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1.袁某某,男,60岁,山东单县人。2014年1月7日因两胁撑胀、下肢浮肿在单县县医院腹部彩超显示:肝右叶斜径12.9cm,肝内多个实性强回声包块,形态不规则,最大8.7cm×7.1cm,门静脉1.0cm,脾厚4.1cm。后到菏泽市医院就诊,诊断为肝癌晚期,不能手术,也不能放、化疗,建议保守治疗。患者儿子在滨州工作,经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姜学连主任推荐于2014年1月20日找我诊治。患者诉右肩疼痛,反酸,上腹及两胁撑胀,畏寒怕冷,夜尿每晚5~6次,乙肝小三阳,每天饮酒6~7两,饮20余年。
刻诊:患者消瘦,精神不振,巩膜无黄染,双手发黄,双膝以下明显凹陷性水肿,舌紫暗、散在瘀斑、舌苔前白后微黄厚,脉浮大涩,左寸无力。此为肾水不升,肝火不降。给予柴胡四逆汤加减。
处方:柴胡20g,黄芩15g,姜半夏20g,黑附子30g,桂枝40g,当归20g,郁金30g,细辛10g,干姜30g,赤芍30g,砂仁20g,厚朴15g。14剂。
2014年2月10日复诊:患者精神好,饮食增加,右肩疼痛、反酸、上腹及两胁撑胀、畏寒怕冷均消失,下肢水肿完全消失。但舌脉无明显变化。
疏方:柴胡20g,黄芩15g,半夏20g,砂仁20g,厚朴15g,细辛15g,黑附子50g,干姜50g,麻黄10g,牡蛎40g,桂枝30g,当归30g,炙甘草20g。14剂。
2014年2月20日晚21点,患者儿子来电说药后夜尿减为1~2次,上腹稍胀,余无不适感。
2014年2月28日三诊:精神、饮食均好,大便稀,每天1次,有时上腹撑胀,右脉浮大紧,左脉沉涩,舌暗淡,散在较多瘀斑,少许齿痕,薄白苔。
疏方:黑附子60g,干姜60g,砂仁20g,生白术30g,姜半夏20g,厚朴15g,党参20g,细辛15g,赤芍30g,牡蛎30g,茯苓50g,炒麦芽20g。14剂。
2014年3月17日四诊:精神好,自我感觉很好,无不适感,腹胀及腹痛均消失,脉沉硬紧,舌暗,散在片状瘀斑,薄白苔。
疏方:黑附子40g,干姜40g,砂仁20g,生白术30g,姜半夏20g,厚朴15g,党参20g,细辛10g,赤芍30g,牡蛎40g,茯苓30g,炒麦芽20g。20剂。
2014年4月7日五诊:所有不适症状(厌食、肝区疼痛、上腹撑胀、下肢水肿等)完全消失。在当地医院(单县)复查彩超:脾厚由4.5cm减至3.5cm,但肝癌大小未变。患者及其儿子已经非常高兴。
再为其疏方:柴胡20g,黄芩15g,姜半夏20g,黑附子50g,干姜40g,当归30g,细辛15g,桂枝30g,砂仁20g,茯苓30g,牡蛎40g,赤芍30g,炙甘草20g。30剂。
2014年5月9日六诊:精神很好,面色较前红润,无明显不适,舌暗,散在瘀斑,薄白润苔,脉浮大紧涩。
疏方:柴胡20g,黄芩15g,姜半夏20g,黑附子60g,干姜50g,当归30g,细辛20g,桂枝30g,砂仁20g,茯苓50g,牡蛎50g,赤芍30g,炙甘草20g。30剂。
2014年6月7日上午七诊:精神很好,除了药后感觉胃里辣、有点恶心外,无任何不适感,舌脉同前。
疏方:柴胡20g,黄芩15g,姜半夏20g,黑附子70g,干姜40g,当归30g,细辛30g,桂枝40g,砂仁20g,茯苓50g,牡蛎60g,赤芍30g,炙甘草20g。30剂。
2014年11月6日八诊:腹部彩超示:肝脏大小形态可,实质内探及多个略强的回声团块,部分呈融合状,较大范围约8.4cm×6.1cm,余实质内回声均匀,脾厚由4.1cm变为2.8cm。患者精神、体力、饮食俱佳,舌淡暗,薄白苔,舌上瘀斑全部消失,脉沉紧。开药28剂,每日1剂。
2014年12月7日九诊:没有任何不适,前方不变,再开30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