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公馆建筑功能布局理念及造园思想初探
                                   孙志奇 

[内容简介]
本文通过解读东北著名四合院式古建筑群彭公馆,系统论述其建筑功能、布局理念及造园思想,从而全面展示清末民初东北四合院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语]
四合院  倒座  垂花门  廊院  风水勘舆   植物造景 
彭公馆是我国东北地区保存完整,建筑规模宏大,最具特色的四合院式古建筑群之一,是张作霖时期东三省官银号总办兼边业银行总裁彭贤的私人官邸。整体建筑古朴庄重,气势恢宏,显示出清末民初关外艺术家独具匠心的造园思想和发达的工艺技术,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东北四合院的建筑功能、布局理念及造园思想提供了较为直观的形象素材。

一、彭公馆的建筑格局
彭公馆基本上采用中轴线两侧房屋对称分布的方法进行布局。中轴定位,即正位,就是确定建筑的方位或位置,《东京赋》曰:“辨方位而正则”。薛综注“方位,谓四方中央之位也。”①
中轴线正南处为砖雕“福”字八字形照壁,其泥塑雕工堪称佳品。从照壁往北为倒座七间,前出廊檐,明间置棋盘门,门簪书“礼门义路”四字,两侧各嵌廊心镶嵌瓷画“福禄寿”三星图,雕刻有须弥座及文房四宝、官印的石质门枕分置两侧,洋溢着彭家书香门第的气息。
往北经第一进院可见垂花门。南侧置“八仙过海”木质透雕花罩,一对蝙蝠衔钱石质门枕,取其“福”字谐音,使人总有玩味不尽之感。在垂花门两侧各置一青砖花墙,使小院与中院自然分开。倒座与垂花门之间东西两侧各置八角形石门及花墙。经八角形石门向东、向西各有耳房三间,多为书房或仆人用房,东侧耳房有时也作厨房。
经垂花门可进中院,即二进院落。正北为正房五间,是主人的住所;东西两翼各置耳房二间,为主人活动的次要场所,或作书房,或堆放杂物;正房南侧东西各分置厢房五间,为子孙住所。正房与厢房转角相接,两翼出角门,前出廊檐,抄手游廊前置倒挂莲花柱,生机盎然。
经中院正房明间往北,可入三进院,有后罩房五间及东西各置配房二间。后罩房出廊檐,一般为未出阁的女孩或女仆居住。二进院正房与三进院后罩房之间东西两侧各置一花墙,系青砖及金属栅栏制成,颇有院中有院,步移景迁之感。
中轴线以外的建筑分别为临街门房和观花厅。临街门房三间,经此门可步入官邸。其大门为屋宇式,称“广亮大门”,一般位于宅院的东南角且占据一间房的位置,显示出主人的身份。
观花厅,位于西花园,面阔五间,卷檐顶,出廊檐,两侧与短游廊相接,明间南侧前突一抱厦,既是主人观花处,又是戏台。

二、四合院的主要功能
四合院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满足家人的居住与活动需要,整个四合院中,正房五间居于首位,中间一间称明间,两侧称次间和稍间。明间一般作祖堂或佛堂,每逢重大节日,常在这里举行祭祖活动。次间和稍间一般作主人的卧室与个人活动场所。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封建社会,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家人的身份与辈份不同,居住的房屋也就不同。正房仅中间一间向外开门,称厅堂,《释名》中有曰“厅,所以听事也。”“堂者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②两侧房间向厅堂开门,形成套间,成为家人起居、招待亲戚或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制下,东侧为尊,由正室居住,西侧为卑,由偏房居住。另外,东西两侧还建有耳房,作为正房的附属物,一般用作卧室或书房。
彭公馆内宅东西厢房分别向院内开门,并在厢房南侧加筑平顶耳房。
倒座与正房南北相望,可以作客厅,也可以由公子或男仆居住。
垂花门为屋宇式,卷檐顶,檐下有两根悬柱,下端作莲花的苞蕾形状,“垂花门”因此得名。垂花门正面设两扇大门,背面设四扇屏门,屏门一般不开启,只有重大活动时才打开。垂花门装饰华丽,是进入内宅的门户,通过抄手游廊将东西厢房与正房连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主院。它不仅能表现出主人的财力,家世的繁衍,文化素养的高低,以及主人的爱好和性格,还能起到夜间防卫和沟通内外宅,严格划分空间的特殊作用。在内宅中每个房间都是独立的小家,打开房门,集中在主院,又是一个完整的大家,成为主人与家人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作和举行重大活动的主要场所,主院既是内宅的延续,又是整个公馆的核心。因此,“在四周有抄手游廊的宅院中,垂花门又是与回廊连接的建筑,它作为游廊的起讫点,自然而和谐,可以看作是唐宋以来住宅廊院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演化。”③
照壁、影壁以及石门、月亮门这些四合院附属建筑,显示出与四合院氛围完全吻合的文化特征,尤其照壁和影壁上精美的砖雕和吉字颂语,寄托了彭家祈祝祥和平安的愿望。

