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中列出了眩晕的几种情况及治疗方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原文]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功能主治]

温阳利水。真武汤是少阴虚寒兼有停饮的主方。其病因病机是虚寒停饮,即可使用此方。


1、脾肾阳衰,水气内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

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

3、虚劳之人,憎寒壮热,咳嗽下利。治少阴肾证,水饮与里寒合而作嗽。

4、辨证要点:经方临床家冯世纶对其下以,“头晕,心悸,下肝浮肿,或痛,脉沉。”用方指征即可大胆运用真武汤。本方临床应用以舌淡润不枯、脉沉或沉弦(缓)兼有精神状态较差的头晕、浮肿、心悸、振颤等症状为准则。

4、辨证要点:经方临床家冯世纶对其下以,“头晕,心悸,下肝浮肿,或痛,脉沉。”用方指征即可大胆运用真武汤。本方临床应用以舌淡润不枯、脉沉或沉弦(缓)兼有精神状态较差的头晕、浮肿、心悸、振颤等症状为准则。

5、现多用于肝、肾性水肿,心性水肿,耳源性眩晕,慢性肺病、慢性结肠炎等属于牌肾阳虚者。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1、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脉沉弦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2、消渴,欲饮水,胃反而吐者,茯苓泽泻汤主之:茯苓半斤,桂枝二两,白术三两,甘草二两,泽泻四两,生姜四两。左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二两甘草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方解]此于桂枝甘草汤中加利尿逐水的苓术,故治桂枝甘草汤证而里有水饮、见小便不利者。


[伤寒论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注解:太阳伤寒,法宜发汗,若吐若下,均属误治。表不解故气上冲胸。若里有水饮,更必伴冲气以上犯,心下逆满,起则头眩即其候也。脉沉紧为寒饮在里之应,虽表解,亦不可发汗,若误发之,则势必动及经脉,将使身为振振摇的剧变,无论发汗与否,均宜苓桂术甘汤主之。


按:平时即有水饮的人,若患外感而误施吐下,表不解而气上冲者,最易使水伴气冲上犯,气上冲胸,心下逆满、起则头眩即水伴气冲的为候,亦即本方的主证。此时与本方降冲气以逐水饮,则上证治而表自解。若再误发其汗,不但表不解,而且激动里饮,更必使其人身为振振摇,当然此时还宜以本方治之。


《伤寒论》第164条: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注解:此即上条重出,前之脉沉紧,是指发汗前,此之脉甚微,乃指发汗后。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虽亦皆气冲饮逆的为证,但较发汗前已更重一等。经脉动惕即前之身为振振摇的互词。久而成痿,谓此证若不速治,久将成为肢体不用的痿证。


按:此条虽未提治法方药,但据所述肯定是苓桂术甘汤方证。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16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注解:《金匮要略》谓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心下有痰饮,即胃中有停饮。胸胁支满、目眩亦水气冲逆的为候,故以苓桂术甘汤主之。

按:本方治头晕目眩确有良效,若无气冲之候者则不验。若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胸胁支满等均属其候,临证时宜注意。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17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注解:《金匮要略》谓:“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悸,微者短气。”短气为胃有微饮的征侯。利其小便则饮即去,宜适证选用苓桂术甘汤或肾气丸。

按:就去微饮而治短气这一点,二方均有用之的机会,但不是说任取一方即能治之。临证时仍宜细辨自在言外。


【辨证要点]头晕目眩、或短气小便不利见气上冲者。

第四种情况:颠眩吐涎沫的《五苓散》证

眩晕伴有吐涎沫、小便不利、口渴,五苓散主之,治法:重在通阳化气祛饮。

“颠眩吐涎沫”是什么意思,就是有些人他头晕的时候,会同时吐酸水。就是那种好像口水,咸咸的口水,酸酸的口水,就一直涌上来。严重的就叫癫痫病。这个要用五苓散,这个就不是治血管,治脑。


