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王阳明
学王阳明语录(十):
约礼之功为博文
上一节讲,用心的动力,在格物上下功夫。
尤其是,个人“岚林谷”从王阳明所言:“见父自然知孝”,特别感悟到,一种别样的清明气息,于是效防古人手法,撰写一首七言八句:
春风吹暖油菜喧,龙潭田垄人流连。
青山沐霭岚烟盛,南子浴霞喜似仙。
清明逢春人多思,学为圣贤告祖先。
龙恩好比阳耒水,渊远流长在眼前。
对于这七言八句中的“龙潭”“青山”“南子凸”“阳耒水”来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会看的自然会懂,因为“知”是心的本体。
今日学习《传习录|第九节,高人的姿态,表现在“博文”与“约礼”两个方面,两者为递进关系。博文惟精,约礼惟一,合起来,就是“精一”之功。
下面,首先读原文,如下:
爱问:
“先生以‘博文’为‘约礼’功夫,
深思之未能得,略请开示。”
先生曰:
“‘礼’字即是‘理’字。
‘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
‘文’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理’,只是一物。
‘约礼’只是要此心纯是一个天理。
要此心纯是天理,须就‘理’之发见处用功。
如发见于事亲时,就在事亲上学存此天理;
发见于事君时,就在事君上学存此天理;
发见于处富贵贫贱时,
就在处富贵贫贱上学存此天理;
发见于处患难、夷狄时,
就在处患难、夷狄上学存此天理。
至于作止、语默,无处不然,
随他发见处,即就那上面学个存天理。
这便是‘博学之于文’,便是‘约礼’的功夫。
‘博文’即是‘惟精’。‘约礼’即是‘惟一’。”
通过精读上述原文,可知道文中有四个关键词,即“博文,精一,约礼,惟一”,特别醒日耀眼,若逐字领悟,不难感觉出这是一种强势文化的产物,代表高人的两种姿态。
原文翻译,大致意思是,徐爱问王阳明,对先生说的“博文”为“约礼”的功夫,思虑再三,始终不能理解真义,要求先生不吝赐教。
徐爱问的问题,便是个人“岚林谷”,拟写学习笔记的标题,《约礼功夫为博文|。
王阳明的解答,非常精妙,充分体现出,徐爱是一位奇才,可惜英年早逝,不然胜比“孔孟”的“孟子”。
王阳明说:“‘礼”即“理”。“理”显示可见的是“文”,“文”隐蔽不能见的为“理”,文理原本是一物,文为外,理为内。
文理清晰,如树的“纹理”,其本质,正如老子所讲,十分精细,“曲则全,枉则直”。树的文理在于“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这个“理”是“文”隐藏不能见到的,如“树的纹理一样”,一年一圈,圏圈不同又似相同。
关于“文”,孔子早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文字是有局限性的。所以要穷尽天下道理,需要不断去“博文”,求得真知。
关于“礼”,有多种解读。此处的“礼”是一种仪式感,必须付出真诚的仪式感,否则就是形式。
关于“清明”的仪式感与“真诚”,个人“岚林谷”偏向于真诚,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以什么的仪式感来表达礼节,都可以。
而高人的做法,就是以“礼”约束自己。孔子在《论语·雍也|过:“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意思是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再用礼来加以约束。
这里所提到的“礼”,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也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以及礼物等。因此,“约礼”可以理解为,通过学习和遵守礼仪规范,来自我约束和提升个人修养。
个人创办公众号“岚林谷”不是求利,而是求学,以其为笔记,便于翻查,同时也是利他人之心,但凡有一个人学后受益,也是一桩小善事。
因为《金刚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读懂经中任一四句偈语,并为他人传授,此动德,比施舍三千大世界的所有财宝的动德还要大!
王阳明讲“约礼”在于已心,自已的心就代表着天理。要想让自己的心完全纯粹,达到天理的境界,就必须在“理”的显示处苦下功夫。
接着,王阳明例举了如何对待亲情、富贵与困苦。
他说,理在侍亲时显现,心即在侍亲上存此天理;理在身临富贵贫贱时显现,心即在身临富贵贫贱上存此天理;理在身处患难困厄中显现,心即在身处患难困厄上存此天理。
王阳明最后来了一个“盖棺定论”。他说:“至于作止语默,无处不然,随他发见处,即就那上面学个存天理。这便是博学之于文,便是约礼的功夫。”这句是阳明心学的精华所在。
“博文”,就是“惟精、惟一”中“惟精”,意思说时时处处修炼自我,就是把本身的技能,不断聚焦提纯。
“约礼”,是天理的对内修炼,把学到的东西融入心性的修炼,不断让天理落实在心中,让心体上攀附的贪嗔好恶越来越少,也就是“惟一”的功夫。
个人“岚林谷”,对“博文惟精,约礼惟一”的理解尤深,这简直是高人头上的,两根“野鸡毛”,代表两种至高无上的“姿势”。
这也是王阳明“精一”之功的出处。个人“岚林谷”,认为牛逼的人物,不在“一万招上”下功夫,而是在“一招上”下“万般”功夫。
如: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是一个了不起的行动派。正如《中庸|中描述的那样,“得一善而拳拳服膺”。闻一善言,见一善行,紧紧攥在手中唯恐失去,不实践明白决不罢休。
又如,孔子最仰仗的另一个得意门生子贡,把孔子“气得无语”,不管孔子讲什么,他都要记下来,在言语方面发挥极致。
客观来讲,尽管孔子反感子贡的“口惠”无实,最终在孔子死后,奠定孔子学术上至高地位的,仍是这位“口的巨人”。
而颜回,正是他了不起的实战派,以实力帮助孔子,解决了周游列国期间潦倒的状况,为孔子游学,作出了的重要贡献。
其实,孔子最为了不起的地方,是“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对王阳明来说,他直截了当地,将“约我以礼”的“礼”,与“心即理”的“理”等同起来。甚至将“博我以文”之“文”和“约我以礼”之“礼”等同起来。认为可以表现出来被看见的“理”就是“文”,隐微不足以为人所见的便是“理”,两者是相通的,也是互为补充的。
可以看得见的“文”,可以通过“为学日益”的方式获得,日积月累,越来越渊博。
隐微难见的“理”,只能通过“为道日损”的方式,在具体的实践中越来越纯粹,越来越简化,最终体现在人身上,抵达“随心意而不逾矩”,无一处不得体。
所以说,高人有两种姿势,就是博文与约礼。
学为圣贤者也有两种修行,就是为学日益与为道日损。
2024.3.31日晨
全文2478字
上图/岚林谷2013年手工图
《九龙护主.格局|(部分)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学王阳明语录(十):约礼之功为博文发布于2024-05-05 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