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处方选穴是针对个别症状制定的治疗方案。它是一种随症取穴法,一般属于治标范畴,例如大椎退热,人中苏厥,神门安神,孔最平喘等。个别症状的解除,可以为治本创造有利条件。根据病症的标本、缓急和预后,适当采取对症处理,也是体控电疗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通过穴位治疗.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


第一节 急性症状对症处方选穴 


(一)发热 
1. 大椎、曲池、合谷;
2. 大椎、曲池、复溜; 

(二)昏迷 
1.人中;
2.十宣;3.合谷、太冲;

4.百会、人中、涌泉。 

(三)虚脱 
1.百会、神阙、关元; 
2.关元、命门、足三里;

3.气海、足三里、膏肓; 
(四)抽搐 
1.百会、印堂、大椎;
2.合谷、太冲;

3.风府、曲池、涌泉; 



第二节 疼痛症状对症处方选穴 
(一) 头痛 

前额痛 
1. 印堂、太阳、列缺

2. 拈竹、阳白、合谷。 
偏头痛 
1. 风池、外关、阳辅;

2. 悬钟、中渚; 
后头痛 
1. 风池、后溪;

2. 天柱、束骨;百会、至阴。 
巅顶痛 
1. 百会、太冲;

2. 行间、三阴交。 

(二) 耳痛 
1. 听宫、翳风、外关;

2. 耳门、液门、太溪。 

(三) 眉棱骨痛 
1. 拈竹、鱼腰;

2. 阳白、丝竹空。 

(四) 牙痛 
1. 合谷、内廷;

2. 昆仑、太溪。 

(五) 三叉神经痛 
1.风池、翳风、合谷;

2.眼痛加拈竹、阳白;

3.上颌支痛加四白、下关; 

4.下颌支痛加颊车、承浆; 

(六)喉痛 
1.合谷、少商;

2.列确、照海; 

(七)项痛 
1.后溪、大椎;

2.列缺、天柱;

3.落枕、昆仑。 


(八)胸痛 
1.膻中、内关;

2.郄门、丰隆。 

(九)心绞痛 
1.郄门、巨阙;

2.大陵、心俞。 

(十)胃痛 
1.中脘、足三里;

2.内关、公孙;悬枢、脊中、胃俞。 

(十一)胁肋痛

1.支沟、阳陵泉;

2.日月、丘墟;

3.期门、太冲。 

(十二)胆绞痛 
1. 中脘、胆俞、阳陵泉;

2. 日月、阳刚、胆囊俞、

3. 丘墟、太冲。 
(十三)腹痛 
1. 中脘、天枢、足三里;

2. 气海、上巨虚、大横;

3. 内关、三阴交、公孙。 

(十四)肾绞痛 
1. 肾俞、三阴交;

2. 志室、大溪。 

(十五)腰痛 
1. 命门、腰眼、昆仑;

2. 肾俞、委中、次賿。 

(十六)尿道痛 
1. 大赫、中极、曲泉;

2. 关元、然谷。 

(十七)肛门痛 
1. 孔最、长强;

2. 腰俞、束骨。 

(十八)足跟痛 
1. 大陵、女膝、

2. 肾俞。  

 

第三节 一般症状对证处方选穴 
(一)寒战 
1.气海、关元;

2.大椎、间使。 

(二)头晕 
1.风池、印堂;

2.太冲、内关、侠溪。 

(三)失眠 
1.神门、三阴交、大溪;

2.百会、身柱、肝俞;

3.照海、申脉(补阴泻阳) 

(四)嗜眠 
1.血海、足三里、心俞;

2.申脉、照海(补阳泻阴) 


(五)多梦 
1.心俞、神门、太冲;

2.厉兑、隐白。 

(六)多汗 
1.合谷、复溜;

2.肾俞、后溪、通里。 

(七)盗汗 
1. 后溪、阴郄;

2.大椎、合谷。 

(八)失音 
1. 扶突、合谷、间使;

2. 廉泉、通里、太溪。 

(九)嚼肌痉挛 
下关、颊车、合谷。 

(十)喉头痉挛 
1. 廉泉、扶突、合谷;

2. 列缺、照海。 

(十一)鼻塞 
1. 通天、迎香、合谷;

2. 风池、上星、列缺。 

(十二)鼻衄 
1. 上星;

2. 百会、手三里;

3. 天府、合谷。 

(十三)口苦 
阳辅、灵道。 

(十四)口臭 
大陵、前谷; 

(十五)流涎 
1. 人中、颊车、合谷;

2. 承浆、地仓;

3. 劳宫。 

(十六)梅核气 
1. 天突、照海;

2. 膻中、内关;廉泉、太冲。 

(十七)胸闷 
1. 中脘、内关;

2. 大陵、太冲;

3. 山.中、期门   

(十八)气短 
1. 膻中 、气海;

2. 太渊、肺俞 

(十九)呃逆 
1. 中魁;

2. 膈俞、内关;

3. 中脘、期门、足三里。 


(二十)泛酸 
1. 上脘、太冲、足三里;

2. 梁丘、公孙、内关。 

(二十一)恶心呕吐 
1. 内关、足三里;

2. 中脘、公孙; 

(二十二)心悸 
1. 内关、神门;

2. 郄门、通里; 

(二十三)腹胀 
1. 中脘、天枢、足三里;

2. 气海、内关、公孙;

3. 章门、建里、阴陵泉。 

(二十四)便秘 
1. 支沟、照海;

2. 天枢、上巨虚;

3. 合谷、阳陵泉、行间。 

(二十五)尿潴留 
1. 三阴交、阴陵泉;

2. 关元、委阳;

3. 中极、阴谷。 

(二十六)尿频 
1. 曲骨、三阴交;

2. 中极、大赫、曲泉。 

(二十七)肛门瘙痒 
百会、长强、次賿; 

