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智慧#美文#中医#灵枢
贼风第五十八|的解读
——读《黄帝内经|合集第139篇笔记
黄帝内经,灵枢一脉,
千年传承,巨灵之源。
读此类古医书,学习黄帝思想,体会传统智慧,洞悉人生百态,领悟生活之道。
今日学《黄帝内经.灵枢.贼风第五十八|篇,洞察古医学中最经典的文献,对人类文明的启迪。
首先了解一下三个中医“术语”概念。
中医术语“贼气”,是指反常的“气”;也称“邪气”,反四时自然的气候,形成与人体不相应的“逆气”,因看不见,摸不着。
中医术语“伏气”,指病证名,又称伏气温病,在冬时感寒后,寒气伏藏于经中,不立即发作。
中医术语“祝”,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医疗方法。
下面,读原文:
黄帝问天师歧伯:他经常讲人体发生疾病都是因为贼风邪气侵袭人体引起的,但是有些人并没有离开居处的房屋或遮蔽得很严密的地方,没有遭受贼风邪气的侵袭,却突然发生疾病,这是什么原因呢?
【歧伯曰: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其有热则汗出,汗出则受风,虽不遇贼风邪气,必有因加而发焉】。
岐伯回答说:这种情况的形成,分为六种情况来辨证:
一是因为人平时就受到邪气的伤害而没有察觉所造成的。
二是曾经被湿邪伤害,湿邪侵袭人体后,藏伏在血脉和分肉中,长期不能消散。
三是从高处跌落,使瘀血留滞在体内。
四是暴喜大怒而情志活动不能节制。
五是饮食不适当。
六是不能根据气候的寒热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导致腠理闭塞而不通畅。如果人体腠理打开时感受风寒,使血脉凝滞不通,新感受的风寒与体内原有的邪气相互搏结,便会形成寒痹。
由上述原因使体内有热,则会形成身体出汗,在出汗时就容易感受风邪。即便不是遇到贼风邪气的侵袭,也一定是外邪与体内原有邪气相互结合,才会使人发生疾病。
这段文字的核心在于“因加而发”!说明“贼风”不动就没事,一动就有事。
【黄帝曰:今夫子之所言者,皆病人之所自知也。其毋所遇邪气,又毋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故何也?唯有因鬼神之事乎】?
黄帝接着问:上述疾病发生的原因,都是病人自己能感觉到的。那些既感觉不到有邪气侵袭,又没有惊恐等情志的过度刺激,却突然发病,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有鬼神作祟吗?
【歧伯曰:此亦有故邪留而未发,因而志有所恶,及有所慕,血气内乱,两气相搏。其所从来微,视之不见,听而不闻,故似鬼神】。
岐伯回答说:这种情况,也是有宿邪藏伏在体内而尚未发作。由于性情有所厌恶,思想有所羡慕,而引起气血逆乱,逆乱的气血与藏伏在体内的宿邪相互作用便发生疾病。因为这些疾病发生的原因不明显,既看不见,又听不到,所以就好像鬼神作祟一样。
其中“宿邪”,又称“故邪”“伏邪”。
【黄帝曰: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
黄帝问道:这类疾病既然不是鬼神作祟,为什么用祝由的方法能够治愈呢?
【歧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
岐伯在回答中一言带过,说:古代的巫医,掌握一定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又首先了解了疾病发生的原因,所以再用祝由方法就能把疾病治愈。
这一段,主要强调虽然有时邪气侵袭人体不易被察觉,但是疾病的发生绝不是鬼神等因素所导致,并扼要介绍了祝由方法治疗疾病的机理。
除本篇《贼风|外,还要综合《素问?移精变气|来理解。
原文讲:“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亥之枝,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暮世之治病也则不然,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其中讲到“去八风五痹”。一是风随四时,各入五脏为名,各入其门户所中,为偏风。二是八风,谓八方之风;五痹,谓皮、肉、筋、骨、脉之痹也。
个人理解,“八风”的“八”与“五痹”的“五”都是一个概数,“八”指时间,“五”指方位。好比“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一样。
所以“贼风”无处不在。“贼风”一旦“因加而发”,引起“并发综合症”,无法预见与判断,所以才有“标本”论。
第二,对“祝”应有创新思维。
对于不为人知的“并发综合症”,即“新症”,岐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
一看这是一句潜台词,背后肯定有秘籍,如《灵枢.逆顺第五十五|篇中引用的《兵法|与《刺法|两部古典一样,这样的古典巨著只能秘传。
又如黄帝在《灵枢.禁服第四十八|篇中,讲到古圣求医的禁戒与诚服,对《九针六一篇|,要雷公起“臂歃血之盟”,方可传授“师传”的秘籍。
所以对“祝”,应提高思维认识,不迷信,正如老子言“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缴”,知其一要知其二。一般真知不会被传授,凡自称知道者,也只是毛皮。比如后期的《伤寒论|本来16卷,但通读版多数只有10卷。要辨证看问题。
第三,对“祝”的进一步探讨。
歧伯说:“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正所谓“真传一句,假传万卷书”。歧伯意思说,掌握一定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又首先了解了疾病发生的原因,所以再用祝.由方法就能把疾病治愈。
此话关键之处在“胜”与“生”两个字,什么“风”打破“阴阳平衡”而“胜出”,先查出其从那里“生长”出来的。如《灵枢.逆顺|篇伯高曰:“兵法曰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意思说治“伏气”,应避其锋芒,铲其根本,用一物降一物,正如老子所说“降伏其心”。
有学者说,“祝”治疗的病证多由情志引起,如“志有所恶,及有所慕,血气内乱,两气相搏”,个人认为这只是一个方面。若看过《内证观察笔记|,就不难领悟到,“风—水是中医师不可或缺的技能”!
从宇宙观来说,古代巫医同源,“醫”和“毉”同意,女巫叫“巫”,男巫叫“觋”读xí或“祝”。如今仍有“水师”“仙娘”之说。可见“祝—由十三科”自有存在的道理。
第四,“祝”的真实性。
很多文献中也讲到,祝有两层意思:一是心理暗示;第二种是心理疏导。很明显,后者更被现代人所接受。
比如在《素问·移精变气论| 中,有详细的记载。“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其中“移精变气”,就是导引,正如冥想打坐,把“肾精”转化成“元气”,气就会在经络里自行运转,修复身体。再通过“祝”,把憋在身体里的负面情绪释放出来,双管齐下,就可以把病治好。
其中汤药叫毒药,指“是药三分毒”,同时也指出了“药”有很强攻击性,可以理解为对邪气的“穿透力”,则“以毒攻毒”。越是猛药,毒性越大,只不过对于有病的人来说,不是毒药而是良药。
原文又讲“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暮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这段的意思是说,“祝”以前还行,但现在不行了,因好从黄帝时代起世道变了,人体内忧外患加剧,终日劳苦伤身,又不能顺应气候的变化躲避寒暑,就会被虚邪贼风所伤害,内犯五脏骨髓,外侵皮肤肌肉和七窍,所以小病变重,大病必死,这时再用祝就不好使了。
综合上述感慨,以下三句话可以多思考。
一是破除迷信,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凛然的正气,邪气不能侵入。也可以说正气一定会压倒邪气。或者说正气不息,邪气不侵。
二是破除伏气,应知“阳气一升,邪气不留”。邪气可入,但不可久留。
三是养身健体,应知上工治未病,上工号称神医。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贼风第五十八|的解读发布于2024-05-05 21: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