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智慧#美文#中医#灵枢



卫气行第七十六|篇

知逢时捉气的秘法


——读《黄帝内经|合集第157篇笔记




黄帝内经,灵枢一脉,

千年传承,巨灵之源。


读此类古医书,学习黄帝思想,体会传统智慧,洞悉人生百态,领悟生活之道。


当下工作节奏很快,内容繁杂,上面“千把锤”,下面打螺丝“一根凳”,很少机会出去,但是脚步丈量不了的诗和远方,文字可以带着人的灵魂去遨游。


多读书一定能开阔眼界,培养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真正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但多读书肯定能让人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今日学习《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行第七十六|篇,看透历史几千年,去认识古代圣人对人体内的卫气运行规律的论述,并体验人与天地合一的伟大观点,对逢时捉气之道有所了解。


个人对卫气的理解,有些新意。卫气为五谷精气,是阳气的一种,个人创造了一个“精阳”的名字,说明万物为我而用,形成的阳气,运行在身体内。


卫气,是由水谷精微之悍烈部份化生的,行于脉外,具有充养皮肤分肉,调节凑理开阖,护卫机体作用的气。


营气,是由水谷精微之精华部份化生的,运行于脉中,具有营养全身,充盛血脉,化生血液的气。


用老子的一句话,“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可以说明一切,人也不例外,必是负“营气”,抱住“卫气”,两气相冲,如“天道左转,地道右转”运动,从而调节人体机能达到和谐相处,即阴阳平衡。


本篇古医文《卫气行|介绍了卫气在人体内的运行情况。主要讲三点:


一是指出卫气白天行于阳,夜晚行于阴的具体循行途径,及其具体循行尺度。

二是指出针刺候气的标准,并指出候气对针刺治疗的重要意义,同时详细地阐述具体的针刺方法。

三是指出卫气白天在阳经的具体循行情况,并说明了时刻和天上二十八星宿部位的换算关系。


下面读原文,逐字逐句解释。



1.【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何如?】


黄帝问岐伯:想听其谈一谈卫气在人体是如何运行的,什么时候出于体表,什么时候进入体内,又是在什么地方会合的?


所谓“出入之合”:又作“出入之会”。其规律是“或出阳经以入阴经,或出阴经以入阳经。”


2.【岐伯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岐伯说:一年有十二个月,一天有十二个时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歧伯这么一讲,扯出天干地支,在《素问.四时调神大论|中己阐明,一年如一日,天上一天等于地下一年。老子说,天要观徼,地要观妙,区别在“欲”,这个“欲”是阳气,此处理解为“卫气”,更神奇。


所谓“日有十二辰”:这是古代用十二地支计时,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每一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


所谓“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在十二地支分配方位中,子居北位,午居南位,卯居东位,酉居西位;经是竖线,纬是横线,因子午为南北竖线,卯酉为东西横线,所以说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3.【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mao3)为纬,虚张为经】。


天体环周于二十八星宿,分布在东西南北四方,每一方有七个星宿,四七共计二十八星宿。房昴为纬,虚张为经。


东方七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七星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七星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七星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所谓“房昴为纬,虚张为经”:在周天二十八宿中,房宿居东位,昴宿居西位, 东西为横线,故称房昴为纬;虚宿居北位,张宿居南位,南北为竖线,故称虚张为经。


4.【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


所以东方的房宿到西方的毕宿,属阳;西方的昴宿到东方的心宿,属阴。阳主白昼,阴主夜晚。


所谓“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二十八宿分为阴阳两方面,各包括十四宿。


从房星至毕星,其中有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角亢氐房十四星,经过日出到日落属白昼,在十二地支为卯、辰、巳、午、未、申六个时辰,所以房至毕为阳。


从昴星至心星,其中有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十四星,经过日落到黎明属夜晚,在十二地支中为酉、戌、亥、子、丑、寅六个时辰,所以昴至心为阴。


这段意思,天分阴阳,人亦如此,讲天空洞,所以用二十八星来标识,识以十二时辰来识别。


5.【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


重点来了,意思说所以卫气的运行,一日一夜循环全身五十个周次,白天行于阳分二十五个周次,夜间行于阴分二十五个周次,周于五脏。


这个“五十个周次”应用广泛,其原理来自《易经|,常用的方法是,取一为道,用四十九个数,又为七七四十九为周期,去推算,“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6.【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趾之端】。