(二十八)外阴瘙痒 
1. 少府、蠡沟;

2. 行间、三阴交。 
   

常见疾病辨病处方选穴


 第一节 消化系统辨病处方选穴 


一. 口腔、食道病例 


(一)口腔炎 
1. 劳宫;

2. 地仓、合谷。 

(一) 口腔溃疡 
1. 地仓、曲池、少府;

2. 合谷、足三里、承浆。 

(二) 食道炎 
1. 天突、内关、梁丘;
二. 胃肠病证 


(一) 胃痉挛 
1. 中脘、内关、梁丘;

2. 梁门、足三里、公孙。 

(二) 慢性胃炎 
1. 中脘、足三里、脾俞;

2. 建里、内关、胃俞。 

(三) 胃下垂 
1. 中脘、气海、足三里

2. 梁门、天枢、气海;3.百会 


(四) 胃、十二指肠溃疡 
1. 胃俞、脾俞、足三里; 

2. 梁门、太冲、丰隆。 

(五) 幽门梗阻 
 幽门、内关、足三里; 

(六) 胃神经官能症 
上脘、间使、太冲。 

(七) 急性胃肠炎 
1. 中脘、内关、足三里;

2. 曲泽、委中; 

(八) 急性肠炎 
1. 天枢、气海、上巨虚、阴陵泉;

2. 合谷、曲池、足三里、公孙。 

(九) 慢性肠炎 
1. 脾俞、肾俞、大肠俞;

2. 肾俞、命门、关元;

3. 脾俞、大肠俞、天枢。

4. 天枢、气海、大肠俞。 

(十) 消化不良 
中脘、章门、足三里、公孙; 

(十一)疳积 
1. 四缝;

2. 身柱;

3. 脾俞胃俞;

4. 脾俞、大肠俞、关元俞、八賿穴。 

(十二)肠功能紊乱 
1. 大横、归来、足三里;

2. 天枢、大肠俞、上巨虚。 

(十三)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1. 天枢、上巨虚;

2. 大巨、阑尾穴;

3. 合谷、曲池、足三里、内庭。 

三 . 胆、肝、胰病证 


(一) 急性胆囊炎 
1. 丘墟、太冲;

2. 胆囊穴或腓后点;

3. 肝俞、胆俞;

4. 日月、阳陵泉。 

(二) 胆道蛔虫症 
1. 四缝;

2. 中脘、胆囊穴;

3. 胆俞、阳刚。 

(三) 胆结石 
1. 日月、期门;

2. 丘墟、太冲。 

(四) 慢性肝炎 
1. 太冲、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2. 肝俞、至阳、神门。 

(五) 急性胰腺炎 
1. 中脘、梁门、太白;

2. 天枢、内关、支沟。 

四. 其它病症 


(一) 肠道蛔虫症 
1. 四缝;

2. 迎香、四白;

3. 天枢、气海、百虫窝、足三里。 


(二) 习惯性便秘 
1. 支沟、大横、照海;

2.气海、天枢、上巨虚。 

(三) 直肠脱垂 
1. 百会;

2.长强、承山。 

(四) 痔出血 
1. 长强、二白、承山;

2.百会、次賿、孔最。 


第二节呼吸系统辨病处方选穴 
(一) 支气管炎 
1. 天突、尺泽;

2.列缺、丰隆;

3.肺俞、孔最。 

(二) 哮喘 
1. 孔最、膻中、足三里;

2.内关、列缺、太渊、风门;

3.大椎、 肺俞。 

(三) 上呼吸道感染 
1. 身柱、风门;

2.风池、鱼际、合谷、尺泽。 

(四) 慢性咽炎 
1. 列缺、照海;

2.太渊、太溪。 

(五) 胸膜炎 
1. 内关透外关;

2.肺俞、膻中; 

(六) 肺炎 
1. 大椎、曲池、尺泽;

2.肺俞、膈俞、鱼际;

