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

九一六、刀师氏经:

刀师氏转述尼犍所说之恶业堕狱之法。佛陀纠正而说正说,终于皈依为优婆塞。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那罗聚落的好衣庵罗园中。

那时,有刀师氏聚落主,为尼犍的弟子,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在一边。

那时,世尊告诉聚落主说:「你欲所论(有甚么话要说)呢?尼犍若提子(聚落主的师父)交带你要说甚么话呢?」聚落主说:「我们的那位尼犍子说:『如果杀生,则一切均会堕落于泥梨(地狱)当中。因为多行之故,才会将堕入于那个地方。像如是的,偷盗、邪媱、妄语,皆会堕入于泥梨中,因为多行之故,就将会到那个地方去。』」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如果像尼犍若提子所说的『杀生者会随落于泥犁中,由于多行之故,而会转生于那个地方』,这样,就并没有众生会堕落于泥犁之中的了。聚落主啊!你的意见如何呢?到底那一种众生会在于一切时当中,都有心杀生呢?又在于何时有心不杀生呢?乃至何时有心妄语?何时有心不妄语呢?」

聚落主白佛说:「世尊!人在于昼夜当中,少些的时间,有心杀生,……乃至少时有心妄语,而比较多时没有心杀生,乃至妄语。」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如果是这样的话,岂不是没有人会堕落于泥犁中了吗?如尼犍所说的:『有人杀生的话,则一切都会堕入于泥犁中,因为多习行之故,将会转生于那个地方,……乃至妄语,也是如是。』聚落主啊!那位大师兴起而出现于世间,由于觉想、筹量,入于觉想地而住。在于凡夫地,而自辩其所说,随意而筹量,为诸弟子们作如是之说法而说:『杀生者,一切皆会堕入于泥犁当中,多习行的人将会转生于彼处,乃至妄语,也是如此。』他的那些诸弟子们,如信其说就会说:『我的大师乃知其所知,见其所见,能为诸弟子们作如是之说:如杀生的人,一切都会随落于泥梨中,由于多习行之故,将会转生于那个地方。我本有心杀生、偷盗、邪媱、妄语。当会堕入于泥犁中』。他得如此之见解,乃至不舍弃此见解,不厌弃其业,不觉其悔,在于未来世,还是不舍弃杀生,乃至不舍弃妄语,他之意解脱不满足,慧解脱也不满足。由于意解脱不满足,慧解脱不满足之故,就会为谤圣的邪见。由于邪见的因缘之故,身坏命终,而转生于恶趣之泥犁当中。像如是的,聚落主啊!有因有缘,众生才会生烦恼,有因有缘,众生才会作业与烦恼。

聚落主啊!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之出现兴起于世间,都常为众生呵责杀生,赞叹不杀生。呵责偷盗、邪淫、妄语,赞叹不盗、不淫、不妄语。都常用此法,去化诸声闻,使他们念乐信重而说:『我们的大师,知其所知,见其所见,而呵责杀生,赞叹不杀,……乃至呵责妄语,赞叹不妄语。我从往昔以来,由于愚痴无慧,而有心杀生。我乃由此因缘之故,现在自于悔责。』虽然不能使他之业不为,且能因此悔责之故,在于未来世,能得离开杀生,……乃至能得离开盗、媱、妄语,也能得以满足正意解脱,满足慧解脱。意解脱与慧解脱满足后,得能不谤贤圣,而正见成就。由于正见的因缘之故,得生天上的善趣。像如是的,聚落主啊!由于有因有缘,众生的业烦恼才会清净。

聚落主啊!那些多闻的圣弟子们,都作如是而学:昼夜都随时观察所起的内心当中,有少许的杀生之念,有很多的不杀生之心念。在此里面,如果为有杀生之心起时,则当自悔责,不以为是,不以为类。假若没有杀生之生起时,则无怨无憎,而心生随喜。随喜后,心就会猗息。心猗息后。心就会受乐,心受乐后,则心会定,心定后,则圣弟子之心会与慈俱,会无怨无嫉,没有瞋恚,广大无量,满于一方,正受而住(以慈爱摄取之心,弘满于一方而住)。二方、三方,乃至四方,四维(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一切的世间,其心都与慈俱,而无怨无嫉,没有瞋恚,广大无量,善能修习充满于诸方,具足正受而住(由慈心而充满之故,能在于南西北方,四维上下,都不会有怨嫉瞋恚,而能融摄一切,而能安心到处得住。)」

