程是痛苦难熬的。忍受的程度更是极有限的。即使当时咬牙坚持下来,但是迟早会觉得忍无可忍,最终把内心的不满、怨恨、愤怒通通发泄出来。


可是菩萨深知万法皆空,一切都是无常。所以在修行时,能忍受身心内外一切事物的诱惑,忍受习气、欲望的牵引。在菩萨清净的心里,已没有可忍的人、没有可忍的事、也没有自我。所以能把心安住在空性正见上,如如不动。


佛说菩萨不受福德,并不是没有福德,而是有再多的福德也不贪著。行大乘菩萨道的人,所做的一切善事,都是理所当然应该做的,是分内之事。


虽然有福德,自己并不贪著。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领受这个好处。也就是说提得起,放得下,自利利他,自然就可以成佛。


这一品的内容在核心思想上与“庄老”文化是相通的,在鸠摩罗什的眼里,道家的文化还占主导地位,之所以学佛,个人“岚林谷”认为鸠摩罗什三藏法师是受到儒家思想的排挤,不然怎么会有“焚书坑儒”和武则天抄《金刚经|等历史史实呢?


回顾《金刚经|所讲内容,与《黄帝内经|《庄子|的行文格式是一样的,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授法,具有广泛的推销效果。


虽然与老子《道德经|在义理上有所雷同,但逊色于老子的高度概括能力。由于现代版的《道德经|与帛书《老子|相异太大,有四百余处改动过,导致现代凡人很难读到原味。


《金刚经|亦是如此,有几成是原著的味道呢?难说。比如唐三藏的译本《金刚经|更是“咫尺千里”的感觉!


所以,个人“岚林谷”在读《无断无灭分|时,特别感慨,以《读佛书要宜对美人|为题,记录了有思所想,贵在对照圣人言,传承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为重。


学此品心得彼多,笔记如下常以自勉。


一是人人都可以大声说自己是菩萨。学的是“无我”,是“不贪”,是不固执。


二是修身的方法就是“忍”。目的是成就“忍而无忍,忍而忘忍”的自在境界。


三是“忍”中要洁身自爱。不能以故意破坏身体而“忍”,因为这是犯佛戒的。菩萨是悟道得道的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以学佛应先从健身强体开始,开悟后,身体更是菩萨的肉身!


四是学佛要有布施之心。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施,说白了就是“做善事,做正事,做好事”,竭尽所能,不必固执在“钱财”方面,老话讲“有线出钱,无线出力”,这就是地地道道的布施。在佛界,“四圣六凡”都要布施,菩萨与佛也是一样。人人为善,世界大同。


五是“一切法无我”。用佛的语言格式是“是我,非我,是名我”。个人“岚林谷”的理解是,构成完全认识“我”的有三个构件,即“我心,我性和时间”,个人的心是变化的,个人的发展规律是变化的,时间年寿也是变化的,在无数的变量中,所以“我”是在随时随地变。这与《易经|观点相似,我就是宇宙与星海中一粒尖埃,世事以我为“中”,我以世界为“空”,在如此大格局中,才能称“无我”的境界!


六是戒定生慧。所谓“定”就是忍。在宇宙中,也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中,各类星球中,若不定,就如同一粒尖埃,会飘无形踪,所以佛说要不住相,无所住,守住自在宇宙空间中适当的位置,就会永不灭落。否则,会被不知名的东西带走,即落离运行的正轨,进入邪道。


最后分享张拙与南怀瑾先生的两首偈。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一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


这是南怀瑾先生拿唐末进士张拙的例子,来说明《金刚经|所讲“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的道理。


南怀瑾先生为此作偈一首:


默然无语是真闻,情到无心意已薰。

撒手大千无一物,莫凭世味论功勋。


南怀瑾这个“撒手大千”,格局超级大,修得一切福德,这个“福德”可不是世间上的福报!


这个“福报”是宇宙间的、星海大海中的大福报。这个智慧是宇宙的法则,需要超级大的福报来供养!


所以,个人“岚林谷”认为《金刚经|是一部社会自然科学的经典!


2024.2.18日晨

全文2814字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发布于2024-05-05 21: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