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八卦六爻之讨论篇#周易#预测#运势#八卦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一章讲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个世界上的事物并非一开始就有名称,道理也并不是本来就有固定的称谓。


人类对万事万物进行命名,方便自己和其他人认识这个世界。古人讲,夫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名不辨。就是我们的内心了解了某种道理,不用语言就无法畅快地表达,事物的性质已经确定下来,不给它起个名称,就不方便辨认。


万事万物的名称都是由人来定的,称为自然概念。除了自然概念之外,还有抽象的人工概念,


“道”就是人创造出来的终极抽象的概念,“强字之曰‘道’。概念由人而定,你可以称“道”为花、草、义、房子……随你怎么称呼,但是核心不变,就是在这个世界上一直有这样一个东西,它是由各种元素混合而成的,在我们这个世界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这个东西是极寂静、极广大的,它就在那里,并按照特定的规律永不停歇地运行着,没有什么可以使它发生变化。是它创造了天和地,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天地的母亲。


除了“道”这个终极抽象的概念之外,我们中华文化的思想体系里还有“德、仁、义、礼、智、信”,这些抽象的概念,我们思考问题、行为处世都围绕着这些概念展开。


“道”作为终极抽象的概念,太虚无缥缈,“道”是怎么往下落的呢?其实不止王阳明,中国古人多数都强调知行合一。知行合一,首先认知要一点点往下落,落到我们能发生行为的层面,或者说,我们要有台阶一级级往上升,升到“道”的高度。


这里老子告诉我们,“道”作为万物之母,在后面章节中讲到“道”生出一,一再生出二,二生出三,三生出万物。由“道”到万物,有一定的步骤。


我们再来看《三字经》,《三字经》虽然是蒙学读物,但是它展现的是道下落的过程。道生一,一个人生下来,开始正向积极的成长,然后开始有了认知,这些认知从哪里来的?家庭和老师那里,叫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个人从小要先通伦理,其次才是学习知识。学习知识就有了天地人,这三才,然后是三光、三纲,以及四时变化,五行、天干、地支、地理、认识事物、经典著作、历史知识,由“道”生出的一开始,二变成三,三变成万物,越来越细。《三字经》中的内容印在大脑中,中华文化的基本脉络就有了雏形。伦理加上基本知识,以及往后所读的经典著作和在生活中的实践,架构并丰富了我们的大脑,形成了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认知。


老子认为,人和道、天、地一样都被称为大,因此,并称为天道,地道和人道。天、地、人称为三才,天地人都存在于一个叫做道的疆域里,都遵从于道的规律。


一、人是万物之灵


相比较其他动物而言,人是特别弱小的动物,跑,跑不过豹子,勇猛不如狮子,体型比大象小得多,老子为什么还会把人和道、天、地并列尊为四大呢?


因为只有人这样的智慧生物,才能产生足够的影响力。人有文字可以沟通交流,可以记载历史,可以把本来荒芜的土地变成良田,也可以建设城市,形成国家。面对滔天的洪水,动物们没有办法,大禹却可以治水。也就是说人可以用自己的智慧改变命运,去理解宇宙自然,创造属于人类的世界,这是任何其他动物都做不到的事情。


人的智慧也是包罗万象的,人能够任意变换在你大脑中的图像意义。你在大脑中想象一座山,你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观察,也可以在大脑中放大、缩小这座山,你可以把这座山定义成无名之山,也可以是庐山,泰山……


而且人所有的创新都是在大脑中完成的,只要你愿意去思考,你会发现人的大脑有无穷的灵性。并且人的大脑和道一样,按照同一个规则运行,无声之声,无像之像,思维可以极为广阔深远,却又绝不停止运作,直到生命的终结。


人睡着了,大脑也没有停止,也在运作当中。只是人的大脑在睡着的时候,是降低了功耗,处于一种低烈度的运作状态。因为身体处于休眠状态,大脑并不需要做出强烈的反应而已。


因此,人和道、天、地一样有资格成为自然中的一极。把人贬低为动物或者把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都是不可取的。


 二、规则


虽然人也是宇宙中的四大之一,但是,这四大是有排序的,而且顺序不能变。排在第一位的是道,接下来是天、地,最后才是人。而且,人要遵从一定的规则,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遵从地的规则、天的规则和道的规则。


落到现实世界中,在我们中国人的概念里,对社会而言,地代表母亲,天代表父亲,道就代表整个人类社会。易经当中有一句话,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父亲是天,起引领作用,母亲是地,起承载作用,要厚德载物。


为什么天地或者说父母那么重要?归结起来,我们每个人的思维只受两种影响,一个是父母的影响,一个就是社会的影响。


孩子出生于家庭中,很多思维习惯来源于父母,特别是妈妈。无论古今,孩子小的时候,都是妈妈带的多。所以妈妈怎么说话做事,孩子自然就学会了。所以,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孩子大概率一定学习到妈妈的思维模式。所以母亲要慈,代表大地,厚德载物,这样孩子才能学会宽和仁爱。而妈妈要遵循父亲的思维模式,因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父亲代表天,代表勤奋和守规则。守什么规则?守的就是人类社会的规则。


如果母亲和父亲的思维模式不统一,就会发生争执,争执的结果就是孩子的思维模式产生混乱,这样的孩子很难在社会上适应,不是这里不顺,就是那里不顺。父亲要遵循社会规则,孩子将来也才能适应社会。社会要遵循道的规则,道纯任自然法则,这样才能天人合一,形成一个和谐世界。