那时!世尊,用爪甲(指甲)抄少许之土,然后告诉刀师氏聚落主说:「你的意见如何呢?聚落主啊!我的爪甲中之土为多呢?或者是大地之土为多呢!」聚落主白佛说:「世尊!爪甲中之土只不过是一点点而已,若论大地之土,乃为无量无数哩!」

佛陀告诉聚落主说:「如甲上之土乃为甚少;:而大地之土其数为无量。像如是的,心和慈俱,修习而多多的修习的话,则诸有量业(恶业),乃如甲上之土,不能将去,将来不能堕入地狱,不能令住。像如是的,对于偷盗,则用悲心,对于邪淫,则用喜心,对于妄语,则用舍心的话,就不能得以为比的。」(也就是慈悲喜舍之心,广大无量,杀、盗、淫、妄,乃少的连比字都谈不上)。

佛陀说此语时,刀师氏聚落主乃远离尘垢,而得法眼净。聚落主由于见法、得法、觉法、知法、深入于法,离诸狐疑,乃不由于他,不随于他,对于正法与律,乃得无所畏。由此,从座而起,整衣服,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而说:「我已得度(深深的了解真理),世尊!我已超越,世尊!我现在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比丘僧(第一皈依),尽其寿命,当为一位优婆塞。世尊!譬如士夫,欲求灯火之光明,而执取马尾,作为灯炷(灯心),欲吹其炷,使其燃明,然而终究不能得到光明,唯徒自疲劳而已,灯究竟都燃不起来!我也是如是,虽然欲求明智,然而却在于诸愚痴的尼揵子之处,去习近于愚痴,去和合于愚痴,去奉事于愚痴,唯有徒自劳苦,而不得明智。因此之故,我今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第二皈依)。从今以后,对于那位愚痴、不善、不辩者的尼揵之处,就是少许之信、少许之敬、少许之爱、少许之念,我今也要远离。因此之故,我今再次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第三皈依。完了三皈依竟),乃至尽形寿,都愿作为优婆塞,以自净其心。」

那时,刀师氏聚落主,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作礼后离去。

译文:九一六、刀师氏经:
刀师氏转述尼犍的言论,关于恶业导致堕入地狱的理论。然而,佛陀纠正了这个说法,并阐述了正确的观念,最终使刀师氏成为了优婆塞。
像这样的情节,是我们集结者都曾经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那罗聚落的好衣庵罗园中。
当时,有一位刀师氏的聚落主人,是尼犍的弟子,他来到佛陀面前,向佛陀顶礼后,坐在一旁。
这时,世尊问聚落主人:“你有什么话要说吗?尼犍让你传达什么话呢?”聚落主人回答:“我们的尼犍子说:‘如果杀害生命,一切都会堕入地狱。因为罪业深重,才会堕入那个地方。像这样,偷盗、邪淫、妄语,都会堕入地狱,因为罪业深重,就会被投入那个地方。’”
佛陀告诉聚落主人:“如果像尼犍所说的‘杀生者会堕入地狱,因为罪业深重,才会转生到那个地方’,那么就不会有众生会堕入地狱了。聚落主人啊!你的看法如何?哪种众生会在所有时间都有心杀害生命?何时有心不杀害生命?何时有心妄语?何时有心不妄语?”
聚落主人对佛陀说:“世尊!人们在昼夜中,很少有时间会有心杀害生命,……也很少有时间会有心妄语,而更多的时间没有心杀害生命,乃至妄语。”