如果有一天到晚嘴巴都是渴的,可是尿还不是尿的很顺畅。尤其女生应该比较多。那口渴有尿少,代表你身体的水吸收,水循环、水代谢,都有点卡卡的。五苓散是顺你这个全身的水。从吸收到代谢都帮你顺过一遍,很好的方子。所以呢,口渴加尿不顺,就用五苓散。


1、湿气下移肾,发为淋漓,宜五苓散;

2、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3、太阳病,发汗已,脉浮弦,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4、伤寒,汗出而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5、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6、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鞭,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五苓散主之。

7、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

8、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9、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①,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如其未下,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鞭,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以法救之;渴而饮水多、小便不利者,宜五苓散。

10、诸黄家,但利其小便,五苓散加茵陈蒿主之;假令脉浮,当以汗解者,宜桂枝加黄芪汤。

11、消渴,脉浮有微热,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12、霍乱,已,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饮水者,理中丸主之。

13、病人脐下悸,吐涎沫而头眩者,此有水也,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白术十八铢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水湿内停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现用于肾炎、心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尿潴留,急性肠炎等属水湿内停者。

[用法用量】以白饮和服3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备注]方中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白术健脾燥湿,桂枝解表化气。五药相配,使水行气化,表解脾健,则蓄水、痰饮所致诸证自除。

第五种情况:眩晕伴有呕吐、心悸的《小半夏加茯苓汤》证 膈间有水气,呕吐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治法重在降气利水祛饮。

小半夏加茯苓汤为水饮停于胃脘而设,胃脘不适应当存在,但呕吐悸眩痞5个主证中,悸和眩均不是胃脘症状,如果患者以心悸眩晕为主证来就诊,能否想到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呢?

病例:袁某,男,37岁。患高血压病,头目眩晕,呕吐时发,心悸,脘部作痞,脉弦滑,舌苔白滑。辨证:呕吐悸眩痞俱见,此乃膈间水饮也。处方:半夏15g,茯苓30g,生姜15g。服6剂痊愈。

按:见头晕、高血压便多以肝阳上亢辨证,取用平肝潜阳为常法,对胃脘之呕吐频频泛恶,或忽略不见,或将头晕和胃脘不适分割开来分而治之,如果不对水气停滞对身体或上或下的影响了若指掌,则很难独取小半夏加茯苓汤来治疗。该病例有力地证明了,以小半夏加茯苓汤独治水饮,不用天麻、钩藤等所谓降压之品,血压也能下降,显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魅力。水饮停滞,对全身之影响不居一处,仅从上焦而言,水饮上逆于肺,轻者可见短气,重则暴发喘满,水停心下,上凌于心则发心悸,蔽冒清阳则有目眩,比如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苓桂术甘汤有胸胁支满目眩之见症,五苓散有吐涎沫而癫眩之见症,刘老常用水气病多方治疗或上或下多种疑难杂症而收奇效,在于刘老深刻体会到了水饮对全身上下的影响。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有短气喘满悸眩等症的描述,但刘老临证从不拘泥于此,如目为清窍,水饮蔽冒可见目眩,但耳鼻亦为在上之清窍,浊阴在上,清窍不利可致目眩,有时亦可见到耳鸣耳塞嗅觉不灵,诸多临床见症也证实了这一点。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四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小半夏加茯苓汤(仲景)。行水散痞有生姜。(半夏一升,茯苓三钱,生姜半斤。除茯苓,名小半夏汤。)加桂除夏治悸厥,茯苓甘草汤名彰。(加桂枝、甘草,除半夏,名茯苓甘草汤,仲景治伤寒水气乘心,厥而心下悸者,先治其水,却治其厥。火因水而下行,则眩悸止而痞满治矣)

