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佛道#美文#智慧
看透“有无”,就是“悟空”
——再读《金刚经|第三品《大乘正宗分|笔记3
《金刚经|第二品《善现启请分|,讲须菩提问佛,如何用“善护念”降伏已心。但须菩提似乎并没有参悟到佛陀所讲的“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的法义。
所以佛陀接着讲,一切众生,包括须菩提,应正确看待人的一生“无与有”。无,则空。这个问题,是《金刚经|的提纲挈领,所以取名《大乘正宗|。
所谓“大乘正宗”,是佛教的一派,也称为大乘佛教,是佛教中最主要的流派之一。上乘佛法强调菩提心、慈悲心和智慧,认为只有通过修行这些心,才能达到解脱和成佛。
须菩提堪称“解空第一”,在当时还未修正圆满的时候,所以向佛陀请法解惑。《金刚经|的文体如《黄帝内经|一样,采取对话解惑的形式,前者讲空,后者讲“人天合一”。而老子讲“守中”,主张无为,其中“无用就是大用”,与佛讲的“守空”,思维方式是一致的。
《金刚经|主要是讲“空”和“有”的问题,是“破执”“扫相”的经,但并没有提出一个“空”字,而是将“空”含射其中,因为一旦堕空,那就不是道体本然。
本文《大乘正宗分|,原文共113个字,讲到了一切的“有”。
读到这里,个人“岚林谷”觉得,学佛就是提高认识的维度,现代人是用三维看问题,而佛用的是十二维,共八万四千个法门。
其中,佛“让人舒服就是让自已的舒服”,与诸子百家所论述的观点极为一致。
如墨子的非攻兼爱。
如庄子所讲“齐物论”。
如老子主张“人与天地神万物相适应”是一回事,与万物相应,与众生相应,就是与卍佛相应。与卍佛相应,就会被万物能量所加持,否则会被反噬!
所谓“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这句话十分经典。
意思说,佛教化与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却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他度的,绝没有这个观念。佛做好事从不留名。
个人“岚林谷”认为:学佛,就是要学佛的这种愿力和胸襟,虽然帮助了千千万万人,却心中没有一个念头认为这是自己的功劳。佛的境界谦逊到极点,他的终极目标是要度尽一切的众生,永不放弃。
如:地藏王菩萨的偈语讲:“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成菩提”。这个决心是无比的大,可以说是大无量级别的。
所以,佛同其他宗教解释的教主是不同的,佛没有权威性,非常平凡,非常朴实,他只会说“你的成功,是你自已努力的结果”。
这一切与雷锋精神和人们英雄的形象相似。
反观现代人的人类的弱性,正好相反,争喜好功,据功不让,彼彼皆是。
最后,佛陀提出了一个“四相与我”的观点。佛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个人“岚林谷”认为:这个“相”与“象”及“像”是有区别的。分别代表的是真相本质、天地垂象和万物假像。也许佛学的源头,真的是《易|。
其中:
“我相”,是指我和我使。我是主体,是参照物;而我使,是有关我所认知的一切,若着我相就会产生我执。
“人相”,是指除了我之外,其它的一切以及对非我的认知内容。没有我相,就不会有人相;若没有我相和人相,就不会著相,著了相就会产生分别心。
“众生相”,是指宇宙万物的生灭相规律。“众”字有三个人,佛法中叫三身合一,三世皆当下,所以三身也代表法相。不住法相就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如此便不会着法相,也就不会有法执。
寿者相,则是指从生到灭,或者从灭到生的运动变化过程。从某一个角度讲:恒常、断灭、轮回都属于寿者相,不住寿者相,就不会着寿者相,就不会对生灭法畏惧,便不会产生寿者执。说白了,就是怕S!所以佛后面会讲“无畏施”。
在四相中,“我相”是根,没有我相,其它就不会产生,所以要去掉“我执”,连法相都不能着相,平时六根接触的万法不轻易下定论,法无定法,只做观察者。
菩萨讲法是为了传承法脉,所以,对“我执、分别心、法执、寿者执”都要破除,否则就不是菩萨。
个人“岚林谷”认为:这一品所讲的“破除执念”,都是提高一个人的认识问题,若要破除“四相”,甚至万相,必须看透本质,辨别假象,正确看待个人的“无”与“有”后,再去作为。
若把老子讲的“无为”,与佛说的“空”联系起来,便会发现其中的思维是一致。由此不难想到,一个人只要“悟空”一切,就是“有为”,值得竭尽所能,多情施爱,顺其自然,也许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里的清福!
当您读懂此文时,也许就是当今的“悟空”!注意“悟空”不是孙悟空,为此可欣赏戴荃作的《悟空|!也可以欣赏南怀瑾先生对《金刚经|第一至三品所作的谒语:
缁衣换却冕旒轻,托钵千家汗漫行。
何事劳生终草草,蒲团洗尽旅途情。
万象都缘一念波,护心那用修多罗。
岩中宴坐已多事,况起多余问什么。
四相初生四象殊,羲皇以上一无无。
剧怜多少修途客,寿我迷人犹讳愚。
文章又写长了,所以对三首谒语不再作解读,只要正确看待“有与无”,就是“悟空”,就能悟懂!
做人不要吝啬,若真想学佛与学道,就不要过分爱惜自己的点赞,该分享的时候就分享,该大方的时候就慷慨一下。
撰文不易,传递正道,弘扬正能量更加不容易,解除疑惑就是一种法布施。
所以,佛在手指间,点赞就是善举,一切善与佛同在。
2024.1.22日晨
全文3696字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看透“有无”,就是“悟空”发布于2024-05-05 21: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