3.膏肓俞、内关、太溪。 


第三节 心脑血管系统辨病处方选穴 
一. 心血管病证 


(一)冠心病 
1. 心俞、内关、膻中、神门。

2. 厥阴俞、巨阙、郄门。

3。膈俞、通里、丰隆。 

(二)心肌炎

 1. 心俞、内关、曲池。

2. 心俞、神门、三阴交。

3.大椎、厥阴俞、郄门、足三里。

4. 脾俞、膻中、气海。 

(三)心脏神经官能症 
1. 心俞、胆俞、内关、神门。

2. 脾俞、膈俞、足三里。

3. 肾俞、太溪、三阴交。

4. 心俞、肝俞、太冲、丰隆。 

(四)风湿性心脏病 
1. 内关、郄门、心俞。

2. 间使、大陵、足三里。

3. 通里、神门、少府。

4. 太渊、尺泽、侠白。

5. 肺俞、膻中、风门。 


(五)肺原性心脏病 
1. 心俞、列缺、气海。

2. 肺俞、天突、膻中。 

 ( 六 )  心动过速 
1.内关、神门。

2. 心俞、少海。 


(七)心律不齐 
1. 内关、通里、少海。

2. 郄门、支正、膻中。 

(八)心房纤颤 
1. 厥阴俞、内关、通里。

2. 心俞、神门、大陵。 

(九)心绞痛 
1. 内关、神门、膻中。

2. 郄门、公孙、阴郄。

3. 丘墟、照海。 

(十)高血压 
1.印堂、人迎、内关。

2. 风池、曲池、太冲。

3. 曲泽、丰隆、合谷。 

(十一)低血压 
1. 内关、足三里。

2. 中脘、百会、三阴交。

3. 心俞、肝俞、脾俞。 

(十二)贫血 
1. 心俞、肝俞、内关、足三里。

2. 肾俞、隔俞、命门、三阴交。

3. 大椎、气海、阴陵泉、悬钟。 

(十三)无脉症 
1. 太渊、人迎、心俞、肺俞。

2. 太渊、复溜、内关、尺泽。

3. 太渊、曲池、太溪、太冲。

4. 太渊、通里、青灵、血海。 


(十四)脉管炎穴 

上肢 
1. 夹脊穴(颈6 -- 胸3)、曲池、少海、八邪。

2. 内关、太渊、曲池。 

下肢 
1. 夹脊穴(腰2—腰5)、阳陵泉、阴陵泉、八风。

2. 足三里、绝骨、太冲。 

二.颅脑病症 


(一)脑震荡 
1. 风池、神门、内关。

2. 四神聪、身柱。 

(二)脑挫伤 
1. 中脘、内关、四神聪。

2. 风池、神庭、合谷、太冲。 


(三)高血压脑病 
1. 风池、人中、合谷、昆仑。

2. 百会、太阳、内关、三阴交。 

(四)脑血管痉挛 
1. 合谷、太冲。

2. 大椎、行间、丰隆。 

(五)脑血栓形成 
1.  小脑后下动脉血栓:风池、廉泉、中脘、内关、天突。

2.  基底动脉主干血栓:风池、廉泉、行间、人中。

3:颈内动脉血栓:上星、百会、风池。 

(六)脑溢血(发病二十天之后方可电疗施治) 

闭证: 
1. 人中、内关、足三里。

2. 十二井、太冲、丰隆。

3. 商阳、中冲、三阴交、涌泉。 

脱证:

1. 神阙。2. 关元。 

(七)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上肢瘫痪: 
大杼、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曲泽、内关、大陵。 

下肢瘫痪: 
脊中、环跳、风市、髀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昆仑、丘墟、三阴交、委中、曲泉、阴陵泉、商丘、太冲。 

吞咽困难: 
1. 廉泉、风池、合谷。

2. 扶突、颊车、丰隆。 

失语: 
1. 廉泉、哑门、通里、三阴交、太溪。

2. 金津、玉液。 

面瘫(中枢性): 
1. 地仓、颊车、承浆。

2. 合谷、外关、内庭。

3.   颧骨、四白、迎香。 


第四节    精神神经系统辨病处方先穴 
一.精神神经病症 


(一)癫痫 

大发作: 
1. 腰奇。

2. 人中、间使、涌泉、鸠尾。

3. 印堂、后溪、四神聪。 

小发作: 
1. 心俞、巨阙、百会。

2. 大椎、太冲、丰隆。

3. 申脉、照海、神门、神道。 

精神运动性发作 
1. 合谷、太冲、神门。

2. 风池、内关、三阴交。 

局限性发作: 
1 . 内关、外关、合谷、劳宫。

2. 合谷、太冲、四神聪。 

(二)精神分裂症 
1. 人中、间使、太冲。

2. 大椎、隐白、合谷、劳宫。

3. 心俞、巨阙、丰隆、三阴交。

4 . 大陵、神门、内关、足三里。

5. 太阳、百会、风府、玉枕等穴 


(三)神经衰弱 
1. 神门、内关、足三里。

2. 风池、印堂、三阴交。

3. 心俞、脾俞、太冲。 

(四)臆症 
1.人中、内关;

2.太冲、合谷;

3.神门、丰隆、三阴交。

4.失明加风池、丝竹空;耳聋加翳风、侠溪、中渚;失音加廉泉、通里;瘫痪加曲池、环跳、足三里;尿闭加归来、阴陵泉;呼吸障碍加肺俞、列缺;呕吐家中脘、足三里;振颤、痉挛加阳陵泉、行间。 

(五) 振颤性麻痹症 
1. 百会、风池、廉泉

2.头穴:舞蹈振颤控制区。 

(六) 脑炎后遗症 
1.风池、曲池、阳陵泉;

2.天柱、绝骨、太冲; 

二 . 神经系统病证 


(一)急性脊髓炎 
1.风池、天柱、大椎、脊中、腰阳关。

2.肺热伤津者加肺俞、尺泽:湿热阴滞者加脾俞、阴陵泉、脾胃虚弱者加脾俞、胃俞、肝肾亏损者加肝俞、肾俞、大杼。 

(二)外伤性截瘫 

上肢瘫痪: 
1. 大椎、肩髃、曲池、后溪。

2. 大杼、手三里、外关、合谷。 

下肢瘫痪 
1. 髀关、伏兔、足三里、解溪。

2. 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

3. 殷门、委中、 承山、昆仑。

4. 血海、曲泉、三阴交、太溪。

5. 循经取穴:督脉及损伤椎骨节上下穴位。

6. 背俞穴透向神经根:以平面上下穴位为主。

7. 经穴透向神经干。

8. 沿经络及神经走向取穴。

9. 小便癃闭:肾俞、次賿、膀胱俞、中极、阴陵泉。

10. 大便秘结:大肠俞、天枢、支沟。 

(三)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1. 八邪、八风、条口、曲池。

2. 大椎、至阳、合谷、后溪、内关、阳陵泉、委中、三阴交。3. 辩证选穴: 
湿热浸淫:大椎、命门、腰阳关、相应夹脊穴、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风寒阻络:上肢------尺泽、曲池、外关、八邪。下肢----委中、足三里、昆仑、八风。 

肝肾亏损:肝俞、肾俞、命门、腰阳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曲池、合谷。 

阳明络损:脾俞、胃俞、足三里、解溪、曲池、合谷。 

(四)坐骨神经痛 
1. 腰2—5夹脊穴、八賿穴、环跳、风市、飞扬。

2. 随症选穴: 
腰椎旁点加腰阳关、大肠俞。骶骼点加秩边、殷门。臀点加居賿、承扶。腘点加委阳、承山。腓点加阳陵泉、悬钟。踝点加申脉、昆仑。蹠中央点加太冲,涌泉。

