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魔力

语言的魔力&重塑心灵

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统称为“信念系统”。所有人的内心困扰或者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都是来自信念系统的冲突,但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生活体验的改变而不断变化,我们的人生要做到三赢,感受应有的成功快乐,必须建立更有效的信念,即建立新的神经元网络,改进对待同类事情的想法与做法。


大千世界,每一样事物都以自己的独特性而存在。人之所以不同,除了遗传基因的巨大差异外,还与他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信念系统有很大关系。一个人面对世界上种种事物的处理态度,所依据的正是他的信念系统。信念系统其实可以分开为信念、价值和规条。

PART/
01
什么是信念

信念就是“事情应该是怎样的”或者“事情就是这样的”的主观判断,是我们认为维持世界运作下去的法则(这是来自说话者脑子里认知的世界,即主观的法则),是解释和支持行动或没有行动的理由,是解释和支持变化或没有变化的理由,是对于这个世界各种关系的主观逻辑定律。对很多人来说,信念也就等于真理——事情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信念是本人认为世事应该是怎样的,但并不能说真理便一定是这样。

每个人拥有的信念数以百万计,绝大部分信念都存于潜意识里,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信念会在意识层出现:当信念受到冒犯或者挑战时,当这个人自觉地反省时。  

信念的种类

(1)定义式(相等式)。确定事物之意义,一项事物与另一项事物的意义相同。常见的用词包括:XX是YY、即是、等于、就是、便是等。例:沉默就是投降。 


(2)因果式。一项事物导致另一项事物的产生。可以是直接明确的,例:因为你没有来,所以我失败了;也可以是隐藏的,例:我很累,不能帮你。常见的用词包括:引起、造成、导致、如果、因此、因为……所以、终会、终于、结果、将会、只会等。例:不良沟通造成婚姻失败;如果你不开口便不会这样了。 


(3)规条式。事物中的选择性受到限制,常常表现为一个人或一件事的能力水平或限制,常见的用词包括:能/不能、可以/不可以、可能/不可能、应该/不应该、必须/必须不、认为……必要/认为……不必要等。例:他需要培训才能胜任;他不可以这样就离开。事情发生的概率,常见的用词包括:会/不会、可能会/可能不会等,还有一定、绝不会等。例:这不会出现;那样做一定失败。一个人的主观愿望,常见的用词包括:会/不会、要/不要。例:我会成功。


(4)判断式。事实上,所有的信念都是判断。这里指的可以算是最简单明确的判断模式,就是把对事物的主观猜测当作必然。判断式的信念往往没有特定的用词,而只是带着肯定语气来描述事物。例:他不成;我输了;三次才对。

信念形成的四个途径 

(1)本人的亲身经验,例如,曾被火烫伤而知道火能伤人。


(2)观察他人的经验,例如,在课堂上见见到同学顽皮而受罚,因而知道某些行为不可以在上课时做。 


(3接受信任之人的灌输,例如,父母说要提防陌生人,所以我们对不熟悉的人有抗拒之心。 


(4)自我思考做出的总结,例如,某人总是拒绝我的善意,苦思之下,终于认定是因为他妒忌我升迁比他快。

局限性信念

事实上,没有一种信念在所有的情况下都绝对有效。绝大部分的信念都能帮助我们成长和处理生活中出现的情况,但也有少部分是因为我们接收时没有好好地理解和消化,或者欠缺全面的定位(与其他信念契合),因此在某些情况出现时,发现有冲突存在。我们称这些信念为“局限性信念”或者“障碍性信念”。


一个人最严重的“局限性信念”是三类关于“身份”的信念:

(1)“能力性”的局限信念,即“我没有能力”。例:“我不能放松。”解决的方向是认识本有的庞大能力。 


(2)“可能性”的局限信念,即“我没有可能……”。例:“我这个病不会好了。”解决的方向是看到希望。 


(3)“资格性”的局限信念,即“我没有资格拥有美好快乐的人生”。例:“我的命生成这样,是应该受苦的。”解决的方向是感觉到他也可以有美好的人生。 

PART/
02
什么是价值

价值是事情的意义和一个人能够在事情里得到的好处。在这件事情里什么最重要?这件事可以给我带来些什么?或者凭这件事情我可以得到些什么?弗洛伊德说过,一个人做一件事,不是为了得到一些乐趣(正面价值),便是为了避开一些痛苦(负面价值)。所以,价值是做与不做任何事的原因。也因为如此,推动一个人的方法必然是在价值观上下功夫:他在乎一些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怎样在要他做的事情里增加这些价值。这就是说,需要了解这个人对于这件事情的价值观。

