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智慧#美文#灵枢#中医



五味第五十六|药食同源


——读《黄帝内经|合集第137篇笔记




黄帝内经,灵枢一脉,

千年传承,巨灵之源。


读此类古医书,学习黄帝思想,体会传统智慧,洞悉人生百态,领悟生活之道。


今日学《黄帝内经.灵枢.五味第五十六|篇,原文共611字符,本篇主要论述了五味与五脏的关联性作用,总结出了“五味各走其所喜”的规律,并叙述了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的五味属性,以及五味对于五脏疾病的宜忌。


所谓“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本篇中心思想是阐述中医学“药食同源”的思想,即药物治疗与饮食疗法并重,对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下面,原原本本读原文,后面重点谈感想体会。


【黄帝曰:愿闻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脏,分别奈何?】


黄帝问伯高:五谷有“酸苦甘辛咸”等五种味道,食物进入人体后,五味如何分别进入五脏呢?具体情况如何?


【伯高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

五味各走其所喜。

谷味酸,先走肝;

谷味苦,先走心;

谷味甘,先走脾;

谷味辛,先走肺;

谷味咸,先走肾。

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

伯高回答说:

食物进入人体,首先到胃,五脏六腑要从胃接受食物所化生的精微物质,所以胃是五脏六腑所需水谷精微汇聚的地方。


食物的五味同五脏的关系,是按五味、五脏的五行属性相联系,五味分别进入各自所亲合的脏。


酸味的食物首先进入肝,

苦昧的首先进入心,

甘味的首先进入脾,

辛味的首先进入肺,

咸味的首先进入肾。


食物所化生的精微、液津,正常地流行而布散全身。营气和卫气旺盛、通畅而周流全身。余下的部分化成糟粕,自上而下依次传化而排出体外。


【黄帝曰:营卫之行奈何?】黄帝又问,营气和卫气是如何运行的呢?


【伯高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伯高回答,说食物进人胃后,精微部分从胃出来而分别到达上焦和下焦,以营养五脏。


水谷精微化生的精纯部分是营气,在脉中运行。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运行迅猛、滑利的部分是卫气,在脉外运行。这就是营气和卫气的运行道路。


水谷精微的另一部分与吸入的清气结合而形成宗气。宗气不像营气、卫气一样周流全身,而主要是积聚在胸中,所以把胸中称为气海。


宗气出自于肺,沿着咽喉上行,呼则出,吸则入,保证人体正常的呼吸运动。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营养物质,只有食物和空气进入人体后分别形成宗气、营气和卫气、糟粕三个方面,才能维持生命活动。


所以,半天不进饮食,人的气就要衰减,一天不进饮食,人的气就会缺少。


【黄帝曰:谷之五味,可得闻乎?】黄帝第三问,你能给我讲讲食物的五味吗?


【伯高曰:请尽言之。

五谷:秔[jīng]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shǔ]辛。

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

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

五菜:葵甘,韭酸,藿[huò]咸,薤[xiè]苦,葱辛。

五色:黄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凡此五者,各有所宜。

五宜:所言五宜者,脾病者,宜食粳米饭,牛肉枣葵;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

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饭、牛肉、枣、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

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

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

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伯高说,请让我详细地讲述这些情况。

五谷中,粳米味甘、芝麻味酸、大豆味咸、麦味苦、黄米味辛。

五果中,枣子味甘、李子味酸、栗子味咸、杏子味苦、桃子味辛。

在五畜中,牛肉味甘、狗肉味酸、猪肉味咸、羊肉味苦、鸡肉味辛。

在五菜中,葵菜味甘、韭菜味酸、豆叶味咸、野蒜味苦、葱味辛。


由五色来决定五味的适应情况,黄色适应甘昧、青色适应酸味、黑色适应咸昧,赤色适宜应苦味,白色适应辛味。上述五色所适应的五味,就是分别代表五脏病变所选用的适宜食物。


五脏病变与所说的五色、五味宜忌如下:脾脏病变,宜食粳米饭、牛肉、枣、葵菜等。心脏病变,宜食麦、羊肉、杏、野蒜等。肾脏病变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子、豆叶等。肝脏病变,宜食芝麻、狗肉、李子、韭等。肺脏病变,宜食黄米、鸡肉、桃子、葱。


五脏病变的禁忌:肝脏病变禁忌辛味,心脏病变禁忌咸味,脾脏病变禁忌酸味,肾脏病变禁忌甘味,肺脏病变禁忌苦味。


肝脏病变面色青,肝病苦急,宜食甘味食物以缓急,如粳米饭、牛肉,枣、葵菜都是甘味食物。心脏病变面色赤,心病苦缓,宜食酸味食物以收敛之,如狗肉、芝麻,李子、韭都是酸味食物。脾脏病变面色黄,宜食咸味食物,如大豆、猪肉、栗子、豆叶都是咸味食物。肺脏病变面色白,苦气上逆,宜食苦味食物以泄之,如麦、羊肉、杏、野蒜都是苦味食物。肾脏病变而面色黑,肾病苦燥,宜食辛味食物以润泽之,如黄米、鸡肉、桃子、葱都是辛味食物。



个人读后感


本篇总体上是讲五味所走,是关于饮食调理的基本原则,与《灵枢|中经络诊断治疗等内容还是有区别的,并非核心内容。但这也是上古关于气味方面的经典论述,是本草方剂应用的理论基础。


第一、五味属性不同对身体的影响也有差别。


本篇从食物的气味走向分析其对身体的影响,还是具有根本性的。食物种类很多,但大多可以归为某种气味,由此更能把握其功用,这或是上古神农尝百草总结出来的经验吧。从气味的角度分析,有如现在从化学成分分析一样,由此看,这种对食物特性的认识还是蛮高明而富有远见的。当然,古时没有化学成分的概念及相关检测仪器,也只能概括为这几种气味来认识食物。


第二、过食某味食物对人的影响。


这可以说是上古经验的总结,比如文中提到的过食酸能让人小便不通,过食咸让人渴,过食辛让人烧心,过食苦会让人呕吐,过食甘会让人烦心等。反过来讲,小便不通,就要少食酸了,以此类推。


第三、疾病调理的食物禁忌。


概括来说:筋病和小便不通的症状,要少食用酸性食物;血病应少食咸味食物;气病勿多食辛味;骨病勿多食苦味;皮肤肌肉之病应少食甘味。此篇或可与《灵枢·五味|和《素问·宣明五气篇|相参为看。


老实说,此几篇中的逻辑并未完全一致,其中之理尚待梳理。


第四、味道的组合法则


方剂中有多味药物,其气味的组合原则,亦可参看:如相辅相成的辛甘发散、甘淡利湿;相反相成的辛开苦降、辛散酸收、甘补苦泻等,这可说是味道在方剂学中的应用与发挥。有时对古代方剂,要有分析,但又不能过度解读。因为有些疾病的治疗方案,本来就是经验,而经验有时是和理论矛盾的,或者说理论不能涵盖某些经验,当须知此,不可胶着。


全文一句话,药食同源贵在配伍。


2023.12.24日晨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五味第五十六|药食同源发布于2024-05-05 21: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