少阳病的脉是比较弦的弦脉。因为晕眩多数是水饮造成的,单弦为饮,双弦为寒,少阳病多少都有点水饮的情况,所以是弦脉,然后,晕车晕船的话,五苓散是可以吧身体里那些不要的水抽掉,对不对?而晕车晕船我们说什么,内耳那个半龟板,那里面也是淋巴液啊,对不对?那小柴跟五苓一起把淋巴液清干净了就不晕了啊。是不是这个感觉?那你要吃西医西药的晕船药也可以,你吃小柴加五苓也可以。那小柴加五苓比较不伤身。那那个淋巴液,你知道,人又的时候耳朵发炎会流黄水哦。耳朵流水的时候,用小柴加五苓,可以把那个水清掉。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 半夏半升(洗)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以上六种眩晕中,第一、二种眩晕最严重,其次是第三种,再其次是第四、五、六种。由此看出,现代常见的眩晕绝不是气血虚弱导致的,单纯补气血也起不到多少作用,这也是为什么眩晕成为不好医治的疑难杂症的主要原因!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所以无论你是什么疾病,只要有眩晕定是水饮之邪在作怪,可参考上述六种情况辨证施治。

下面:补充一种时方治:“气血虚弱”导致眩晕的《防眩汤》

这种“眩晕”是睁开眼睛的时候,晕的厉害、但是闭目稍定。

有的人的晕眩是这样的。他晕的很厉害,但是闭上眼睛之后就会好一点。有没有这种人?有吧?那这是什么?是脑虚。就是你用眼睛的时候,脑子就更累了,所以说,就更晕。那脑虚要吃补药,用《防眩汤》。睁眼比较晕,闭眼好一点。这是脑虚防眩汤。当然你可能会说我是综合型的。那你就把最严重那个主证开始吃,然后那个主证消失,在开始吃第二种。(晕跟眩是不一样的,眩本义是:眼花,看不清;晕是指头晕,天旋地转的那种),这个汤主要是在说眩。会天旋地转的那种,不过晕也是可以的啦。防眩汤,这个熟地啊,要九制熟地,白芍是炒白芍。生白芍怕拉肚子。熟地要用好一点的。

《防眩汤》处方来源:《医学集成》卷三。

组成:熟地1两,当归1两,白芍1两,焦术1两,川芎5钱,枣皮5钱,半夏5钱,人参3钱,天麻1钱,陈皮5分。

主治:此方单治气血之虚的眩晕,不治头目之晕。盖气血足则阴阳和,阴阳和则邪火散,又何虑晕眩之杀人哉。多服数剂,受益无穷,不可见一二剂不能收功,便弃之而不用也。

附:说点脑虚的题外话:有几件事情要跟大家说一下:就是人的脑虚了,有几路不同的症状要跟大家谈一谈。首先是脑虚的人,你要补脑,不管吃什么中药哦。都同时需要补充胆固醇,才会比较有效。因为人的脑哦,有四分之三都是胆固醇构成的。那如果胆固醇你吃的很少,就是你吃的都很清淡的话,那脑子它功能上面,构成它的营养就不存在,对不对?那吃药的效果就会比较差。所以,脑虚的人要多吃什么?猪油拌饭。还有生鸡蛋黄。就是半熟的荷包蛋,这种东西要多吃。那如果你说我真的是吃素的,那还有一些别的招等一下再讲。



那脑子虚的人,它有几个分岔的症状。首先是,如果你是胆固醇很缺的那种脑子虚,你会变成神经很细条,因为神经的那个神经鞘,就是神经上包住神经的那个东西,是胆固醇构成的。如果胆固醇不够的话,神经的鞘子会薄或者破掉,那这个人会怎么样呢?就是有人这样摸摸你,你说他摸摸小猫小狗都很舒服一样,如果你会觉得很不舒服,不要摸我。那代表你神经已经太纤细了。就是摸不得。

如果你是那种摸一下会很不舒服的,那你就要多吃胆固醇,来补神经。然后,还有些人,他的这个神经的神经鞘子薄掉之后,神经开始会小短路。那神经小段路,会有什么症状呢?耳鸣、脑鸣。就是坐在那边会觉得耳朵里边嗡嗡嗡嗡在响。但那也是神经太薄了。所以明明没有神经的刺激,它也有电流的经过。那这个要多吃肥猪肉跟鸡蛋黄。


