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诊治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李济仁
***************************************************************
近几年对治痹药研究较多,诸如雷公藤、川草乌、乌梢蛇、白花蛇等,有的医者则每人必用,每方必用,但因未能辨明证属何痹及何阶段,如此虽有可能治愈一二例患者,但若欲提高诊治水平则难上难矣。
案例
笔者曾治一65岁的男性,系退休工人,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初用强的松等激素可控制病情,近年来则病情加重,关节冷痛,呈游走性,涉及皮肤,喜叩打,面黄黝黑微浮,蹲下则难立起,站立则难坐落。舌质偏暗,苔薄白而干,脉弦缓等。
曾服用一年轻中医之中药约70余剂,自诉未有任何改变。细观所服之方,皆系雷公藤、川草乌、二蛇以及温肾活血化瘀之品等。
笔者经细察,属寒痹偏风重型,故以阳和汤合蠲痹汤加减,虽未用雷公藤、川草乌、二蛇等,但却3剂痛减,5剂病除。
后询年轻中医组方之由,其曰:温肾药有类激素样作用,用之可增强患者所服强的松的作用,而雷公藤等药药理证实可祛风湿,抑制变态反应,做组方亦用之。
该医生仅注重辨病用药而忘了辨证用药,结果疗效不佳。可见治痹证时诊断要细,要深入,不能仅仅诊知病情属痹即可。
辨病一定要与辨证相结合,发挥中医特色,著名中医学家施今墨很重视痹证的诊断,曾治一蒙古族妇女,患者关节疼痛发热,曾屡进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之类,疼痛非但未减,反而越来越甚,日夜叫号,痛苦万分,而发热迄不少退,施氏视其唇舌焦裂,脉象洪数。参以症候,诊为“热痹”,随予紫雪丹3克顿服,疼痛少止,故一日2次紫雪丹,每次3克,号叫渐歇,热亦见退。连服紫雪丹60克之多,发热头痛均愈。后予理气活血药调理。施老认为,初治者不知热痹之理,循例屡进辛燥祛风之药,火势日燔,血气沸腾,致症有增,临证当注意之。
痹证的治疗
主方
热痹,以白虎汤为主。偏热者多用白虎桂枝汤加地骨皮、丹皮、丹参,偏风者多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羌独活、豨莶草、威灵仙、当归、川芎,偏湿者多用苍术白虎汤加黄柏、山栀、防己、木瓜、白术、茯苓等。
寒痹,以桂枝附子汤为主。偏寒者加巴戟天、补骨脂、淫羊藿、片姜黄等;偏风者,以桂枝附子汤合蠲痹汤加减,其中必用川芎、当归、丹参;偏湿者则用桂枝附子汤合防己黄芪汤加细辛、苍术、白术、山药等。
对痹证偏风者,川芎一药不可缺。因该药为血中之气药,可行血而风灭,又有祛风作用,疗效较好。中医治法中有通因通用、塞因塞用、寒因寒用、热因热用之反治法。我认为还应有如川芎祛风行血之“行因行用”法,痹证偏风则疼痛游走不定,可谓行因;川芎作用行而不守,可谓行用。川芎“行因行用”有利风邪的祛除。
痹证后期,常见筋脉失荣,或骨节僵硬拘急,或骨节肿大畸形。一方面可能因邪伤日久,而久服辛温燥烈之品,伤阴耗气致使筋脉骨节失荣;
另一方面可能因邪痹日久,气血瘀滞,络道受阻,病损筋骨,失去气血濡养。此时即宜注意养阴柔筋。尤其宜从滋补肝肾之阴着手,以六味地黄汤,一贯煎等方药加减进治,亦宜择用活血祛瘀、软坚化结之品以舒筋活络、祛瘀通络。
划重点
痹证服药,时间最好是晨初起与睡前各服一次。因痹证患者运动障碍以晨起为著,其疼痛夜间为甚。晨晚分服中药,意在病作前及时截治,有利于药物作用的发挥,控制病情的发展。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选自《济仁医录》,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由“杏林墨香”订阅号独家发布。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治疗痹证动辄乌头、雷公藤,效果差、水平也难以提高发布于2024-03-29 16: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