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正和国学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zODYwNjAzOA==&mid=2247489043&idx=1&sn=33f3435ef702ea92ea0befc49a1c43ec

     导  读    

今日惊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惊蛰,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01

      节气概述



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在惊蛰节气之前,虫类动物入冬藏伏于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气,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小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气温渐暖,渐有春雷。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其息化为风,其声化为雷,秋冬之际,雷藏身土中,春天农人耕种,雷破土而出,轰然作响,即是春雷。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渐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在历史上,惊蛰还有一个古老的名称为“启蛰”。西汉以前,启蛰节气原本是在雨水节气之前,《夏小正》中的文字印证了这一点:“正月启蛰”。南宋经史学者王应麟在《困学纪闻》说:“改启为惊,盖避景帝讳。” 汉朝景帝的名字是“刘启”(汉武帝刘彻的父亲),当时为了避讳,就把“启蛰”改为惊蛰,同时把节气顺序改到了雨水节气之后。


在古代书籍中,避讳帝王的名字比较常见,就像老子的《道德经》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里的“非常道”、“非常名”原本句子是“非恒道”、“非恒名”,“恒”其实才是“道”的本源之精髓。这也是由于需要避讳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的爷爷,汉景帝刘启的父亲)的名字而改变的词句。

当然过了汉代之后,由于不再需要避讳,人们后期又重新使用“启蛰”的名称。只不过,到了唐代《大衍历》再次采用了“惊蛰”之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惊蛰节气有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意思是说前五日进入仲春,已到处可见桃花红、李花白了;接下来的五日能听到黄莺开始鸣叫;再后面的五日能看到凶猛的鹰不见了,却见到斑鸠、布谷之类越来越多了。

这里需要做一个说明,许多人在理解三候鹰化为鸠的时候会出现误读,认为古人错误以为是老鹰变成斑鸠之类的鸟了。殊不知古人是多么智慧,言辞也是极为精炼的,这里的“化”代表了很深很广的含义。

鹰和鸠的繁育时间是不相同的,当天气日渐和暖时(每年的二、三月),一向以肃杀之气为代表的鹰之类的猛禽,开始悄悄地躲起来繁育后代,不再变得异常凶猛。原本蛰伏起来的斑鸠、布谷之类的鸟,因为感知到春阳之气,开始活动频繁了。

这个时候,古人细致地观察到鹰之类的猛禽不见了,而周围的班鸠、布谷之类的鸟一下子多起来,这才浓缩成一阶段物候的说法“鹰化为鸠”,这里的“化”更多的是代表秋冬之肃杀、敛藏之气向春夏的生长之气在过渡之中,这是多么精炼之语啊。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根据历史气象资料显示,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将开始逐渐转暖,春之木气渐生,春雷始鸣,一派融融春光之象。当然此期间依旧有寒凉之气来扰,本月的气候重要时间节点是3月12日前后,3月18日,3月26日前后。


正所谓:“新芽出绿寒未消”。此阶段昼夜温差大幅波动,在养生上还是需要良好睡眠、注意饮食卫生、适度运动、谨言慎行、调达肝气以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肠胃疾病为主

02

   五运六气简析



当下处于甲辰岁初之气末段,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为少阳相火。

惊蛰节气期间,从气化上来看,少阳火值气,风木地气上升,时有寒气来扰,气温呈现慢坡式升高,风火相煽,火性炎上,人体上焦积聚邪热,下焦寒凉,从而寒热虚实夹杂,多发各类炎症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主。

单从表象上看是心、肺的问题,但本质还是脾、肾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应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药食方面可适当选用菟丝子、枸杞子、五味子等;此外这段时间还可以多运用引火归元法,简易的办法如踮脚、金鸡独立、跪坐等均可。