那另外呢,脑子虚的人,还有可能是怎么样?很健忘。那健忘的话呢,我比较推荐一个方子,叫做肾二。就是两位补肾药,加到一起。就是同样重量的黑豆,就是米粮行有卖,中药行有卖那个青仁黑豆,黑豆跟核桃。但是呢,黑豆的吃法要很考究。因为一般的xx食品,那种处理黑豆很糟糕。因为黑豆一定要经过两道手续才能让它的那个毒性完全分解掉。就是黄豆黑豆哦,因为没有发芽的豆子要保护它自己不被动物吃掉,都是有毒性的。那个毒性最代表性的是吃多了,会造成溃疡病。就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者是尿血。所以很多人吃,到后来或者是溃疡,或者是尿血。那是它的豆子太生了。

那豆子的毒性要去掉,一个是发芽,或者是九蒸九煮。所以你如果买了黑豆的话,你就先泡一泡水,然后微微发出一咪咪豆芽,长一点根。然后长了根之后,你在放到锅里面,去加多两杯的水,把它蒸足半个钟头。就是发了芽,再蒸足半个钟头,这个黑豆才会对人体很好。然后你把这个黑豆跟核桃加水,用豆浆机打成黑豆核桃酪,那你可以加糖啊,对不对,加点冰糖。很好吃。那你就吃这个黑豆核桃,我们称之为肾二汤。吃了就很补记忆力,很补脑这样子。那这样子吃的话对身体也很好。那这是如果你的脑虚是呈现在健忘这件事情上面。


那当然还有一个补脑的方法,就是,艾灸,那补脑的穴,最代表的就是小腿上面的悬钟穴。中医有所谓的八会穴,就是什么脏会章门,腑汇中脘,什么哪里。就是这个穴道可以补到全部的内脏,这个穴道可以补到全部的腑。那骨髓是汇于哪里?骨髓汇于悬钟。这个穴道,悬钟穴的俗名叫做绝谷穴。如果按下去很酸痛,就代表脑很虚了。灸到哪个艾草的热,觉得热下去热到脚的小指,然后再从大指热回来,那就很补到了。如果说小朋友读书读的焦头烂额啊,你绝谷灸个五分钟,就会觉得哎,好像脑袋比较清醒。好,这样子。我跟你讲啊,以后学的穴道多了,你这个也想灸,那个也想灸,一个就只五分钟了。


中医治疗头晕常用方剂:


苓桂术甘汤:茯苓20克桂枝15克白术10克 炙甘草10克恶心加吴茱萸,贫血用苓桂术甘汤合当归芍药散;


泽泻汤:泽泻24g、白术12g_泽泻汤与苓桂术甘汤可以合方使用


真武汤;_茯苓 9g 芍药 9g 白术 6g 生姜 9g黑附片9g。具有温阳利水的功效,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


术附汤,白术15克、炮附子10克,(白术的量大于炮附子),炙甘草10克生姜2片大枣10枚 


术附汤是用在病人有极度的晕眩,益气聪明汤出自《东垣试效方》卷五,黄芪30g、红参10g、升麻15g、葛根15g、蔓荆子15g、白芍20g、黄柏15g、炙甘草10g

治疗气虚清阳不升的头晕:表现为头晕目眩,视物不清,耳鸣耳聋,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弱。


柴陈泽泻汤:柴胡10g,黄芩10g,法夏10g,党参15g,甘草5g,大枣12g,生姜10g,陈皮10g,茯苓15g,白术15g,泽泻15g,天麻10g(轧细吞服),钩藤12g(后下),菊花10g。主治眩晕。眩晕是常见病、多发病,有的是缠绵痼疾,根治不易。何谓眩晕?眩者眼目昏花,晕者头脑晕转。


半夏天麻白术汤用于痰浊风痰上扰引起的头痛和眩晕的专方,辨证要点:眩晕、头痛、呕恶、苔白腻、脉滑。

半夏15克、白术(苍术)15克、天麻1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蔓荆子15克

补肝汤加减用于肝阴虚肝血不足,症见两且干涩,视物不清、头晕耳鸣,或睡眠不熟,多梦、口干、津少 当归15 克,白芍、生地各20克,川芎15克,焦栀子、郁李仁、木瓜、芥穗、白芷各10克.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眩晕病《伤寒杂病论》的六种治法发布于2024-04-10 11:23:31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