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内容是想和大家谈谈我的「心身医学」观,关于心理行为与身体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个议题非常复杂,也非常难。以从事心理咨询的角度来讲,我们面对的来访者的时候不单单只是面对他们带来的种种「故事」,更是面对一个鲜活且完整的「人」。一般的理解会觉得人是用思维、记忆和情感来讲故事,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身体也同样在讲述着故事,甚至比头脑更为直白。现代医学、传统医学、心理学、身心灵玄学都有在以各自的方式来解读我们身体传递出来的信息,解读身心是如何相互影响、以及有何种具体现象。藉由生物学、神经科学,或者气脉、脉轮,或从无意识、防御机制等等的视角去尝试解读:“人之所以会患上某种疾病,其背后有哪些心理层面的原因;或是说人的某种心理状态的失衡,是源于某部分身体层面的问题。”此类的诠释它有可能是基于循证科学,也有可能是基于普遍经验、甚至基于某种条件下的设想。所谓循证科学就是说藉由现代医学的技术手段来观测身体和心理的关联。普遍经验像是心理学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总结而得来的诠释,简单举例“长期活在压力下比较容易有五十肩(肩周炎);人在应激的情况下,消化系统会容易紊乱等等。”也有基于某种条件下的设想,譬如玄学会说长期修行的人会获得一种能力,叫做内照形躯,观察到身体内有「脉轮(chakra)」的存在,然后观察到这部分和我们的身心健康有什么关联等等。如果以我的角度来看,我不知道真相是什么,也同时会觉得这些诠释都有可能接近真相。我会喜欢参考这类种种说法,因为其中提出了很多可能性的思路,从不同的角度试着推敲疾病背后的某种意图。但我选择中国传统医学作为自己的心身医学图谱的基础架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自己日常都在操作中医《伤寒论》,会有种熟悉和信赖的情感。不是为了传达“中医是伟大的医学”、“中医是大智慧”这种比较有逼格的话,没有实际意义。只是单纯觉得,在我所能了解过的医学里中医会比较实用,要补充说明一下,我所熟悉的中医指的是相对狭义的以《伤寒论》为主的经方医学。在我学习的这几年中,逐渐发觉到一种现象,容易有某一种证型(证状类型)的人,他在性格层面就也会体现出相对应的调性,这一点不是靠设想来的,而是在临床上能看到的具体现象。并且这门医学在临床上有具体确切的治疗效果作为支持,从历史中累积的经验也颇为丰富,那么是否意味着在理论层面上也比较硬,比较说得过去?我觉得事实的真相依然是……不知道,操作中医更像是操作某种巫术。中医的治疗方案很有可能先于理论出现(一己之见而已),并且一出场就是巅峰,而理论的部分则是在后代一直有被调整和补全,当然也可能是理论在流传中出现了断层,而这里面是一个黑盒子,暂且先不去管他。之所以讲这些是为了先表明自己的立场:中医的诠释可能不见得都是真相。但基于临床的可靠性检验,它有可能更趋近于真相。或许大家或多或少熟悉中国传统医学里的一些观点:喜伤心、怒伤肝、忧(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肝这类诠释心理活动与身体相关联的观点。人的情绪会侵袭到人的脏器,让人的五脏受伤;反之则亦然,五脏哪里虚掉,那么这个人也会自然体现出一些相应的负面情绪反应。《黄帝内经》里有一段说「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这些描述大都属于负面的部分:人是如何伤了身,又如何伤了心。而和五脏相关的正面力量叫「五脏所藏: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可以理解为五脏含藏各自不同的精神能量,我觉得把这里的“藏”翻译成“共鸣”也可以,五脏与精神能量的共鸣。但想要描述所谓的「神魂魄意志」具体是什么,会有些难度,因为这些概念更像是「象征」,而非「定义」。它像是现代人说的“灵魂”这个东西,但也仅仅是像而已,不等同于“灵魂”。或者也可以理解神是一个人的形而上属性,它不属于形而下的东西,甚至和人的主观意识也没有什么关联。中医里认为的心和别的带有“月”字旁的脏器不同,心似乎存在于有形和无形之间,形而下与形而上之间,定义颇为暧昧。何为形而上世界与形而下世界呢?当然所用的词或许不大准确,用宇宙模型的概念来比喻的话,形而下世界像是在宇宙中能被我们观察到的部分,可见的部分,只占了总体的百分之五。而其余百分之九十五是我们不可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的世界,也就类比于形而上世界。「魂」和「魄」在中国的语境下往往会连在一起使用,这里要分开来说,「魂」像是一种人在自身躯体以外创造出某种现象的能力。譬如说日本有一种清酒,创造它的人为表明自己注入了许多心血,起名叫一滴入魂。类似的词还有一发入魂。或者说魂是一群人为相同的理念(意识形态)奋斗而创造出来的某种集体精神。这里或许会有所怀疑,历史上有一段典故“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建立周朝,奠定了中国文化的集体精神“魂”,所以文王会不会肝不大好?又或者说「怒伤肝,肝藏魂」是虚构的?当然中医给出了解释,常常生闷气,压抑自己的攻击性,才会比较伤肝。而把气发出来,怒一怒不伤肝。(只是会比较伤胆就是了)从象征角度来说「肝主疏泄」、「肝属木」木气象征着春季的升发,而木的特性为曲直:将相反对立的元素糅合在一起,将其伸展出去。因此中医会说“肝喜条达”,当体验到某种“怒”的感觉时,压抑自己才会伤肝;而不压抑自己的攻击性,在合理的范畴内将自己的意志延展出去,这是一种创造性表达,才会比较「疏肝解郁」,比较有“魂”的力道。
