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三藏/相应部

相應部12相應34經/智之事經第二(因緣相應/因緣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住在舍衛城……(中略)。

「比丘們!我將教導七十七智之事,你們要聽!你們要好好作意!我要說了。」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

「比丘們!什麼是七十七智之事呢?『以生為緣而有老死』智、『當生不存在了,則沒有老死』智,過去世『以生為緣而有老死』智、『當生不存在了,則沒有老死』智,未來世『以生為緣而有老死』智、『當生不存在了,則沒有老死』智,『凡法住智也都是滅盡法、消散法、褪去法、滅法』智,『以有為緣而有生』智、……(中略)『以取為緣而有有』智、……『以渴愛為緣而有取』智、……『以受為緣而有渴愛』智、……『以觸為緣而有受』智、……『以六處為緣而有觸』智、……『以名色為緣而有六處』智、……『以識為緣而有名色』智、……『以行為緣而有識』智、……『以無明為緣而有行』智、『當無明不存在了,則沒有行』智,過去世『以無明為緣而有行』智、『當無明不存在了,則沒有行』智,未來世『以無明為緣而有行』智、『當無明不存在了,則沒有行』智,『凡法住智也都是滅盡法、消散法、褪去法、滅法』智,比丘們!這些被稱為七十七智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應部12相應35經/無明為緣經(因緣相應/因緣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住在舍衛城……(中略)。

「比丘們!以無明為緣而有行;以行為緣而有識;……(中略)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集。」

當這麼說時,某位比丘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什麼是老死?而這老死又是誰的?」

「不適當的問題。」世尊說。

「比丘!凡會說『什麼是老死?而這老死又是誰的?』者,或者,比丘!凡會說『老死是一件事,而這老死又屬誰是另一件事。』者,這兩者同一意義,只是語詞不同。

比丘!有『命即是身體』之見,則無梵行生活,或者,有『命是一,身體是另一』之見,則無梵行生活。

比丘!不往這兩個極端後,如來處在中間說法:『以生為緣而有老死。』」

「大德!什麼是生?而這生又是誰的?」

「不是適當的問題。」世尊說。

「比丘!凡會說『什麼是生?而這生又是誰的?』者,比丘!或者,凡會說『生是一件事,而這生又屬誰是另一件事。』者,這兩者同一意義,只是語詞不同。

比丘!有『命即是身體』之見,則無梵行生活,或者,比丘!有『命是一身體是另一』之見,則無梵行生活。

比丘!不往這兩個極端後,如來處在中間說法:『以有為緣而有生。』」

「大德!什麼是有?而這有又是誰的?」

「不是適當的問題。」世尊說。

「比丘!凡會說『什麼是有?而這有又是誰的?』者,或者,比丘!凡會說『有是一件事,而這有又屬誰是另一件事。』者,這兩者同一意義,只是語詞不同。

比丘!有『命即是身體』之見,則無梵行生活,或者,比丘!有『命是一身體是另一』之見,則無梵行生活。

比丘!不往這兩個極端後,如來處在中間說法:『以取為緣而有有。』」

「……(中略)『以渴愛為緣而有取。』」「……『以受為緣而有渴愛。』」「……『以觸為緣而有受。』……」「『以六處為緣而有觸。』」「……『以名色為緣而有六處。』」「……『以識為緣而有名色。』」「……『以行為緣而有識。』」

「大德!什麼是行?而這行又是誰的?」

「不是適當的問題。」世尊說。

「比丘!凡會說『什麼是行?而這行又是誰的?』者,或者,比丘!凡會說『行是一件事,而這行又屬誰是另一件事。』者,這兩者同一意義,只是語詞不同。

比丘!有『命即是身體』之見,則無梵行生活,或者,比丘!有『命是一身體是另一』之見,則無梵行生活。

比丘!不往這兩個極端後,如來處在中間說法:『以無明為緣而有行。』

比丘!但就以那無明的無餘褪去與滅,所有的歪曲、相違、猶豫:『什麼是老死?而這老死又是誰的?』或者『老死是一件事,而這老死又屬誰是另一件事。』或者『命即是身體。』或者『命是一身體是另一。』這一切都已被捨斷,根已被切斷,就像無根的棕櫚樹,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

比丘!但就以那無明的無餘褪去與滅,所有的歪曲、相違、猶豫:『什麼是生?而這生又是誰的?』或者『生是一件事,而這生又屬誰是另一件事。』或者『命即是身體。』或者『命是一身體是另一。』這一切都已被捨斷,根已被切斷,就像無根的棕櫚樹,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

比丘!但就以那無明的無餘褪去與滅,所有的歪曲、相違、猶豫:『什麼是有?……(中略)什麼是取?……什麼是渴愛?……什麼是受?……什麼是觸?……什麼是六處?……什麼是名色?……什麼是識?……(中略)。』

比丘!但就以那無明的無餘褪去與滅,所有的歪曲、相違、猶豫:『什麼是行?而這行又是誰的?』或者『行是一件事,而這行又屬誰是另一件事。』或者『命即是身體。』或者『命是一身體是另一。』這一切都已被捨斷,根已被切斷,就像無根的棕櫚樹,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相應部12相應34-35发布于2024-03-30 23:11: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