3. 辨证选穴:寒湿留着加命门、腰阳关。淤血阻滞加膈俞、委中。下气不足加肾俞、足三里。

4. 耳穴:坐骨、臀、腰骶椎、神门。
(五)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1.风池、地仓、颊车、四白、阳白、合谷。

2. 风池、颊车、地仓、颧賿、迎香、足三里。

3. 随症选穴:表情肌瘫痪加太阳、颐中。患侧听觉过敏加医风、外关。味觉丧失加廉泉、通里。耳后乳突疼痛加完骨、外关。患侧外展神经麻痹加太阳、丝竹空。 

(六)三叉神经痛 

1. 对症选穴 
眼枝痛:攒竹、丝竹空、阳白、头维、中渚。上颌支痛:迎香、四白、禾賿、角孙、合谷。下颌支痛:下关、大迎、颊车、医风、内庭。 


2. 辩证选穴:风寒夹痰、阻滞经络:风池、外关、丰隆、足三里。风热夹痰,阻滞经络:商阳、关冲、少泽、曲池、陷谷、丰隆。肝郁化火,火气上逆:液门、行间、侠溪、曲泉。气虚血淤:病邪入络:肝俞、隔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 

(七)面肌痉挛 
1. 风池、迎香、合谷、太冲。

2. 百会、医风、四白、三间、行间。 

(八)臂丛神经痛 

1. 对症选穴: 
颈项痛:天柱、大杼、白劳。肩胛痛:肩髃、肩内陵。手臂痛:桡侧痛----臂臑、曲池、列缺、合谷;尺侧痛----曲泽、少海、支正、后溪、正中痛----尺泽、内关、间使、大陵。 

2. 辨证选穴 
风寒湿痹:大椎、风门、外关。血淤痰浊、留伏经隧:心俞、膈俞、丰隆、足三里。气血不足: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九)颈椎综合证 
1. 颈椎夹脊穴、曲池、合谷。

2. 大椎、手三里、外关、后溪。 

(十)肋间神经痛 

1. 对症选穴 
支沟、阳陵泉。内关、侠溪。 

2. 辨证选穴 :肝气郁结:肝俞、期门、丘墟、太冲。淤血阻络:膈俞、肝俞、三阴交、行间。邪袭少阳:大椎、中渚、外关、足临泣、痰饮内停:尺泽、列缺、丰隆、足三里。肝阴不足:肝俞、曲泉、曲泉、太溪、三阴交。 

(十一)重症肌无力 
1.眼肌型:申脉、悬钟。

2.延髓型:风池、廉泉、天突。

3. 全身型:大椎、风池、廉泉、曲池、足三里、承山。 

(十二)舞蹈病 
1.风池、廉泉、极泉、环跳。

2. 随病选穴:精神障碍加神门、通里、运动过度加血海、三阴交、合谷、肌肉紧张、过弱加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委中。 

(十三)肢端感觉异常症 
1. 上肢:合谷、后溪。

2. 下肢:环跳、阳陵泉、昆仑、太冲。 

(十四)遗传性共济失调 
1. 风池、大椎、百会、风府、医风。

2 . 风池、内关、足三里、太溪。 


(十五)雷诺氏病 
1. 极泉、曲池、环跳、际陵泉、太冲。

2. 少海、合谷、内关、阴陵泉、太溪。

3. 脾俞、胃俞、肾俞。 

(十六)头痛 
1. 印堂、攒竹、列缺、阳溪。

2.阳白、头维、合谷、内庭。 

偏头痛: 
1.风池、外关、阳辅。

2. 率谷、液门、悬钟。 

后头痛: 
1. 风池、玉枕、后溪。

2. 百会、昆仑、至阳。 

巅顶痛: 
1.百会、行间。

2. 前顶:太冲。 

颅内痛:

百会、风池、太溪。 

眉棱骨痛: 
1. 拈竹、丝竹空、申脉。

2 . 阳白、鱼腰、束骨。 

(十七)夜游症 
1. 大椎、神门、间使、三阴交、肝俞。

2. 百会、内关、通里、心俞、太冲。 

(十八)小儿惊厥 
1. 印堂、内关。

2. 合谷、太冲。

3. 人中、神门。

4. 急惊风加大椎、十二井、曲池。

5. 慢惊风加气海、足三里、曲泉、太溪。 

(十九)摇头症 
1. 天柱、列缺。

2.合谷、涌泉。

3 . 头穴:感觉区。 


第五节     泌尿生殖系统辨病处方选穴 

一.泌尿系统病症 


(一)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炎: 
1. 外感风热:肺俞、大杼、外关、合谷、水分、阴陵泉、三阴交。

2. 疮毒内侵:曲池、血海、阴陵泉、三阴交、水分。

3. 脾肾两虚:脾俞、肾俞、中脘、足三里、三阴交。 

慢性肾炎: 
1. 水湿不化:脾俞、肾俞、气海、水分、中脘、足三里。

2. 水湿泛滥:脾俞、肾俞、膀胱俞、气海、水分、神阙阴陵泉、三阴交。

3. 气血不足:脾俞、肾俞、胃俞、中脘 、足三里。

4. 阴虚阳亢:风池、太冲、阳陵泉、风池、侠溪、三阴交。 

(二)肾盂肾炎: 

1.肾俞、中极、阴陵泉、三阴交。

2.膀胱俞、秩边、水道、复溜、太溪。 

(三)前列腺炎 

1.急性前列腺炎:

关元、中极、阴陵泉、蠡沟、大敦。 

2. 慢性前列腺炎:

中极、三阴交、太溪、三角灸穴(热疗) 

(四)膀胱炎:

1.中极、阴陵泉、三阴交。

2.关元、膀胱俞、太冲、次賿。 

(五)尿石症 :