应于人体,易头晕头胀、头顶痛、耳鸣、烦躁、心慌、心区刺痛、心肌发炎、心悸、心梗、脑出血、神志昏昧、唇炎、咽喉发炎、口腔溃疡、咽痛、咽痒咳嗽、目赤疮疡、眼睛干涩、视物不清、牙痛、口干、鼻出血、腰痛、皮肤瘙痒、左肩疼痛、左胁部痛、血压不稳定、不欲饮食、腹胀腹痛、四肢发冷、忧郁情绪等。 

03

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刻意减肥


本月需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易遇到食物变质等问题,从而引起腹泻、腹痛等。

饮食方面还是要忌食凉性食物、少食辛辣,宜吃清淡、新鲜、易消化的食物。

此外,经过了春节假期,很多人身上的肉肉多了起来,加上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于是许多人开始着手“减肥计划”了,方法大多是不吃主食等,在这里需要提醒一下:本月不要刻意去减肥今后还要靠着这点肉肉抵御未来近三个月的“风雨”呢,此外用不吃主食的办法去减重,这是舍本逐末的办法,不值得提倡。

况且本月原本就是一个“自然”减肥月,大多数人胃口会没有前面一两个月那么好了,所以无需过分干预,只需要适度控制一下晚餐的总量,再抓抓带脉,按摩一下腹部,没事去户外走走,下个月你会惊奇地发现“掉秤”了。

当然,今年夏季中段倒是个减肥的大好时机,到时再细说一下。

04

谨言慎行少说话


本月需要谨言慎行,尽量少说话不说话,避免多嘴多舌,容易招致是非满天飞。

《周易·系辞上传》有载,子曰:“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言论与行为,是一个人的枢纽关键所在,这个关键也是引发荣辱的主要因素。”

《周易·系辞上传》还有记载,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祸乱之所以产生,那是言多语失的缘故,言语泄露成为祸乱产生的阶梯。

可见,我们日常需要多谦逊恭让、多谨言慎行、约束自敛、固守中正,不该说的话不说,倘若心生骄躁、自我夸耀、自我膨胀、妄言妄行、行事不周全等,此类种种易令人反感,从而招致不利的后果。

尤其是千万不要在别人失意的时候,炫耀你的得意,人性如此,切记!

此外,想说话也是要看准时机的,同时适度兼顾多方立场及感受,进而可以化解许多无谓的冲突。

《墨子》一书有载,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意思是说,子禽问:“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吗?墨子回答说:“看癞蛤蟆、青蛙之类的,从早到晚日夜不停地叫,口干舌燥的,有谁愿意听它们的叫唤呢?而报晓的雄鸡,只有在黎明的时刻才叫,却能振动天下。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话并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说话的时机”

总之,请记住,本月尽可能谨言慎行少说话!况且我们生来便是两只耳朵一张嘴,原本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

05

多去户外踏青,欣赏美景



本月许多人有肝郁之象,易心烦意乱、抑郁、焦躁、易怒等,需注意疏理肝气,注意情绪体的合理释放,日常可以多按揉膻中穴进行调理,同时建议多到户外溜达溜达。

此时的户外正如宋代秦观曾在《树绕村庄》里描述的:“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一番美景,岂可辜负?

到了户外,可以适度自由散步、快慢走交替,还可以练习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或者放风筝等,如果练习八段锦建议重点练习2遍八段锦前三式的动作: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对身心会大有裨益的。

06

      结     语


感受了一段时间的春寒料峭之后,让我们无比渴望户外阳光的味道,那一丝丝入心、入肺、甘甜、芬芳、怡人的味道。

盼望着真正的春天早日到来,窗外的那棵桃树,那一粒粒花蕾能缓缓绽放,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看着那春日里的桃花总会能让人想起娇柔的笑靥和年少的爱情,多么的真,多么的美好……

最后引用顾城的《门前》中的前几句与大家分享,愿春日阳光早日常驻,让我们可以感受那暖风轻拂,春雨滋润,荡漾芬芳的模样。

《门前》
顾城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扶着自己的门扇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天将化雨舒清景,萌动生机待绿田|惊蛰节气要点分析发布于2024-03-29 15:58:41

美丽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