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智慧
净心做事,做正事,做好事
——再读《金刚经|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笔记
今日甲辰龙年正月初四,再读《金刚经|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个人“岚林谷”特别感悟到,既然佛都说了,法不可说,法不可得,那么还学佛干吗?
这一品就给出了精准的答案,学佛就是净心行善。
昭明太子萧统,读了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后,深受感悟,于是将《金刚经|全文5130个字分为32章节,又称“32品”,值得细细品味,每一品分别起了小标题为“分”,此品为“净心行善分”,实在是妙处生花。
这个“花”是“善护念”的花。整部《金刚经|的中心思想就“善护念”这三个字。
从这一品的标题来讲,信息量巨大,能量巨大。
所谓“净心”,这里是内心之中“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四相,无此四相,人的“般若”智慧就会显现,所修所行的就是“无漏善法”,所以,这种所成形的成就,就是无上正等觉的正因。
所谓“行善”,就是修行一切自利、利他的善法。在不执着四相的基础上修行一切善法,就是成就无上正等正生助缘。所以,净心行善,是为圆成无上菩提的根本途径。
从《易经|的层面看,《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这个"积善之家"中的"善",在这里指的是美好的事物或者行为。"善"的基本义是美好,特指人的言行、品德符合道德规范。同时,"善"也有使事情向好的方面发展,把事情做好的含义,因此也被引申为善于、擅长,以及容易出现的或经常发生的。在词语中,如"点头称善"、"推贤乐善"、"迁善黜恶"、"片善小才"、"善柔"、"友善"等,都包含了对"善"的不同理解和运用。
从袁了凡著的《了凡四训|来看,立命,改过,行善和积德。其中行善,了凡先生总结了十种常见的善行,分别是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和爱惜物命。现实中,行善并不限于这些,其核心是有一颗善心。
下面,读《金刚经|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原文,共70个字。
个人“岚林谷”用白话文的说一遍。
佛上一品讲完法不可得后,话题一转,讲另一个“善法”的问题。
所谓“复次”,就是其次的问题,或者另一个问题。前面佛陀什么都否定了,佛也不是,有相的也不是,有色的也不是,有法可得的也不是,一切否定。
这里却告诉须菩提,要想成佛就要修一切善法,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非有善法的成就不可。
这里讲的“善法”,就是实践,当不执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时,这就是悟空,学到了“空道”,但光悟道还不行,还要证道。证明确实是得道。
前品讲过,一切佛法既不可说,又不可得,只有做事一次在一次好,每次都超越自已,等于超越一切,每天逼自己优秀一点,就是突破精进,就是破相和扫除执念。
佛陀说,“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只要在无“四相”的基础上,善护念,做好事,把好事做好,就是最高级的智慧。
这种“善法”是平等的,人人适用,包括“四圣六天”,所有众生,所以无高低之分,这也是“立地成佛”的一个原因。
所谓“立地”也能“成佛”,说明“善法”无固定式,每个人,每个众生做“善事”各有各的方式,各有各的特点,只要有善念,有结果就行。过程长短并不重要。
比如英雄者,只是一念间,便一举成名。若渡他人往往只要挺身一出,就成就了善法的结果。
所以,佛陀说,这个“善法”非善法,是名善法。不要去故意作做。凡有功利之心,就是着相,你不是行善。
做好事,为了名,不如不做。为名而为,是有为,格局下不了,若为众生而为,就足大格局,高境界,高维度。
正如季梁所言,“忠于民而信于神”!为民服务是忠,万民信赖,就是神一般的人物,用佛的话说,是神,非神,是名神!
在个人“岚林谷”的思维里,如来与玉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一样的。只是说法不样而己,萝卜芥菜各有所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犹如男人喜欢留短头发,女人喜欢留长发,但头发对人来说,本质是不变的,平等的,无高低之分。
这一品承前启后,既然佛说,法不可说,不可得,那么在没有法的情况下如何修行?佛没有明说。
要自己悟,若说了就不是法。
个人“岚林谷”认为,要回到“善护念”的根本上来,净心做事,做正事,做好事,竭尽所能把事做好,就行了。
正如老子所言:“以正治国,以奇出兵,以无事取天下”。守正出奇,无事清净,福报自然来!
2024.2.13日晨
全文1813字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净心做事,做正事,做好事发布于2024-05-05 21: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