佛陀告诉村长:“如果按照尼犍的说法,岂不是没有人会下地狱了?他教导说:‘杀生的人,一切都会下地狱,因为多习行之故,将会转生于那个地方,……乃至妄语,也是如是。’村长啊!这位大师出现于世间,他以觉想、筹量入于觉想地而住。他处在于凡夫地,自辩其所说,随意而筹量,为弟子们作如是之说法:‘杀生者,一切皆会下地狱,多习行的人将会转生于彼处,乃至妄语,也是如此。’他的弟子们信奉他的教诲,认为:‘我们的大师知其所知,见其所见,能为弟子们作如是之说:像杀生的人,一切都会下地狱,因为多习行之故,将会转生于那个地方。我本有心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定会下地狱。’他得如此之见解,乃至不舍弃此见解,不厌弃其业,不觉其悔,在未来世,依然不舍弃杀生,乃至不舍弃妄语,他之意解脱不满足,慧解脱也不满足。由于意解脱不满足,慧解脱不满足之故,就会产生谤圣的邪见。由于邪见的因缘之故,身坏命终,而转生于恶趣之地狱中。如同这样,村长啊!有因有缘,众生才会生烦恼,有因有缘,众生才会作业与烦恼。”

村长啊!佛祖的出现是为了教导众生戒除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恶行,赞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等善行。通过这样的教诲,佛祖引导声闻弟子们修行,让他们在心中培养对善行的信念和对恶行的悔过。虽然过去的恶业无法改变,但通过悔过和修行,弟子们可以在未来避免再次犯错,逐渐达到正念和智慧的解脱。通过这样的修行,弟子们可以达到不诽谤贤圣的境界,实现正见的成就。因此,村长啊!只有通过因缘和合,众生的业烦恼才能得以清净。

村长啊!那些博学多闻的圣弟子们,日夜都在观察自己的内心,发现即使有杀生等恶念生起,也会自我反省、不认同、不归类。如果没有恶念生起,他们则会心生欢喜。通过这样的修行,他们的心会逐渐平静、愉悦、专注。最后,他们的心会充满慈爱,无怨无恨,广博无量,遍及整个宇宙。他们的心会充满正念和正定,不受任何怨恨和嫉妒的影响。

在那个时候,佛陀用他的指甲舀起一点泥土,然后问刀师氏村落的首领:“你认为哪种泥土更多呢?是这指甲里的泥土,还是大地上的泥土呢?”首领回答说:“佛陀,指甲里的泥土只是一点点,而大地上的泥土却是无量无数的!”

佛陀告诉首领:“就像指甲里的泥土微不足道,而大地上的泥土数量无量。同样地,如果一个人的心充满慈爱,并且努力修炼,那么他所犯下的恶业就会像指甲里的泥土一样微不足道,他不会堕入地狱,也不会被恶业困扰。如果一个人用悲心对待偷盗,用喜心对待邪淫,用舍心对待妄语,那么这些恶业也无法与他的善业相比。”

这段话的寓意是,慈爱、悲心、喜心和舍心等美德是无比强大的,能够化解人们心中的恶业。只要我们努力修炼,培养这些美德,就能够远离罪恶,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当佛陀阐述这个教导时,刀师氏村落的首领成功地摆脱了尘世的烦恼,从而净化了自己的法眼。首领通过亲身体验、领悟和深入理解佛法,不再依赖他人,对正法和戒律充满信心,无所畏惧。于是,他从座位上站起来,整理好衣服,右膝着地,双手合十地对佛陀说:“我已经觉醒了,佛陀!我已经超越了,佛陀!现在我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伽,尽我一生,成为一个优婆塞。”世尊!举例来说,假设有一个男子,他想要获得灯火的照明,但他却选择了抓住马尾作为灯芯。他试图通过吹动这个灯芯来点燃它,然而,他始终无法得到光明,只是让自己疲惫不堪。灯芯终究无法燃烧起来!


我也是如是,虽然欲求明智,然而却在于诸愚痴的尼揵子之处,去习近于愚痴,去和合于愚痴,去奉事于愚痴,唯有徒自劳苦,而不得明智。因此之故,我今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第二皈依)。从今以后,对于那位愚痴、不善、不辩者的尼揵之处,就是少许之信、少许之敬、少许之爱、少许之念,我今也要远离。因此之故,我今再次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第三皈依。完了三皈依竟),乃至尽形寿,都愿作为优婆塞,以自净其心。」


那时,刀师氏聚落主,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作礼后离去。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卷/916刀师氏经发布于2024-03-30 22:46: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