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老先生是喜爱的诗人。他的诗作常会忆起。
(一)
在2023年诗词大会的第7期,杨雨教授说动心是诗词创作的初心。觉得说得有道理。
现代人都经过写作文的训练,养成了一个坏习惯,一提笔就考虑怎样骗人,写作文的初心就是骗人。同样道理,古代文人有时为了应酬或炫技,也有可能写几句言不由心的诗作。
所以,品读诗作,先品一下作者的初心,是不是真的动了心。
这句诗中,作者在空寂的山林里,品味山水澄空的愉悦,忽然听到山林里有人在说话对答的声音,环顾四周只却看见密密的树木,看不到人,而说话的声音似乎离自己并不远,于是觉得很有趣。
品读的结果,作者当时是真的动了心,然后才写下这句诗作,一千三百年前的诗人在这句诗中,没有骗人。
(二)
接下来品读的是,作者怎样展述初心,怎样描述当时心动的心境。
有人在写诗的时候,虽然有了初心,感受到动心的情境,但用文字描述的时候,却用许多套路去描写,把初心覆盖得所剩无几,而且诗句读起来晦涩。
王维在描述初心的时候,语音通俗流畅,两句话把当时有趣的初心展现出来,没有跑题,没有覆盖,一千多年后重读,依然可以从这十个字里,再现当时的情境,而且有回味空间。
(三)
接下来是品味作者的描述技巧。
作者是先描述一个空境,“空山不见人”,然后在空境中展现一个细节,“但闻人语响”,空境衬托、对比细节,使细节放大、分明,细节在空境中回响。
同样的技巧,在作者另一首诗中也有体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两句是空境,后两句是细节。
什么是空境?
空境就像一张坐椅,可以入坐的地方空荡荡的,那个地方就是空境。空是被实抱着的空。比如,茶杯里面的空,篮球里面的空,等等。
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也是空境。
作者在身上享受到了空境,然后把空境的体验描述出来。
怎样判断一个人身上有可能享受到空境呢?
如果一个人的日常身体用力,是以背部为阳,以前面胸腹为阴,背后的力延伸抱着前面,这个人身上有可能感受到空境或虚境。许多动物的身体用力就是这样,内家拳的身体用力也是这样。
如果一个人的日常身体用力,是以前面为阳,背后为阴,身体前面的力延伸反抱背后,前面的力像花朵绽放迎人,这样的身体用力,力容易向上浮,难以体验到空境或虚境。
(四)
作者让人佩服的地方,他虽然是伟大的诗人,却不觉得自己伟大,反而觉得自己渺小。
怎样品读出来的呢?
作者诗歌里写的事物,许多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物、小情境,比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很伟大的话,会对这些小事物、小情境在潜识中选择性地进行忽略,体检不到这种小乐趣。
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很伟大的话,空境的空间就会被挤占,中宫填实,难以体检到以实抱虚的这种空荡荡、亦实亦虚的体验。
事实上,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在社会的力量面前,个人的力量是非常非常渺小的。
对许多人来说,承认自己的渺小是件跟难的事情。
(五)
明心见诗。
对大众来说,对生活中出现的小“心动”,经常是麻木的。作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这些小“心动”,可能跟静坐的练习有关。
戊己真人认为,心是身体中最脏的地方。
静坐使心境澄明。
(六)
王老先生会不会很刻意地去追求更多更好的作品?
写诗歌需要耗费身体的心力能量,越是刻意去写,耗费越大。这一点,相信王老先生是有体会的。所以,猜测会更倾向于诗意的自然触发,不会去苦吟。
王老先生的境界,似乎可以心如空谷,清风明月长驻空谷。有这份愉悦的体验,应该会心足,会比较平淡看待诗歌写作的事情。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读半首《鹿柴》发布于2024-04-11 14: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