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史书对于公子虔的事迹记载非常少,对于秦献公的子嗣们除秦孝公之外毫无记载,也未记载秦献公的夫人女儿。
秦献公为何不传位公子虔,有以下几种可能:其一公子虔不是秦献公的儿子,从献公父亲去世到献公即位前后还有三位君主在位,公子虔有可能为其中一位君主未继承王位的儿子。其二公子虔不是嫡子,按照周礼中的宗法制度,王位的继承需要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进行,献公不传位公子虔可能是由于他不是嫡子。其三公子虔是嫡子但年龄小于秦孝公。
秦献公经历了秦国王位继承最为混乱的时期,秦国也失去了霸主地位,与邻国魏国交战不断,秦献公应当以最为稳定的传位方式让秦国先延续下去,而非是以让秦国强大起来而选择最为合适的人。
孟西白是群居于郿县的三个大族,是秦国主要的兵源地,拥有骑士特权和优先论功特权,也正是因为这孟西白三族才要阻止商鞅变法,而这三族是什么来历呢?
孟西白三族的祖先是秦穆公成就霸业的三个名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这三人对晋作战是屡战屡败甚至成为俘虏,直到最后才最终胜利使秦国获得霸主地位。不仅如此,孟明视之父为百里奚,西乞术与白乙丙之父蹇叔也是秦国强大起来的主要功臣。
百里奚的后人为孟族,所以秦孝公所见的百里奚六世孙百里遥与孙女玄奇应该是杜撰的,同样白起也不会出自白族,白族是蹇叔的后代,并非是公族之后,如果是白族之后,白起无法自称或者他人称呼“公孙起”。
商鞅本为卫国人,卫国为周天子分封的姬姓国之一,商鞅为卫国公族,因此其名卫鞅。卫鞅为卫国公族之后,为国君为成为君主的公子之后,所以又称为公孙鞅,因变法使秦国强大与魏国之战战胜魏国获得河西之地,而被封于商十五地,为商君,所以称为商鞅。
商鞅其师不知何人,或称尸子为其师,但尸子在商鞅变法时作为其门客出现,商鞅或与于尸子处学有所得,但其原有的法家思想应另有其师。商鞅入秦携有李悝所著的《法经》,李悝于商鞅出生前就已经去世。商鞅在变法中多借鉴改良李悝吴起之变法内容,吴起与商鞅皆为卫国人,又有时间上的交集,吴起又是李悝变法的亲身经历者,商鞅之法家思想或传自于吴起,或为吴起的再传。
孝公死后公子虔与旧贵族势力诬陷商鞅谋反,惠文王派兵捉拿,商鞅潜回商地起兵,与彤地战败死于战场,后将其尸首带回处以车裂,并不是活活五马分尸的,这有些反人类了。
关于秦孝公是否有传位商鞅的想法,史书是有记载的,秦孝公临死前确实想传位商鞅,商鞅没有接受,这种情况并非没有可能,因为史书同时还记载了魏惠文王传位于惠子,和燕王哙传位子之的事迹,这三件事几乎存在于同一时期,而且燕王哙确实也传位于子之,虽然最后也是出现乱局,但也说明这种传位的方法在当时是存在的。至于说动机是什么,不好揣度。
不过即使商鞅接受,秦国也必将陷入一场混乱,以公子虔、公孙贾为首的秦国公族,以甘龙、杜挚为首的守旧顽固派,以孟西白三族为首的因改革失去特权的旧贵族们也会将其拉下。
相传与孙膑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恐其贤于己,因而设计让他遭受了膑刑。孙膑与庞涓的师傅是鬼谷子的说法来源于《东周列国志》和《孙庞斗志演义》等历史小说,都是明朝末年的文人所编纂,正史没有记载,其事迹大致与历史相吻合。值得一提的是孙膑出生于兵法世家,即便家学也足以使孙膑成名。关于鬼谷子的门人史书明确记载的只有张仪和苏秦两人,而其他传说为鬼谷子的门人如商鞅、吕不韦、白起、李牧、王翦、甘茂、乐毅、毛遂、赵奢等更是捕风捉影。
而围魏救赵的计策也并不是完全成功。由于赵国进攻魏国盟国魏国,招致魏国兵临赵国国都,赵国向齐楚求援,齐威王派兵救援,此时魏国已经拿下赵国国都,实际上国都被攻占赵国已经可以宣布灭国了,而桂陵之战之后,魏军主力也并未溃败,其齐国也没有攻打魏国国都,赵国首都邯郸还在魏国手里,直至两年后的前353年,齐国请来楚国大将景舍出面调停,魏惠王与赵成侯在漳河边结盟,魏军才正式撤出邯郸。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看《大秦帝国之裂变》学史笔记发布于2024-04-25 10:4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