三、彭公馆的布局理念
彭公馆按照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及庭院和组群相结合的布局原则,沿着中轴线进行设计,构成方形庭院,即四合院。用四面房屋围合起一个庭院,为四合院的基本单元,称为一进院,两个院落即为二进院,依此类推。两进院落以上的四合院,一般都分为内宅和外宅,由二门、垂花门或屏门连接沟通。四合院的四角既用走廊、围墙等将四周建筑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封闭性较强的整体,又用回廊将前后两座建筑联系为一,形成“廊院”。以回廊和建筑相组合的方法,可以收到艺术上大小、高低、虚实、明暗的对比效果。这种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
传统四合院常常是以几重院落相套而构成各种组群建筑。彭公馆的布局手法就是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物,附属房屋分布在次要位置,向纵深方向布置若干庭院,组成有层次,有深度的空间,同时还配置门、廊、墙等小建筑,以起到联系和隔断的作用。这种格局的形成主要受中庸思想的影响,讲究不偏不倚。另外,四合院围筑的方法也是封建思想的产物,从建筑理念上反映出思想禁锢的一面。当然,这种布局更重要的是受古代宗法和礼教制度的影响,便于安排家庭成员的住所,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有明显的差别。
四、彭公馆的造园思想
中国的传统园林是在居住与游览双重目的下发展起来的。四合院建筑正是融入了园林艺术,使其艺术性高于一般建筑,达到富于变化,符合空间组景的需求。从彭公馆游览路线可以看出,多半采取以厅、堂为中心的环形方式,或循廊,或入室,使风景时而开朗,时而隐蔽,通过借景增添情趣,《园冶》曰:“构园无格,借景有因。切要四时,何关八宅。”又曰:“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④在风景组合及满足人们动静结合的游览要求方面得到了成功体现。
风水勘舆的思想在建筑中也十分明显。住宅的“宅”字,古有选择之意, “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 ⑤按勘舆说,东南方为吉向,故彭公馆正门没有选择在正南,而是选择了东南角,寓示着紫气东来,有望气迎祥的含义,“五行者气也”⑥。这与道家认为的五彩云气中以紫色最佳,最为吉祥有关,而正门相对处的影壁上堆塑的“迎祥”二字道出了所蕴含的意境。
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在建筑中也有所体现。由于五行中所谓的“金生水”的思想,在一些木构件上便采用了金属制品。在房屋上相克最常见的是水克火,因此,为达到防火目的,一般在“藻井”上绘以水草一类的图案,有时也饰以“鸱尾”或“悬鱼”形饰物,既起装饰作用又寓意着克火的思想。
植物造景是彭公馆的又一表现手法。古典园林,对植物风景构图十分考究,使树木、花卉与古建筑浑然一体。《花镜》曰:“设若左有茂林,右必留旷野以疏之;前有芳塘,后须筑台榭以实之;外有曲迳,内当叠奇石以邃之。”⑦彭公馆兴建之初,便遵循了这一原则,使四合院春、夏、秋三季清香四溢,沁人心脾。为适应主人享乐、起居的生活需要,往往营造出丰富的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植物造景,形成强烈的个性特征。

总之,彭公馆这座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四合院建筑群,无论其建筑功能、布局理念、造园思想以及多种工艺都堪称杰作,为我们研究民国时期的东北四合院以及官宦的居住观念和生活起居情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成为我们认识、解读和品味民国时期东北四合院的“活化石”。

[参考文献]
   ①程建军《“辨正方位”研究》26页,《古建园林技术》期刊编辑部,1987年第三期。
②马祖铭《苏州园林中的厅堂》63页,《古建园林技术》期刊编辑部,1987年第一期。
③马炳坚 徐新伟《垂花门的种类和构造》8页,《古建园林技术》期刊编辑部,1984年第三期。
④张谷平《李渔造园美学思想掇要》39页,《古建园林技术》期刊编辑部,1986年第一期。
⑤清王先谦撰《释名疏证补》26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3月第一版。
⑥清王先谦撰《释名疏证补》3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3月第一版。
⑦张羽新《避暑山庄盛期的植物景观及其作用》47页,《古建园林技术》期刊编辑部,1984年第三期。

[作者简介]
孙志奇,男,1965年出生,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大学文化,现辽阳市文博专家,副研究员,曾任辽阳博物馆副馆长, 先后从事考古、勘探、古建筑及陈列等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彭公馆建筑功能布局理念及造园思想初探发布于2024-04-01 21:40:24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