1.肾俞、膀胱俞、中极、京门、阳陵泉、委阳。

2.水道、膀胱俞。 

(六)尿路感染 :

1.中极、肾俞、三阴交、复溜。

2.气海、三焦俞、曲泉、照海。

3.关元、膀胱俞、次賿、水道、水泉。 

(七)急性尿潴留 :

1.中极、膀胱俞、阳陵泉。

2.关元、三角俞、三阴交。

3.气海、肾俞、太溪。 

(八)遗尿 :

1.关元、肾俞、三阴交。

2.气海、脾俞、足三里。

3.中极、中賿、太溪。

4.曲骨、阴陵泉、筑宾。

5.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热疗。 


(九)尿崩症 :

1.关元、肾俞、三阴交。

2.气海、关元----热疗 

(十)乳糜尿 :

1.膻中、中极、三阴交。

2.肾俞、神阙、阳陵泉。 


二 . 生殖系统疾病 


(一)阴囊炎 :

1.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2.太冲、委中、阳陵泉。

3.行间、中賿、曲泉。 

(二)睾丸炎 :

1.大敦、太冲、三阴交。

2.关元、行间、蠡沟。 

(三)遗精 :

1.心俞、志室、中极、神门、三阴交。

2.肾俞、关元、次賿、太溪、足三里。

3.膀胱俞、中极、曲泉、行间。 

(四)阳痿 :

1.肾俞、命门、关元、中极、三阴交。

2.心俞、脾俞、气海、足三里。

3.肾俞、次賿、神门、三阴交。

4.膀胱俞、中极、曲骨、太冲、阳陵泉。 

(五)早泄 :

1.精宫、阴谷。

2.肾俞、次賿。 

(六)不射精 :

1.曲骨、气海、太冲。

2.中极、关元、大敦。 

(七)痛经 :

1.气滞血瘀:气海、地机、太冲(加热疗) 

2.寒湿凝滞:关元、归来、肾俞、三阴交。 

3.肝肾不足:肾俞、肝俞、血海、三阴交、太溪。 

4.气血虚弱:脾俞、胃俞、膈俞、足三里、三阴交。 

5.中极、次賿---热疗法 

(八)月经不调 :

经早

1.关元、气海。

2.实热加曲池、太冲;虚热加三阴交、然谷;郁热加行间、地机;气虚加足三里、脾俞。 

经迟

1.气海、气穴、三阴交。

2.实寒加归来、天枢;虚寒加命门、太溪;血虚加脾俞、膈俞、足三里;气滞加蠡沟、太冲。 

经乱

1.关元、三阴交;

2.肝郁加肝俞、期门、太冲;肾虚加肾俞、太溪、水泉。 

(九)闭经 :

1.肾阴亏损:肾俞、志室、气海、三阴交、太溪。 

2.肾阳不足:肾俞、命门、关元、气海、归来。 

3.气血虚弱:气海、归来、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 

4.血瘀气滞:气冲、合谷、血海、三阴交、地机、太冲。 

5.痰湿阻滞:中脘、中极、脾俞、三焦俞、丰隆、三阴交。 

6.寒凝胞宫:关元、归来、腰阳关、关元俞、三阴交。 

(十)功能性子宫出血(经期禁用电疗) :

1.血热妄行:隐白、血海、中极。

2.淤血内阻:关元、气冲、太冲、三阴交。

3.气虚下陷:隐白(热疗)、气海、足三里(与热疗并用)、百会(热疗)。

4.肾阳亏虚:关元、气海、神阙、肾俞、命门。

5.肾阴不足:肾俞、三阴交、太溪。 


(十一)带下过多 :

1.带脉、关元、三阴交。

2.气海、归来、太溪。

3.子宫、复溜、阴陵泉。

4. 脾虚加白环俞、足三里;肾虚加肾俞、照海;湿毒加下賿、行间;阴痒加蠡沟、太冲;赤带加间使、少府。 

(十二)胞衣不下 :

1. 气虚:关元、三阴交、独阴(加热疗) 
2. 血瘀:中极、气海、合谷、三阴交、肩井、独阴(加热疗) 

(十三)恶露不下 :

1. 气滞:太冲、行间、气海、关元。 

2. 血瘀:中极、气冲、地机。 

(十四)产后宫缩痛 :

1. 关元、合谷;

2.十七椎、腰阳关、三阴交(加热疗) 

(十五)产后乳少 :

1. 气虚血弱:膻中、乳根、脾俞、胃俞、足三里(加热疗) 

2. 肝郁气滞:太冲、内关、膻中、乳根(热疗)、少泽; 

3. 对证选穴:膻中、乳根(热疗)膻中、少泽(热疗)。 

(十六)产后血晕 :

1. 血虚气脱: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 

2. 寒凝血瘀:中极、阴交、三阴交、支沟、公孙。 

(十七)产后腹痛 :

1. 血虚:关元、气海、膈俞、三阴交、足三里(加热疗) 

2. 关元、气海、肾俞、三阴交; 

3. 血瘀:中极、归来、膈俞、血海、太冲。 

(十八)绝经期综合征 

辩证选穴: 
1. 肝阳上亢:百会、风池、太冲、太溪。 
2. 心血亏损:心俞、脾俞、肾俞、三阴交。 
3. 脾胃虚弱:脾俞、胃俞、中脘、章门、足三里。(加热疗) 
4. 痰气郁结:中脘、膻中、气海、丰隆、三阴交。 

对证选穴: 
1. 心烦心悸:大陵、通里。 
2. 失眠烦热:神门、四神聪、劳宫、照海。 
3. 腰膂酸痛:肾俞、腰眼。 
4. 腹胀便溏:下脘、气海、天枢、阳陵泉。 
5. 浮肿溲少:关元、水分、足三里。 
6. 神志失常:人中、大陵、心俞。 