规则是一个范围,自然最大,然后是社会,家庭,规则不是只用来约束某个人的,而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这个时候,无为就起到巨大的作用。因为父亲的引领,引导,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遵循这个家庭的规则,如果父母强制孩子必须遵守家庭规则,会招致孩子强烈的反抗。现代社会也有很多父母认为自己不必遵守规则,而要求孩子必须遵守规则。但是,这就产生了一个悖论,孩子生在家庭中,他们要与父母保持一致。逻辑是,如果我遵守父母要求的规则,那么就和父母的不守规则冲突,如果我不遵守父母要求的规则,而和父母一样不守规则,又被父母压制,这就会导致孩子大脑混乱。


所以,孩子思维混乱,有一部分在于父母思维不统一,也有父母不遵循规则,这就导致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很难适应社会。


除了家庭,孩子在社会上学习最多的就是老师,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在接受老师的教导。古代人特别尊重老师,天地君亲师,老师的影响力仅排在父母的后面。我们知道,现代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首先老师的德要厚,才能承载得了各种各样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发挥每一个孩子的特点。


 三、整体思维(上堆chunk up、下切chunk down和平行parallel技巧)


 人的思维是极广阔和深远的,我们中国人一思考问题都要思考几个点,道、天、地、人。古人经常讲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现代人不怎么讲这些,所以,这里换作现代语言。前面讲了一部分如何整体思考,今天是上堆下切平行技巧。


西方人是个体思维模式为主,先个体后整体,由下而上,看事情一因一果。这种思维更适合研究死东西,比如,物质怎么分解,怎么组合。中国人是整体思维模式为主,先整体后个体,由上而下,更适合搞管理。整个中国文化几乎就是管理学,主要是怎么识人,用人的知识。中国人不太研究死东西,中国人的思维倾向于一因多果,或者是一果多因。


西方人思考问题是在横线往下,而中国人是考虑“道”这个整体,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包括整体、个体,上下,规则、时间,因果关系,结构等等等等。


 我们先从物质层面开始。


智学老师经常用杯子来打比方。看到一个杯子,大部人能想到的是它是用来喝水的,那么它还可以是什么?你可以往上推,是容器,容器包含的范围更广,再往上推,是工具,作为工具,它就不仅仅可以用来盛水,甚至可以用来砸东西、作为支架,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所有用途。再往上推,还可以是什么?材料,作为材料,范围更广,再往上推,物质,再往上推,道。作为“道”的时候,这个杯子,有无限可能。你也可以往下推,它由分子构成,分子还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再分解……到最后,貌似不可分割。


而杯子,是由我们人造出来的,是我们人在观察,在使用。在不同情境,人们可以利用杯子的各种属性,你是喝水用的,还是把杯子作为工具,是卖杯子的,还是生产杯子的,是研究杯子构造的,反映的是人与物的不同关系,而人由此形成不同的角色,厂商、销售、化学家等等。


随时把物质上堆、下切、平行,思维就有非常大的疆域和灵活度。我们成龙电影的时候,成龙会利用身边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东西来跟敌人搏斗,在他的电影中,没有哪个东西只有一种用途,思维非常灵活。而美国西部电影很多时候就是两个人对决,看谁的枪快,谁的枪准。


而我们作为人,大脑中虚的空间更大。


做商业的很多人知道商业是在卖概念,比如钻石,在物质层面,它就是一颗闪亮的石头,可以切割玻璃,价值不会太大。如果上升到精神层面,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钻石象征爱情,价值上不封顶。还有卖高价水的,卖奢侈品包包,卖的是身份,是地位这些抽象的概念,虚的东西。


庄有个防冻药的寓故事能让我们对上堆下切平行这种整体思考有更深的了解。


战国时代的宋国有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营,即便寒冬腊也能开赚钱,还保护得好好的。原来啊,他们家有个祖传的护秘。


其他这个业的家,因为没有这样的防冻药,到冬天,龟裂了,很多从业者都没法开。


有个商听说了这个药,就拿着百,来收买这个药。


宋国那家认为他们家世世代代苦活,收也不过数,现在如果把这个药卖出去,也没什么损失,还能下获得以前多倍的巨款,不是很划算吗?于是就把这个药卖了。


此时正是冬天,越国起兵侵吴国,候寒冷,兵的被冻伤,常影响战。吴国正在为此事着急。


商买到药之后,就去了吴国,对吴王说:我有能带兵打仗。吴王相信了,给了他军队,让他跟越国打仗。吴越两国交界的地在今天的太湖、长江海附近,系发达,两军上作战,冬天,脚时常冻疮。现在有了让不冻裂的药,吴国军马占据上风,最终战胜越国。


吴王听闻捷报,常兴,就给这个商加官进爵,还赏了封地。


对于宋国那家人来说,他们的思维只停留在用防冻药保护自家人的手这个层面。而那个商人,能把这个药的价值上升到保卫国家层面,这个高度更高,相应得到的价值越大。


我们直接叫一个人做事,非常费劲。推着别人做事,会招致强烈反抗。调动一个人可以从目标、身份、角色这几个虚的更高层面去动。这时,我们可以用到上堆chunk up、下切chunk down和parallel平行技巧。比如你朋友跟你讲,我老公不好。你想帮她,如果你跟她说,你怎么能说你老公不好呢?或者你也你她一起骂渣男。你们只是处在一个平面,一个点上,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如果用平行,你就可以问一问对方好的一面,也可以chunk down下切,也就是具体化,你可以问,他哪里不好?在什么情况下他不好?或者chunk up上堆,你希望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这样说他,你能得到什么呢?你和他在一起是为了什么呢?


这样就把对方带到新的思考方向上。遇到问题,往上思考,平行思考,往下思考,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三)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道德经》:知行合一的通路发布于2024-03-13 11:43:59

美丽中国