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说自己主修庄子哲学的这种论调,好像看起来会和所谓「大师」之类的字眼,容易沾上边。毕竟单纯以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咨询师的业务介绍来说,据我了解,除申荷永老师教授的体系以外,好像比较少有人会在履历中体现出中国哲学的学习背景。然而因心理咨询这门学科的特性,它与哲学相互融合是一件近乎必然的事,所以西方在后弗洛伊德时代,将精神分析几近发展成了哲学,而后兴起的一些主流咨询流派,大都以哲学作为基调,像是存在主义、人本主义。而以中国哲学的立场来说,似乎颇有一点点尴尬,就是说“调子起高了”,就像我前面说的,容易让人联想到所谓的「大师」。我从十年前开始接触佛法、禅修,比较容易听到对于心理学的一些观点,好比说:就有些人会觉得,学心理学,做心理咨询师,最后还是要归到智慧的「法门」中去。“因为心理学是不究竟的,有局限的,人的某些问题是现代心理咨询解决不了的。”所以就有一种现象,一部分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者会把目光开始转向「佛门」、「道家」、「国学」、「身心灵」上,因为在「大师」的世界观里,他们们会提出了一些听起来蛮有说服力的说辞:“你有宿世业力的纠缠,你有脉轮能量上的淤堵,你被无形的众生干扰着……”这些问题才是根本性的问题,如果想让自己好起来,怎么办?“要去修行,要净化业力,修通脉轮,化解冤亲债主……”与其苦思冥想如何解决“可见的世界”中受到的阻碍或者挫败,不如统统都交给那个“不可见的世界”去解释咯~我有位朋友找了一位外国的心理咨询师做咨询,那位咨询师的履历好像还蛮漂亮的,西班牙临床心理医生、超个人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心灵成长导师balabala“可是,好像听说这个老师和他的一些同门师兄师姐之间的关系也蛮僵的,我甚至都问过为什么,老师说有些人修偏了。”“老师他说自己从小开始修行,修行很多年,但这……对我来说,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说服力啊?”我自己也算若有若无的混在修行圈里,见过一部分很讲“修行”的疗愈师。他们似乎喜欢通过一些「主观」的判断,来殷切的帮助你发现自己的「业力」、「能量」上的问题。我偶然有幸和几位“灵性疗愈师”一起吃饭,在座的有一位女生,看样子是和朋友一起来赴约的。这个女生起初没有怎么讲话,和大家一起听“咖位”比较高的老师聊了很多“心灵”方面的事。她忍不住好奇就请教,请老师看看自己有什么问题。老师看了看她,旋即低头想了想,随后开口说:“你的脐轮和海底轮的能量不大好,应该是和母亲的关系不太好。”“不,不是你理解的这种关系,是灵魂上的关系,有业力的纠葛。”这段话说完,就被别的人岔开了话题,留下那个女孩子自己在餐桌边凌乱,我呢,毕竟也是跟着朋友去赴约,全程乖巧、低头吃菜。在我看来类似于这种行为,和所谓的“疗愈”似乎是八竿子打不着,反倒是更像一种「下套」,那这位老师自不自知呢?很难说。因为从旁边同学的“捧场”行为来看,感觉这位老师早已被“捧”到了「不惑」心境上。又好像是被养成了一种对于看「问题」这件事,颇有些上瘾的心态。这个老师一见到我的时候,就问我是不是和某某地方很有缘,有没有做过高维链接?听他这么说,我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庄子说「其发若机括,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笼统的说就是人真的很难忍住对别人指指点点,忍不住想要扮演“上帝”,随时随地觉得“我都是对的”。总归以我的「麻瓜」头脑(《哈利波特》里,指没有魔法的普通人),倒也无法判断他们是否正确。有…可…能…是正确的(确实很牵强了),是吧。但只是从这种行为(指点天下苍生)来说,是会比较容易营造一种颇具有「逼格」的「大师」人设。不过这一类的「大师」,以我观察来说,他们好像失去了一种能力,叫做「幽默」。相比于「逼格」,我还是比较喜欢「幽默」一点。所以我对「大师」这种名头,有些唯恐避之不及哦。我喜欢它的缘由倒也不是觉得自己会比较无为、逍遥,心境洒脱。也并不觉得能和庄子产生所谓心心相依之类的。是因为庄子这个学门一路流传下来,目前来说,好像没有形成任何的「宗教结构」。作为道家同门的老子,在现在的市面上,反倒有种被端到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被各路国学班、总裁班、禅修班、大师班奉为圭旨。(插句题外话,近两年来又被端上去的是哪位呢?好像是王阳明先生。大有一种儒释道易医,轮番上供桌吃“冷猪肉”的态势。道家牌打得最多的,还是老子,再就是一位叫做“道医”的很神秘的牌。而道家的另外一位庄子,好像低调蛮多的。当然,这有可能是我的一己之见,不足为题哈。)坦率的讲,我认为庄子这门学问的结构本身,就注定了对宗教的祛魅,对权威的祛魅,从这一点上来说,就设置了一种开阔的门径。其中也不讨论宇宙是怎么形成的,人生前死后会去哪里,只是本着一种朴素的辩证逻辑和客观的视角去求证这张地图的实用性。换言之,庄子就是把一张地图摊开来给大家看,有待诸位来验证。那么我拿到这张地图的时候,和当代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去比对,包括以我自己去检验。目前得出的结论是:细致、好用。细致在于,以庄子书中对于人性的理解和对人性剖析的深度而言,与同时期的先秦哲学做比较,可以说无出其右者。当然,之后的佛法以及其中的唯识学,对于人类心理现象以及行为,阐述的更细致、更系统、更全面。但佛法的立意是以「解脱生死烦恼」为主,而且法度森严。“我有必要因为一次失恋感到难过,就要去剃度出家再解决心理问题吗?”对于普通人而言,庄子搭建的入门门径,更多的只是「反省」。倘若我有因为某件事而感到心理的不舒服时:感到阻力或者痛苦。倘若找到了,那么我就可以从这一件事的烦恼中“跳脱”出来。逐渐累积这种“跳跃力”,我确实会感到,我可以从很多事情的烦恼中跳出来。拆解认知观念的体系,触碰创伤及创伤反应,探究无意识领域中的烙印,辨识心理行为运作轨迹,重构意识-语言-行为反应的反复训练,也有赖于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才能使「去伪存真」的过程更加精准。坦率的说整个过程也并不轻松,我甚至觉得我“练”庄子这四五年来,才堪堪有一点收获。但仅仅是一点点收获,给我自己带来了莫大的支持:相比于领悟「高维能量」、「宇宙调频」或者跟随哪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蘑菇大师」这类不知道有赚没赚的事。我倒是觉得庄子更有意思一些,也踏实、舒服一些。晚上和一个朋友一起,带着高倍望远镜翻上城墙,去看满月。“嚯,口气不小哦,我最喜欢的列子还「尤有所待」呢。”无所待,意味着全然的自由。这当然很难,或者只是一种“愿景”罢了。但我由衷觉得,庄子与我而言,赋予了我「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朝向“自由”前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姜大吉的精神训练手册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学庄子 ,做一个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发布于2024-03-29 15:4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