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在十二正经以外,人体还有一套平衡系统,就是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如果能每天按摩八脉上的大穴,以穴通经,以经通脉,人体就仿佛有了一股清阳之气。尤其八脉里有8个代表性穴位:公孙、内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列缺、照海。每个穴位都堪比“核反应堆”,一治就是一大片!

1、内关穴:养颜养心

很多女性朋友在40岁至50岁之间,经常容易产生心慌、气短、出虚汗等不适症状。去医院检查,一般都说是更年期综合症或亚健康。

按照古人的说法,女人到了这个年龄段,基本上身体就到了衰退的阶段。女子的衰老首先从阳明经开始,慢慢导致三条阳经气血逐渐衰退。头为诸阳之会,气血不能上达于面部,皱纹和斑点就产生了。人的美实际上与气血息息相关。心主神,其华在面。心之神主要靠气血来充盈,气血充足,自然反映到脸上,所以女人养颜首先要养心。

内关穴所属的这条经络叫心包经,通于任脉,会于阴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内关穴的真正妙用,在于能打开人体内在机关,有补益气血、安神养颜之功。

内关穴很好找,在手臂内侧,腕横纹上两寸,取穴时手握虚拳向上平放,另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以腕横纹为准并齐,食指点按的地方就是内关穴。

2、外关穴:“聪耳神穴”

中医学认为,出现暂时性听力问题,是人体阳气不足的表现。那么外关在此刻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艾灸外关穴可以充实三焦的元阳之气,并引导元气出纳运化于一身。外关穴瘀阻,会引起耳膜弛缓不收,塌陷的耳膜无力恢复常态。

外关穴在临床上还可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可以采用针刺、推拿、艾灸来治疗。此外,外关通于阳维穴,具有解表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不仅对急性腰扭伤有奇效,对关节炎、颈椎病等也有很好的效果。

外关为三焦经之络穴,它在腕背横纹上2寸,尺桡骨中间,与内关相对的地方。

3、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痛

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落枕,苦不堪言。落枕还是颈椎发生病变的一个前期信号,经常落枕的人,如果不及时调理预防,多半会导致颈椎病。列缺穴对于预防颈椎病有独到的效果。在人体上,列缺穴就是我们修复头部疾病的工具。
《黄帝内经》里记载,列缺穴主要治疗偏头疼、头疼、落枕等疾病。针灸大成》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四总穴歌,其中一句为:“头项寻列缺。”就是说脖子往上的病都可以用这穴位来治疗和调节。

列缺穴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取穴时两手虎口交叉,当食指尖所到凹陷处,便是该穴。

4、后溪穴:治疗颈椎腰椎病

后溪穴怎么找呢?把手握成拳,在第5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

后溪穴既是小肠经的俞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它被誉为是“通治颈肩腰椎病的神奇大穴”,主治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后溪穴比较深,因此要重点艾灸,只要灸透这个穴位,治疗颈椎病就可事半功倍。后溪穴主要是从手指向肩膀方向打通经络。艾灸后,最好再沿着小肠经的运行路线揉搓一番,以增强效果。

5、照海穴:治疗咽痛

嗓子痛,艾灸照海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因为照海穴在奇经八脉中属阴跷,与足少阴肾经交会,为八脉交会要穴之一,有滋肾清热、通调三焦之功,既补益又清热。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称此穴为“漏阴”,就是说这个穴位出了问题,人的肾水减少了,会造成肾阴亏虚,引起虚火上升。因此,只要我们感到胸口闷得不舒服、嗓子干痛、声音嘶哑,甚至得了慢性咽炎,都可以艾灸这个穴,既有滋肾清热的功效,还能让身体的三焦功能顺畅起来。
取穴时把两只脚心对齐,在内踝下有一个小坑,就是穴位所在。在艾灸这个穴位的时候,要闭嘴,不要说话,感觉到嘴里有津液出现,一定要咽到肚子里去。一般而言,只要喉咙里有津液出现,疼痛就会随之缓解。闭嘴不说话,是为了使升发的津液易于滋润喉咙,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吞津法。艾灸照海穴可激发肾中精气,引水液上行,滋润喉咙,虚火得到肾水的滋润则下行,嗓子疼痛自然就“水到病除”了。

6、申脉穴:身寒者的纯阳大药

一般情况下,膀胱经在感受寒邪之气后,人经常会“腰背屈强腿痛”。很多人还会下意识地缩成一团,瑟瑟发抖,这在中医里叫做“拘急收引”。

阳跷通膀胱经,而申脉本身就是膀胱经的一个重要穴位,所以申脉穴是阳中至阳,是祛寒回阳的妙穴。申脉穴有伸展脉络之意,艾灸申脉穴可使患者体内的寒邪在短时间内排出体外,还能快速调动人体阳气,阳气足则寒邪自散。

申脉穴的取穴法也很简单,在外踝骨正下的凹陷处。

7、公孙穴:摆平痛经及脾胃疾患

公孙是脾经的络穴,入属脾脏,联络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冲脉直接相通,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

医学认为,治疗一切妇科疾病首先从脾胃入手,尤其月经不调,更应该首先调脾胃。脾统血,主运化。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水湿,脾胃的运化不良就会产生痛经,有时还会伴随呕吐、恶心、头痛等症状。痛经的女性朋友,可以多艾灸公孙穴。

公孙穴在人的足内侧缘,一般把公孙穴看做一个区域,在脚拇指跟后,有一块很大的脚掌骨,在脚内侧沿着这个骨头按压,压到最有酸胀或酸痛感觉的那一点,就是公孙穴了。

8、足临泣穴:升发身体少阳之气

道家认为胆经之气是人的原始祖气,主升发。阳气升发不足,人体的气血就不能正常地供应全身,从而引发很多疾病。足临泣穴是胆经上的主穴之一,连通带脉,也是一个调一穴而梳理两经脉的妙穴。带脉是沿人体肚脐一圈,像是人体正中系了一条玉带,能约束纵行之脉,增强经脉之间气血运行的联系,是关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的一条保健经脉。

足临泣穴不仅有治病的效果,还有诊断的功能。平时点按足临泣穴,如果感觉疼痛,就要注意一下胆囊是否有息肉或者炎症。最常见的是清晨起床后口苦咽干,这是典型的少阳病,体内有热,可以多艾灸足临泣穴,泻肝胆之气以降逆。如果有气喘,这个穴位还有定喘的功效。在临床上使用小柴胡颗粒配合艾灸足临泣穴,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足临泣穴具有通达阴阳、调和气机、升清降浊、清头开窍之功效,常灸此穴可使经脉气血得以通畅,头痛得以平复,尤其病程较短者,往往有立竿见影之效。其中尤以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感冒头痛者疗效更为显著,甚至只要几分钟即可缓解。
这八个穴位是人体大药,一治就是一大片,建议经常艾灸!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奇经八脉上的这8个穴位堪比“核反应堆”,一治就是一大片!发布于2024-04-10 11:23:37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