任何一件事情给我们的价值都不会是仅仅一个,而在一件事给我们的众多价值里,一些价值比其他的价值更重要,因此这些价值被我们根据其重要性而做出排序。我们会放弃一些比较低的价值去保护一些较高的价值。在事与事之间的选择上,我们也会凭着它们能提供的价值高低进行取舍。 事实上,你若细心想想便不难看出,任何事情都带给一个人非常多的价值,有正面的(心中想要的),也有负面的(心中想避开的)。它们按着价值的正负和轻重,在一个人的潜意识里排列:从最想要的正面价值,到轻微的正面价值,到轻微的负面价值,到最不想要的负面价值,呈一个“U”形。我们做事情的推动力,便是按这样的次序被这些价值操纵着。

如果在一件事里有两个高低不同的价值,我们容易取舍,但是如果这两个价值是同等轻重而我们只能争取其中一项时,我们就会感到困难。这时如果一个人有清晰的价值观(在乎些什么价值、每一项价值是什么意思、一件事里有哪些价值),处理事情和做出决定时便能爽快利落。我们在一件事上的价值观,有时就算有了清晰的轻重排列,仍会出现困扰的情况,因为在意识和潜意识里事情的价值排列常常是不同的                                                   

价值可以创造、增大和转移

一个人的价值观不是永恒不变的。青年时代他可能追求乐趣和别人对他的接纳,中年时代他强调金钱收入和地位,而老年时代他更在乎安稳和被人尊重。事情给我们的价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更正确地说,价值观随着环境、经验、思想和情绪而不断地改变。价值也可以人为地被创造、增大和转移。


创造价值:把重复和沉闷的工作分开为几个分量相等的部分,每完成一个部分时都计算一下速度,尝试不断地打破完成上个部分的速度;或者告诉更多人你准备完成某件事,因此你会更用心地把事情做好:因为你在乎众人对你的肯定。 


增大价值:怎样在每天的工作中学习到一些新的东西?在见到每个人的时候,试着找出他有些什么专长,或者找出一些他处事的信念基础。下次在哪里、怎样做可以有所突破?正在做的事情对你未来的长远目标会有怎样的贡献? 


转移价值:不再为上级的肯定,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水平而做好工作;把销售人寿保险的目的从赚钱改为帮助别人并使其家庭得到保障。不再想眼前的事对一年后的目标有些什么作用,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样使当前的顾客满意。


推动或者激励一个人,就是找出他所注重的价值,并且创造、增大和转移这些价值。这样,这个人便对那件事情有兴趣,会自动、积极和认真地去做。

PART/
03
什么是规条

规条是事情的安排方式,也就是做法。规条的存在,完全是为了取得事情中所体现的价值和实现一些信念。规条会涉及人事物的组织安排和活动,因此,有清晰的动词在其中。 

当一个做法无效时,我们便要在坚持信念与价值,或者坚持规条(做法)之间做出选择。本来,怎样选择是很明显的:既然规条是为了取得价值和实现信念,当规条无效时,我们应当坚持信念与价值,而改变规条。就像当一条路线不能把你带到目的地,你当然会改变路线,而坚持目的地。

但是在现实情况中,人们往往不是这样:虽然做法已经明显无效,他们仍会坚持规条,因而距离信念与价值越来越远,这造成他们的困扰、辛苦和压力。

例如:很多母亲都是因为孩子不听自己的话而感到苦恼,她们没有注意到在最初几次给孩子指令但孩子没有听从的时候,就应改变做法,而不是坚持使用同样的做法。

坚持无效做法的人,最常用的理由是他们的做法是“对的”。每当头脑中有这个意识时,大脑中负责以下功能的部分便会停工:分析、找寻其他可能性、找寻其他行为选择、解决问题、风险评估、未来策划。 

规条可以有意识地谈论、思考、看见,而信念及价值观则深藏于潜意识里。人们都习惯了意识思考、逻辑分析,而潜藏在潜意识中的信念价值,则无法在意识思考中出现,而只能用感觉去做无声抗议。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学会与潜意识沟通。对这点没有了解,一个人便容易陷入重复无效行为的困境里。                                                  

PART/
04
信念、价值观、规条的相互关系

信念就像一幢建筑在浅水处的房屋,由一根一根柱子支撑着。房屋是信念,而柱子就是价值。这就是说,价值是支持信念的东西。信念改变了,就如房屋的位置改变了,水里支撑的柱子一定有了改变。也可以说是:改变价值,信念便能改变。

