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智慧#美文#中医#灵枢




大惑论第八十|

破除迷乱眩晕的怪状


——读《黄帝内经|合集第161篇笔记





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撰文分享是一种法布施。

分享个人之见,崇尚老子: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思想。

与万物相应。

欢迎友善人士监督批评。


黄帝内经,灵枢一脉,

千年传承,巨灵之源。


读《黄帝内经|共162篇己进入尾声,读此类古医书,学习黄帝思想,体会传统智慧,洞悉人生百态,领悟生活之道。


今日学习《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大八十|篇,看古代圣人对“非常严重的迷乱眩晕”一类疾病的防医办法,并举一反三,提升个人“岚林谷”的世界观。


下面,直接逐字逐句读原文:


第二部分


黄帝与歧伯谈论人为什么会出现健忘症?


黄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气使然?黄帝说:人出现健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歧伯曰:

上气不足,下气有余,

肠胃实而心肺虚。

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

故善忘也。


岐伯说:

这是由于心肺两脏不足,而使得人体上部气虚,肠胃充实而使得人体下部气盛。

心肺气虚就会使得营卫之气不能及时向上宣达敷布,长时间滞留于肠胃之间,导致神气失养,所以发生健忘。




第三部分


黄帝与歧伯谈论人有时候明明饥娥了,却会出现厌食的情况。


黄帝曰:人之善饥而不嗜食者,何气使然?


黄帝说:人如果容易饥饿,但没有食欲,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歧伯曰:精气并于脾,热气留于胃,

胃热则消榖,榖消则善饥。

胃气逆上,则胃脘寒,故不嗜食也。


岐伯说:饮食入胃后化生的精气,输送于脾。如果邪热之气停留于胃,就会使胃热而消化力增强,所以容易饥饿。热邪使得胃气上逆,导致胃脘滞塞,难以受纳,所以出现不欲饮食的症状。



第四部分


黄帝与歧伯讨论失眠的问题。


黄帝曰: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


黄帝说:因病而不能入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歧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

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

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岐伯说:

卫气在白天行于阳分,人处于清醒状态,夜间卫气入于阴分,人就能入睡。

如果卫气不能入于阴分,经常停留在阳分,就会使卫气在人体的阳分处于盛满状态,相应的阳跷脉就偏盛,卫气不能入于阴分,就形成阴气虚,阴虚不能敛阳,所以就不能安睡。


第五部分


黄帝与歧伯讨论两眼怕见光的问题。


黄帝曰:病目而不得视者,何气使然?


黄帝说:因病而两目闭合不愿视物,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歧伯曰: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

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

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


岐伯说:这是因为卫气滞留于阴分,不能外行于阳分。留滞在阴分使阴气偏盛,阴跷脉随之而盛满,卫气既然不得行于阳分,便形成阳虚,所以愿意闭目而不欲视物。





第六部分


黄帝与歧伯讨论嗜睡的问题


黄帝曰:人之多卧者,何气使然?


黄帝说:有的人发生嗜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歧伯曰:

此人肠胃大而皮肤湿,而分肉不解焉。

肠胃大则卫气留久;

皮肤湿则分肉不解,其行迟。

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

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故肠胃大,则卫气行留久;

皮肤湿,分肉不解,则行迟。

留于阴也久,其气不清,

则欲瞑,故多卧矣。

其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

卫气之留于阳也久,故少瞑焉。


岐伯说:这一类人的特点是肠胃较大而皮肤滞涩,肌肉之间又不滑利。

由于肠胃较大,卫气在人体内部滞留的时间就比较长;皮肤滞涩,分肉之间不滑利,卫气在体表的运行因受到阻止而迟缓。

卫气在人体循行的常规是白天行在阳分,夜间行于阴分。

当卫气随昼夜交替在人体阳分运行已尽,由阳入阴时,人就入睡了;卫气在人体阴分运行已尽,由阴出阳,人便觉醒。

既然这类人的肠胃较大,卫气在内滞留的时间比较长,再兼皮肤滞涩,分肉组织不滑利,因此卫气运行于体表就较迟缓,使得精神不能振作,所以困倦而嗜睡。

那些肠胃较小、皮肤滑润弛缓,分肉组织之间又通畅滑利的人,卫气行于阳分的时间比较长,所以睡眠较少。


第七部分


黄帝与歧伯讨论突然出嗜睡的问题。


黄帝曰:其非常经也,卒然多卧者,何气使然?


黄帝说:有的人不是经常嗜睡,而是突然间出现多卧嗜睡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歧伯曰:

邪气留于上焦,上焦闭而不通,

已食若饮汤,卫气久留于阴而不行,

故卒然多卧焉。


岐伯说:这是因为邪气滞留于上焦,使得上焦气机闭阻不通,又因饱食之后,暴饮热汤,卫气滞留在胃肠中,致使卫气久留于阴分,而不能外行于阳分,所以出现突然多卧嗜睡的症状。


第八部分


黄帝与歧伯讨论上述七种病的治疗方法。



黄帝曰:善。治此诸邪,奈何?


黄帝说:讲得很好。对于上述疾病如何进行治疗呢?


歧伯曰:

先其脏腑,诛其小过,

后调其气,盛者泻之,

虚者补之,必先明知其形志之苦乐,

定乃取之。


岐伯说:

首先要观察脏腑的虚实,

辨明病变的部位,即使是轻微邪气,也必须先加以消除,

然后再调理营卫之气。

邪气盛的采用泻法,

正气虚的采用补法。

还要首先审察患者形体的劳逸、情志的苦乐,做出正确诊断,然后才能进行治疗。


“岚林谷”读书心得。


本篇古医文主要讲的是八个症状的医理,也就是的一些症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注意养生而已。


第一讲头晕眼眩。


岐伯在具体解释中,提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眼部五脏对应图:瞳子属肾、黑睛属肝、白睛属肺、眼睑属脾、眼角属心,这个五脏的对应框架是后世眼部望诊的重要基础。


第二,杂病细解。


本篇提到的善饥、善忘、病不得卧、目不得视、多卧的原因,岐伯都给出了详细的解释。


第三,经典治疗原则。


文章最后,岐伯提到的治疗原则也非常经典:先其脏腑,诛其小过,后调其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明知其形志之苦乐,定乃取之。对于这个治疗原则,自己悟。


2024.1.18日晨

全文4193字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岁露论第七十九|破除迷乱眩晕的怪状发布于2024-05-05 21: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