总而言之“魂”的能量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有效率的把自己的力量灌注到这个世界,去做出一番成果,这种向外“具象化”的能力是「魂」在主导。「魄」有两种说法,一是指人的“鬼属性”,是说或许在人生前不大用得到,藏在身体里,但死后主导我们变成什么样的“鬼”,往往取决于“魄”。而另外一种说法是和“魄力”有关系,相比于说什么“鬼”,我觉得这种“魄力”说法更有说服力。所谓“魄”是主导着一个人他自己的更新迭代的能力,在肺叫吐故纳新,在与肺相表里的大肠叫推陈致新,这是描述健康时的状态,而不健康时的状态就是卡在那边动不了。换言之,一个人是更趋向于守旧还是趋向于革新,它会取决于“魄”的含量多寡。「脾主意」算是一种蛮微妙的说法,好比说脾脏的属性是土,土的特性是「土载四行」:调和其他四种的元素将其聚拢在一起协调工作。因此就有种齿轮和齿轮之间的润滑油的感觉,用来缓冲齿轮之间(金、木、水、火之间)的摩擦。在人身上缓冲的则是人的种种由本能带来的冲动,就是人的理性思考能力。但这么说似乎会和「思伤脾」有些冲突。我们依旧可以用润滑油的比喻来解释,过度的思虑,像是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就好像过于粘稠的润滑剂把齿轮都黏住了,在人身上就会体现为行动力被压制住。好比当年孔子的学生做事喜欢“三思而后行”,孔子听到后说“再,斯可矣。”想一下就去做好了,不需要那么繁琐的思考去掣肘自己的行动力。所以我会觉得“意”更多像是基于充分信任直觉的思维能力。繁而言之(啰嗦的解释下),中医的眼中视肾的属性为水,水在象征符号的世界中代表着宇宙从无形到有形的生成过程中出现的第一个元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在旧约创世记开篇出现的第一个元素也并不是“光”,而是“水”。)所以后代医家说肾为「先天之本」,顺着这个语境来说,肾似乎代表的是一个人在投生之前,在冥冥之中就已勾勒好了自我生命蓝图,而这些信息都录入到了肾当中。因而中医认为肾之中包含着有形的养分(繁殖功能、生长发育功能、身体中的水循环代谢功能等等),又包含着无形的信息(基因)。“志”的能量则像是将这些录入的信息提取出来,再在现实的世界当中表达出来。同时肾脏还有一种结构上的搭配,叫做「命门」,它的位置有说是在两个腰子当中的其中一个,也有说在两个腰子中间,是无形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解命门是人生命动能“氣”的中枢。在属性上属“火”,就像是一团小小火在温温的烧着肾水,推动水的运行,蒸腾化气,散布周身,进而推动全身能量与元素的运转。缺少这个部分的话,肾水会归为一潭死水,这是结构上的必要性。有了命门之火,就可以驱动肾中蕴藏着的蓝图信息,以及有形的养分,去实现生命的表达和完成(成长)。所以「志」就可以理解为我能够顺利地创造出我自己的力量,渴望于自我实现的一种深层次意志。在人的每一个脏器上,都存在着情与志,综合起来叫做「情志」「喜怒悲思恐」是“情”的一面,更多的是人的情绪活动、情感活动。「神魂魄意志」是“志”的一面,勉强比喻的话,这部分类似于人的意识功能、意识活动。而情志像是一体而两面的存在:正面和负面,它们以相互对立的结构而存在,此消则彼长。譬如说肾的情志结构,如果一个人他的“志气”比较强,就比较不会有恐惧的活着;换言之如果一个人日常都活在有意无意的“恐惧感”之中,那么这个人也不大会拥有“志气”的能力。并且,情志的活动会很明显的体现在身体状态上,依旧以肾脏举例,历史上说当年伍子胥出逃时路过昭关,担心被抓住因此怕的不得了,一夜白了头。这个人被恐惧狠狠“操”了一整晚,让肾脏虚掉了。「肾者,其华在发。」(估计伍子胥第二天走路的时候,腰腿都是酸软的。)换而言之,一个人日常都比较喜欢用「怕」的心情活着,那这个人也比较容易衰老,先天之气的部分先耗尽了。举这些例子是想说明一件事,在中医眼中人的心理行为和身体功能本质上是一体的,这是基本盘。以上大体是基于《黄帝内经》给出的五脏情志的象征图谱,或者说是中医里相对“标准”的心身医学的诠释,依照「五」的系统给出的「提纲」。当然如果细细的去拆解,其中可以展现的花样非常非常多。只不过有一个问题存在,就是数字“五”的提纲好不好用呢?坦率地讲不是很好用。好比说「五行的象征符号」五种元素围绕成一个圆圈,嵌合了严密的「相生相克」结构,环环相扣。当考虑其中一个元素时也要同时考虑和它相生相克的另外两种元素,有种令人眼花缭乱、无从下手的感觉。如果以心理层面来说,是不是意味着人要做到去情存志才能拥有身心健康呢?去情才能身体健康——身体健康了才能存志——存志之后才能做到去情而在《伤寒论》中给出了另外一种选择——六经辩证:属于「六」的系统。六经的排列方式与五脏的环形结构不同,数字“六”的排列是阶梯式,层层递进的。从临床来说,考虑「六」的系统去开药治疗,其优先度也要比「五」的系统更靠前一些,因为其精准度更高,证状也显现得更为要紧和明显。甚至从心理层面而言,六经辩证的实际意义也要高与五脏辩证。虽然,但是,这两种系统冲不冲突呢?并不冲突,这两个系统哪一种更对呢?没有更对,都对。这还蛮微妙的。不过因篇幅所限,这部分将在下一篇再和大家做报告:关于六经辩证系统中的心身医学。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姜大吉的精神训练手册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医里的心身医学:解码五脏中蕴藏的情志符号发布于2024-03-29 15: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