(十九)不孕症 
1.肾虚:肾俞、气穴、内关、然谷。 
2.血虚:关元、气户、三阴交、足三里。 
3.胞寒:阴交、曲骨、气海、命门。 
4.痰淤:中极、气冲、三阴交、丰隆。 

(二十)子宫后倾 
1.中极、三阴交。 
2.中脘、阳池、胞门、子户。 
3.大敦、照海、足三里、三阴交。 


(二十一)子宫痉挛 
1.阳池、中极、次賿。 
2.大敦、照海、三阴交。 
3.肾俞、中极、大敦。 

(二十二)子宫脱寒 
1.维道、归来、气海、三阴交。 
2.百会、关元、子宫、中极、足三里。 

(二十三)输卵管粘连 
1.关元、子宫、三阴交。 
2.肾俞、关元、照海、大敦。 

(二十四)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 
1.湿热壅盛:合谷、曲池、行间、中封、冲门、次賿。 
2.淤热内结:冲门、维胞、气穴、次賿、太冲、曲泉。 

慢性盆腔炎: 
1.湿热郁结:中极、水道、白环俞、次賿、蠡沟、阴陵泉。 
2.寒湿凝带:关元、最来、中膂俞、秩边、地机、三阴交。 
3.淤血内阻:中极、气冲、次賿、胞宫、中都、地机。 
4.邪毒伤阴:肾俞、大赫、气穴、太溪、复溜、三阴交。 
5.气血亏乏:关元、气海、大赫、气穴、足三里、三阴交。 

(二十五)附件炎 
1.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 
2.中极、肾俞 、次賿,三阴交。 

(二十六)子宫颈炎 
1.湿热下注:带脉、中极、水道、白环俞 、阴陵泉、行间。 
2.寒淤留着;带脉、关元、气冲、下賿、地机、三阴交。 
3.脾气虚弱:气海、带脉搏、白不俞 、足三里、中阴交。 
4.肾阳虚衰:关元、气海、肾俞、命门、足三里、阴陵泉。 
5.肾阴不足:大赫、带脉、肾俞、志室、三阴交、照海。 

(二十七)阴门瘙痒 
1.中极、下賿、三阴交。 
2.曲骨、少府、大敦。 


(二十八)滴虫性阴道炎 
1.蠡沟、血海。 
2.外用药物薰洗。 

(二十九)急性乳腺炎 
1.肝郁:期门、肩井、天池、内关、太冲。 
2.胃热:膺窗、膻中、温溜、足三里。 
3.乳根、肩井、天宗。 


第六节     运动系统辨病处方选穴 
一.头颈上病症 


(一)落枕 
1.落枕穴。 
2.天柱、后溪。 
3.养老、悬钟。 
4.大杼、肩外俞。 

(二)颈肩肌筋膜炎 
1.风寒:风池、百劳、风门、天宗、曲垣。 
2.湿热:风池、肩井、肩外俞、后溪、支沟。 
3.淤滞:天柱、曲垣、秉风、膈俞。 

(三)肩关节周围炎 
1.肩髃、肩贞、曲池、外关。 
2.肩髃、肩賿、秉风、大杼、手三里。 
3.条口透承山。 

(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 
1.听宫、颊车、下关、合谷。 
2.下关、颊车、外关、太冲。 
3.听宫、下关、足三里、阳陵泉。 

(五)肱骨外上髁炎 
1.肘賿、曲池、天井、手三里、外关。 
2.阿是穴。 

(六)腕管综合症 
1.内关、大陵。 
2.合谷、外劳宫、中渚 、外关。 
3.十二井(手经)。 

(七)桡骨茎突狭隘性腱鞘炎 
1.列缺、合谷、手三里。 
2.阳溪、偏历、阿是穴。 
3.列缺或阿是穴。 

(八)腱鞘囊肿 
阿是穴。 

二.全身关节病症 


(一)颈部 
1.风池、大椎、合谷。 
2.天柱、列缺、后溪。 

(二)下颌部 
1.下关、合谷。 
2.翳风、颊车、合谷。 

(三)胸椎部 
1.大椎、至阳、脊中、委中。 
2.背俞压痛点 

(四)腰椎部 
1.肾俞、腰阳关、委中。 
2.腰眼、命门、昆仑。 
3.人中、大椎、十七椎。 

(五)骶髂部 
关元俞、小肠俞、秩边。

 

(六)髋部 
1.秩边、环跳。 
2.承扶、风市。 


(七)膝部 
1.犊鼻、阳陵泉。 
2.内外膝眼、鹤顶、足三里。 

(八)踝部 
1.解溪、太溪、昆仑。 
2.丘墟、照海、申脉。 

(九)跟部 
1.太溪透昆仑。 
2.大陵 
3.仆参。 

(十)趾部 
1.八风。 
2.解溪、足临泣、太冲。 

(十一)肩部 
1.肩髃、肩賿、户内陵。 
2.环跳、居賿、阳陵泉。 

(十二)肘部 
1.曲池、尺泽、外关。 
2.肘賿、天井、阿是穴。 
曲池透少海。 

(十三)腕部 
1.阳溪、阳池、阳谷。 
2.合.谷、中泉、腕骨。 

(十四)指部 
1.八邪。 
2.合谷、后溪 

(十五)痹症 
1.   行痹:风门、肝俞、膈俞、痹痛局部和邻近穴。 
2.着痹:脾俞、阴陵泉、足三里、痹痛局部和邻近穴。 
3.痛痹:肾俞、关元、合谷、阳陵泉、痹痛局部和邻近穴。 
4.热痹:大椎、曲池、十二井、痹痛局部和邻近穴。 

