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华建议居士们去跟大家分享大准提法的利益,可以制作成视频、写写念咒体悟等等,有个居士跟圣华说:“等等再等等,等我修好了再去跟大家分享,我现在修的还不好,给别人讲别人也不理我,等我多读一些经,多念一些咒,明理了,再去跟别人分享。否则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事情上,得不偿失。”
      圣华表示:“分享本来就是闻思修的过程,所有法门都离不开止观双运的修法基础。念经持咒、参禅打坐、讲经说法、生活琐事、喝茶观影等都是修习止观的方式。若认为修行是单一的方式,那其他时间将在尘劳烦恼中度过。无止观基础,念经也难静心。应发大乘心,行菩萨道,分享文章与制作视频是本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方式,功德无量。就像2500年前,佛陀及祖师讲修法心得,形成经典流传至今也都是自言自语,但取了个名叫度众生。”
     圣华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人要从村里到几十公里外的地方去打工,去之前开始修理已经破烂不堪的自行车,朋友建议他骑着刚买的摩托车,他却不为所动,认为这么远的距离,骑摩托车太费油了,既然打工,就要凭借自己的力量,第一次骑了10多公里,自行车坏掉了,他把自行车推了回来,没有去打工,第二次、第三次……也是如此,很长时间过去了,他依然在修理自行车”。

 

        所谓止观,“止”即停止,停心止妄,降伏烦恼;“观”即观达,观察妄惑,达到觉悟。“止观”即“定慧”。就是“禅修”,目的是抑制心里因俗念而产生妄想,使心保持平静、稳定,荡除烦恼、焦虑、执着、分散、邪淫、恐惧、惰性、贪嗔痴慢疑等习气,并集中心念观察思维,以定生慧,培养清净心、决断力、平等、专注、勇猛、精进、分析力、欢喜心等优良品质,达到通达法界实相的般若智慧的境地。

 

       唯“止”能“观”,唯“观”能“止”。二者相辅相成,对立统一。《大乘义章》卷10:“守心住缘,离诸散动,故为止;止心不乱,故复名定。观者,于法推求简择名观:观达称慧”。《止观辅行》卷1:“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观。止观不二,境智冥一。”就练功次第而言,“止”在前,先降伏烦恼,停止妄念;“观”在后,断诸妄念,证得“真如”。天台宗倡导“止观双修”即“定慧等持”。《小止观》:“苦夫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

 

       当你养成每天撰写文章并乐于分享的习惯时,你便会自然地步入止观修法。在日常生活中,你将更加专注于自己的起心动念,清晰地觉察到烦恼与妄想,并自动地将其铲除,使内心安宁并坚守于法,这便是“止”的境界。同时,你会对世间万物产生深入的观照,从而在其中领悟微妙的真理(空假中),这即是“观”。

 

      有些人修准提法门却觉得效验不佳,甚至失去了信心,放弃了这如同救命稻草般的法门。这往往是因为他们没有细心体察生活中的变化。当你静下心来撰写文章、制作视频时,你会更加专注于修法心得和感应的深入思考,你会翻阅经书寻找答案,这是学习能力自动提高,记忆力极强,将这些学习逐渐串联成系统的脉络,从而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修行方法。这样,你将更加精进,直至达到觉醒的境地。
       因此,我诚挚地建议每位同修,将每日的心得感应书写下来,分享于群内。管理员会精心挑选并发布至公众号,以供大家共同学习与交流。也不用担心别人能不能看懂,在思维书写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你更加了解真实的自己,他人永远是陪伴你成长的伙伴。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分享就是止观】发布于2024-05-02 10:5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