所以日出时分,卫气在阴分的循行过程结束,从目进入阳分,阳气出于目,眼睛睁开,卫气从目内眦上行于头部,沿项后足太阳膀胱经的通路下行,循背部向下行,到足小趾之端。


沿这个路径,可以调气息。从左也看,如“地道右转”。从在也看,似“天道左转”。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气息运行规律。


个人“岚林谷”认为,不读《易经|、老子《道德经|和孔子的《易传|,难以理解透《黄帝内经|,所以很多老师都怕读与讲解《内经|,没有趣味性。


7.【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间外侧。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注小趾次趾之间】。


意思说,其散行分支,从目锐眦分出,向下沿手太阳小肠经下行,至手小指外侧端;另一条散行分支,从目锐眦分出,向下沿足少阳胆经下行注入足小趾与第四趾之间。


这一段好理解,当运行气息时,意念跟道这个路经散行,如对全身进行扣描一样。急识中可感觉到五色、五形。


8. 【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小指之间。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趾之间】。


卫气又从上部循手少阳经所过的部位,侧向下行到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从手少阳别行部分,向上行至耳的前方,会合于颔部经脉,注入足阳明经,向下行至足背,散入足五趾之间。


读到这里,最好找张图对比看,边看边领悟,用气息践行一遍又一遍。


9.【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


另有散行的,从耳部下方向下沿手阳明大肠经下行,入手大指次指之间,再络入掌中。其中运行到足部的卫气,进入足心,出于内踝,再入足少阴肾经,行于阴分,沿着从足少阴经分出的阴脉向上行,又会合到目,交会于足太阳经的睛明穴。


这就是卫气运行一周的顺序。因其周而复始的运行,始于手足六阳经,终于足少阴经而复合于目,所以称为一周。


注意一天一夜是五十周。那么这一周的时间,卫气到达每一个穴位的时间,就可估算到,个人“岚林谷”认为这叫“捉气”。在适当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情,就是妙法如神。


10.【是故

日行一舍,人气行于身一周与十分身之八;

日行二舍,人气行于身三周与十分身之六;

日行三舍,人气行于身五周与十分身之四;

日行四舍,人气行于身七周与十分身之二;

日行五舍,人气行于身九周;

日行六舍,人气行于身十周与十分身之八;

日行七舍,人气行于身十二周与十分身之六;

日行十四舍,人气二十五周于身有奇分与十分身之二,阳尽于阴,阴受气矣】。


这一段古医文容易理解:


所谓“日行一舍”:古人认为地球之上均匀地环绕分布二十八星宿,并以地球为中心观察二十八宿的运行。一舍,即一宿。日行一舍,指白昼转过一个星宿,古人认定,每昼夜转过二十八宿周天,而同时每昼夜卫气行身五十周,所以每转过一个星宿(即一舍),则卫气行身的周数为50/28,计为1.7857周有余,四舍五入1.8周,日行二舍为3.6周,余类推。


11.【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


这一段大意是,刚进入阴分时,由足少阴肾经传注于肾脏,由肾脏注入心脏,由心脏注入肺脏,由肺脏注入肝脏,由肝脏注入脾脏,由脾脏再传注到肾脏而成为一周。


简而言之:“肾心肺肝脾,相传为一周,而复注于肾也。”


12.【是故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藏一周与十分藏之八,亦如阳行之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


大意是,所以夜行一舍的时间,卫气在阴藏运行一周又十分之八,也如卫气在阳分循行二十五周一样,之后重会合于目内眦。


13.【阴阳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二,与十分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卧起之时有早晏者,奇分不尽故也】。


大意是,阴分阳分一日一夜,合有余数阳分的十分身之二,与阴分的十分藏之二。因此,平人入睡有早有晚就是“十分之二的”余数造成的。


所谓“早晏”:早早晚晚。所谓“奇分”:张介宾曰:“所谓奇分者,言气有过度不尽也,”指有余不足奇零之数而言。


这简直是一部数学,《上古天真论|中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里所说的就是这“数”,而且就是中医的秘码。


14.【黄帝曰:卫气之在于身也,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


黄帝说:卫气在人体的运行,上下往返的时间不固定,如何选择时机而进行针刺呢?


“岚林谷”认为,这里称“侯气”,十分妙,气机的瞬息变化,要善于候证、辨别与把握!