(十六)扭伤 
1.   颈:风池、天柱、大杼、后溪。 
2.肩:肩髃、肩賿、肩内陵、天宗。 
3.肘:曲池、小海、天井、肘賿。 
4.腕:阳溪、阳池、腕骨、阳谷。 
5.腰:肾俞、腰眼、人中、委中。 
6.髀:环跳、髀关、秩边、承扶。 
7.膝:膝关、阳关、梁丘、膝眼。 
8.踝:解溪、丘墟、昆仑、太溪。 


三.腰椎、颈椎病症 


急性腰痛: 
1.人中、委中。 
2.手背腰痛穴。 
3.后溪、承山。 
4.阿是穴。 

慢性腰痛: 
1.   肾俞、气海俞、大肠俞。 
2.腰阳关、腰眼、志室。 
3.肾俞、大肠俞。 

颈椎病 :
1.   劳伤筋骨:大椎、膈俞、肩髃、养老、夹脊穴。 
2.肝肾精亏:大椎、肝俞、肾俞、阳陵泉、颈夹脊穴。 
3.风寒外袭:大椎、,风门、风池、外关、颈夹脊穴。 


第七节 五官病辨病处方选穴 
一.眼科病症 


(一)急性结膜炎 
1.   风热袭表:风池、太阳、合谷、少商。 
2.邪毒内燔:太阳、上星、少商、拈竹、丝竹空。 
3.肝肺炎盛:少商、风池、太冲、侠溪。 

(二)麦粒肿 
1.   风热泪盈眶:合谷、风池、天井、少泽。 
2.胃热:合谷、曲池、内庭、太阳。 
3.气阴两虚:合谷、曲池、三阴交、足三里。 
4.气虚血弱: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章门。 

(三)脸缘炎 
睛明,瞳子賿、拈竹。 

(四)电光性眼炎 
1.   合谷。 
2.风池、合谷、拈竹。 
3.拈竹、天柱、养老、光明。 

(五)浅层点状角膜炎 
1.   睛明、翳明、光明。 
2.承泣、风池、中临泣。 
3.大小骨空。 

(六)翳状胬肉 
1.   太阳、少泽。 
2.内迎香。 

(七)色弱症 
1.   脾肾虚:脾俞、肾俞、睛明、球后、翳明、拈竹。 
2.肝肾虚:肝俞、肾俞、风池、光明、养老、拈竹。 
3.内络滞:膈俞、臂臑、内关、承泣、合谷、光明。 

(八)夜盲症 
1.肝血不足:肝俞、膈俞、大椎、血海、四白、足三里。 
2.肝肾阴虚:肝俞、肾俞、阴谷、照海、行间、睛明。 
3.脾肾阳虚:脾俞、肾俞、命门、足三里、承泣。 
4.气滞血淤:睛明、瞳子賿、丝竹空、膈俞、内关、光明。 
5.气血两虚:百会、气海、膈俞、足三里、血海、四白。 

(九)青光眼 

1.   风池、完骨、阳白、鱼腰、行间。 
2.太阳、印堂、合谷、风池、足临泣。 

(十)近视 
1.   四白透下睛明、鱼腰透拈竹。 
2.睛明、球后、翳风、合谷。 
3.睛明、四白、拈竹、神门、心俞。 
4.风池、丝竹空、肝俞、肾俞、光明。 
5.拈竹、阳白、四白、瞳子賿、大椎、肝俞、胆俞、肾俞。 

(十一)斜视 
1.   内斜:球后、瞳子賿、合谷。 
2.外斜:睛明、拈竹、风池。 

(十二)眼球震颤 
1.   风池、球后、合谷。 
2.   风池、睛明、外关。 


(十三)眼睑下垂 
1.   血海。 
2.阳辅、申脉。 
3.申脉、悬钟。 
4.三阴交。 
5.拈竹、阳白、丝竹空。 

(十四)泪囊炎 
1.   虚寒:肝俞、中封、承泣。 
2.风热:风池、行间、监泣、侠溪。 
3.阴虚:太溪、行间、阴谷、太冲、侠溪、承泣。 
4.肝肾亏损:肝俞、肾俞、承泣、睛明。 

(十五)视神经萎缩 
1.   肝气郁结:风池、光明、太冲、膻中、球后、睛明。 
2.气滞血淤:肝俞、膈俞、睛明、球后、脾俞、翳风、内关、足三里。 
3.肝肾阴虚:肝俞、肾俞、光明、太冲、太溪、睛明、球后。 
4.脾肾阳虚:脾俞、肾俞、足三里、球后、睛明。 
5.心营亏损:心俞、神门、足三里、睛明、球后。 
6.头穴:视区。 

(十六)球后视神经炎 
1.   风池、光明、合谷、球后。 
2.   翳风、太阳、睛明、外关。 

(十七)中心性视网膜脉搏络膜炎 
1.   承泣、睛明、风池、光明。 
2.   翳明、球后、完骨、足临泣。 
3.天容、人迎。 

(十八)眼底出血 
1.   天柱、风池、合谷。 
2.肝俞、膈俞、中阴交。 

二.耳、鼻、口、齿、咽喉病症 


(一)耳鸣 
1.   实证:翳风、听会、中渚 、侠溪、太冲、丘墟。 
2.虚证:翳风、听会、肾俞、关元、太溪、足三里。 

(二)耳聋 
1.   风火上扰:风池、听会、中渚 、侠溪、行间。 
2.痰浊蒙耳:耳门、翳风、外关、丰隆、内庭。 
3.肾精亏虚:肾俞、肝俞、关元、三阴交、听宫。 
4.中气虚弱:脾俞、胃俞、气海、足三里、百会、耳门。 
5.头穴:晕听区。 
6.耳穴:内耳、肾。 

(三)耳源性眩晕 
1.   气血两虚:脾俞、膈俞、关元、气海、足三里、百会。 
2.肝阳上亢:风池、太冲、肝俞、阳畏、三阴交。 
3.肾精亏损:肾俞、肝俞、关元、太溪、悬钟、三阴交。 
4.痰浊中阻:脾俞、中脘、丰隆、足三里、三阴交。 