例如:“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这样我们才能被群体接受,在群体中感到安全。所以,我们每天早上见面时都互道早安。”

信念:“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

价值:“被接受”“感到安全”

规条:“互道早安”这个行为

该注意的是:信念和规条往往容易混淆,因为两者都常常会有“应该”二字出现。其实,它们不难分辨。因为规条总是为了实现信念。而且实现信念的方法也不会只有所说的规条,必然有其他的方法,如果仅仅是坚持那则规条也许不能实现信念。上面例子的“互道早安”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信念。“互相尊重”不一定用“互道早安”才能体现出来。

这里对价值观与规条的意义,和它们对人生的影响,做一个总结: 

(1)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统称为“信念系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意念行为的思想基础。信念系统操纵着我们人生里的每一件事,是做或不做任何事的基本决定因素。

(2)人是不会也不可能没有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生存的。

(3)信念系统有一个外壳,就是态度。所以,态度其实是BVR(Believes-Values-Rules)的表征。只有当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或规条有所改变时,他的态度才会改变。 

(4)一个人的信念系统加上态度,简单地说便是此人的性格。 

(5)信念是事情应该是怎样的,是事情的原因;价值是事情的意义,其中什么重要、可得到怎样的好处等;规条是事情怎样安排才能取得价值,实现信念。

(6)信念系统是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处世模式,让我们无须每件事每次都重新学习而知道怎样应付。 

(7)一个人在出生时是没有信念系统的。所有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都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经由生活体验而产生的。因为永远都有新的生活体验,所以一个人的信念系统也从不停留在静止状态,而是不断地处在改变之中。

(8)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数量极为庞大,但是绝大部分储留在潜意识里。 

(9)所有人的内心困扰,都是来自一些信念、价值观或规条的冲突。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也是起源于两者内心的信念、价值观或规条的冲突。                             




PART/
05
关于信念和预期的拓展

信念

信念在很多方面塑造和产生了我们的思想、言语和行动的“表层结构”。信念决定了我们如何定义事件,它也是动机和文化的核心。我们的信念和价值观会强化(激励或说服)对特定能力与行为的支持或抑制。信念和价值观跟“为什么”这个问题有关。本质上,信念是对我们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的评估与判断。


信念在不同于行为和感知的层面上运作,它联结我们的体验与价值观/准则,以此来影响对现实的体验和解释。


信念产生于大脑的深层结构,它会引发体内基本生理功能的改变,并负责许多无意识反应。


信念与深层生理功能的密切联结,创造了这一可能性——信念在健康和治疗(像安慰剂效应的例子)领域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信念在我们行为的很多层面都有自我组织和“自我实现的预言”的效应,它将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个领域,而过滤掉其他。一个深信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的人,会围绕这一信念来安排他/她的生活和行动,做很多反映这一信念的微妙而无意识的决定。由于信念所生的期望会影响我们的深层神经运作,它们也会带来戏剧性的生理效应。这可以由下述例子证实:收养了婴儿的妈妈,由于她相信妈妈应当母乳喂养婴儿,于是她开始分泌乳汁,并有了足够的奶水来自己喂养收养的孩子。


信念对我们的生活有强大影响。它们也很难通过逻辑规则和理性思考而改变。


有一个常识:如果人相信他能够做某件事,他就能做。而如果他相信某事不可能成,花多少力气说服他那可以做成都没用。


我们的信念会塑造、影响甚至决定我们聪慧、健康、交际、创新的程度,甚至决定我们幸福和成功的程度。

限制性信念

限制性信念最常见的三大领域集中于没有希望、无能为力、没有价值的议题。这三方面信念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惊人的影响。 


1、没有希望:无论你能力如何,渴求的目标不可能实现的信念。   

2、无能为力渴求的目标有可能实现,但你没有能力做到的信念。

3、没有价值:由于某种原因,你不配得到渴求的目标的信念。


要想成功,人们需要把这三种限制性信念改变成以下信念:有对未来的希望有能力感和责任感有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


限制性信念有时就像“思想病毒”一样运作,有着类似于电脑病毒或生理病毒那样的破坏力。“思想病毒”是可以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的限制性信念,并妨碍着人们自我治愈自我提升的努力和能力。思想病毒包含着默认的假定和前提假设,这使得它们难以被识别,难以被挑战。


我们会拓展和丰富我们的世界观,越来越清楚我们的身份和使命,以此来转换限制性信念,并对“思想病毒”“免疫”。


限制性信念可通过以下方式更新和转换:

◎识别和认可潜在的正面意图。 

◎识别信念立足的默认的或无意识的前提假设或假定。

◎拓宽对信念相关因果链或“复合等同”的观点。 

◎就满足限制性信念的正面意图/目标,提供“如何做”的替代选择。 

◎澄清或更新那些塑造个人使命感目标感的重要关系,在身份层面上接受正面支持。

预期

人们对结果和自身能力的信念和预期,在他们实现渴求状态的能力上扮演重要角色。


强烈的正面预期会推动人们付出额外的努力,释放潜藏的能力。


“预期”是与未来行动和结果有关的心灵地图。这地图可以是个体的行为、行为的结果或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当这样的地图非常强大时,它们的影响可以超过我们身边的现实。 


所有人都会创造预期,并希望世界符合自己的预期。世界与我们对世界的预期之间的落差是许多人生失意的根源。


从NLP的观点看,一个人在想象中对未来的结果能够看到、听到、感受到越多,预期的力量就越大。这样,丰富可能的未来行动或结果相关的内在心像、声音、言语、感觉,可以强化预期。


建立或改变预期的基本NLP方法包括:

a.直接处理与预期相关的内在感知表象。 

b.处理预期的来源:潜在信念。


我们的预期会极大影响我们对于实现特定目标的信心程度。关于实现目标,出现的基本信念议题来自于改变的若干根本成分有关的预期: 

1.对结果的渴求。 

2.行动会产生该结果的信心。 

3.对行动的适宜度和难度的评估(无论该行为是否产生渴求的结果)。 

4.能够采取所需行为来完成计划接近目标的信念。 

5.责任感、自我价值感,以及所需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联感。


有时人们会觉得自己不值得健康、聪明或成功。如果一个人不相信他值得实现某项目标,或他有责任去完成所需的行动,那么,无论他/她是否有能力,是否了解适宜的途径,是否渴望结果,都没有用。


能够评估和确认整个信念系统,以便帮助别人或者我们自己实现目标,这非常重要。如果有太多的冲突或疑问,计划和行动就无法有效实施。


信念评估表

·用一句话描述要达成的目标或结果。

目标/结果                   
·简短的描述一下实现目标的计划或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有的话)。

·将你对下述各个陈述的信心水平按照1-5分进行评分,其中1代表信念极低,5代表信念极高。 

a.“这个目标有必要有价值的。” 

    1    2    3    4    5

b.“能实现这个目标。” 

    1    2    3    4    5

c.“为实现目标,需要做什么是很清楚的,这样做是合理的,不会妨碍到他人。” 

    1    2    3    4    5

d.“我/我们具备实现目标所必需的能力。” 

    1    2    3    4    5

e.“我/我们有责任实现目标,这个结果是我/我们应得的。” 

    1    2    3    4    5


【建立信心和增强信念 】

评估完这些信念核心领域的信心和适合程度之后,你可以考虑下述问题来强化存疑领域的信念: 

1.若要更适合或更有信心,你还需要了解什么、为目标增加什么、相信什么? 

2.对于这个信念,谁可以做你的指导者? 

3.这个指导者会给你什么信息或建议?


“就像”练习 

1、探索者想出一些他/她有所怀疑的目标或情景。探索者要向顾问表述限制性信念,即“对我来说不可能……”“我没有能力……”“我不值得……”,等等。

2、教练分别用下述说法来鼓励探索者:“如果(它有可能/你有能力/你值得),会发生什么?” “表现得就像(它有可能/你有能力/你值得),那会怎样?” “想象你已经能够处理跟你的信念(那不可能/你没有能力/你不值得)有关的所有议题,那么你所想的、所做的、所相信的会有何不同?” 

3、如果探索者有其他异议或障碍,顾问可以继续问:“表现得‘就像’你已经处理了这个干扰或妨碍,你的回应会有什么不同?”


NLP的基本精神

(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No two persons are the same.

(2)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One person cannot change another person.

(3)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Usefulness is more important.

(4)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The map is not territory.

(5)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The meaning of communication is the response one gets.

(6)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Repeating the same behavior will repeat the same result.

(7)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solutions to every situation.

(8)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Every one chooses the best behavior at the moment.

(9)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Every one already possesses all the resources needed.

(10)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分。In any system, the most flexible person has the control.

(11)没有挫败,只有反馈信息。There is no failure, only feedback.

(12)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Intentions and emotions are never wrong, only the behavior has not been effective.




END





以上内容摘选整理自李中莹先生所著的《重塑心灵》和罗伯特·迪尔茨先生所著的《语言的魔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获取完整信息请购买正版书籍,谢谢!感恩您的陪伴!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语言的魔力》分享(三)发布于2024-05-02 11: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