15.【伯高曰:分有多少,日有长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后常以平旦为纪,以夜尽为始】。


伯高的意思是:春分、秋分日有多有少,夏至、冬至有长有短,春夏秋冬各个不同的节气,昼夜长短都有一定的规律。对此可以根据日出时间为基准,此时标志着夜尽昼始,为卫气行于阳分的开端。


“岚林谷”认为,《四气调神大论|中讲,冬三月,必待日光,夜尽气始于阳,阳与太阳同步为最佳。


16.【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刻,二十五刻者,半日之度也,常如是毋已,日入而止,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者,百病不治】。


古代以铜壶滴漏来计时,所以一昼夜水下尽为一百刻,二十五刻是半个白天的度数,常象这样周而复始,到了日没时,标志着白天结束。随着昼日的长短,各以当日的日出日入为纪作为针刺候气的标准。针刺时,要谨候气至时再下针,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失去时机,违反了候气的原则,则任何疾病也不能治愈。


个人“岚林谷”认为,精髓是“气至时下针”,好似水中扠鱼一样,水到了,才下扠,才能捕到鱼。所以“岚林谷”认为“捉气”为要。如“捉阳子”。


17.【故曰:刺实者,刺其来也,刺虚者,刺其去也。此言气存亡之时,以候虚实而刺之,是故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在于三阳,必候其气在于阳而刺之,病在于三阴,必候其气在阴分而刺之】。


所以说,候气而刺的方法,刺实证的,在气到来的时候针刺;刺虚证的,在气运行过去之后针刺。这就是说在气行存在及消亡之时,诊察虚实而进行针刺。所以细心谨慎地审察气所在之处而进行针刺,叫做逢时。病在三阳经,必候气在阳分时进行针刺;病在三阴经,必候气在阴分时进行针刺。


这的话非常重要,“岚林谷”认为这是本文的核心思想!


18.【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

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

水下三刻,人气在阳明;

水下四刻,人气在阴分。

水下五刻,人气在太阳;

水下六刻,人气在少阳;

水下七刻,人气在阳明;

水下八刻,人气在阴分。

水下九刻,人气在太阳;

水下十刻,人气在少阳;

水下十一刻,人气在阳明;

水下十二刻,人气在阴分。

水下十三刻,人气在太阳;

水下十四刻,人气在少阳;

水下十五刻,人气在阳明;

水下十六刻,人气在阴分。

水下十七刻,人气在太阳;

水下十八刻,人气在少阳;

水下十九刻,人气在阳明;

水下二十刻,人气在阴分。

水下二十一刻,人气在太阳;

水下二十二刻,人气在少阳;

水下二十三刻,人气在阳明;

水下二十四刻,人气在阴分。

水下二十五刻,人气在太阳,此半日之度也。


这段没必要解读,可以根据现代时间去套用,“岚林谷”以为贵在逢时“捉气”


19.【从房至毕一十四舍,水下五十刻,日行半度,回行一舍,水下三刻与七分刻之四。大要曰:常以日之加于宿上也,人气在太阳。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三阳行与阴分,常如是无已,天与地同纪,纷纷盼盼,终而复始,一日一夜,水下百刻而尽矣】。


这一段是总结。


大意是从房宿到毕宿运转十四舍,水下五十刻,太阳运行半个周天;回行一舍,水下三又七分之四刻。


古经《大要|说:通常是太阳每运行到上一星宿刚过,下一宿开始的时候,卫气在手足太阳经。所以太阳每转一星宿,卫气也循行完了三阳与阴分,再值太阳运行到下一星宿之上时,卫气又恰行于手足太阳经,这样周行不已。


天与地同规律,虽然纷繁,但却是有条不紊,一昼一夜水下一百刻的时间,卫气在体内运行五十周完毕。


所谓“回行一舍,水下三刻与七分刻之四”:天体运行每昼夜二十八舍,每舍运行时间为100/28=3又4/7刻,即三刻与七分刻之四的意思。记住这一句话就行了。


这一篇不太容易理解,但必须弄懂古文产生的背景,多在二十八星宿和天干地支上下功夫。掌握了学习工具,不等可学到中医理论。


本篇古医文,对很多老师来说,没搞懂,究其原因是“死搬硬套”,“照葫芦画瓢”,“照本宣教”。


“岚林谷”认为,从《易经|的角度,用老子的观点,去看无非就是:“逢时捉气”,“以奇出兵”,“气到刺实,气过刺虚”,“以无事取天下”。


没事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时候。


“岚林谷”独家解读,不敢为人师,本人只是在学习。


2024.1.14日晨

全文5218字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卫气行第七十六|篇知逢时捉气的秘法发布于2024-05-05 21: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