(四)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风池、翳风、听宫、液门、外关、足临泣。 


(五)慢性中耳炎 
翳风、中三里、阴陵泉、太白。 

(六)急性鼻炎 
1.   外感风热:尺泽、鱼际、外关、风池、迎香。 
2.外感风寒:风池、风门、合谷、列缺、迎香。 

(七)慢性鼻炎 
1.   肺虚失宣:肺俞、百会、迎香、印堂、太渊。 
2.气血虚滞:上星、通天、迎香、孔最、合谷。 

(八)萎缩性鼻炎 
1.   肺虚:太渊、太溪、迎香。 
2.脾虚:脾俞、章门、太白、迎香。 

(九)过敏性鼻炎 
1.   肺虚:风池、迎香、肺俞、太渊、外关。 
2.寒邪:合谷、列缺、肺俞、风门、迎香。 

(十)副鼻窦炎 
1.   风池、迎香、鱼际、合谷。 
2.通天、拈竹、迎香、阳溪。 
3.印堂、迎香、外关、列缺。 

(十一)鼻出血 
1.   肺热:风池、迎午、合谷、少商。 
2.胃火:上星、二间、外关、内庭。 
3.阴虚:通天、太溪、太冲、隐白。 

(十二)鼻息肉 
1.   迎香、合谷、息肉根部。 
2.   龈交。 
3.风池、风府、禾賿、人中。 

(十三)嗅觉麻痹 
1.   囟会、迎香。 
2.内迎香。 
3.通天、迎香、合谷。 

(十四)牙痛 
1.   风火痛:风池、合谷、颊车、下关、昆仑。 
2.   实火痛:合谷、内庭、劳宫、下关、颊车。 
3.虚炎痛:下关、颊车、合谷、太溪。行间。 

(十五)牙龈痛 
1.   肾俞、太溪。 
2.耳门、丝竹空、内庭。 

(十六)齿龈出血 
曲池。 

(十七)急性扁桃体炎 
1.   风热:合谷、外关、少商。 
2.热毒:少商、商阳、关冲、曲池、合谷。 
3.阴虚:鱼际、照海、间使、廉泉。 


(十八)急性咽喉炎 
1.   少商、商阳、风池、合谷、尺泽。 
2.合谷、内庭、鱼际、璇玑、照海。 
3.列缺、合谷、通里、天突、风池。 

(十九)慢性咽喉炎 
1.   太渊、鱼际、肺俞、照海、尺泽。 
2.肺俞、太溪、阴谷、阴郄、照海。 
3.间使、三间、液门、鱼际、列缺。 


第八节 皮肤病辩病处方选穴 
(一) 斑秃 
1. 血虚风盛:风池、心俞、膈俞、脾俞、足三里、斑秃局部。 
2. 肝肾不足: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斑秃局部。 
3. 气滞血瘀:风池、膈俞、血海、太冲、斑秃局部。 

(二) 酒渣鼻 
印堂、迎香、素賿。,及患部。 

(三) 青年扁平疣 
1. 风池、曲池、合谷、太阳、阳白、血海。 
2. 曲池、风门 

二. 全身性病症 


(一) 荨麻疹) 
1.   风寒束表:大椎、风池、风门、曲池、血海。 
2.风热客表:膈俞、风门、风池、风市、血海、外关。 
3.脾胃湿虚:风池、合谷、内关、天枢、三阴交、足三里。 
4.气血两虚:风门、膈俞、脾俞、气海、血海、足三里。 
5.冲任失调:肝俞、膈俞、期门、关元、血海、三阴交。 

(二)神经性皮炎 
1.   风热:风池、曲池、风市、血海。 
2.血虚:膈俞、脾俞、肾俞、风池、曲池、三阴交。 

(三)牛皮癣 
1.   湿热:阴陵泉、太白、太溪、风池。 
2.血虚:曲池、血海、三阴交、膈俞。 

(四)带状疱疹 
1.   大椎、肝俞、膈俞、曲池、血海、支沟、阳陵泉。 
2.合谷、曲池、阳陵泉、侠溪。 

三.下肢病症 


(一)结节性红斑 
1.血海、阴陵泉透阳陵泉。 
2.足三里、绝骨透三阴交。 

(二)下肢丹毒 
1.   风池、足三里、委中。 
2.阴陵泉、三阴交、血海。 

第九节 传染性病症辩病处方选穴 

(一)流行性感冒 
1.   大椎、风池、曲池、合谷。 
2.大椎、尺泽、外关、少商。 

(二)流行性腮腺炎 
1.   轻症:合谷、外关、少商、颊车、翳风。 
2.重症:大椎、曲池、合谷、中渚、痄腮穴。 

第十节 内分泌病辩处方选穴 

(一)单纯性甲状腺肿 
1.   阴虚火旺:臑会、气舍、间使、太冲、太溪。 
2.气阴两虚:合谷、天鼎、天突、关元、照海。 

(二)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1.   肝郁:肝俞、风池、水突、内关、足三里、神门、太冲。 
2.肝火:风池、行间、内庭、太溪一阴交、足三里。 
3.阴虚:心俞、肝俞、肾俞、神门、内关、太溪、太冲、三阴交、阳陵泉。 

(三)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脾俞、肾俞、命门、关元、气海、足三里。 

(四)糖尿病 
1.   上消:心俞、肺俞、胰俞、大椎、鱼际、合谷、太渊。 
2.中消:脾俞、胃俞、胰俞、中脘、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合谷、内庭。 
3.下消:肾俞、胰俞、关元、三阴交、太溪、太冲、然谷。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疾病症状对症选穴处方发布于2024-04-10 11:04:11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