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法学
法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是诸子百家中的名家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理官,是治理狱讼的官吏,班固认为,法家可能起源于理官,但是其思想源头并不确切。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汉书·艺文志》
法家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其核心在于“信赏必罚”,其目的在于“以辅礼制”。
法家不別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
法家共十家,分为“法派”、“术派”、“势派”,著作共217篇
《李子》,三十二篇。作者为李悝(前455年-前395年),是战国时期魏文侯的丞相,提倡“富国强兵”之说。
《李子》三十二篇。名悝,相魏文侯,富国强兵。
《商君》,二十九篇。作者为商鞅(前390年-前338年),姬姓,名鞅,也称卫鞅,或公孙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孝公的丞相,是法家“法派”的创始人。
《商君》二十九篇。名鞅,姬姓,卫后也,相秦孝公,有《列传》。
《申子》,六篇。作者申不害(前420年-前337年),亦称申子,是郑国京邑人,是法家“术派”的创始人。申不害是韩昭侯的丞相,终其一生,诸侯都不敢侵略韩国,正所谓“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彊,无侵韩者”。
《申子》六篇。名不害,京人,相韩昭侯,终其身诸侯不敢侵韩。
《处子》,九篇。作者应为处子,其人不详。
《处子》九篇。
《慎子》,四十二篇。作者为慎到(约前395年-前315年),赵国邯郸人,是法家"势派"的创始人,早于申不害、韩非,受到申不害和韩非的称赞。
《慎子》四十二篇。名到,先申、韩,申、韩称之。
《韩子》,五十五篇。作者为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是韩国宗室公子。韩非主张“法”、“术”、“势”三者并重,是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出使秦国时,被李斯杀害。
《韩子》五十五篇。名非,韩诸公子,使秦,李斯害而杀之。
《游棣子》,一篇。作者游棣,其人不详,当是战国晚期与慎到、韩非同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之一。
《游棣子》一篇。
《晁错》,三十一篇。作者晁错(前200年-前154年),西汉政治家,主张“重农抑商”、“移民实边”。
《晁错》三十一篇。
《燕十事》,十篇。作者不详。
《燕十事》十篇。不知作者。
《法家言》,二篇。作者不详。
《法家言》二篇。不知作者。
法家的兴起及其缺陷
战国时期,王权衰落,诸侯争霸,社会的巨变,导致法家思想逐渐兴起,在经过商鞅、慎到、申不害的发展后,逐渐形成以商鞅为代表的“法派”,以申不害为代表的“术派”,和以“慎到”为代表的“势派”三者相结合的学派。到了战国末期,韩非兼取“法”、“术”、“势”三家之长,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至此,法家跻身成为诸子百家中的一大名家!
然而,法家也有其缺陷,班固引用《周易》中的话感叹说:“古代君王以严明的刑罚来整顿法制,这是他们的长处。然而,如果由刻薄的人来施行法治,就会抛弃教化,放弃仁爱,只通过施行刑法而想达到天下太平,甚至于残害至亲,伤害恩义,刻薄应当亲厚之人”。
《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法家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作发布于2024-04-27 1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